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中:喚醒“無明”臺灣 我的初選已勝利'

"

國民黨2020黨內初選近日塵埃落定,臺灣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雖然民調數字墊底,但他的政見論述卻備受好評。身為學者的張亞中,鑽研兩岸問題數十年,回顧參選之路,他自比“鸚鵡救火“,稱費心堅持只是希望為混沌的臺灣找一條出路,為兩岸和平統一點亮燭光。今天,駐臺記者就帶您一起走近國民黨內所謂的“非主流“又“硬核“的張亞中。

臺灣孫文學校總校長 張亞中:中國歷史從來不是以成敗、勝負、得失、評是非,而是以能否堅持民族文化氣節論英雄。雖然沒有贏得初選,但深信在這混沌無明的臺灣,我已講出良知的話、做出應做的事,讓已經對未來充滿疑惑不安的人產生了希望的共鳴。

初選民調落敗在大家的意料之中,但在張亞中的眼裡,這卻是自己的一場勝利。身為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研究兩岸問題數十年,參選對他來說就如同“鸚鵡救火“,毅然決然地投入這場世人眼中毫無勝算的初選,只因他這一顆為臺灣撥亂反正之心。

臺灣孫文學校總校長 張亞中:我覺得臺灣現在這個社會,現在最糟糕的一點就是用佛教來講是處在一個“無明“的狀態。“無明“是最可憐的,就是你已經不會去分辨什麼是對和錯、什麼是是與非。因為臺灣這幾年來整個民粹的操作,包括我們的教科書、包括對兩岸關係的操弄,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他對於事實的判斷,他已經失去了他的一個準頭了。面對未來的時候,不知道哪一個方向對於臺灣才是最好。我的參選就是要看社會能不能夠覺醒,如果社會不能夠覺醒,那我一定選不上;但是如果社會能夠覺醒,我選上選不上又有什麼關係。

張亞中在國民黨眾人裡一直顯得有些“非主流“,但他堅持追求真理,“非主流“不等於就是“錯的路線“。張亞中的眼裡,人也好,政黨也罷,失了理念,就是失了魂魄。

初選的舞臺上,張亞中不斷強調“我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用自己的聲量一次次地呼籲國民黨不要落入民進黨架構的迷陣之中,國民黨只有找回理念,才能贏得民眾的認同,帶領檯灣找到出路,實現兩岸和平統一。

臺灣孫文學校總校長 張亞中:選舉會讓人產生一個錯覺,就是為了要贏得選舉,那我就改變我的論述去迎合大多數人。可沒有想說一個政黨,你不能永遠去迎合大多數人,你是要去引導大家的人,你要去做對的事情。我在這三場政見說明會裡面我就說,我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各位你不要看,這種東西在公開場合常常講之後,臺灣年輕人才會覺得說也對啊,你越不敢講越迴避,他越把它妖魔化。

如果用現在的流行語來形容,張亞中是一個勇於“正面剛“的人。從不諱言國民黨理念的缺失,也不避談島內普遍的價值混沌亂象,更多次公開抨擊島內各政黨處理兩岸關係的“拖字訣“。做了數十年的兩岸統一路徑設計,張亞中一直主張積極探索以推進和平統一。

臺灣孫文學校總校長 張亞中:政治的問題,我們一定要去勇敢面對它,深水區我們要敢於往前走。你可以把我叫成和合論述,你也可以把我的主張叫做統一前的論述,你也可以叫做和平統一的大論述,都可以。但是我是在解決問題的人,我不是喊口號的人,我也不是迴避問題的人。

張亞中所說的“和合論述“,是他數十年研究的統一設計構思。兩岸要統一,需要建立一個和平發展的框架。從和平到統合,兩岸首先要解決的,是統一前的安排。

臺灣孫文學校總校長 張亞中:兩岸現在是敵對狀態,所以我們要追求和平;和平完之後再追求另一個“合“,就是大陸講一體化、臺灣講統合,整合或一體化,就是一個是Peace(和平)、一個是Integration(整合),完了以後自然而然就走向統一了。

寥寥數語,聽起來輕鬆,但“和平統一“四個字,重如泰山。這位曾經兩度為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鼎力相助的輔選員,今年自己披掛上陣,一場接一場的演講,為的就是讓自己的完整理念給更多人聽到。他從同理心出發,向臺灣民眾發問,有人正在掏空臺灣的根,這樣對得起下一代嗎?拳拳之心,溢於言表。

臺灣孫文學校總校長 張亞中:我覺得文化歷史就是土壤,如果我們的認同都不一樣。比如我們認為臺灣人不是中國人的時候,那麼請問兩岸要怎麼走向和平?那更不要講統一了,所以真正要談統一的時候。第一,我們一定要有很大的耐性;第二,一定要有很好的智慧去解決這些問題。和平統一絕對比武力統一難很多,但那正是考驗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智慧,我們可以處理這麼難的問題,用我們的智慧去解決它,這才叫了不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