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一家人” 蔡英文說不出口?港媒:別想一直這樣混下去

趙春山 臺灣 臺海時事 時政 中國臺灣網 2017-04-01

“兩岸一家人” 蔡英文說不出口?港媒:別想一直這樣混下去

馬英九執政時期的重要智囊、臺灣淡江大學榮譽教授趙春山,日前建議蔡英文在其“兩岸新論述”上面,可以朝著“兩岸是一家人”方向走,如此兩岸關係定位更加明確,也能讓大陸方面覺得,我不是要跟你分家,“這很重要,這觀念會讓兩岸有互信基礎”。

對此,香港中評社分析指出,趙春山的苦心不難理解。畢竟作為一個藍營背景出身、深諳大陸對臺思維的兩岸智庫學者,他當然知道大陸要的是什麼,也知道蔡英文的難處在哪裡。實際上,蔡當局的“難處”在臺陸委會主委張小月昨日在“立法院”受訪時的言論上得到了充分體現。張小月稱“政府對兩岸關係的界定就是兩岸關係”,對時代力量提出的“兩國論”版兩岸監督條例持保留態度。

從張小月的表態可以發現,蔡當局的“難處”就是“講不出來”,既講不出來“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關係”,更不敢講出“一邊一國”的“臺獨”主張。所以,從去年520至今,蔡當局的兩岸論述不是在自己設定的小邏輯圈圈中無限循環、自圓其說,就是在跳針般地重複著所謂“善意”與“維持現狀”。前些日子蔡英文在中華文化總會上的講話便是例證,她似乎想講些什麼,但什麼都沒有講出來。

正因為此,島內各界對民進黨當局何時能夠清晰表述兩岸關係性質早就望眼欲穿,也難怪一旦大陸學者傳出“新共識”的聲音,立馬就炒為大陸改弦易轍;或是個別臺商轉述蔡對下半年局勢的預判,立馬就傳為“下半年有新政策”。若是仔細觀察兩岸最高執政者的言行與主張,便可發現,將近一年過去了,誰都沒有在基本立場上有任何鬆動。

對於大陸而言,反“臺獨”當然是不可逾越的紅線,毫不鬆動是因為捍衛主權的意志堅強。但蔡英文的“不動”是夾在中間動彈不得,原以為按照520演講內容可以“進可攻退可守”,但最後落得個兩頭不討好,島內觀光業、工商業界欲哭無淚,基本教義派也對“憲改”進度大為不滿。再加上國際大格局的複雜程度,早早超越了臺當局的掌控能力範圍,“小動作”最後引來“大麻煩”,只得悶聲吃大虧。

兩岸之間持續緊繃狀態,吃苦“最有感”的無疑是島內民眾,以及一部分以往享受兩岸和平紅利的兩岸各界人士。繼去年島內觀光業界率先“中槍”後,今年農曆年後,高等教育界又成為第二個倒下的兩岸交流參與群體,恐怕誰都不想成為第三張骨牌。然而,現實是殘酷的。正是由於蔡當局不敢承諾“不獨”,不敢和“臺獨”劃清界限,這才有了各色“立委”、名嘴、報刊蠱惑人心、煽動對立、抹黑兩岸交流的亂象。由此看來,責任一清二楚。

做永遠比說重要。陳水扁在上任初期還曾講過“兩岸原本是一家人”,而從蔡當局及綠營近期的所作所為來看,趙春山希望蔡英文“說出來”某些與大陸相近的兩岸關係表述,恐怕是一廂情願。

不過,蔡英文雖然沒有這樣的主觀意願,但這並不意味著她就一直這樣混下去。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某種難以承受的內外壓力下,蔡當局或不得不做出選擇。兩岸關係是繼續烏雲密佈甚至風雨飄搖,還是雲開日散,全在臺灣執政者的一念之間。

編輯:小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