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交11號線工程奪得詹天佑大獎,七大“首創”令人刮目相看

上海最長軌交線11號線,其建設工程最近得到一項了不起的榮譽——第十六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這是中國土木工程領域的科技創新的最高獎。上海軌交“大家族”中,為何11號線能有此殊榮?隨著它的獲獎,其七大國內“首創”也已浮出水面。

軌交11號線工程奪得詹天佑大獎,七大“首創”令人刮目相看當初11號線列車閃亮出發時的場景

本月12日,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二十週年慶典暨第十六屆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有139個優秀項目申報詹天佑獎,30個項目最終脫穎而出。這些項目在工程設計、綠色環保技術、生態環保技術、歷史文化保護、工程安全監測等方面都具有多項技術創新。上海軌道交通11號線工程躋身其中,榮膺大獎。

軌交11號線工程奪得詹天佑大獎,七大“首創”令人刮目相看

11號線終點站花橋站位於江蘇境內

11號線總體水平達國際先進

對11號線,上海市民乘客已經很熟悉了。它很長很長,從迪士尼一直通到西北位置江蘇崑山,還是一條“分叉”線路,呈“Y”形平面分佈。其主線起於嘉定北站,支線起於江蘇省崑山市花橋站,嘉定新城站為“分叉”起點站,線路終於浦東新區迪士尼站。總長82.38公里,其中地下線42.10公里,地上線40.28公里,設車站40座。 2013年,11號線從安亭站延伸出去,開通了花橋站、光明路站、兆豐路站三座車站,它們都位於江蘇境內。

這是上海目前僅有的一條跨省地鐵線路,其運營與建設管理模式、車站設計、地下區間、綜合開發、高架橋樑等建設都有不少難題,建設者進行了系統的科學研究,在新理念、新系統、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等方面形成了技術創新並應用於工程實踐,成果經中國科學院上海科技查新諮詢中心鑑定,總體水平達到國際先進。

軌交11號線工程奪得詹天佑大獎,七大“首創”令人刮目相看

七大國內“首創”獲得認可

首創之一:首次在國內市域軌道交通中採用主支線貫通及多交路分段運營組織技術,研發最高運行時速100公里的接觸網供電A型車,實現長大距離跨省(江蘇崑山)軌道交通運營,單線里程數創世界之最。

首創之二:首次建立了跨省級行政區軌道交通項目規劃設計、建設、運營及投資管理模式,實現了上海市與江蘇省軌道交通的互聯互通,有力推動了長三角交通與經濟一體化。

首創之三:首創利用既有地下空間建設軌道交通樞紐的成套設計與施工技術,包括:既有地下空間改造建設地鐵車站設計施工技術,低淨空地下空間內暗挖加層技術,軟土地質條件下微擾動旋噴樁加固技術,為今後既有地下空間改造建設軌道交通車站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節約城市土地資源。

軌交11號線工程奪得詹天佑大獎,七大“首創”令人刮目相看

素雅潔淨的11號線列車

首創之四:首創穿越千年磚木斜塔的盾構微擾動成套技術,發明了高承壓含水區盾構進出洞抗風險裝置及超緩凝韌性封堵材料,實現推進過程中古塔沉降毫米級控制,提升了城市軌道交通穿越歷史建築的施工技術。

首創之五:首創敞開類軌道交通地下車站新型式,研發了成套全息納米智能隔斷技術,有效解決了爆發性大客流有序組織集散的難題,具有良好的節能效果,為後續軌交車站探索新的方法、技術和手段。

首創之六:首創“高架車站垂直開發、地下車站平面拓展”的點線面多維度連接方式,形成了軌道交通與周邊地塊一體化開發規劃建設實施及預留技術,實現了沿線80萬平方米的立體化軌道交通城市綜合體開發。

首創之七:首創建立光伏系統與軌道交通停車庫相結合的設計與施工技術,研發了35kV非晶合金乾式變壓器和正弦交流電同步匯網技術,建成10MW光伏發電示範項目,為同類型項目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