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寶剛+鄭爽=《青春鬥》糊了?


文 | 符瓊尹

編輯 | 吳燕雨

“劇中的大學生活嚴重脫離現實”“這臺詞真夠膩歪噁心的”......《青春鬥》播出後,各類差評在網絡屢見不鮮;豆瓣評分一路下滑,從開分時的5.1一路降至4.4,刷新了趙寶剛職業生涯的最低紀錄;酷雲數據顯示,兩天後就收官的《青春鬥》收視率仍在0.4%左右徘徊——無論收視率還是口碑,趙寶剛時隔7年的“青春劇”《青春鬥》表現都不盡人意。


趙寶剛+鄭爽=《青春鬥》糊了?

《青春鬥》

然而,在《青春鬥》播出之前,趙寶剛曾多次表達對它的信心——“如果這部劇收視率和豆瓣評分不行,我就退休”“近年來青春片裡沒有可以跟它比的一個劇本”“這個本子是這個時代全新的東西,我敢說是這個時代的,而且是現在電視劇裡邊沒有的”。

結果與他的預期相差甚遠。作為“青春三部曲”《奮鬥》《我的青春誰做主》《北京青年》的導演,這大概是趙寶剛對作品的預期與觀眾反應差距最大的一次。畢竟,他所導演的青春劇《奮鬥》《北京青年》都曾拿下北京地區收視第一,上述三部曲也都在當年的電視劇市場創下網播紀錄,堪稱那個年代的“流量擔當”。


不僅作品表現不佳,此前“造星”無數的趙寶剛,此次也遭遇了滑鐵盧。《青春鬥》並未向當年一般,捧出像當時的王璐丹等一樣的人氣演員,相反,主演鄭爽等人還因此飽受爭議。


單從市場表現來看,近幾年的青春劇市場似乎已經不再青睞趙寶剛,相反,一批成本不高的網劇卻頻頻大熱、造星無數。曾經一出手就是爆款的趙寶剛,這一次究竟怎麼了?屬於他的那個“時代”,還能重現嗎


趙寶剛+鄭爽=《青春鬥》糊了?

弄“潮”兒趙寶剛

2006年的一天,《奮鬥》製片人丁芯徹夜難眠。在電視臺的審查中,《奮鬥》 被定性為‘無主題、無內容、無故事情節’的‘三無’ 電視劇。這是她完全沒有預料到的。“要探索就一定不能怕風險,但沒有想過事實會如此殘酷。”2007年上映後,丁芯對媒體回憶道。不僅丁芯心裡沒底,趙寶剛也有些忐忑,他曾在訪談裡說過,這個劇要麼特別差要麼特別好。


最終,《奮鬥》火了,以6.3%的平均收視率穩居2007年北京地區收視第一,大結局收視率更是達到7.71%;“今天你‘奮鬥’了嗎”成為2007年的網絡流行語之一;新人演員王珞丹、文章因此劇而大紅。馬伊琍、佟大為、李小璐也獲得了更高的知名度。憑藉《奮鬥》王珞丹獲得金鷹獎最佳女演員的提名,李小璐則成為了2008年的“金鷹女神”。


趙寶剛+鄭爽=《青春鬥》糊了?

2007年播出的《奮鬥》

這讓當時的電視劇市場有些意外,在《奮鬥》之前,能扛起收視率的多為武俠、歷史題材,如《少年包青天》《天下糧倉》《京華煙雲》等電視劇,關注當時“80後”年輕人生活的電視劇作品還未出現。在毒眸此前的文章(點此閱讀:銷聲匿跡一年的青春劇,2019年能否藉著爆款歸來?)曾提及,彼時市場上的青春劇多為《紅蘋果樂園》《星夢緣》這樣模仿大熱韓劇、港臺偶像劇的作品,缺少真正關注年輕人生活現狀的內容,因此,這些作品儘管也獲得了不錯的收視,但國民度和影響力卻十分有限。

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讓《奮鬥》打開局面,導演趙寶剛做出了多個大膽的嘗試:一方面,他通過在劇中設置有爭議的“話題”吸引觀眾討論、最終獲得熱度,這種操作被趙寶剛稱為“能在社會上引起互動話題”的“話題劇”。

另一方面,趙寶剛還頗有遠見的重視網絡播放渠道。為了讓《奮鬥》在網絡上吸引不看電視的年輕人,趙寶剛和編劇有意識地預設了一些網絡流行語,“馮小剛導演的成功經驗之一,就是每拍一個戲就會在社會上流傳一些流行語,他現在去拍大片掙大錢了,我們就把流行語撿起來。”2007年,趙寶剛在新浪娛樂的採訪中說道。

這種嘗試下的《奮鬥》對一批80、90後都影響深遠。“看完《奮鬥》,我就覺得我也應該到北京闖一闖。而且我來北京以後跟身邊的同齡人聊,發現不少人都是因為《奮鬥》來的北京。” 至今已經北漂9年的小Y對毒眸說。“馬伊琍飾演的夏琳選擇出國對我影響很大,她讓我明白如果想要做一件事,無論多遲都可以,不要後悔。”90後大學生小精告訴毒眸。而在毒眸的採訪中,不少80後、90後都對《奮鬥》傳達出的理想主義精神印象深刻。


趙寶剛+鄭爽=《青春鬥》糊了?

《奮鬥》中的理想主義精神

《奮鬥》爆紅後,嚐到甜頭的趙寶剛再次做出了“話題電視劇”“預設流行語”的實踐。2009年,《我的青春誰做主》(以下簡稱《青春》)播出,平均收視率達到3.9%,在2009年央視所有頻道的電視劇收視率裡排名第五。不僅電視臺青睞,搜狐視頻還購買了該劇的獨家版權,並創下10天點擊2500萬的成績。

儘管成績不錯,但質疑也開始出現:三位姐妹的人物性格設定、拍攝場景、人物語言風格、背景音樂都與《奮鬥》如出一轍,被認為“套路化”;“剛畢業沒過一年實習期的律師就能單獨執業”“剛畢業就是主任醫師”等人物設定上的漏洞,及部分情感頗為狗血的情節,則被觀眾認為“失真”。


不過,部分“失真”情節卻是趙寶剛的“有意為之”,在聽說劇情在網上引發爭議後,他的第一反應是:“網上打起來了?太好了!”在他看來,這些所謂“不真實的情節”是“文化的作用”:“有些東西不是真實生活的東西,但我覺得它該表現,因為這是未來前進的一種意識。


趙寶剛+鄭爽=《青春鬥》糊了?

《我的青春誰做主》

觀眾的質疑也並未影響市場的走勢,在《奮鬥》《青春》大熱後,注入社會話題的青春劇數量、題材開始擴容,“80後”群體開始密集出現在電視劇中。直擊“80後”房貸問題的《蝸居》穩步在上海地區收視率第一,引發社會熱議;講述“80後”為愛“裸婚”的現實難題的《裸婚時代》,在播期間拿下全國收視冠軍,還獲得第18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電視劇提名;2011年描寫北漂群體故事的《北京愛情故事》,最高收視率曾達4.8%......

市場迅速擴大的同時,趙寶剛也沒有停下來,2012年,他再度推出作品《北京青年》,創下了北京衛視當年收視第一的成績。而艾瑞發佈的《視頻網站用戶行為分析報告》中顯示,9月份電視劇的網絡有效播放時長為10.7億小時,其中《北京青年》以5706萬的覆蓋人數拔得頭籌。

然而,此時的趙寶剛作品已經呈現疲態:在造星能力上,與《奮鬥》幾乎將所有主演拉到一個事業新高度不同,出演《北京青年》李晨、姚笛、杜淳等也都沒有通過這部戲超越前作帶來的人氣。此外,6.3的豆瓣評分也讓其成為“青春三部曲”中口碑最差的一部。


更糟糕的是,觀眾的質疑開始襲來,“就是一閒得蛋疼又無病呻吟的陳詞老調”有網友評價道,“無病呻吟”“劇情狗血”“無聊的笑料”等評論被頂到豆瓣熱評的前排。


趙寶剛+鄭爽=《青春鬥》糊了?

《北京青年》

在“青春三部曲”完結之後,趙寶剛的作品不再帶有鮮明的“青春劇”標籤,但他的鏡頭卻幾乎從未離開青年群體。如2014年的《青年醫生》首次將刻畫對象擴展向90後、2016年播出的《深海利劍》描寫海軍隊伍中的年輕人,然而,這些劇均反響平平。直到今年的《青春鬥》上線,趙寶剛想要重新回到青春劇市場的一線,但如今,趙寶剛所面對的市場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一方面,渠道的話語權已經轉移,先網後臺已經不是新鮮事,曾在電視渠道為王的時代,幫助趙寶剛獲取網絡熱度的“網感”意識,已經不再是他競爭的優勢;另一方面,視頻網站都在加大對內容的投入,平臺不斷加碼自制內容,湧現出了許多新題材及新類型;更重要的是,如今的觀眾,已經形成了多個圈層,不同圈層的用戶畫像及偏好類型已有顯著不同,觀劇喜好的變化也在加快......

大環境改變的同時,青春劇市場也有了很大的變化。2014年後,大量青春小說IP被改編成的電視劇,如《何以笙簫默》《微微一笑很傾城》等獲得極大熱度。青春劇也成為視頻網站的主要類型之一,2014年—2016年,平臺上青春劇的數量從1部增長至13部、並在2017年以30部數量達到高峰。


其中,《最好的我們》創下20億播放量、8.5分豆瓣高分,並捧出了劉昊然這樣的高人氣藝人;《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則突破26億播放,男主角胡一天更在劇播期間微博粉絲從71萬瘋漲到600多萬......這讓青春劇市場在流媒體中達到了一個小高潮。相比之下,《青春鬥》播出至今,其新人演員的關注度卻並沒有顯著提升。


趙寶剛+鄭爽=《青春鬥》糊了?

《最好的我們》

趙寶剛+鄭爽=《青春鬥》糊了?

為什麼90後不喜歡《青春鬥》?

大環境和市場的變化之下,不可否認的是,屬於趙寶剛的那個時代,也悄悄過去了。還有兩天《青春鬥》就要收官,這個趙寶剛打磨了三年的項目,註定將以一個不太體面的播放數據和口碑收官——

從播出數據來看,酷雲數據顯示,《青春鬥》的收視率在0.4%上下,單集未破1%。酷雲分析師對毒眸表示,這個數據在同期數據中不算差,但是低於北京衛視、東方衛視的平均收視率,且此數據還得益於同時段很多二三線衛視都在播2輪劇,給了《青春鬥》這樣的新劇以一定的競爭力。

口碑更是不及預期,豆瓣評分從開局的5.1分一路降至4.4分。多位觀眾對毒眸評價:“感覺90後被妖魔化了”“展現出來的大四生活很不接地氣”“每個人的戀愛都顯得不那麼正常”。


趙寶剛+鄭爽=《青春鬥》糊了?


《青春鬥》豆瓣評分變動(數據來源:雲合數據)

但這並不是趙寶剛在前期所能預料的,相反,他的確是下了功夫的。“在起初項目籌備時,就已經瞭解到導演為這部戲花了3年的時間來採訪不同階級人群和家庭作為劇本創作的根基,確實很用心。”一位製片人對毒眸說道。

不僅如此,這還是趙寶剛為數不多的在編劇一欄署名的劇,在和劇評人李星文的對談中,也毫不掩飾自己對編劇署名的底氣:“《青春鬥》是這個時代全新的東西,是我這三年多總結出來的。我從來寫戲也不掛編劇,我這回要掛編劇,帶著四個孩子,我可以說這個故事從無到有全是我的。”

此外,為了讓該劇更貼近現在的年輕人,趙寶剛甚至做了大量調研。在一次針對年輕人的調查中他發現,25歲以下年輕人談戀愛的平均次數為3.83次,且在此次調查中,回答數字最高的有17次,被甩次數的男性比例遠遠大於女性比例。而這些,都為他的創造奠定了基礎。

考慮到劇集的熱度和發行需求,本來堅持用全新人陣容的趙寶剛,還請來了“流量明星”鄭爽。“我硬扛著(不用流量明星),我肯定歇菜了。”他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及。在《青春鬥》宣傳期,他還對鄭爽做出了演技“炸裂”的評價。


趙寶剛+鄭爽=《青春鬥》糊了?

趙寶剛對鄭爽的評價

曾經這麼”懂“年輕人的趙寶剛,為什麼此次如此努力,卻沒有換來觀眾的買單?


一位劇集編劇告訴毒眸,趙寶剛對現在年輕人的生活狀態和生活追求並不是很瞭解,無論是他電視劇裡的主人公們、還是看劇的觀眾們。“90後尤其95後是極其自我的一代,他們來到北上廣深,並不是為了‘奮鬥’,而是這些大城市更能放飛自我,獲得更大的自由和空間,他們並不在乎自己是不是在北上廣‘奮鬥’,更加在乎的是自己在北上廣是不是‘活得精彩,活得快樂’,所以現在90後喜歡的青春劇更多的是稍微帶點腦洞型的。”


相比《青春鬥》,從目前市場上已有青春劇的表現來看,如《最好的我們》《你好舊時光》這種有龐大群眾基礎的IP自帶熱度的作品,似乎更受觀眾青睞。此外,目前的青春劇市場還在嘗試融合許多元素,如《同學兩億歲》嘗試的“軟科幻”等,青春+運動、青春+電競等題材更是成為當下的探索趨勢——無論從哪個方面看,趙寶剛的青春劇對觀眾而言都已經不那麼“新鮮”了。


趙寶剛+鄭爽=《青春鬥》糊了?

《同學兩億歲》(圖片來源:此片有毒)


不僅如此,趙寶剛的兩大武器“話題”“金句”的攻擊力在這個時代已經逐漸“失效”,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快手等平臺不斷生產段子和金句。曾經在“青春三部曲”熱播期間走紅於網絡,為趙寶剛的劇集傳播做出不少貢獻的金句——如“幸福就是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打小怪獸”“你若不離不棄,我必生死相依”等,在《青春鬥》中也不復存在了。

再去回看趙寶剛青春劇中的價值觀,多位觀眾及從業者均在採訪中表示,即使已經多次拍攝“80後”群體,他對年輕人的困惑和不理解似乎也並未消解。在他的青春劇裡,年輕人們的愛情都瀟瀟灑灑,《青春鬥》的戀情更是來的措手不及, 但趙寶剛宣傳其導演作品《觸不可及》期間,談及女主角桂綸鎂整整等了孫紅雷14年的劇情時曾感慨:“如果你欣賞這樣的愛情,怎麼會理解現代年輕人的未婚同居、談那麼多次戀愛呢?”這樣看來,導演個人的情感價值觀,與他想借青春劇來表達的情感價值觀並不一致。

也許,從啟用“流量明星”出演劇集防止“歇菜”開始,趙寶剛原本所堅持的東西就已經開始搖搖欲墜。這位嚴控劇本、在《嚮往的生活》裡說不和宋丹丹合作是因為“她會改劇本”、曾被《奮鬥》的編劇石康說“劇本每一個段落都隱藏著趙寶剛導演的名字”的導演,因為《青春鬥》做出了不少妥協。趙寶剛在一次採訪中透露,因為鄭爽對劇本有不滿,他修改過幾次劇本,同時在片場花絮中,還能看到趙寶剛會為她在片場修改的臺詞嘖嘖稱讚。


趙寶剛+鄭爽=《青春鬥》糊了?


趙寶剛+鄭爽=《青春鬥》糊了?


對鄭爽的表演嘖嘖稱讚的趙寶剛(圖片來源:蘿嚴肅)


然而鄭爽修改的結果呢?從豆瓣熱評裡因人物臺詞給出一星的結果來看,也不盡人意。而趙寶剛出於劇集銷售考慮請來的“流量擔當”鄭爽,也沒有讓《青春鬥》成為“流量擔當”,被他誇完“演技炸裂”後,鄭爽還是因演技招致了大量的負面評價。

趙寶剛必須知道,他已經不懂年輕人了,而這也已經不是他的時代了。


趙寶剛+鄭爽=《青春鬥》糊了?


趙寶剛+鄭爽=《青春鬥》糊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