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眼中步長製藥股價逼近52周最低 日均銷售費用2202萬咋舌

來源:投資時報

市場注意到,2016年上市之前5年,該公司營收年均增速在20%以上,而2018年已呈負數且為上市以來最低。

曾經的“最貴新股”步長製藥(603858.SH),再度上演一出白天鵝變醜小鴨的逆轉故事。而主角,正是曾經的陝西首富、步長製藥實控人趙濤。

此前,步長製藥董事長趙濤涉嫌捲入美國近代教育史上最大招生醜聞的新聞,在太平洋兩岸不斷髮酵。目前該事件已被證實,其女兒也被斯坦福開除,涉事中介與斯坦福帆船教練被則當地警察逮捕。

而在A股市場上,更多的質疑聲則來自於牽涉其中的650萬美元是否屬於上市公司的資金。

趙濤事後聲明稱,“本人的女兒在美國留學事宜,屬個人及家庭行為,資金來源與步長製藥無關,對步長製藥財務狀況不構成任何影響”。不過儘管如此,步長製藥的股價仍一度單日跌停。至5月30日收盤,其25.62元/股表現也僅較52周低點高出2.3元,但之於期內高點則下挫38.7%。

問題是,這只是一個孤立事件,還是會引發市場進一步的擔心?

《投資時報》研究員對比該公司近8年來的財務數據後發現,在2016年上市之前的五年裡,步長製藥的營收都保持一個較好的增長速度,5年平均增速俱在20%以上。而自從上市以後,該公司營收增速直線下滑,增幅最高時亦僅為2017年的12.52%,至於其餘年份都是個位數乃至為負。

據財報顯示,2018年步長製藥營業收入同比下滑1.44%,且創上市以來新低,而扣非淨利潤同比增長5.23%。值得注意的是,該年步長製藥的銷售費用達80.36億元,佔全年營收58.81%,平均每天約2202萬元,普遍高於可比上市公司。

不僅如此,2018年步長製藥的商譽達50.11億元,佔其總營收的36.67%,而2019年一季報顯示,其商譽已增加到50.67億元。

更麻煩的是,步長製藥四大主打品種之一的丹紅注射液多次被預警列入重點監控,而近期又頻遭輿論熱議。

針對上述問題,《投資時報》研究員發送提綱致步長製藥投資者關係部,截至發稿並未收到回覆。

上市遭遇業績變臉

步長製藥原名山東魯銀恩奇製藥有限公司,其主營業務為中成藥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該公司產品覆蓋心腦血管、婦科、糖尿病、惡性腫瘤、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等大病種治療領域。其主要產品有腦心通膠囊、穩心顆粒、丹紅注射液和谷紅注射液。

據米內網數據顯示,在中國,心腦血管藥物市場規模僅次於抗感染藥物而位居第2 位,且超過全國藥品銷售總額的17%。

經過十多年發展,步長製藥於2016年11月18日在上交所上市,控股股東為步長(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42.61%,實控人為趙濤。

上市後,該公司股價一度達到117.06元/股,市值1037億元。不過截至5月30日,其市值僅剩227億元,前後蒸發逾810億元。

步長製藥主打的三款產品,即腦心通膠囊、穩心顆粒、丹紅注射液均進入了《國家醫保目錄》,其中腦心通膠囊、穩心顆粒同時收錄於《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三者均享受國家醫保基金比例報銷的政策支持。

按照普通商業邏輯,步長製藥三款主打產品均已進入《國家醫保目錄》,且處在一個市場空間很大的亞分領域,但股價卻並不支持這看似的“利好”。其中緣故,自然在於公司的真實業績表現。

據Wind數據顯示, 2013—2015年步長製藥營業收入分別為85.92億元、103.34億元和116.56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22.10%、20.27%和12.79%。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1.69億元、13.24億元和35.37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6.61%、13.27%和167.20%。

而在步長製藥2016年上市之後,其當年的營收為123.21億元,同比僅增長5.71%,歸母淨利潤則為17.69億元,甚至同比下滑49.97%。

同時,據Wind數據顯示,2017年和2018年,其營業收入分別為138.64億元、136.6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52%、-1.44%。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6.38億元、18.88億元,同比增長-7.43%、15.29%。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自上市以後步長製藥營收增速開始直線下滑,2018年營收增速已呈負數且創上市以來新低。

另外,該公司的商譽或成隱憂。

據年報顯示,2018年步長製藥商譽達50.11億元,佔其總營收的36.67%,而該公司一季報顯示,其商譽已增加到50.67億元。

此外,《投資時報》研究員對比步長製藥上市後兩個完整年度的財務數據發現,該公司一季度營收增速較高而其他季度則相對較低。

據Wind數據顯示,該公司2017年1—4季度的營收分別為24.29億元、57.51億元、94.46億元、138.64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21.33%、11.66%、4.92%、12.52%。而2018年1-4季度的營收分別為24.31億元、57.48億元、92.86億元、136.65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0.09%、-0.06%、-1.69%、-1.44%。

主打產品遭重點監控銷售費用奇高

2018年中國心腦血管類中成藥最大的五家企業分別是步長製藥、天士力(600535.SH)、以嶺藥業(002603.SZ)、中新藥業(600329.SH)和上海和黃藥業。

據米內網數據顯示,當年市場銷量最高的心腦血管類中成藥品種依然是天士力公司的複方丹蔘滴丸,市場銷售額超過45億元,排名第二的是步長製藥公司的腦心通膠囊,銷售額超過33億元。(不包括注射劑)

不過,據《投資時報》研究員查閱財報後發現,步長製藥2018年銷售費用高達80.36億元,佔全年營收的58.81%,平均每天約2202萬元,而研發費用僅為4.8億元。同期可比上市公司天士力的銷售費用為27.9億元,佔全年營收的15.51%,研發費用則為5.88億元。

業內人士向《投資時報》研究員表示,通常醫藥企業在召開類似學術會議時,都會邀請醫生、醫藥代表和經銷商等客戶單位,而所謂的金額超高“推廣費”,最終往往以禮品、旅遊服務、代金卡甚至現金的形式回饋給客戶方。

另外值得重點關注的是,在步長製藥所涉及的製藥領域,其主打產品之一的丹紅注射液已多次被預警列入重點監控,甚至隨時面臨停用風險。

據相關統計,步長製藥的丹紅注射液多次位列安徽、內蒙古、河南、青海、杭州、蕭山等省、市衛計委及公立三甲醫院的重點監控名單,至少在11個省(市)26次被預警(嚴格監控)、限制使用。

《投資時報》研究員瞭解到,丹紅注射液由丹蔘、紅花、注射用水組成。具有活血化瘀,通脈舒絡的功效,用於治療瘀血閉阻所致的胸痛、胸悶、心悸、中風、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等。

2017年,國家版醫保目錄更新,丹紅注射液雖然仍在乙類醫保名單,但被嚴格限制用於“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有明確的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急性發作證據的重症患者”。

由於新藥上市普遍面臨成本高、風險大、週期長等問題,進入2019年後,步長製藥開始將戰略目光轉向風險較小的消毒產品領域。

1月23日,步長製藥發佈公告稱,擬分別以4960萬元、1440萬元收購重慶市醫濟堂生物製品有限公司(下稱重慶醫濟堂)和重慶市漢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漢通生物)各自80%股權,合計投資額6400萬元。

不過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重慶醫濟堂總資產近498萬元,淨資產約126萬元;2018年營業收入為389萬元,淨利潤此前連續虧損,2018年才扭虧盈利5.99萬元。而僅僅成立一年有餘的漢通生物,截至2018年底的總資產約756萬元,淨資產近479萬元,2018年尚無營收,淨利潤則為-7.45萬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