'趙樸初對張行素的極高評價,在書畫界前所未聞,一語中的'

"

張行素,徜徉在鄭板橋藝術世界裡的獨行者

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著名書法大師趙樸初先生特為張行素題詞:“竹風梅夢,萬讀不空。儒雅罕見,堪啟後生。”

作者 丹青飛狐(著名藝術評論家)

"

張行素,徜徉在鄭板橋藝術世界裡的獨行者

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著名書法大師趙樸初先生特為張行素題詞:“竹風梅夢,萬讀不空。儒雅罕見,堪啟後生。”

作者 丹青飛狐(著名藝術評論家)

趙樸初對張行素的極高評價,在書畫界前所未聞,一語中的

張行素(1938-2018),出生在安徽皖北一個書香世家,8歲隨父習字,12歲學畫。弱冠之後,張行素在安徽合肥遇到了安徽名畫家蕭龍士,即拜為入室弟子。上世紀八十年代,張行素就與李可染、陳大章、田世光、陸儼少等當時的書畫大家齊名,為世人推崇。

在書畫界,有“人保畫”和“畫保人”的說法。所謂人保畫,是指這個人活著,畫價就不會掉,因為作品的價值不是取決於藝術造詣的高低,是由其它社會因素決定的,比如官位、名氣、社會關注度等。譬如,當今一些書畫官員的作品,官位一倒,價格必然暴跌。所以,“人保畫”,自然是保不住的。而“畫保人”則完全不同,像唐伯虎、鄭板橋、齊白石等這樣的藝術家,不管過去了多少年,更替了多少代,依然是人們茶餘飯後念念不忘的大畫家,作品價格持續看漲。

前不久,丹青飛狐與國際著名收藏家、價值1.5億乾隆玉璽的收藏者陸明先生聊天時說:“藝術家活著的時候掙大錢與去世後載入了史冊,在常人看來都是成功者,其本質卻有著天壤之別。做前者容易,成為後者才是真了不起。”

水墨畫名師張行素就是丹青飛狐要說的後者。

"

張行素,徜徉在鄭板橋藝術世界裡的獨行者

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著名書法大師趙樸初先生特為張行素題詞:“竹風梅夢,萬讀不空。儒雅罕見,堪啟後生。”

作者 丹青飛狐(著名藝術評論家)

趙樸初對張行素的極高評價,在書畫界前所未聞,一語中的

張行素(1938-2018),出生在安徽皖北一個書香世家,8歲隨父習字,12歲學畫。弱冠之後,張行素在安徽合肥遇到了安徽名畫家蕭龍士,即拜為入室弟子。上世紀八十年代,張行素就與李可染、陳大章、田世光、陸儼少等當時的書畫大家齊名,為世人推崇。

在書畫界,有“人保畫”和“畫保人”的說法。所謂人保畫,是指這個人活著,畫價就不會掉,因為作品的價值不是取決於藝術造詣的高低,是由其它社會因素決定的,比如官位、名氣、社會關注度等。譬如,當今一些書畫官員的作品,官位一倒,價格必然暴跌。所以,“人保畫”,自然是保不住的。而“畫保人”則完全不同,像唐伯虎、鄭板橋、齊白石等這樣的藝術家,不管過去了多少年,更替了多少代,依然是人們茶餘飯後念念不忘的大畫家,作品價格持續看漲。

前不久,丹青飛狐與國際著名收藏家、價值1.5億乾隆玉璽的收藏者陸明先生聊天時說:“藝術家活著的時候掙大錢與去世後載入了史冊,在常人看來都是成功者,其本質卻有著天壤之別。做前者容易,成為後者才是真了不起。”

水墨畫名師張行素就是丹青飛狐要說的後者。

趙樸初對張行素的極高評價,在書畫界前所未聞,一語中的

圖為水墨畫名師張行素作品

近日,為了紀念張行素去世一週年,他的後人冒著盛夏高溫特地趕來南京,請丹青飛狐為其撰寫藝術評論文章,以了卻一個心願。當張行素的作品一張一張被徐徐鋪展開時,丹青飛狐和在場的友人都為之一振,隨即便沉浸在張行素的筆墨世界裡,細細品味,觀賞良久,眾人不由得從心底裡發出一致的讚歎:“好筆墨!好作品!”

張行素(1938-2018),出生在安徽皖北一個書香世家,8歲隨父習字,12歲學畫。弱冠之後,張行素在安徽合肥遇到了安徽名畫家蕭龍士,即拜為入室弟子。

蕭龍士(1889—1990),早年畢業於劉海粟創辦的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曾與李可染一起創辦徐州美術學校。潘天壽首次看到蕭龍士的作品時,便讚不絕口,稱其為“江北第一畫家”。蕭龍士擅畫竹、梅、菊、鬆、蘭草、荷花、牡丹、雁來紅等題材,其書畫風格既有吳昌碩、齊白石的大寫意之韻,更有“揚州八卦”的俊秀與儒雅之氣。蕭龍士的言傳身教,為張行素走近鄭板橋,融入鄭板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張行素,徜徉在鄭板橋藝術世界裡的獨行者

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著名書法大師趙樸初先生特為張行素題詞:“竹風梅夢,萬讀不空。儒雅罕見,堪啟後生。”

作者 丹青飛狐(著名藝術評論家)

趙樸初對張行素的極高評價,在書畫界前所未聞,一語中的

張行素(1938-2018),出生在安徽皖北一個書香世家,8歲隨父習字,12歲學畫。弱冠之後,張行素在安徽合肥遇到了安徽名畫家蕭龍士,即拜為入室弟子。上世紀八十年代,張行素就與李可染、陳大章、田世光、陸儼少等當時的書畫大家齊名,為世人推崇。

在書畫界,有“人保畫”和“畫保人”的說法。所謂人保畫,是指這個人活著,畫價就不會掉,因為作品的價值不是取決於藝術造詣的高低,是由其它社會因素決定的,比如官位、名氣、社會關注度等。譬如,當今一些書畫官員的作品,官位一倒,價格必然暴跌。所以,“人保畫”,自然是保不住的。而“畫保人”則完全不同,像唐伯虎、鄭板橋、齊白石等這樣的藝術家,不管過去了多少年,更替了多少代,依然是人們茶餘飯後念念不忘的大畫家,作品價格持續看漲。

前不久,丹青飛狐與國際著名收藏家、價值1.5億乾隆玉璽的收藏者陸明先生聊天時說:“藝術家活著的時候掙大錢與去世後載入了史冊,在常人看來都是成功者,其本質卻有著天壤之別。做前者容易,成為後者才是真了不起。”

水墨畫名師張行素就是丹青飛狐要說的後者。

趙樸初對張行素的極高評價,在書畫界前所未聞,一語中的

圖為水墨畫名師張行素作品

近日,為了紀念張行素去世一週年,他的後人冒著盛夏高溫特地趕來南京,請丹青飛狐為其撰寫藝術評論文章,以了卻一個心願。當張行素的作品一張一張被徐徐鋪展開時,丹青飛狐和在場的友人都為之一振,隨即便沉浸在張行素的筆墨世界裡,細細品味,觀賞良久,眾人不由得從心底裡發出一致的讚歎:“好筆墨!好作品!”

張行素(1938-2018),出生在安徽皖北一個書香世家,8歲隨父習字,12歲學畫。弱冠之後,張行素在安徽合肥遇到了安徽名畫家蕭龍士,即拜為入室弟子。

蕭龍士(1889—1990),早年畢業於劉海粟創辦的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曾與李可染一起創辦徐州美術學校。潘天壽首次看到蕭龍士的作品時,便讚不絕口,稱其為“江北第一畫家”。蕭龍士擅畫竹、梅、菊、鬆、蘭草、荷花、牡丹、雁來紅等題材,其書畫風格既有吳昌碩、齊白石的大寫意之韻,更有“揚州八卦”的俊秀與儒雅之氣。蕭龍士的言傳身教,為張行素走近鄭板橋,融入鄭板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趙樸初對張行素的極高評價,在書畫界前所未聞,一語中的

圖為水墨畫名師張行素作品

"

張行素,徜徉在鄭板橋藝術世界裡的獨行者

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著名書法大師趙樸初先生特為張行素題詞:“竹風梅夢,萬讀不空。儒雅罕見,堪啟後生。”

作者 丹青飛狐(著名藝術評論家)

趙樸初對張行素的極高評價,在書畫界前所未聞,一語中的

張行素(1938-2018),出生在安徽皖北一個書香世家,8歲隨父習字,12歲學畫。弱冠之後,張行素在安徽合肥遇到了安徽名畫家蕭龍士,即拜為入室弟子。上世紀八十年代,張行素就與李可染、陳大章、田世光、陸儼少等當時的書畫大家齊名,為世人推崇。

在書畫界,有“人保畫”和“畫保人”的說法。所謂人保畫,是指這個人活著,畫價就不會掉,因為作品的價值不是取決於藝術造詣的高低,是由其它社會因素決定的,比如官位、名氣、社會關注度等。譬如,當今一些書畫官員的作品,官位一倒,價格必然暴跌。所以,“人保畫”,自然是保不住的。而“畫保人”則完全不同,像唐伯虎、鄭板橋、齊白石等這樣的藝術家,不管過去了多少年,更替了多少代,依然是人們茶餘飯後念念不忘的大畫家,作品價格持續看漲。

前不久,丹青飛狐與國際著名收藏家、價值1.5億乾隆玉璽的收藏者陸明先生聊天時說:“藝術家活著的時候掙大錢與去世後載入了史冊,在常人看來都是成功者,其本質卻有著天壤之別。做前者容易,成為後者才是真了不起。”

水墨畫名師張行素就是丹青飛狐要說的後者。

趙樸初對張行素的極高評價,在書畫界前所未聞,一語中的

圖為水墨畫名師張行素作品

近日,為了紀念張行素去世一週年,他的後人冒著盛夏高溫特地趕來南京,請丹青飛狐為其撰寫藝術評論文章,以了卻一個心願。當張行素的作品一張一張被徐徐鋪展開時,丹青飛狐和在場的友人都為之一振,隨即便沉浸在張行素的筆墨世界裡,細細品味,觀賞良久,眾人不由得從心底裡發出一致的讚歎:“好筆墨!好作品!”

張行素(1938-2018),出生在安徽皖北一個書香世家,8歲隨父習字,12歲學畫。弱冠之後,張行素在安徽合肥遇到了安徽名畫家蕭龍士,即拜為入室弟子。

蕭龍士(1889—1990),早年畢業於劉海粟創辦的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曾與李可染一起創辦徐州美術學校。潘天壽首次看到蕭龍士的作品時,便讚不絕口,稱其為“江北第一畫家”。蕭龍士擅畫竹、梅、菊、鬆、蘭草、荷花、牡丹、雁來紅等題材,其書畫風格既有吳昌碩、齊白石的大寫意之韻,更有“揚州八卦”的俊秀與儒雅之氣。蕭龍士的言傳身教,為張行素走近鄭板橋,融入鄭板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趙樸初對張行素的極高評價,在書畫界前所未聞,一語中的

圖為水墨畫名師張行素作品

趙樸初對張行素的極高評價,在書畫界前所未聞,一語中的

在中國近代書畫史上,鄭板橋是一個非說不可的書畫家。鄭板橋(1693-1765),江蘇興化人,名鄭燮,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作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的鄭板橋,做官雖政績顯著,卻並不得志。不得已棄官從藝,後半生以賣畫為生。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無論是氣節,還是畫風,對當時貴族群體的所謂主流書畫都是一個挑戰。所以,史上又把鄭板橋作品稱為“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

“梅蘭竹菊”水墨畫從板橋以後,能以水墨筆調畫出它們的本色、本質、本真、本味的大家實不多見,誰能獨步江湖?張行素的浮出,讓一直困擾著書畫界的這個“華山論劍”的話題,有了分曉。板橋之後,中國書畫界“梅蘭竹菊”之首,唯長期隱居於皖北潁州的張行素獨尊。

"

張行素,徜徉在鄭板橋藝術世界裡的獨行者

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著名書法大師趙樸初先生特為張行素題詞:“竹風梅夢,萬讀不空。儒雅罕見,堪啟後生。”

作者 丹青飛狐(著名藝術評論家)

趙樸初對張行素的極高評價,在書畫界前所未聞,一語中的

張行素(1938-2018),出生在安徽皖北一個書香世家,8歲隨父習字,12歲學畫。弱冠之後,張行素在安徽合肥遇到了安徽名畫家蕭龍士,即拜為入室弟子。上世紀八十年代,張行素就與李可染、陳大章、田世光、陸儼少等當時的書畫大家齊名,為世人推崇。

在書畫界,有“人保畫”和“畫保人”的說法。所謂人保畫,是指這個人活著,畫價就不會掉,因為作品的價值不是取決於藝術造詣的高低,是由其它社會因素決定的,比如官位、名氣、社會關注度等。譬如,當今一些書畫官員的作品,官位一倒,價格必然暴跌。所以,“人保畫”,自然是保不住的。而“畫保人”則完全不同,像唐伯虎、鄭板橋、齊白石等這樣的藝術家,不管過去了多少年,更替了多少代,依然是人們茶餘飯後念念不忘的大畫家,作品價格持續看漲。

前不久,丹青飛狐與國際著名收藏家、價值1.5億乾隆玉璽的收藏者陸明先生聊天時說:“藝術家活著的時候掙大錢與去世後載入了史冊,在常人看來都是成功者,其本質卻有著天壤之別。做前者容易,成為後者才是真了不起。”

水墨畫名師張行素就是丹青飛狐要說的後者。

趙樸初對張行素的極高評價,在書畫界前所未聞,一語中的

圖為水墨畫名師張行素作品

近日,為了紀念張行素去世一週年,他的後人冒著盛夏高溫特地趕來南京,請丹青飛狐為其撰寫藝術評論文章,以了卻一個心願。當張行素的作品一張一張被徐徐鋪展開時,丹青飛狐和在場的友人都為之一振,隨即便沉浸在張行素的筆墨世界裡,細細品味,觀賞良久,眾人不由得從心底裡發出一致的讚歎:“好筆墨!好作品!”

張行素(1938-2018),出生在安徽皖北一個書香世家,8歲隨父習字,12歲學畫。弱冠之後,張行素在安徽合肥遇到了安徽名畫家蕭龍士,即拜為入室弟子。

蕭龍士(1889—1990),早年畢業於劉海粟創辦的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曾與李可染一起創辦徐州美術學校。潘天壽首次看到蕭龍士的作品時,便讚不絕口,稱其為“江北第一畫家”。蕭龍士擅畫竹、梅、菊、鬆、蘭草、荷花、牡丹、雁來紅等題材,其書畫風格既有吳昌碩、齊白石的大寫意之韻,更有“揚州八卦”的俊秀與儒雅之氣。蕭龍士的言傳身教,為張行素走近鄭板橋,融入鄭板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趙樸初對張行素的極高評價,在書畫界前所未聞,一語中的

圖為水墨畫名師張行素作品

趙樸初對張行素的極高評價,在書畫界前所未聞,一語中的

在中國近代書畫史上,鄭板橋是一個非說不可的書畫家。鄭板橋(1693-1765),江蘇興化人,名鄭燮,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作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的鄭板橋,做官雖政績顯著,卻並不得志。不得已棄官從藝,後半生以賣畫為生。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無論是氣節,還是畫風,對當時貴族群體的所謂主流書畫都是一個挑戰。所以,史上又把鄭板橋作品稱為“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

“梅蘭竹菊”水墨畫從板橋以後,能以水墨筆調畫出它們的本色、本質、本真、本味的大家實不多見,誰能獨步江湖?張行素的浮出,讓一直困擾著書畫界的這個“華山論劍”的話題,有了分曉。板橋之後,中國書畫界“梅蘭竹菊”之首,唯長期隱居於皖北潁州的張行素獨尊。

趙樸初對張行素的極高評價,在書畫界前所未聞,一語中的

圖為水墨畫名師張行素作品

張行素的“梅蘭竹菊”,既有鄭板橋詩書畫三絕的神韻,更有板橋體“六分半書”的風采,以書入畫,亦書亦畫,其畫清逸秀麗,其書風流倜儻。由於張行素與鄭板橋所處時代的不同,人生機遇不同,感觸不同,比起鄭板橋,張行素的作品更靈動明麗,疏朗豁達,既有笛音渺遠的古意,又有情韻並茂的風雅。張行素運筆,畫由心寫,其清在骨、其秀在神、其韻在墨、其雅在情。張行素筆下的梅,筆墨酣暢,遒勁有力,孤傲而清俊。“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張行素筆下的蘭,折垂取勢,穿插得宜,恣意而多情。“大花嗲脣如笑人,小花斂眉似羞春。”張行素筆下的竹,蒼勁挺直,墨色氤氳,高潔而儒雅。“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張行素筆下的菊,花葉紛披,高逸冷豔,沉著而靜謐。“天上虛星落,人間壽水香。”

上世紀八十年代,張行素就已經與李可染、陳大章、田世光、陸儼少等當時的書畫大家齊名,求畫者絡繹不絕。臺灣故宮博物館、國父紀念館曾特邀收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炎黃藝術館、宋慶齡紀念館等國內外多家藝術機構都將張行素作品視為館藏珍品。時任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先生,輾轉而獲得張行素的《蘭竹圖》後,欣喜萬分,愛不釋手。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著名書法大師趙樸初先生特為張行素題詞:“竹風梅夢,萬讀不空。儒雅罕見,堪啟後生。”其鍾愛之情,溢於言表。

"

張行素,徜徉在鄭板橋藝術世界裡的獨行者

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著名書法大師趙樸初先生特為張行素題詞:“竹風梅夢,萬讀不空。儒雅罕見,堪啟後生。”

作者 丹青飛狐(著名藝術評論家)

趙樸初對張行素的極高評價,在書畫界前所未聞,一語中的

張行素(1938-2018),出生在安徽皖北一個書香世家,8歲隨父習字,12歲學畫。弱冠之後,張行素在安徽合肥遇到了安徽名畫家蕭龍士,即拜為入室弟子。上世紀八十年代,張行素就與李可染、陳大章、田世光、陸儼少等當時的書畫大家齊名,為世人推崇。

在書畫界,有“人保畫”和“畫保人”的說法。所謂人保畫,是指這個人活著,畫價就不會掉,因為作品的價值不是取決於藝術造詣的高低,是由其它社會因素決定的,比如官位、名氣、社會關注度等。譬如,當今一些書畫官員的作品,官位一倒,價格必然暴跌。所以,“人保畫”,自然是保不住的。而“畫保人”則完全不同,像唐伯虎、鄭板橋、齊白石等這樣的藝術家,不管過去了多少年,更替了多少代,依然是人們茶餘飯後念念不忘的大畫家,作品價格持續看漲。

前不久,丹青飛狐與國際著名收藏家、價值1.5億乾隆玉璽的收藏者陸明先生聊天時說:“藝術家活著的時候掙大錢與去世後載入了史冊,在常人看來都是成功者,其本質卻有著天壤之別。做前者容易,成為後者才是真了不起。”

水墨畫名師張行素就是丹青飛狐要說的後者。

趙樸初對張行素的極高評價,在書畫界前所未聞,一語中的

圖為水墨畫名師張行素作品

近日,為了紀念張行素去世一週年,他的後人冒著盛夏高溫特地趕來南京,請丹青飛狐為其撰寫藝術評論文章,以了卻一個心願。當張行素的作品一張一張被徐徐鋪展開時,丹青飛狐和在場的友人都為之一振,隨即便沉浸在張行素的筆墨世界裡,細細品味,觀賞良久,眾人不由得從心底裡發出一致的讚歎:“好筆墨!好作品!”

張行素(1938-2018),出生在安徽皖北一個書香世家,8歲隨父習字,12歲學畫。弱冠之後,張行素在安徽合肥遇到了安徽名畫家蕭龍士,即拜為入室弟子。

蕭龍士(1889—1990),早年畢業於劉海粟創辦的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曾與李可染一起創辦徐州美術學校。潘天壽首次看到蕭龍士的作品時,便讚不絕口,稱其為“江北第一畫家”。蕭龍士擅畫竹、梅、菊、鬆、蘭草、荷花、牡丹、雁來紅等題材,其書畫風格既有吳昌碩、齊白石的大寫意之韻,更有“揚州八卦”的俊秀與儒雅之氣。蕭龍士的言傳身教,為張行素走近鄭板橋,融入鄭板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趙樸初對張行素的極高評價,在書畫界前所未聞,一語中的

圖為水墨畫名師張行素作品

趙樸初對張行素的極高評價,在書畫界前所未聞,一語中的

在中國近代書畫史上,鄭板橋是一個非說不可的書畫家。鄭板橋(1693-1765),江蘇興化人,名鄭燮,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作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的鄭板橋,做官雖政績顯著,卻並不得志。不得已棄官從藝,後半生以賣畫為生。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無論是氣節,還是畫風,對當時貴族群體的所謂主流書畫都是一個挑戰。所以,史上又把鄭板橋作品稱為“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

“梅蘭竹菊”水墨畫從板橋以後,能以水墨筆調畫出它們的本色、本質、本真、本味的大家實不多見,誰能獨步江湖?張行素的浮出,讓一直困擾著書畫界的這個“華山論劍”的話題,有了分曉。板橋之後,中國書畫界“梅蘭竹菊”之首,唯長期隱居於皖北潁州的張行素獨尊。

趙樸初對張行素的極高評價,在書畫界前所未聞,一語中的

圖為水墨畫名師張行素作品

張行素的“梅蘭竹菊”,既有鄭板橋詩書畫三絕的神韻,更有板橋體“六分半書”的風采,以書入畫,亦書亦畫,其畫清逸秀麗,其書風流倜儻。由於張行素與鄭板橋所處時代的不同,人生機遇不同,感觸不同,比起鄭板橋,張行素的作品更靈動明麗,疏朗豁達,既有笛音渺遠的古意,又有情韻並茂的風雅。張行素運筆,畫由心寫,其清在骨、其秀在神、其韻在墨、其雅在情。張行素筆下的梅,筆墨酣暢,遒勁有力,孤傲而清俊。“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張行素筆下的蘭,折垂取勢,穿插得宜,恣意而多情。“大花嗲脣如笑人,小花斂眉似羞春。”張行素筆下的竹,蒼勁挺直,墨色氤氳,高潔而儒雅。“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張行素筆下的菊,花葉紛披,高逸冷豔,沉著而靜謐。“天上虛星落,人間壽水香。”

上世紀八十年代,張行素就已經與李可染、陳大章、田世光、陸儼少等當時的書畫大家齊名,求畫者絡繹不絕。臺灣故宮博物館、國父紀念館曾特邀收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炎黃藝術館、宋慶齡紀念館等國內外多家藝術機構都將張行素作品視為館藏珍品。時任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先生,輾轉而獲得張行素的《蘭竹圖》後,欣喜萬分,愛不釋手。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著名書法大師趙樸初先生特為張行素題詞:“竹風梅夢,萬讀不空。儒雅罕見,堪啟後生。”其鍾愛之情,溢於言表。

趙樸初對張行素的極高評價,在書畫界前所未聞,一語中的

圖為水墨畫名師張行素作品

"

張行素,徜徉在鄭板橋藝術世界裡的獨行者

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著名書法大師趙樸初先生特為張行素題詞:“竹風梅夢,萬讀不空。儒雅罕見,堪啟後生。”

作者 丹青飛狐(著名藝術評論家)

趙樸初對張行素的極高評價,在書畫界前所未聞,一語中的

張行素(1938-2018),出生在安徽皖北一個書香世家,8歲隨父習字,12歲學畫。弱冠之後,張行素在安徽合肥遇到了安徽名畫家蕭龍士,即拜為入室弟子。上世紀八十年代,張行素就與李可染、陳大章、田世光、陸儼少等當時的書畫大家齊名,為世人推崇。

在書畫界,有“人保畫”和“畫保人”的說法。所謂人保畫,是指這個人活著,畫價就不會掉,因為作品的價值不是取決於藝術造詣的高低,是由其它社會因素決定的,比如官位、名氣、社會關注度等。譬如,當今一些書畫官員的作品,官位一倒,價格必然暴跌。所以,“人保畫”,自然是保不住的。而“畫保人”則完全不同,像唐伯虎、鄭板橋、齊白石等這樣的藝術家,不管過去了多少年,更替了多少代,依然是人們茶餘飯後念念不忘的大畫家,作品價格持續看漲。

前不久,丹青飛狐與國際著名收藏家、價值1.5億乾隆玉璽的收藏者陸明先生聊天時說:“藝術家活著的時候掙大錢與去世後載入了史冊,在常人看來都是成功者,其本質卻有著天壤之別。做前者容易,成為後者才是真了不起。”

水墨畫名師張行素就是丹青飛狐要說的後者。

趙樸初對張行素的極高評價,在書畫界前所未聞,一語中的

圖為水墨畫名師張行素作品

近日,為了紀念張行素去世一週年,他的後人冒著盛夏高溫特地趕來南京,請丹青飛狐為其撰寫藝術評論文章,以了卻一個心願。當張行素的作品一張一張被徐徐鋪展開時,丹青飛狐和在場的友人都為之一振,隨即便沉浸在張行素的筆墨世界裡,細細品味,觀賞良久,眾人不由得從心底裡發出一致的讚歎:“好筆墨!好作品!”

張行素(1938-2018),出生在安徽皖北一個書香世家,8歲隨父習字,12歲學畫。弱冠之後,張行素在安徽合肥遇到了安徽名畫家蕭龍士,即拜為入室弟子。

蕭龍士(1889—1990),早年畢業於劉海粟創辦的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曾與李可染一起創辦徐州美術學校。潘天壽首次看到蕭龍士的作品時,便讚不絕口,稱其為“江北第一畫家”。蕭龍士擅畫竹、梅、菊、鬆、蘭草、荷花、牡丹、雁來紅等題材,其書畫風格既有吳昌碩、齊白石的大寫意之韻,更有“揚州八卦”的俊秀與儒雅之氣。蕭龍士的言傳身教,為張行素走近鄭板橋,融入鄭板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趙樸初對張行素的極高評價,在書畫界前所未聞,一語中的

圖為水墨畫名師張行素作品

趙樸初對張行素的極高評價,在書畫界前所未聞,一語中的

在中國近代書畫史上,鄭板橋是一個非說不可的書畫家。鄭板橋(1693-1765),江蘇興化人,名鄭燮,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作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的鄭板橋,做官雖政績顯著,卻並不得志。不得已棄官從藝,後半生以賣畫為生。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無論是氣節,還是畫風,對當時貴族群體的所謂主流書畫都是一個挑戰。所以,史上又把鄭板橋作品稱為“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

“梅蘭竹菊”水墨畫從板橋以後,能以水墨筆調畫出它們的本色、本質、本真、本味的大家實不多見,誰能獨步江湖?張行素的浮出,讓一直困擾著書畫界的這個“華山論劍”的話題,有了分曉。板橋之後,中國書畫界“梅蘭竹菊”之首,唯長期隱居於皖北潁州的張行素獨尊。

趙樸初對張行素的極高評價,在書畫界前所未聞,一語中的

圖為水墨畫名師張行素作品

張行素的“梅蘭竹菊”,既有鄭板橋詩書畫三絕的神韻,更有板橋體“六分半書”的風采,以書入畫,亦書亦畫,其畫清逸秀麗,其書風流倜儻。由於張行素與鄭板橋所處時代的不同,人生機遇不同,感觸不同,比起鄭板橋,張行素的作品更靈動明麗,疏朗豁達,既有笛音渺遠的古意,又有情韻並茂的風雅。張行素運筆,畫由心寫,其清在骨、其秀在神、其韻在墨、其雅在情。張行素筆下的梅,筆墨酣暢,遒勁有力,孤傲而清俊。“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張行素筆下的蘭,折垂取勢,穿插得宜,恣意而多情。“大花嗲脣如笑人,小花斂眉似羞春。”張行素筆下的竹,蒼勁挺直,墨色氤氳,高潔而儒雅。“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張行素筆下的菊,花葉紛披,高逸冷豔,沉著而靜謐。“天上虛星落,人間壽水香。”

上世紀八十年代,張行素就已經與李可染、陳大章、田世光、陸儼少等當時的書畫大家齊名,求畫者絡繹不絕。臺灣故宮博物館、國父紀念館曾特邀收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炎黃藝術館、宋慶齡紀念館等國內外多家藝術機構都將張行素作品視為館藏珍品。時任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先生,輾轉而獲得張行素的《蘭竹圖》後,欣喜萬分,愛不釋手。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著名書法大師趙樸初先生特為張行素題詞:“竹風梅夢,萬讀不空。儒雅罕見,堪啟後生。”其鍾愛之情,溢於言表。

趙樸初對張行素的極高評價,在書畫界前所未聞,一語中的

圖為水墨畫名師張行素作品

趙樸初對張行素的極高評價,在書畫界前所未聞,一語中的

圖為水墨畫名師張行素作品

在七十餘年的藝術生涯中,張行素把自己深深地種在了鄭板橋的藝術土壤裡,秉板橋之畫品,繼板橋之氣節,不僅傳承了鄭板橋畫的形與神,其穿插於畫間的自撰詩文和題款,字字珠璣,清麗美妙,更展現了板橋體的書法風采。在鄭板橋的藝術語境中,張行素別具匠心,形成了自己寧靜、淡泊、自然、樸素的水墨新天地,成為當代獨領風騷的一代水墨畫名師。那一種沉湎其中,與世無爭的痴情;那一份不屈不撓,無怨無悔的耕耘,感天動地。張行素以極高的悟性,用堅韌和執著,穿越鄭板橋橫空出世至今這四百年的歷史年輪,讓我們再一次觸摸到那個視權貴如糞土的中國文人跳動的脈搏,讓我們再一次領略到中國畫幾千年的水墨神韻,讓我們再一次感受到華夏文明沁人心脾的文人情懷。

"

張行素,徜徉在鄭板橋藝術世界裡的獨行者

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著名書法大師趙樸初先生特為張行素題詞:“竹風梅夢,萬讀不空。儒雅罕見,堪啟後生。”

作者 丹青飛狐(著名藝術評論家)

趙樸初對張行素的極高評價,在書畫界前所未聞,一語中的

張行素(1938-2018),出生在安徽皖北一個書香世家,8歲隨父習字,12歲學畫。弱冠之後,張行素在安徽合肥遇到了安徽名畫家蕭龍士,即拜為入室弟子。上世紀八十年代,張行素就與李可染、陳大章、田世光、陸儼少等當時的書畫大家齊名,為世人推崇。

在書畫界,有“人保畫”和“畫保人”的說法。所謂人保畫,是指這個人活著,畫價就不會掉,因為作品的價值不是取決於藝術造詣的高低,是由其它社會因素決定的,比如官位、名氣、社會關注度等。譬如,當今一些書畫官員的作品,官位一倒,價格必然暴跌。所以,“人保畫”,自然是保不住的。而“畫保人”則完全不同,像唐伯虎、鄭板橋、齊白石等這樣的藝術家,不管過去了多少年,更替了多少代,依然是人們茶餘飯後念念不忘的大畫家,作品價格持續看漲。

前不久,丹青飛狐與國際著名收藏家、價值1.5億乾隆玉璽的收藏者陸明先生聊天時說:“藝術家活著的時候掙大錢與去世後載入了史冊,在常人看來都是成功者,其本質卻有著天壤之別。做前者容易,成為後者才是真了不起。”

水墨畫名師張行素就是丹青飛狐要說的後者。

趙樸初對張行素的極高評價,在書畫界前所未聞,一語中的

圖為水墨畫名師張行素作品

近日,為了紀念張行素去世一週年,他的後人冒著盛夏高溫特地趕來南京,請丹青飛狐為其撰寫藝術評論文章,以了卻一個心願。當張行素的作品一張一張被徐徐鋪展開時,丹青飛狐和在場的友人都為之一振,隨即便沉浸在張行素的筆墨世界裡,細細品味,觀賞良久,眾人不由得從心底裡發出一致的讚歎:“好筆墨!好作品!”

張行素(1938-2018),出生在安徽皖北一個書香世家,8歲隨父習字,12歲學畫。弱冠之後,張行素在安徽合肥遇到了安徽名畫家蕭龍士,即拜為入室弟子。

蕭龍士(1889—1990),早年畢業於劉海粟創辦的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曾與李可染一起創辦徐州美術學校。潘天壽首次看到蕭龍士的作品時,便讚不絕口,稱其為“江北第一畫家”。蕭龍士擅畫竹、梅、菊、鬆、蘭草、荷花、牡丹、雁來紅等題材,其書畫風格既有吳昌碩、齊白石的大寫意之韻,更有“揚州八卦”的俊秀與儒雅之氣。蕭龍士的言傳身教,為張行素走近鄭板橋,融入鄭板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趙樸初對張行素的極高評價,在書畫界前所未聞,一語中的

圖為水墨畫名師張行素作品

趙樸初對張行素的極高評價,在書畫界前所未聞,一語中的

在中國近代書畫史上,鄭板橋是一個非說不可的書畫家。鄭板橋(1693-1765),江蘇興化人,名鄭燮,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作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的鄭板橋,做官雖政績顯著,卻並不得志。不得已棄官從藝,後半生以賣畫為生。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無論是氣節,還是畫風,對當時貴族群體的所謂主流書畫都是一個挑戰。所以,史上又把鄭板橋作品稱為“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

“梅蘭竹菊”水墨畫從板橋以後,能以水墨筆調畫出它們的本色、本質、本真、本味的大家實不多見,誰能獨步江湖?張行素的浮出,讓一直困擾著書畫界的這個“華山論劍”的話題,有了分曉。板橋之後,中國書畫界“梅蘭竹菊”之首,唯長期隱居於皖北潁州的張行素獨尊。

趙樸初對張行素的極高評價,在書畫界前所未聞,一語中的

圖為水墨畫名師張行素作品

張行素的“梅蘭竹菊”,既有鄭板橋詩書畫三絕的神韻,更有板橋體“六分半書”的風采,以書入畫,亦書亦畫,其畫清逸秀麗,其書風流倜儻。由於張行素與鄭板橋所處時代的不同,人生機遇不同,感觸不同,比起鄭板橋,張行素的作品更靈動明麗,疏朗豁達,既有笛音渺遠的古意,又有情韻並茂的風雅。張行素運筆,畫由心寫,其清在骨、其秀在神、其韻在墨、其雅在情。張行素筆下的梅,筆墨酣暢,遒勁有力,孤傲而清俊。“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張行素筆下的蘭,折垂取勢,穿插得宜,恣意而多情。“大花嗲脣如笑人,小花斂眉似羞春。”張行素筆下的竹,蒼勁挺直,墨色氤氳,高潔而儒雅。“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張行素筆下的菊,花葉紛披,高逸冷豔,沉著而靜謐。“天上虛星落,人間壽水香。”

上世紀八十年代,張行素就已經與李可染、陳大章、田世光、陸儼少等當時的書畫大家齊名,求畫者絡繹不絕。臺灣故宮博物館、國父紀念館曾特邀收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炎黃藝術館、宋慶齡紀念館等國內外多家藝術機構都將張行素作品視為館藏珍品。時任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先生,輾轉而獲得張行素的《蘭竹圖》後,欣喜萬分,愛不釋手。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著名書法大師趙樸初先生特為張行素題詞:“竹風梅夢,萬讀不空。儒雅罕見,堪啟後生。”其鍾愛之情,溢於言表。

趙樸初對張行素的極高評價,在書畫界前所未聞,一語中的

圖為水墨畫名師張行素作品

趙樸初對張行素的極高評價,在書畫界前所未聞,一語中的

圖為水墨畫名師張行素作品

在七十餘年的藝術生涯中,張行素把自己深深地種在了鄭板橋的藝術土壤裡,秉板橋之畫品,繼板橋之氣節,不僅傳承了鄭板橋畫的形與神,其穿插於畫間的自撰詩文和題款,字字珠璣,清麗美妙,更展現了板橋體的書法風采。在鄭板橋的藝術語境中,張行素別具匠心,形成了自己寧靜、淡泊、自然、樸素的水墨新天地,成為當代獨領風騷的一代水墨畫名師。那一種沉湎其中,與世無爭的痴情;那一份不屈不撓,無怨無悔的耕耘,感天動地。張行素以極高的悟性,用堅韌和執著,穿越鄭板橋橫空出世至今這四百年的歷史年輪,讓我們再一次觸摸到那個視權貴如糞土的中國文人跳動的脈搏,讓我們再一次領略到中國畫幾千年的水墨神韻,讓我們再一次感受到華夏文明沁人心脾的文人情懷。

趙樸初對張行素的極高評價,在書畫界前所未聞,一語中的

圖為水墨畫名師張行素作品

"

張行素,徜徉在鄭板橋藝術世界裡的獨行者

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著名書法大師趙樸初先生特為張行素題詞:“竹風梅夢,萬讀不空。儒雅罕見,堪啟後生。”

作者 丹青飛狐(著名藝術評論家)

趙樸初對張行素的極高評價,在書畫界前所未聞,一語中的

張行素(1938-2018),出生在安徽皖北一個書香世家,8歲隨父習字,12歲學畫。弱冠之後,張行素在安徽合肥遇到了安徽名畫家蕭龍士,即拜為入室弟子。上世紀八十年代,張行素就與李可染、陳大章、田世光、陸儼少等當時的書畫大家齊名,為世人推崇。

在書畫界,有“人保畫”和“畫保人”的說法。所謂人保畫,是指這個人活著,畫價就不會掉,因為作品的價值不是取決於藝術造詣的高低,是由其它社會因素決定的,比如官位、名氣、社會關注度等。譬如,當今一些書畫官員的作品,官位一倒,價格必然暴跌。所以,“人保畫”,自然是保不住的。而“畫保人”則完全不同,像唐伯虎、鄭板橋、齊白石等這樣的藝術家,不管過去了多少年,更替了多少代,依然是人們茶餘飯後念念不忘的大畫家,作品價格持續看漲。

前不久,丹青飛狐與國際著名收藏家、價值1.5億乾隆玉璽的收藏者陸明先生聊天時說:“藝術家活著的時候掙大錢與去世後載入了史冊,在常人看來都是成功者,其本質卻有著天壤之別。做前者容易,成為後者才是真了不起。”

水墨畫名師張行素就是丹青飛狐要說的後者。

趙樸初對張行素的極高評價,在書畫界前所未聞,一語中的

圖為水墨畫名師張行素作品

近日,為了紀念張行素去世一週年,他的後人冒著盛夏高溫特地趕來南京,請丹青飛狐為其撰寫藝術評論文章,以了卻一個心願。當張行素的作品一張一張被徐徐鋪展開時,丹青飛狐和在場的友人都為之一振,隨即便沉浸在張行素的筆墨世界裡,細細品味,觀賞良久,眾人不由得從心底裡發出一致的讚歎:“好筆墨!好作品!”

張行素(1938-2018),出生在安徽皖北一個書香世家,8歲隨父習字,12歲學畫。弱冠之後,張行素在安徽合肥遇到了安徽名畫家蕭龍士,即拜為入室弟子。

蕭龍士(1889—1990),早年畢業於劉海粟創辦的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曾與李可染一起創辦徐州美術學校。潘天壽首次看到蕭龍士的作品時,便讚不絕口,稱其為“江北第一畫家”。蕭龍士擅畫竹、梅、菊、鬆、蘭草、荷花、牡丹、雁來紅等題材,其書畫風格既有吳昌碩、齊白石的大寫意之韻,更有“揚州八卦”的俊秀與儒雅之氣。蕭龍士的言傳身教,為張行素走近鄭板橋,融入鄭板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趙樸初對張行素的極高評價,在書畫界前所未聞,一語中的

圖為水墨畫名師張行素作品

趙樸初對張行素的極高評價,在書畫界前所未聞,一語中的

在中國近代書畫史上,鄭板橋是一個非說不可的書畫家。鄭板橋(1693-1765),江蘇興化人,名鄭燮,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作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的鄭板橋,做官雖政績顯著,卻並不得志。不得已棄官從藝,後半生以賣畫為生。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無論是氣節,還是畫風,對當時貴族群體的所謂主流書畫都是一個挑戰。所以,史上又把鄭板橋作品稱為“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

“梅蘭竹菊”水墨畫從板橋以後,能以水墨筆調畫出它們的本色、本質、本真、本味的大家實不多見,誰能獨步江湖?張行素的浮出,讓一直困擾著書畫界的這個“華山論劍”的話題,有了分曉。板橋之後,中國書畫界“梅蘭竹菊”之首,唯長期隱居於皖北潁州的張行素獨尊。

趙樸初對張行素的極高評價,在書畫界前所未聞,一語中的

圖為水墨畫名師張行素作品

張行素的“梅蘭竹菊”,既有鄭板橋詩書畫三絕的神韻,更有板橋體“六分半書”的風采,以書入畫,亦書亦畫,其畫清逸秀麗,其書風流倜儻。由於張行素與鄭板橋所處時代的不同,人生機遇不同,感觸不同,比起鄭板橋,張行素的作品更靈動明麗,疏朗豁達,既有笛音渺遠的古意,又有情韻並茂的風雅。張行素運筆,畫由心寫,其清在骨、其秀在神、其韻在墨、其雅在情。張行素筆下的梅,筆墨酣暢,遒勁有力,孤傲而清俊。“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張行素筆下的蘭,折垂取勢,穿插得宜,恣意而多情。“大花嗲脣如笑人,小花斂眉似羞春。”張行素筆下的竹,蒼勁挺直,墨色氤氳,高潔而儒雅。“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張行素筆下的菊,花葉紛披,高逸冷豔,沉著而靜謐。“天上虛星落,人間壽水香。”

上世紀八十年代,張行素就已經與李可染、陳大章、田世光、陸儼少等當時的書畫大家齊名,求畫者絡繹不絕。臺灣故宮博物館、國父紀念館曾特邀收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炎黃藝術館、宋慶齡紀念館等國內外多家藝術機構都將張行素作品視為館藏珍品。時任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先生,輾轉而獲得張行素的《蘭竹圖》後,欣喜萬分,愛不釋手。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著名書法大師趙樸初先生特為張行素題詞:“竹風梅夢,萬讀不空。儒雅罕見,堪啟後生。”其鍾愛之情,溢於言表。

趙樸初對張行素的極高評價,在書畫界前所未聞,一語中的

圖為水墨畫名師張行素作品

趙樸初對張行素的極高評價,在書畫界前所未聞,一語中的

圖為水墨畫名師張行素作品

在七十餘年的藝術生涯中,張行素把自己深深地種在了鄭板橋的藝術土壤裡,秉板橋之畫品,繼板橋之氣節,不僅傳承了鄭板橋畫的形與神,其穿插於畫間的自撰詩文和題款,字字珠璣,清麗美妙,更展現了板橋體的書法風采。在鄭板橋的藝術語境中,張行素別具匠心,形成了自己寧靜、淡泊、自然、樸素的水墨新天地,成為當代獨領風騷的一代水墨畫名師。那一種沉湎其中,與世無爭的痴情;那一份不屈不撓,無怨無悔的耕耘,感天動地。張行素以極高的悟性,用堅韌和執著,穿越鄭板橋橫空出世至今這四百年的歷史年輪,讓我們再一次觸摸到那個視權貴如糞土的中國文人跳動的脈搏,讓我們再一次領略到中國畫幾千年的水墨神韻,讓我們再一次感受到華夏文明沁人心脾的文人情懷。

趙樸初對張行素的極高評價,在書畫界前所未聞,一語中的

圖為水墨畫名師張行素作品

趙樸初對張行素的極高評價,在書畫界前所未聞,一語中的

圖為水墨畫名師張行素作品

張行素雖然已經仙去,他留下的書畫珍品,已成為人們精神和物質上的寶貴財富,世間有詩為贊:

畫承蕭翁師造化,書學鄭怪得心源。

遊刃自如任瀟灑,胸中穩掌雄師鞭。

梅蘭竹菊四君子,書畫詩詞一墨緣。

修藝修德德更重,我行我素素當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