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涅陽古縣  塵封久遠  鎮平穰東   兩地之間

涅陽,漢代縣名,已撤銷,《漢書·地理志》載:"漢高祖劉邦封呂騰為涅陽侯,因以置縣 。莽新時,改名前亭。東漢複稱涅陽。安帝劉祜封其妹為涅陽公主。西晉時,屬南陽國。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名課陽。唐代此縣廢。

涅陽故城大致在今鎮平縣侯集鎮和鄧州市穰東鎮之間。雖其相關文獻資料卷帙浩繁,但因滄海桑田,歷史流變,未免使其霧鎖煙籠、撲朔迷離。現在一般有兩種說法:一是鎮平侯集說,一是鄧州穰東說,尚無定論。

漢王二年(公元前205年),西漢開國大將呂勝,以騎士從劉邦出關,以郎將擊斬項羽等功。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封涅陽侯。涅陽侯國傳二世:壯侯呂勝,侯呂成。

"
涅陽古縣  塵封久遠  鎮平穰東   兩地之間

涅陽,漢代縣名,已撤銷,《漢書·地理志》載:"漢高祖劉邦封呂騰為涅陽侯,因以置縣 。莽新時,改名前亭。東漢複稱涅陽。安帝劉祜封其妹為涅陽公主。西晉時,屬南陽國。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名課陽。唐代此縣廢。

涅陽故城大致在今鎮平縣侯集鎮和鄧州市穰東鎮之間。雖其相關文獻資料卷帙浩繁,但因滄海桑田,歷史流變,未免使其霧鎖煙籠、撲朔迷離。現在一般有兩種說法:一是鎮平侯集說,一是鄧州穰東說,尚無定論。

漢王二年(公元前205年),西漢開國大將呂勝,以騎士從劉邦出關,以郎將擊斬項羽等功。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封涅陽侯。涅陽侯國傳二世:壯侯呂勝,侯呂成。

涅陽古縣  塵封久遠  鎮平穰東   兩地之間

漢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以壯侯子呂成實非其子,不當為侯,涅陽侯國除,改涅陽侯國置涅陽縣,屬南陽郡,晉因之,隋初改名課陽縣,唐代此縣廢。

《漢書·地理志》載:南陽郡下轄涅陽等縣,併為侯國。北魏酈道元所著《水經注》載:"涅水出涅陽縣西北岐棘山(今鎮平北頂五朵山),東南經涅陽故城西。"唐《括地誌》載:"涅陽故城,在穰縣東北六十里。"張嘉謀所著《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古蹟》載:"涅陽城在鄧州東北六十里,涅水之陽。漢縣,屬南陽郡,晉因之。"

涅陽故城大致在今鎮平縣侯集鎮和鄧州市穰東鎮之間。雖其相關文獻資料卷帙浩繁,但因滄海桑田,歷史流變,未免使其霧鎖煙籠、撲朔迷離。現在一般有兩種說法:一是鎮平侯集說,一是鄧州穰東說,尚無定論。

"
涅陽古縣  塵封久遠  鎮平穰東   兩地之間

涅陽,漢代縣名,已撤銷,《漢書·地理志》載:"漢高祖劉邦封呂騰為涅陽侯,因以置縣 。莽新時,改名前亭。東漢複稱涅陽。安帝劉祜封其妹為涅陽公主。西晉時,屬南陽國。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名課陽。唐代此縣廢。

涅陽故城大致在今鎮平縣侯集鎮和鄧州市穰東鎮之間。雖其相關文獻資料卷帙浩繁,但因滄海桑田,歷史流變,未免使其霧鎖煙籠、撲朔迷離。現在一般有兩種說法:一是鎮平侯集說,一是鄧州穰東說,尚無定論。

漢王二年(公元前205年),西漢開國大將呂勝,以騎士從劉邦出關,以郎將擊斬項羽等功。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封涅陽侯。涅陽侯國傳二世:壯侯呂勝,侯呂成。

涅陽古縣  塵封久遠  鎮平穰東   兩地之間

漢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以壯侯子呂成實非其子,不當為侯,涅陽侯國除,改涅陽侯國置涅陽縣,屬南陽郡,晉因之,隋初改名課陽縣,唐代此縣廢。

《漢書·地理志》載:南陽郡下轄涅陽等縣,併為侯國。北魏酈道元所著《水經注》載:"涅水出涅陽縣西北岐棘山(今鎮平北頂五朵山),東南經涅陽故城西。"唐《括地誌》載:"涅陽故城,在穰縣東北六十里。"張嘉謀所著《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古蹟》載:"涅陽城在鄧州東北六十里,涅水之陽。漢縣,屬南陽郡,晉因之。"

涅陽故城大致在今鎮平縣侯集鎮和鄧州市穰東鎮之間。雖其相關文獻資料卷帙浩繁,但因滄海桑田,歷史流變,未免使其霧鎖煙籠、撲朔迷離。現在一般有兩種說法:一是鎮平侯集說,一是鄧州穰東說,尚無定論。

涅陽古縣  塵封久遠  鎮平穰東   兩地之間

張仲景故里位於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東南 ,現立高3米,寬0.65米的"醫聖張仲景故里"碑一通,張寨村位於鄧州市東北30公里,穰東鎮西1.5公里,漢時屬涅陽縣地。緊靠豫53線,進出交通便利。東距南陽臥龍崗30公里,西距鄧州花洲書院、雷鋒展覽館等景區30公里,距內鄉縣衙70公里,距襄樊隆中100公里。

"
涅陽古縣  塵封久遠  鎮平穰東   兩地之間

涅陽,漢代縣名,已撤銷,《漢書·地理志》載:"漢高祖劉邦封呂騰為涅陽侯,因以置縣 。莽新時,改名前亭。東漢複稱涅陽。安帝劉祜封其妹為涅陽公主。西晉時,屬南陽國。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名課陽。唐代此縣廢。

涅陽故城大致在今鎮平縣侯集鎮和鄧州市穰東鎮之間。雖其相關文獻資料卷帙浩繁,但因滄海桑田,歷史流變,未免使其霧鎖煙籠、撲朔迷離。現在一般有兩種說法:一是鎮平侯集說,一是鄧州穰東說,尚無定論。

漢王二年(公元前205年),西漢開國大將呂勝,以騎士從劉邦出關,以郎將擊斬項羽等功。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封涅陽侯。涅陽侯國傳二世:壯侯呂勝,侯呂成。

涅陽古縣  塵封久遠  鎮平穰東   兩地之間

漢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以壯侯子呂成實非其子,不當為侯,涅陽侯國除,改涅陽侯國置涅陽縣,屬南陽郡,晉因之,隋初改名課陽縣,唐代此縣廢。

《漢書·地理志》載:南陽郡下轄涅陽等縣,併為侯國。北魏酈道元所著《水經注》載:"涅水出涅陽縣西北岐棘山(今鎮平北頂五朵山),東南經涅陽故城西。"唐《括地誌》載:"涅陽故城,在穰縣東北六十里。"張嘉謀所著《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古蹟》載:"涅陽城在鄧州東北六十里,涅水之陽。漢縣,屬南陽郡,晉因之。"

涅陽故城大致在今鎮平縣侯集鎮和鄧州市穰東鎮之間。雖其相關文獻資料卷帙浩繁,但因滄海桑田,歷史流變,未免使其霧鎖煙籠、撲朔迷離。現在一般有兩種說法:一是鎮平侯集說,一是鄧州穰東說,尚無定論。

涅陽古縣  塵封久遠  鎮平穰東   兩地之間

張仲景故里位於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東南 ,現立高3米,寬0.65米的"醫聖張仲景故里"碑一通,張寨村位於鄧州市東北30公里,穰東鎮西1.5公里,漢時屬涅陽縣地。緊靠豫53線,進出交通便利。東距南陽臥龍崗30公里,西距鄧州花洲書院、雷鋒展覽館等景區30公里,距內鄉縣衙70公里,距襄樊隆中100公里。

涅陽古縣  塵封久遠  鎮平穰東   兩地之間

張仲景紀念塔,1993年,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政府劃該鎮仲景路東端6600平方米,作為張仲景紀念地。外圍築1.5米高透景護攔牆,紀念地內建張仲景紀念塔及醫聖宮。塔為齒形四柱,自下而上,逐漸收斂交合為頂。塔頂有轉盤彩燈兩層,共計塔高30米。塔內聳立10米高的醫聖漢白玉塑金雕像,醫聖右手握《傷寒雜病論》,左手持中藥靈芝。像前設敬拜醫聖臺。醫聖紀念塔下,建醫聖宮兩層。一層為地宮,佔地300平方米,內設醫聖:從小立志、茅山求教、研究中草藥、針炙八卦傳統治療、發明人工灌腸術、發明人工呼吸術等20尊學習、創作、發明塑像,宮壁皆繪漢畫圖。醫聖宮第二層,建築面積80平方米。內設醫聖長沙大堂行醫塑像五尊,晚年著《傷寒雜病論》塑像兩尊。一宮壁記載醫聖故里簡介及醫聖宮簡介。宮外圍,三面建仿古式單層仲景醫院。醫聖雕像正面一側,設左右石梯,可拾梯而上至宮頂紀念塔,石梯有石柱、石獅、石欄板構成。兩梯下端正中立"醫聖故里碑"一通。碑高2.5米、碑後築有香臺。

張仲景紀念地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現正籌建涼亭、拱橋、假山、藥葫蘆塘等建築設施。

"
涅陽古縣  塵封久遠  鎮平穰東   兩地之間

涅陽,漢代縣名,已撤銷,《漢書·地理志》載:"漢高祖劉邦封呂騰為涅陽侯,因以置縣 。莽新時,改名前亭。東漢複稱涅陽。安帝劉祜封其妹為涅陽公主。西晉時,屬南陽國。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名課陽。唐代此縣廢。

涅陽故城大致在今鎮平縣侯集鎮和鄧州市穰東鎮之間。雖其相關文獻資料卷帙浩繁,但因滄海桑田,歷史流變,未免使其霧鎖煙籠、撲朔迷離。現在一般有兩種說法:一是鎮平侯集說,一是鄧州穰東說,尚無定論。

漢王二年(公元前205年),西漢開國大將呂勝,以騎士從劉邦出關,以郎將擊斬項羽等功。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封涅陽侯。涅陽侯國傳二世:壯侯呂勝,侯呂成。

涅陽古縣  塵封久遠  鎮平穰東   兩地之間

漢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以壯侯子呂成實非其子,不當為侯,涅陽侯國除,改涅陽侯國置涅陽縣,屬南陽郡,晉因之,隋初改名課陽縣,唐代此縣廢。

《漢書·地理志》載:南陽郡下轄涅陽等縣,併為侯國。北魏酈道元所著《水經注》載:"涅水出涅陽縣西北岐棘山(今鎮平北頂五朵山),東南經涅陽故城西。"唐《括地誌》載:"涅陽故城,在穰縣東北六十里。"張嘉謀所著《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古蹟》載:"涅陽城在鄧州東北六十里,涅水之陽。漢縣,屬南陽郡,晉因之。"

涅陽故城大致在今鎮平縣侯集鎮和鄧州市穰東鎮之間。雖其相關文獻資料卷帙浩繁,但因滄海桑田,歷史流變,未免使其霧鎖煙籠、撲朔迷離。現在一般有兩種說法:一是鎮平侯集說,一是鄧州穰東說,尚無定論。

涅陽古縣  塵封久遠  鎮平穰東   兩地之間

張仲景故里位於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東南 ,現立高3米,寬0.65米的"醫聖張仲景故里"碑一通,張寨村位於鄧州市東北30公里,穰東鎮西1.5公里,漢時屬涅陽縣地。緊靠豫53線,進出交通便利。東距南陽臥龍崗30公里,西距鄧州花洲書院、雷鋒展覽館等景區30公里,距內鄉縣衙70公里,距襄樊隆中100公里。

涅陽古縣  塵封久遠  鎮平穰東   兩地之間

張仲景紀念塔,1993年,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政府劃該鎮仲景路東端6600平方米,作為張仲景紀念地。外圍築1.5米高透景護攔牆,紀念地內建張仲景紀念塔及醫聖宮。塔為齒形四柱,自下而上,逐漸收斂交合為頂。塔頂有轉盤彩燈兩層,共計塔高30米。塔內聳立10米高的醫聖漢白玉塑金雕像,醫聖右手握《傷寒雜病論》,左手持中藥靈芝。像前設敬拜醫聖臺。醫聖紀念塔下,建醫聖宮兩層。一層為地宮,佔地300平方米,內設醫聖:從小立志、茅山求教、研究中草藥、針炙八卦傳統治療、發明人工灌腸術、發明人工呼吸術等20尊學習、創作、發明塑像,宮壁皆繪漢畫圖。醫聖宮第二層,建築面積80平方米。內設醫聖長沙大堂行醫塑像五尊,晚年著《傷寒雜病論》塑像兩尊。一宮壁記載醫聖故里簡介及醫聖宮簡介。宮外圍,三面建仿古式單層仲景醫院。醫聖雕像正面一側,設左右石梯,可拾梯而上至宮頂紀念塔,石梯有石柱、石獅、石欄板構成。兩梯下端正中立"醫聖故里碑"一通。碑高2.5米、碑後築有香臺。

張仲景紀念地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現正籌建涼亭、拱橋、假山、藥葫蘆塘等建築設施。

涅陽古縣  塵封久遠  鎮平穰東   兩地之間

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涅陽縣[ (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人。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鉅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後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廣泛受到醫學生和臨床大夫的重視。

元好問,(1190-1257)金代文學家、史學家、著名詩人,譽為"金代詞壇第一人",代表作品有《出山》、《自鄧州幕府暫歸科林》等,公元1226年任鎮平首任縣令

"
涅陽古縣  塵封久遠  鎮平穰東   兩地之間

涅陽,漢代縣名,已撤銷,《漢書·地理志》載:"漢高祖劉邦封呂騰為涅陽侯,因以置縣 。莽新時,改名前亭。東漢複稱涅陽。安帝劉祜封其妹為涅陽公主。西晉時,屬南陽國。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名課陽。唐代此縣廢。

涅陽故城大致在今鎮平縣侯集鎮和鄧州市穰東鎮之間。雖其相關文獻資料卷帙浩繁,但因滄海桑田,歷史流變,未免使其霧鎖煙籠、撲朔迷離。現在一般有兩種說法:一是鎮平侯集說,一是鄧州穰東說,尚無定論。

漢王二年(公元前205年),西漢開國大將呂勝,以騎士從劉邦出關,以郎將擊斬項羽等功。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封涅陽侯。涅陽侯國傳二世:壯侯呂勝,侯呂成。

涅陽古縣  塵封久遠  鎮平穰東   兩地之間

漢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以壯侯子呂成實非其子,不當為侯,涅陽侯國除,改涅陽侯國置涅陽縣,屬南陽郡,晉因之,隋初改名課陽縣,唐代此縣廢。

《漢書·地理志》載:南陽郡下轄涅陽等縣,併為侯國。北魏酈道元所著《水經注》載:"涅水出涅陽縣西北岐棘山(今鎮平北頂五朵山),東南經涅陽故城西。"唐《括地誌》載:"涅陽故城,在穰縣東北六十里。"張嘉謀所著《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古蹟》載:"涅陽城在鄧州東北六十里,涅水之陽。漢縣,屬南陽郡,晉因之。"

涅陽故城大致在今鎮平縣侯集鎮和鄧州市穰東鎮之間。雖其相關文獻資料卷帙浩繁,但因滄海桑田,歷史流變,未免使其霧鎖煙籠、撲朔迷離。現在一般有兩種說法:一是鎮平侯集說,一是鄧州穰東說,尚無定論。

涅陽古縣  塵封久遠  鎮平穰東   兩地之間

張仲景故里位於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東南 ,現立高3米,寬0.65米的"醫聖張仲景故里"碑一通,張寨村位於鄧州市東北30公里,穰東鎮西1.5公里,漢時屬涅陽縣地。緊靠豫53線,進出交通便利。東距南陽臥龍崗30公里,西距鄧州花洲書院、雷鋒展覽館等景區30公里,距內鄉縣衙70公里,距襄樊隆中100公里。

涅陽古縣  塵封久遠  鎮平穰東   兩地之間

張仲景紀念塔,1993年,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政府劃該鎮仲景路東端6600平方米,作為張仲景紀念地。外圍築1.5米高透景護攔牆,紀念地內建張仲景紀念塔及醫聖宮。塔為齒形四柱,自下而上,逐漸收斂交合為頂。塔頂有轉盤彩燈兩層,共計塔高30米。塔內聳立10米高的醫聖漢白玉塑金雕像,醫聖右手握《傷寒雜病論》,左手持中藥靈芝。像前設敬拜醫聖臺。醫聖紀念塔下,建醫聖宮兩層。一層為地宮,佔地300平方米,內設醫聖:從小立志、茅山求教、研究中草藥、針炙八卦傳統治療、發明人工灌腸術、發明人工呼吸術等20尊學習、創作、發明塑像,宮壁皆繪漢畫圖。醫聖宮第二層,建築面積80平方米。內設醫聖長沙大堂行醫塑像五尊,晚年著《傷寒雜病論》塑像兩尊。一宮壁記載醫聖故里簡介及醫聖宮簡介。宮外圍,三面建仿古式單層仲景醫院。醫聖雕像正面一側,設左右石梯,可拾梯而上至宮頂紀念塔,石梯有石柱、石獅、石欄板構成。兩梯下端正中立"醫聖故里碑"一通。碑高2.5米、碑後築有香臺。

張仲景紀念地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現正籌建涼亭、拱橋、假山、藥葫蘆塘等建築設施。

涅陽古縣  塵封久遠  鎮平穰東   兩地之間

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涅陽縣[ (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人。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鉅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後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廣泛受到醫學生和臨床大夫的重視。

元好問,(1190-1257)金代文學家、史學家、著名詩人,譽為"金代詞壇第一人",代表作品有《出山》、《自鄧州幕府暫歸科林》等,公元1226年任鎮平首任縣令

涅陽古縣  塵封久遠  鎮平穰東   兩地之間

李德生,李德生(1782年2月25日-1852年10月28日),字仲惠,號培階,河南南陽鎮平縣石佛寺李營人,清朝政治人物。嘉慶十八年(1813年)鄉試中舉,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乙卯恩科金榜題名登進士第,出自民族英雄林則徐門下,敕授文林郎,誥授朝議大夫。歷官雲南定遠縣、大姚縣、易門縣知縣,鎮雄州知州加同知銜、巧家廳同知兼攝東川府、東川府知府。

左雄(?-138年),字伯豪,南陽涅陽人。[1]東漢時期官員。少有大志,聰明好學,知識淵博;品性篤厚,善助鄰里,譽滿郡縣。於漢安帝時舉孝廉,後為冀州刺史,任內嚴肅處事。後為虞詡舉薦,入朝任尚書。

"
涅陽古縣  塵封久遠  鎮平穰東   兩地之間

涅陽,漢代縣名,已撤銷,《漢書·地理志》載:"漢高祖劉邦封呂騰為涅陽侯,因以置縣 。莽新時,改名前亭。東漢複稱涅陽。安帝劉祜封其妹為涅陽公主。西晉時,屬南陽國。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名課陽。唐代此縣廢。

涅陽故城大致在今鎮平縣侯集鎮和鄧州市穰東鎮之間。雖其相關文獻資料卷帙浩繁,但因滄海桑田,歷史流變,未免使其霧鎖煙籠、撲朔迷離。現在一般有兩種說法:一是鎮平侯集說,一是鄧州穰東說,尚無定論。

漢王二年(公元前205年),西漢開國大將呂勝,以騎士從劉邦出關,以郎將擊斬項羽等功。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封涅陽侯。涅陽侯國傳二世:壯侯呂勝,侯呂成。

涅陽古縣  塵封久遠  鎮平穰東   兩地之間

漢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以壯侯子呂成實非其子,不當為侯,涅陽侯國除,改涅陽侯國置涅陽縣,屬南陽郡,晉因之,隋初改名課陽縣,唐代此縣廢。

《漢書·地理志》載:南陽郡下轄涅陽等縣,併為侯國。北魏酈道元所著《水經注》載:"涅水出涅陽縣西北岐棘山(今鎮平北頂五朵山),東南經涅陽故城西。"唐《括地誌》載:"涅陽故城,在穰縣東北六十里。"張嘉謀所著《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古蹟》載:"涅陽城在鄧州東北六十里,涅水之陽。漢縣,屬南陽郡,晉因之。"

涅陽故城大致在今鎮平縣侯集鎮和鄧州市穰東鎮之間。雖其相關文獻資料卷帙浩繁,但因滄海桑田,歷史流變,未免使其霧鎖煙籠、撲朔迷離。現在一般有兩種說法:一是鎮平侯集說,一是鄧州穰東說,尚無定論。

涅陽古縣  塵封久遠  鎮平穰東   兩地之間

張仲景故里位於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東南 ,現立高3米,寬0.65米的"醫聖張仲景故里"碑一通,張寨村位於鄧州市東北30公里,穰東鎮西1.5公里,漢時屬涅陽縣地。緊靠豫53線,進出交通便利。東距南陽臥龍崗30公里,西距鄧州花洲書院、雷鋒展覽館等景區30公里,距內鄉縣衙70公里,距襄樊隆中100公里。

涅陽古縣  塵封久遠  鎮平穰東   兩地之間

張仲景紀念塔,1993年,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政府劃該鎮仲景路東端6600平方米,作為張仲景紀念地。外圍築1.5米高透景護攔牆,紀念地內建張仲景紀念塔及醫聖宮。塔為齒形四柱,自下而上,逐漸收斂交合為頂。塔頂有轉盤彩燈兩層,共計塔高30米。塔內聳立10米高的醫聖漢白玉塑金雕像,醫聖右手握《傷寒雜病論》,左手持中藥靈芝。像前設敬拜醫聖臺。醫聖紀念塔下,建醫聖宮兩層。一層為地宮,佔地300平方米,內設醫聖:從小立志、茅山求教、研究中草藥、針炙八卦傳統治療、發明人工灌腸術、發明人工呼吸術等20尊學習、創作、發明塑像,宮壁皆繪漢畫圖。醫聖宮第二層,建築面積80平方米。內設醫聖長沙大堂行醫塑像五尊,晚年著《傷寒雜病論》塑像兩尊。一宮壁記載醫聖故里簡介及醫聖宮簡介。宮外圍,三面建仿古式單層仲景醫院。醫聖雕像正面一側,設左右石梯,可拾梯而上至宮頂紀念塔,石梯有石柱、石獅、石欄板構成。兩梯下端正中立"醫聖故里碑"一通。碑高2.5米、碑後築有香臺。

張仲景紀念地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現正籌建涼亭、拱橋、假山、藥葫蘆塘等建築設施。

涅陽古縣  塵封久遠  鎮平穰東   兩地之間

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涅陽縣[ (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人。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鉅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後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廣泛受到醫學生和臨床大夫的重視。

元好問,(1190-1257)金代文學家、史學家、著名詩人,譽為"金代詞壇第一人",代表作品有《出山》、《自鄧州幕府暫歸科林》等,公元1226年任鎮平首任縣令

涅陽古縣  塵封久遠  鎮平穰東   兩地之間

李德生,李德生(1782年2月25日-1852年10月28日),字仲惠,號培階,河南南陽鎮平縣石佛寺李營人,清朝政治人物。嘉慶十八年(1813年)鄉試中舉,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乙卯恩科金榜題名登進士第,出自民族英雄林則徐門下,敕授文林郎,誥授朝議大夫。歷官雲南定遠縣、大姚縣、易門縣知縣,鎮雄州知州加同知銜、巧家廳同知兼攝東川府、東川府知府。

左雄(?-138年),字伯豪,南陽涅陽人。[1]東漢時期官員。少有大志,聰明好學,知識淵博;品性篤厚,善助鄰里,譽滿郡縣。於漢安帝時舉孝廉,後為冀州刺史,任內嚴肅處事。後為虞詡舉薦,入朝任尚書。

涅陽古縣  塵封久遠  鎮平穰東   兩地之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