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從鼎裡拈起一塊烏龜肉吃,國君大怒,一場宮廷政變由此發生

鄭靈公 烏龜 史記 歷史 張生全精彩歷史 2017-06-12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和相熟的人開玩笑,玩笑開得無傷大雅,相處的氣氛就更融洽,可是也有因為一個玩笑鬧得不歡而散的時候,這就有些得不償失了。其實古代和我們現在也是一樣,相熟的人沒事開開玩笑,大家其樂融融,但也有玩笑開過頭的,有一位國君就是因為開了個玩笑惹來殺身之禍,這是怎麼回事呢?

《史記》中有一個記載:“靈公元年春,楚獻黿於靈公。子家、子公將朝靈公,子公之食指動,謂子家曰:佗日指動,必食異物。”

說的就是公元前605年,也就是鄭靈公繼位那年春天,楚國人送來一隻很大的烏龜。

這天,大夫子家和子公二人上朝去參見鄭靈公。在路上的時候,子公的食指一直抖個不停,子公就讓子家看,並說:我的食指如果抖動起來,我就一定會有美味佳餚享用。子家不信,子公就說:等著看吧,我的食指是不會騙我的。

大臣從鼎裡拈起一塊烏龜肉吃,國君大怒,一場宮廷政變由此發生

(子公指動遇美食)

進宮以後,果然看到廚師在宰殺一隻大烏龜,子公很得意地對子家說:我沒說錯吧。

朝堂上,鄭靈公果然對大家說:今天將大家招來,是因為楚國人獻了一隻大烏龜。據說大烏龜的肉鮮嫩無比,我就約你們一同來品嚐一番。

子家這才確信子公的“食指異動”果真是很靈驗。等烏龜羹端來的時候,他就將這件異事告訴了別的大臣,大家聽了也紛紛稱奇。於是大家都圍著子公研究他那根神奇的食指,一時朝堂之上非常熱鬧。

鄭靈公也聽說了子公“手指異動”的事,再看大家都熱熱鬧鬧地圍著子公,心裡就有些不高興,畢竟是自己招大家來喝烏龜羹的,就因為他的手指異動,這事整得好像是老天安排他們來喝烏龜羹一樣,沒有一個人來對他道謝。再說一國之君還坐在堂上,這些大臣們就在下面嘻嘻哈哈,完全無視朝綱尊嚴。鄭靈公很生氣,把這個帳都算到子公身上,但臉上卻不動聲色,悄悄喚來廚師,附耳吩咐了一句。

不一會兒,烏龜羹被廚師用一口大鍋呈上來了,香氣撲鼻,引得眾人食慾大動。

待廚師給鄭靈公呈上一碗烏龜羹後,鄭靈公嚐了幾口讚不絕口,接著鄭靈公對廚師吩咐:今天的烏龜羹就從低的官職開始分吧。

大臣從鼎裡拈起一塊烏龜肉吃,國君大怒,一場宮廷政變由此發生

(鄭靈公宴請眾人)

說來也巧,分到子公和子家這裡的時候,就剩下一碗烏龜羹了。廚師很是為難,不知該給誰,於是就望向鄭靈公。

鄭靈公一笑說:那就賜給子家吧。

原來鄭靈公想和子公開個玩笑,就故意讓廚師少做一碗烏龜羹,就是想讓子公的“食指異動必有美食”不靈驗,故意讓他在眾人面前出洋相。

子公看看連最下等的官員都有烏龜羹,反而自己一個堂堂大夫卻只能乾坐著,旁邊的人還冷嘲熱諷地說:子公,你不是應該有美食嘗之嗎?他覺得非常難堪,臉上一陣紅一陣白。

有句話說:士可殺不可辱。子公覺得鄭靈公這是赤祼祼地羞辱自己啊。

於是氣極敗壞的子公大步走到鄭靈公面前,擼起袖子伸出那根“異動”的食指,到他的碗裡去捏起一塊烏龜肉就吃,吃完得意地對鄭靈公說:看吧,我的食指抖動果然很靈驗。說完就拂袖而去。

鄭靈公見此好生惱怒,這不是分明在朝堂上無視君主嗎?一拍案桌揚言:不殺子公,朝綱不正。

子家一見趕緊跪下替子公求饒,大臣們也紛紛放下碗箸和子家一同為子公求情,鄭靈公見大家都替子公求情,這才作罷。

一場好好的烏龜宴就這樣鬧得不歡而散。

子家散朝見到子公後,就勸子公去向鄭靈公道歉。子公卻說:一國之君在眾目睽睽之下公然羞辱一個大夫,錯不在我。自此後,鄭靈公和子公就有了怨恨。

子公覺得長此以往,鄭靈公還是會再起殺心,不如自己先下手為強。於是就找到子家,對他說:鄭靈公是個昏君,以後他一定會找機會除掉我,既然如此,我們還不如先下手幹掉他。

子家聽了趕緊擺手:你要想幹什麼你就去幹,別拉我趟這淌渾水。再說畢竟是一國之君,怎麼能想殺就殺呢!

子公卻覺得子家不夠兄弟。兄弟有難,應該同當啊!

於是子公到處造謠說子家暗中和公子棄疾交往,準備擇日謀反。謀反可是任何國君都不能容忍的大忌啊,顯然鄭靈公信了,到處給子家難堪。子家不得不倒向子公,和他結成聯盟了。

同年夏天,子公和子家重金買通鄭靈公身邊的人,趁夜潛入鄭靈公的寢宮,將他殺死。然後對外謊稱靈公暴斃。

大臣從鼎裡拈起一塊烏龜肉吃,國君大怒,一場宮廷政變由此發生

(子公殺靈公)

可憐剛剛繼位不到一年的鄭靈公就就因一個玩笑,冤枉丟了性命。後來人們用“染指問鼎”來描述這件事,告誡後人千萬不可隨意沾取不屬於自己的利益,以免鑄成大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