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軍志願軍老兵回憶入朝經過:不上英雄榜,便塗烈士碑

15軍志願軍老兵回憶入朝經過:不上英雄榜,便塗烈士碑

電影《上甘嶺》(1956)劇照

朝鮮戰爭爆發,全民掀起參加志願軍熱潮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我們已經徹底把蔣介石打敗了,並把國民黨靠美國裝備起來的那100多萬部隊,連同他的美式裝備、60億美元的援助和日本投降時交出的主要裝備,統統照單全收了。此時,西北、西南還有一些國民黨的殘餘部隊,一野、二野繼續擔負著消滅國民黨殘餘部隊、解放全中國的任務。

在全國人民歡慶新中國成立、開始建設新社會之際,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隨即,美國出兵臺灣,封鎖臺灣海峽,並打著“聯合國軍”的旗號侵略朝鮮,一直把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直接威脅我國東北地區。

黨中央、毛主席、中央軍委決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當時,四野和三野的部隊首先組成了志願軍。

入朝以後,我們在黨中央、毛主席、中央軍委的指揮下,和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打了第一、二、三次戰役。連續三次進攻戰役,把美國鬼子從鴨綠江邊一直趕過三八線——趕到了三七線附近。與此同時,國內自上而下掀起了報名參加志願軍的熱潮。當然,青年報名參軍和部隊請求入朝作戰都是很有組織的。

當時,我所在的第15軍,還在解放西南,擔負著繼續消滅國民黨殘餘部隊的任務。與此同時,已經打到西昌的部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又承擔了進軍西藏的任務;而在西北的部隊,也在解放蘭州以後開始了和平解放新疆的進程。這些部隊都主動要求參加抗美援朝。當配備著美國裝備的國民黨被我們打敗時,從幹部到戰士,從工人到農民,從領導到群眾,就已經對美國的帝國主義本質認識得很清楚了——當時打的是蔣介石,實際上是打在美帝國主義的身上。軍民上下對蔣介石的仇恨,實際上是對美帝國主義的仇恨,而現在,美國又要侵略我們的兄弟鄰邦——朝鮮。

朝鮮是在1945年“8·15”蘇聯出兵以後解放的,他比我們解放得早。日本戰敗投降時,美蘇兩國以三八線為界,接受日軍投降並對朝鮮實行分區佔領。後來,美國支持李承晚在南半部成立大韓民國,北方隨即成立了以金日成為首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朝鮮就這樣分成了南北兩個國家。李承晚不斷地叫囂要“武力統一”,致使雙方矛盾加劇、鬥爭激化。

朝鮮的問題應該由朝鮮人民自己解決。南北朝鮮他們自己想著和平統一,內部有矛盾,就算是打仗,打起來了也是他們自身的問題,並不涉及其他的國家。在戰爭開頭,南北朝鮮在三八線兩邊打,後來打到釜山附近。就在這個時候美國插手了,打著“聯合國軍”的旗號出兵,而且他不光是打朝鮮,他還公然敵視新中國,霸佔臺灣,封鎖臺灣海峽,接著就把戰火燒到我們的鴨綠江邊。他的飛機轟炸我們的國土,炮也打到我們境內。這個消息公佈以後,更激勵起國內的部隊完成自己任務的積極性——打國民黨的殘餘部隊,包括剿匪、建立政權,各項工作的速度都加快了。

那時候15軍還在西南。進軍西南以後,我們除解決了胡宗南的殘餘部隊外,西南廣大地區的其他一些國民黨部隊很快也都被消滅解決了。可以這麼說,美國侵略朝鮮,反而加快了國內解放戰爭的進程——因為人民覺悟了,包括國民黨的殘餘部隊,也是一打,他們就起義。像雲南的龍雲、盧漢,就是和平起義的。有一些土匪還想著搗亂,經過半年多的剿匪,我們的任務也就完成得差不多了。

雲南是13軍、14軍、15軍這3個軍打的。15軍打了兩廣戰役,解放廣東以後到廣西消滅了白崇禧。1950年過年之後,15軍就進軍雲南。因為雲南是和平解放,除了到西昌打胡宗南,其他大的戰鬥就不多了。於是,當時15軍的3個師,一個師(43師)留在雲南執行任務;一個師(44師)解放當時的西康省,參加西昌會戰;還有一個師(45師)在貴州。

總之,1950年的作戰任務進行得很快。與此同時,中國人民志願軍於1950年10月25日在朝鮮打響了第一次戰役,接著連續打到第三次戰役,這就到了1951年初。

西南局勢迅速平定,15軍榮膺抗美援朝預備隊

此時,西南的剿匪任務還很重,13軍、14軍還在雲南邊境,18軍有進軍西藏的任務,12軍和其他的部隊也都有任務。賀龍剛到西南軍區,他帶的部隊還在陝西和成都一帶。而劉伯承已經到南京辦軍事學院去了。儘管如此,由於朝鮮那邊還需要部隊,所以能出來的部隊儘可能抽出來。“劉鄧”(劉伯承、鄧小平)還是從大局出發,要求部隊參加抗美援朝,於是鄧小平就報名抽部隊去抗美援朝。

從1950年10月開始,15軍軍長秦基偉就主動向鄧小平政委請纓,報名去參加抗美援朝。1950年12月,這個要求正式得到了軍委的批准。因為入朝的部隊是“志願軍”,需要在華北再組建成志願軍兵團,所以15軍隨即被調到華北,接著西南還有其他部隊相繼出來。可以說,正因為西南形勢穩定得很快,故而後來15軍、12軍都可以抽調出來。就是說,15軍所屬部隊完成了解放戰爭的作戰任務後沒有休息,西南就把這支部隊送出來了。

當時15軍進軍雲貴川康之後的任務,主要是打國民黨的殘餘部隊、剿匪和建立政權,接下去就是土改。為此我們還投入了一些幹部到地方去發動群眾。那時各個部隊都在相互比賽,他們的任務完成得很好。部隊與雲貴川康新解放區人民建立了非常密切的聯繫,魚水關係十分深厚。在雲貴川康,人民長期飽受國民黨的壓迫,除了西藏以外,那兒也是國民黨統治時間很長的地區。他們親眼看到解放軍解放了自己家鄉,自然覺悟很高,一說“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就積極報名參軍——當志願軍去! 15軍出川的時候報名參加志願軍的人特別多。各個地區的兵源,你是要不完的。不僅如此,地方還送出一些骨幹補充到部隊裡頭,也就是送最好的兒子吧,其中年輕的比較多,結婚的很少,優中選優,都是挑選了最好的子弟呀!因此,四川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湧現的英雄人物就特別多。

15軍出四川北上的時候,軍部駐地在瀘州;45師在貴州,後來在納溪集中;而位於雲南昭通的43師,因為在當地還有其他任務抽不出來。所以抗美援朝時,就用其他部隊頂替了這個師。第10軍有3個師,其中的29師駐在川東內江和重慶附近,就劃歸15軍,參加了15軍北上的行列。10軍也是抽了他最好的部隊當第一批志願軍。29師這支隊伍也是老部隊了,確實是最好的部隊!這些部隊參加志願軍都很光榮。

當時補充進來的兵員,其成分來自全國各地。部隊經過了渡江戰役,長期行軍,從華北、華中、華南,一直打到西南。這個部隊的老骨幹裡,有翻身農民、老工人,還有打國民黨過程中補充進來的——有些是起義的;有些是解放戰士補充進來的。

那時候蔣介石的正規部隊已經垮得差不多了,這些起義戰士實際上是在解放戰爭後期被國民黨抓丁抓進去的。像在渡江作戰的時候,國民黨殘兵敗將就抓了一些農民做補充。這些農民兄弟都是很好的,所以一解放過來,好多人都成為部隊的骨幹。後來在抗美援朝中,45師也好,29師也好,其中都有不少解放戰士,他們立了功,有的還成為戰鬥英雄。這些人就是在打淮海戰役的時候,從國民黨部隊裡“解放”過來的,那時軍裝、帽子都沒有換,經過憶苦和動員,很快就願意參加作戰。像45師134團8連的王學智,就是在淮海戰役當中解放過來以後,帽子都沒有換,就參加了作戰,仗打得很好,被評為戰鬥英雄,而且是全國知名的戰鬥英雄!

子弟兵重返華北老解放區

15軍接受任務以後,部隊出四川基本上是兩路:一路是經成渝、川陝公路向陝西寶雞開進,而後由鐵路送至華北;但主要是另一路——先從重慶乘坐輪船到武漢,然後再坐火車上河北。

當志願軍出發時,部隊所在地的縣、專署,一直到重慶大區,從上到下,包括西南的黨、政、軍領導都來歡送。那個時候四川還分四個地區——川南、川北、川東和川西。我們從重慶開始上船,不光是繳獲國民黨的登陸艇,什麼船都有,凡是繳獲的船都用上了。總之都是用最好的船調送志願軍。上船後,無論白天黑夜,兩岸又是鑼又是鼓地熱烈歡送。當時沒有電燈,就用汽燈沿途照明。大家都知道,這是去參加抗美援朝的志願軍,誰先出去,誰最光榮!可以說部隊走到哪兒,人民就歡送到哪兒,兩岸都是來看船隊的人。那麼多的船都排著隊走也是首次,更何況如此浩浩蕩蕩,一看就知道是部隊。15軍開出來的時候,部隊的武器都是繳獲美國的、日本的,雖然裝備是舊裝備,可衣服是新衣服,大家都是滿臉笑容。

從四川帶出來的新兵都是翻身解放的農民,他們從來沒有到過重慶,這次到重慶看到那麼多的工廠,那麼多的大煙囪,可真成了新鮮事兒。以前光聽說長江,其實長江到底有多長,他們並不知道。這回坐輪船出長江,本身就是個大事嘛!輪船一出四川,他們才知道長江還長得很,走了很久才走出三峽,走出四川。一出三峽到湖北,又另開了一番眼界。四川大山很多嘛,到了湖北,江面更寬了,那比在四川時就看得更遠了。再一到武漢,又比成都熱鬧多了,因為武漢已經解放一年多了。在長江乘船時就聽說到武漢後還要坐火車,大家都很興奮,好多人還是頭一次坐火車呀!

從武漢坐火車,目的地是在冀南,15軍坐到邢臺,而45師則在沙河那一帶集結。到華北以後,無論坐輪船還是坐火車,沿途也都一樣受到當地群眾的熱情歡迎和慰問。人們聽說這支部隊是到朝鮮去的,大人、小孩沒有不歡迎的。沿途那個慰問呀,從吃的到用的,文藝節目樣樣齊全。各個師也從貴州、雲南、四川帶出來一些文工隊。文工隊表演的都是少數民族的舞蹈,少數民族的舞蹈很有特色。路上又組成臨時宣傳隊,走到什麼地方就感謝當地的人民和地方政府,那個慰問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真是走一路唱一路;走一路歌聲一路;走一路擁軍一路,那場面可就不是用“壯觀”“熱烈”所能形容的。

到了華北就進入老解放區了。從新解放區、半老解放區到老解放區這一路走來,老解放區的老子弟又回到了老家——華北老解放區。這支部隊就是從華北出發打到西南的。這次回到老家,家鄉的人民也在看著我們這支隊伍。當時行軍路上人多又雜,我們的戰士們有意識地注意保持部隊的整體形象,部隊也有意識地著重做好這方面的工作。於是,在“熱烈歡迎”的鼓舞下,部隊的組織紀律性得到了最實際的檢驗。按常理講,誰看見自家的家門能不眼饞呢?許多人跟隨部隊出四川到華北都要經過自己的家鄉,可當時就有那麼個勁頭——很多戰士、幹部都做到了“過家門而不入”。這次到了華北老家也一樣,都沒有進家門的。

那時候,包括我們這些人在內,都沒有進過大城市。雖然解放西南時路過一些大城市,但由於組織紀律性很強,誰也沒有進去過。比如像解放廣州,我們打到廣州以後,就在廣州城邊兒上。陳賡規定:“4兵團的所有幹部、戰士都不準進廣州。廣州的任務是四野的。15軍的人都不可以進廣州!”雖然我們在南海(編者注:時為南海縣,現為廣東省佛山市下轄區)駐紮了很久,但沒有進去。不僅是廣州,包括解放西南,我們駐紮過許久的西南一些大城市,比如昆明,戰士們、基層幹部也都很少去。這次還是因為要去抗美援朝,我們才陸續進了重慶、武漢、北京以及天津這些大城市,這都是“首次進入”。

那個時候我們在天津、北京,見到什麼都感覺新鮮。在天津,我們本來是想步行回駐地,好看看天津市面。一看到當時那個有軌電車“叮叮噹噹”地開著,這可是從未見過的,我們頭一回坐,還居然坐倒了車!人家說:“上車吧,上來坐坐電車吧!”第一次嘛,頭一回坐,結果居然坐反了方向,又給拉回去了。“你看,我們怎麼又拉回來啦?”人家就問:“你們到哪兒呀?……啊,你坐反了。你下去,到那邊再上車。”

那時候像這種事發生在幹部、戰士身上都是平常的。這些事想起來覺得很天真吶!我們愛自己的國家,好不容易全國解放了,這麼好的地方建設起來可不容易啊!於是抗美援朝的決心就更大了:絕不允許美帝國主義把戰火燒進我們國內來!

15軍歷史淵源及入朝裝備概況

抗美援朝,作為二野的部隊,15軍報名是理所當然的。這個也是從大局考慮的。

當時15軍在整個二野得到的評價是個“新部隊”,原來叫9縱,是在太行山成長起來的野戰縱隊,後改建叫15軍。在幾個縱隊裡,他最年輕。那時二野組建了3個縱隊,以後編兵團,相當3個兵團。二野比一野的部隊多一點。9縱是1947年8月組建的,比較晚,縱隊司令員是秦基偉,政治委員是黃鎮。組建起來後部隊就過黃河,解放河南——??解放鄭州,參加淮海戰役,一直打到了西南。開封戰役則是三野打的。29師也算2縱裡的一個老部隊了,像其中的85團,就是陳再道組建起來的那個部隊,也是個比較老的部隊了;86團也比較老;87團比較新一點。這些部隊參加志願軍都很光榮。

本來,渡江戰役、解放南京和上海,光一個三野就夠了,為什麼二野還參加呢?因為渡江戰役時,蔣介石曾請求美國出兵援助。所以二野是準備在美國出兵後,作為三野的預備隊頂上去的,特別是在南京、上海。這一點骨幹們都很清楚,因為渡江戰役部隊做了動員,準備打美國,大家都有心理準備。可是渡江作戰後,那麼大的力量啊,國民黨被秋風掃落葉一樣打敗,垮得那麼快!這時美國看到勢頭不對,雖然並不死心,卻也沒敢出兵,當然他也來不及出兵。我們很快地解放了南京,解放了上海,解放了浙江、江西、福建,一直打到廣州,然後把國民黨在西南的部隊也都消滅掉了,最後解放了全中國,至此,美國更不可能出兵了。這樣一來,二野這個預備隊也就沒機會和美國交手。

那時全國剛剛解放,沒想到的是——美國就此從朝鮮動了手,居然還圍到了我們的大後方——東北!當時我們和蘇聯的關係比較好,東北背靠蘇聯,屬於我們的後方,還是比較安全的。抗美援朝戰爭初始,最先啟用的是東北的部隊,而這時候四野和三野已經完成了戰鬥任務,二野實際就再次擔當了預備隊。儘管大家有要打美國這個思想準備,但卻沒有想到美國會圍到東北那邊,而二野和美軍的這一仗要在朝鮮打。這就暗合了“不是冤家不聚頭”這句老話——因為早在解放戰爭中,二野的部隊就曾做好與美國交手的準備。

入朝作戰的任務在部隊一下達,二野就如渡江作戰時充當三野的預備隊一樣即將出徵,只不過這次交手,沒有放在國內,而是放在了朝鮮,到朝鮮去與美國較量!

美國出兵朝鮮,打著“聯合國軍”的旗號,實際主要還是用他本國的部隊。因為那時候“聯合國軍”說是由16個國家出兵組成,但由於美國是“世界憲兵”, 所以其實那些國家也是在美國的強迫下參加的,而且這些國家也就是出點援兵,像英國和加拿大各出了一個旅,其他國家都是象徵性地出點部隊,也都是做些諸如後勤、運輸之類的支援性工作。

當時美國國內的、朝鮮的,尤其是國際上的形勢,對其都很不利。因為那個時候,美國最初許諾,只是恢復三八線,他就算完成了任務。他打著“聯合國軍”的旗號,從釜山打到漢城,到了三八線,進攻並沒有停止,一直打到平壤,打到平壤以後,他就準備與中國設立一個緩衝地帶,再不走了。

那個時候,“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揚言要在聖誕節前解決整個朝鮮問題,準備把戰火一直燒到鴨綠江,甚至要和中國開戰。這樣一來,美國的真面目在世界上就大暴露了——出兵前你說的是以“三八線”為界,作為軍事行動目標,可現在卻把戰火燒到朝鮮北部,甚至燒到中國邊境!美國這樣幹,國際輿論也是不允許的,所以當時美國在世界上也是比較孤立的。

儘管朝鮮局勢很不穩定,但當時包括蘇聯在內,各方對於中方“要不要打”“能不能打”這些問題,都有一些顧慮:“美國這麼強大,你中國能打贏嗎?而且他還盜用了聯合國的旗號。”所以當時我們出兵,包括蘇聯,他也有很多考慮。蘇聯雖然支持朝鮮,但斯大林也有一些顧慮,所以最後他也沒出兵。在這一點上,我們中國共產黨是從大局出發的:像美國這樣一個橫行霸道的國家,他會顧及什麼國際法呀?顧及什麼信義呢?脣亡齒寒,所以你不打他是不行的!

我們出兵以後,蘇聯人——主要是當時執政的斯大林,答應說我們可以買他一些武器和裝備,他也好以這一方面作為支援。可實際上,赫魯曉夫在後來破壞了和我們的關係,蘇聯的這些武器裝備我們實際上最終都給了錢。

部隊入朝時志願軍的裝備怎樣?是什麼槍、什麼炮?那都是解放戰爭中繳獲國民黨軍隊的美式、日式裝備,當時也算是最好的了。在戰爭初期,老志願軍實際上就是靠我們現有的家當打的。四野、三野入朝進行抗美援朝作戰時,用的就是解放戰爭時期的那些舊裝備。他們就是靠這樣的裝備與敵人較量。打到第二年,也就是1951年,這個時候入朝的志願軍,如12軍、15軍,那才是第一批換裝的部隊,所謂換裝,其實也就是蘇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那個裝備,大概比當時美國的步兵裝備差了很多,並不是很先進。而且我們的炮兵才剛組建,困難很多,但當時所有進步國家,包括蘇聯,基本都是給些道義上的支持——給的裝備極少,彈藥也好貴。我們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抗美援朝的。

要講現代化,我認為現代化是個時空觀的概念。那個時候我們能有這樣的裝備,已經算比較先進了,當然是和自己比。

當我們15軍這個預備隊上去的時候,正是抗美援朝戰爭志願軍打得比較好的時期——經過了第一、二、三、四次戰役,解放了漢城,還把美國打回到“三八線”以南。所以說,此時朝鮮戰爭的形勢背景已經處在對我們比較有利的時期了。

15軍入編第3兵團,細緻做好戰前準備

1951年初,15軍抵達華北以後很想立即出國作戰,但軍委還掌握著一定的時間,並不著急派我們出去,而是考慮著怎麼把部隊搞好。本來是打算把我們和華北的其他部隊組成一個兵團。一開始時預備把15軍和楊成武的部隊編在一起,但最後還是另組了一個“第3兵團”。

那時原預備由陳賡作為司令帶領第3兵團到朝鮮去作戰,但由於陳賡是志願軍的副司令,同時他還是哈工大的領導,比較忙碌,那時候全國一解放事兒很多嘛。所以實際上他並沒有到職。

在部隊抵達華北之後,經過各級會議,將上級的各項指示做了系統傳達,具體來講,在北京開了會,到天津開了會,最終,15軍、12軍和60軍在天津組成了第3兵團。

第3兵團集結以後開赴朝鮮前的準備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方面是政治教育。我們的部隊從開始就一直在關注著國際、國內的輿論以及我軍在朝鮮取得勝利的消息。雖然大家覺悟都較高,但還是要系統地講講美帝國主義的豺狼本性,他對朝鮮人民的侵略屠殺,他霸佔臺灣、侵犯東北對中國人民犯下的罪行,以此來激發部隊對美帝國主義的深仇大恨。當時正是全國解放以後,人民最歡欣鼓舞的時候,此時美國卻打了過來,所以,全國人民仇視美帝國主義是很自然的。

還有一方面就是練兵。雖然從戰略上來講他是一隻“紙老虎”,但實際上卻要當“真老虎”一樣對待。所以,首先幹部要研究老志願軍打仗的經驗,學習吸收他們的經驗,避免在初戰裡可能出現的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幹部、戰士集中地研究敵人,根據敵人的情況練殺敵本領,準備打大仗、打硬仗。雖然我們在國內打的仗也不小,但那時我們總是想著沒有打過美帝國主義,與他這一仗較量,是個大仗,起碼比起國內的仗,要大得多,號稱是16個國家嘛,所以做了充分的準備。要想獲得“首戰必勝”,就必須建立在這個認識基礎上。

在加緊完成戰前部署之際,軍裡召開了營以上幹部的動員大會,努力做好了細緻深入的思想工作。45師也在部隊駐地召開了誓師大會,秦基偉軍長親臨大會並講話,帶頭誓言在朝鮮戰場上“不上英雄榜,便塗烈士碑”。秦軍長還檢閱了部隊,官兵極受鼓舞。這樣,15軍於河北邢臺地區正式被編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5軍,下轄第29師、第44師、第45師,歸志願軍第3兵團指揮。

總之,部隊集結以後做好了到朝鮮去的準備。作為領導來講,準備時間還是比較充分的,一直準備到4月份。你看,1月份從西南出來的,到4月份,經過了3個月的準備,然後作為志願軍,準備到朝鮮參加第五次戰役。

1951年3月24日至31日,15軍所屬部隊依次跨過鴨綠江,奔赴前線。45師是在3月29日到30日,按133團、師直、135團、134團順序,先後跨過鴨綠江出征朝鮮,全師官兵向漣川地區開進,隨即參加了第五次戰役。

作者:聶濟峰 口述, 聶昭華 李韌 編著

編輯:衛中

責任編輯:王彥

摘自四川人民出版社《上甘嶺:攻不破的東方壁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