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權鋒老師講姓名文化——“號”的使用(上)

鄭燮 清朝 范蠡 蘇軾 葉權鋒 葉權鋒 2017-08-29

古人稱謂除名與字外,還有替代名字的其它稱號,也叫別號,如自號、室名、官爵、故里、排行等。

別號分兩類:一類是自號,它不像名字是父母取的,而是自己取的,如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宦途失意後被貶為滁州知州,在釀泉山半腰建亭飲酒,少飲即醉,便自號“醉翁”其亭稱“醉翁亭”,“醉翁之意不在酒”,以表示自己無心於仕途榮辱得失。另一類是人號,別人對此人的尊敬稱呼,多以官爵、故里或諡號相稱,歐陽修死後諡文忠,後人尊稱他為“歐陽文忠”。

葉權鋒老師講姓名文化——“號”的使用(上)

歷代名人的號如:

李白:號青蓮居士;杜甫:號少陵野老;蘇軾:號東坡居士

陸游:號放翁;辛棄疾:號稼軒;羅貫中:號湘海山人

吳承恩:號射陽山人;王夫之:號南嶽賣姜翁

鄭板橋:號康熙秀才等。

在我國曆史上,代替名字的其它稱號主要有下列幾種:

1、自號。早在春秋就出現自號,如助越王勾踐滅吳的謀臣范蠡,功成後隱名埋姓,定居在江南宜興丁山,見粘土宜製陶,便以製陶為業,由此致富,自號“陶朱公”。自號在歷代文人中頗為盛行,如唐代詩人白居易,晚年定居洛陽,築石樓於香山,自稱“香山居士”。清代畫家鄭燮,鍾情於家鄉興化城東古板橋,便自號“板橋”。自號大多表達自號者的志趣與性格、追求,以號言志,以號寄志。如唐代詩人李白,字太白,非常喜歡青蓮花,曾吟詠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他自號“青蓮居士”,以青蓮花的高尚品格而自許。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他從小立下“問奇於名山大川”的志向,經常去遊四方,早霞出晚霞歸,於是自號“霞號”,志在當一名與霞為伴的遊客,考察祖國山川。

葉權鋒老師講姓名文化——“號”的使用(上)

有的自號以地為號。如南宋政治家文天祥,廬陵(今江西吉安)人,他因家鄉吉安東南有一山名叫文山,故自號“文山”,世稱“文山先生”。

有的自號以時為號,如五代書法家楊凝式,字景度,生於唐鹹通14年(873),這一年為癸已年,故自號“癸已人”。

自號常常是文人學士清高脫俗的自我表現,個人愛好,居處,身份,甚至形貌特徵都可以起號。如唐代詩人賀知章,自號“四明狂客”;宋代詩人黃庭堅,自號“山谷道人”;元初畫家王冕,自號“梅花屋主”;明代書畫家唐寅,自號“六如居士”,清代文學家袁枚,自號“隨園老人”;明代文學家羅貫中,自號“湖海散人”;現代篆刻鄧散木,晚年因病截去一足,便自號“一足”。可謂千奇百怪,不拘一格。

葉權鋒老師講姓名文化——“號”的使用(上)

2、以室名作號代姓名,或作為著作署名。如明代文學家馮夢龍,別號“墨憨齋王”;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別號“姜齋”清代重評《石頭記》的脂胭齋,就以齋名傳世,他究竟是何人,紅學界至今看法不一,當代學者也有以室署名的,如史學家陳垣,自己刊行著作就署室名“勵耘書屋”。山西古籍出版社1994年7月也版的《歷史名人室名別號辭典》,由池秀雲編寫,收集了歷代史家的室名,號共7931條,人名6370餘條,可見以室名為號在歷史上是頗為普遍的現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