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水”已成中國電視劇品質的“最大殺手”,業內人士呼籲“40集精品劇”迴歸

拯救劇荒 國王的新衣 藝術 娛樂 楚天都市報 2019-03-07

楚天都市報記者張聰發自上海

對於影視從業者而言,過去的2018年並不“太平”——電視開機率降低、大IP大流量大製作紛紛失靈、行業遭遇稅務危機、演員集體限薪等問題越來越成為行業痛點。

“注水”已成中國電視劇品質的“最大殺手”,業內人士呼籲“40集精品劇”迴歸

國產電視劇如何在所謂的“寒冬”中走出希望之路?今日上午,一年一度的“電視劇製播年會”在上海舉行,會上作主題發言的東方衛視總監、SMG影視劇中心主任王磊卿在總結成績的同時再度直面行業亂象,同時也給國產劇給出不少中肯建議。

大卡司大製作不靈了是資本之禍?

全行業的浮躁不能讓流量背鍋

大卡司大IP大製作“不靈了”,恐怕是2018年讓觀眾和電視劇從業者印象最深刻的一幕。王磊卿表示,“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我們能僅僅甩鍋資本或流量嗎?”

他總結,其實都是“浮躁”惹的禍。

在王磊卿的表述中,曾經“過熱”的影視行業流行許多急功近利的現象和人物,比如為了對賭的數字,而不斷壓縮創作週期的“數字老闆”;掛著總編劇名字卻不寫一個字、三五成群拆分劇本、拼湊組合急就章的“拼盤編劇”;不做後期也不做前期,無縫進組撈快錢的“過檔導演”;談構思時從不看劇本,光盯著流量,只要拿到大咖萬事足的“組局製片”以及那些人設崩塌,天價片酬隨口喊讓的高價藝人。

在他看來,正是這些林林總總的泡沫不停侵蝕著中國影視行業,“好作品才是最終核心生產力,如果說我們整個行業當中大量的公司都在思考資本配置而不是創作時,那麼我們的市場就會‘只求估值高高高,製作粗糙快快快’,而最終,它只能迎來‘結局涼涼涼’。”

“粉圈狂歡”已成業內怪現狀

明知這是“皇帝新衣”也忍不住深陷

認識到“流量和IP”不等於一切,這無疑對影視圈來說是件好事。但即便如此,2019年的影視行業還面臨著其他“壓力”。王磊卿就在發言中透露,因為集體限薪,行業內甚至出現了“明星不接戲,等著漲片酬;企業不開機,等平臺發命題作文”的消極態度,他提醒這些公司和藝人,“業內最殘酷的詞叫迭代,觀望?是可能把你剩下來的。”

除了這個“消極”,有一種“積極”也讓影視圈難以承受。那就是“粉圈狂歡”。王磊卿總結了這兩年“粉圈”入侵影視劇評價體系的諸多怪象:比如粉絲自發線下包場、自費廣告、內部成立外交組,投票組,製圖組無所不有,“堪稱諜戰大劇。”又比如還有粉絲為了偶像購買熱度、抹黑對手,個別營銷號聞風而動,市場八卦內容滿天飛,惡意打分更是愈演愈烈,對此王磊卿一針見血,“對公司和明星來說,他們明明知道這是‘皇帝的新衣’,但是也禁不住陷入掩耳盜鈴的姿態。”他呼籲,一部電視劇的好壞不能被粉圈狂歡所綁架,“我們要倡導理性評價,善意批評,尊重作品,尊重藝術專業的氛圍。”

獻禮劇要邁向“2.0時代”

呼喚“40集精品劇”早日出現

意識到問題,才能更好地發展與前進。2019年很有可能是中國影視劇行業迴歸本源的一年。王磊卿提到,接下來幾年,我們國家會迎來包括新中國成立七十週年在內的多個“大節點”,獻禮劇會成為“市場真正的剛需”。

但作為播出過2018國產最佳口碑劇集《大江大河》的平臺,他給出建議表示,獻禮劇也應該走向“2.0時代”,要研究“年輕態”表達。

他提到,真正受觀眾歡迎的獻禮劇不是主題先行,內容粗糙的應景之作,“而是體現電視劇最高創作實力的精品之作”;而獻禮劇不是“賠錢賺吆喝”的代名詞,而是主題性、專業性、藝術性、商業性於一體的作品;獻禮劇更不是政績工程和麵子工程,“而是能形成傳播效應、全社會話題熱度的口碑之作”。

此外,他提到國產電視劇要回歸“精純劇”概念,因為,“注水”已經成為了中國電視劇品質的“最大殺手”。他期待未來能出現40集以內的精品劇集,也能出現總集數在12集之內的“短劇集”。王磊卿說,只要行業內人士攜手眾志成城,這些“小目標”其實並不難實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