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 | “甜寵劇”的喜與憂

獨家 | “甜寵劇”的喜與憂

導讀:類型劇在中國,什麼樣?我們能看到每年從備案到播出都佔比龐大的幾種“流行”題材,但在龐大的體量中卻沒那麼容易看到類型的根基——似乎很難來描述某種我們自以為成熟的類型劇所穩定持有的工業水平。有類型觀念卻沒那麼普遍的類型突破,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影視前哨(ID:yingshiqianshao)獨家策劃專題深焦類型劇。第二篇,談“甜寵劇”。

文 | 戴桃疆

日子很苦,張嘴吃糖,貼著“甜寵”標籤的影視作品風靡中日韓。韓劇方面,去年夏天的《金祕書為何這樣》以及正在熱播的《觸及真心》都讓不少觀眾感覺滿心甜蜜。

國產劇方面,從2016年的《我的奇妙男友》到近期的《絕世千金》《奈何BOSS要娶我》,甜寵劇捧紅新人、翻紅演員的能力有目共睹。

獨家 | “甜寵劇”的喜與憂

獨家 | “甜寵劇”的喜與憂

儘管甜寵劇在整體口碑大多並不理想,但人氣穩定。以韓劇《觸及真心》為例,許多觀眾詬病電視劇缺乏新意,主演選擇李棟旭和劉仁娜純粹是在消費爆款韓劇《鬼怪~孤獨又燦爛的神》,但批評聲仍未妨礙這部劇成為許多觀眾關注的重點。無論同期對手是誰、是何類型,都能收穫不錯的播放量和輿論聲量。甜寵劇《奈何BOSS要娶我》在網絡劇門類中的關注度就一度超過爆款劇集《延禧攻略》的姊妹篇《皓鑭傳》。

在國內影視行業不斷被吹冷風的大環境下,貼著“甜寵”標籤的網絡劇逆風飛行,每一部都獲得了不錯的成績,併成為一批新公司打開市場局面的利器。

甜寵劇是傳統的浪漫愛情喜劇衍生出的一個分支,劇集中既存在浪漫愛情喜劇固有的一些特徵,在具體屬性上又存在一些決定性的差異。相比已經成熟的都市浪漫愛情喜劇類型,甜寵劇仍然處在成長期和上升期,既有的市場效應也預示著這個題材存在著無限可能。

獨家 | “甜寵劇”的喜與憂

已有經驗表明,只有內容過硬才能實打實地推動一個類型的作品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處在成長期的國產甜寵劇如果不能克服現階段已經暴露出的問題,也存在提早令觀眾產生審美疲勞之虞。

甜寵之憂

甜寵在類型設定和框架結構上和既有的、依然成熟的浪漫愛情喜劇存在若干共同之處。首先二者都以男女主人公情感歷程為表現主體,具有高度的假象性;其次,二者大多設定男強女弱點的人物關係結構,主要男性角色擁有迷人的外貌,根據劇情設定的不同搭配富有、睿智、多才多藝等設定,並與不同的性格特徵進行排列組合,相比之下,主要女性角色儘管也有一定的社會成就,但在財富持有數量、所處社會階層、社會地位、才智水平等方面,綜合勢力明顯遜於主要男性角色;再次,兩種類型中,男女主角的情感都可能受到來自外力或客觀因素的阻隔和影響,從而在感情之路上遭遇不同程度的挫折。

不同之處在於:其一,甜寵相較於浪漫愛情喜劇確定性更強,浪漫愛情喜劇固有的橋段實在迎來大團圓結局之前安排男女主角因為某些緣由產生爭執,甚至出現關係破裂的可能,即便最後以“大團圓”收場,波折在劫難逃。而甜寵劇在情節起伏上大多較為平緩,人物確定關係之後,大多會順利推進直至走向大團圓結局。

獨家 | “甜寵劇”的喜與憂

其二,女性角色相對男性角色呈現出的綜合劣勢並不會為情感關係埋下隱患,在浪漫愛情喜劇中,男女主角之間的身份差異往往是整部作品中最核心的矛盾,但在甜寵電視劇中,這種差異帶來的落差恰恰是展示甜蜜寵愛的空間,落差越大,作品的甜度就越高。

其三,浪漫愛情喜劇因為相對成熟,往往通過人物設定上的創新來製造新的看點,而甜寵劇在設定上習慣延續浪漫愛情喜劇中已經成熟的人物設定搭配,《奈何BOSS要娶我》中業界精英搭配女明星,《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中全能學霸搭配女學渣,《絕世寵妃》中權傾天下的尊貴王公搭配身份卑微女……

獨家 | “甜寵劇”的喜與憂

甜寵劇在市場上取得的勝利得益於這個類型高度的確定性。《奈何BOSS要娶我》中的總裁堅持與女主角結婚,韓劇《觸及真心》中男主角一度被懷疑對女性沒有興趣,但在女主角這裡突然開竅……男女主角從產生聯繫起便確定地走向大團圓結局,且過程順利。男主角在情感上沒有動搖,沒有難以平復的情傷或其他情感包袱,女主角是男主角情感上的唯一也是第一,女主角是情感關係中的絕對勝出者,過程中只需要男主角帶來的浪漫體驗就好。這種高度確定性的結構和設定滿足了一部分觀眾輕鬆觀看的心態,觀眾無需投入太多的情緒便可以獲得極大的心理滿足。然而應該注意到是,作為甜寵劇制勝法寶的“高度確定性”中也存在多種隱憂。

由於人物設定大多延續浪漫愛情喜劇類型中成熟的配置,因而缺乏新意和創造力,容易誘發觀眾將甜寵劇與既有的同樣設定浪漫愛情喜劇做對比,進而拉低甜寵劇本身的口碑和觀眾滿意度。

獨家 | “甜寵劇”的喜與憂

高度確定性的成立往往建立在減弱情節戲劇性的基礎上,劇情缺乏波折,“甜寵”特徵以來日常互動和親密關係氛圍營造,對劇中男性角色的顏值、和浪漫橋段設定有極高的要求,對演員的觀眾緣也提出一定要求。

因為劇情缺乏起伏波瀾,男女主角必須迅速投入到親密關係中才能夠展示日常互動部分,導致甜寵劇在關係建構上,往往存在邏輯瑕疵,角色不具備基本的行動邏輯,許多情節設定顯得生硬、突兀。傳統戲劇故事展開依賴兩種推進模式,一種是人物驅動型,另一種是情節驅動型,在甜寵劇既有的弱化情節屬性下,又缺乏人物驅動,故事會顯得十分平淡,加上親密關係中的甜蜜、嬌寵手段無外乎無限包容、親暱接觸,久而久之容易令觀眾滋生審美疲勞,產生厭倦感。

強化特質,從良到優

甜寵劇的目標觀眾群體女性,核心訴求是對浪漫愛情關係的高度確定性,浪漫愛情喜劇中的男主角可以是萬花叢中過的浪子,但甜寵類作品中這種情況是不存在的。甜寵劇中的女主角不要做萬花叢中最豔的一朵,也不要做風塵中浪子最後一個女人,目標觀眾群體追求的是專注與唯一。為了滿足這種特質,甜寵劇不得不再劇情戲劇性上做出犧牲,但這種犧牲並不意味著甜寵劇與故事性絕緣,只要甜寵能夠把控自身特質與“浪漫”之間的區別,並不斷強化其中的差異性,彰顯自身特性,那麼甜寵劇也能在質量上有所提升。

獨家 | “甜寵劇”的喜與憂

如果將送玫瑰、放煙火的“浪漫”視為“用你的方式愛我”,那麼“甜寵”的內核則是“用我希望你愛我的方式愛我”。

浪漫愛情喜劇中存在很長時間的情感試探和磨合期,甜寵則不需要。浪漫愛情喜劇中,女主角需要展示個人魅力完成對男主角的征服,甜寵劇中女主角則不需要——女主角當然也能動性,但能動性主要用在自我成長和自我認識上,無需屈從於男性角色的需求,也幾乎不用為男性角色做出改變。

甜寵劇中,男女主角的情感經歷多數都是空白的,男主角存在的全部意義就是為女主角解決問題、包容女主角的錯誤和情感上的猶豫、迴應女主角的需求、與女主角進行親密互動、滿足女主角的情感需要。在這個過程中,男主角的情感處於不斷增量的過程,包容度逐漸增大,這個量變的過程本身就構成了戲劇表現的素材。以正在熱播的韓劇《觸及真心》為例,男主角在女主角告白的同時,第一時間對女主角的心意做出迴應,同時袒露自己的慢熱和笨拙,之後愛意不斷增量,在填充內容的同時也令觀眾感受到甜蜜。

相對的,浪漫愛情喜劇則是一個質變的過程,男主角對女主角是從“不愛”到“愛”,依賴男主角為愛的犧牲和付出強化戲劇性,並通過付出拔高形象。

獨家 | “甜寵劇”的喜與憂

國產甜寵劇雖然在數量上有集團軍的優勢,但在質量上仍然有長足的進步空間,多數甜寵劇內容和表現手法高度趨同,仍然高度依賴所改編的文本基礎及網絡文學本身積累下的龐大受眾。在類型處理上,許多貼著“甜寵”標籤的作品也未能區別於既有的浪漫愛情喜劇,無法給觀眾提供極致的甜蜜體驗,可替代性過高。

國產浪漫愛情喜劇一直都未能與海外甚至港臺同類型劇集並駕齊驅,究其原因還是在於並未將浪漫發揮至極致。甜寵雖為浪漫愛情喜劇的分支,但作為一個特性鮮明的類型,未必不可以後來者居上,將甜寵特質發揮強化至極致,創造出口碑與市場雙豐收的優質作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