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三大飯桶:一位撐死,一位一頓吃一斗米十斤肉,一舉刀數人死

張興 雞湯 宋明帝 唐朝 京津小飛俠歷史觀 2017-05-05

飯桶,本意是飯量極大的人,引申為除了吃任嘛不會,廢物一個。今天我們要說的飯桶猛將,只用本意不作引申,比的就是一個飯量。下面這三位,一位一天喝50只雞湯,一位吃河豚肉撐死,一位一頓吃一斗米十斤肉,一舉刀數人死。

史上三大飯桶:一位撐死,一位一頓吃一斗米十斤肉,一舉刀數人死馬希聲(898―932年),字若訥,許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楚武穆王馬殷次子,五代十國時期南楚藩鎮,後唐任為武安、靜江節度使。當初,馬希聲聽說後梁太祖朱溫嗜好吃雞,很是羨慕。等到他繼位之後,每天殺五十隻雞喝雞湯,他正居於服喪之期,也沒有悲傷的樣子。長興二年(931年)十二月初七日,在衡陽安葬父親馬殷,將要發喪,頓時吃下數盤雞湯,前吏部侍郎潘起譏諷他說:“從前阮籍居喪吃蒸小豬,哪一代沒有‘賢人’啊!”

史上三大飯桶:一位撐死,一位一頓吃一斗米十斤肉,一舉刀數人死劉彧(439-472年),南朝宋第七位皇帝,初封淮陽王,前廢帝時,為南豫州刺史。景和元年(465年)即位,任賢用能,平定四方叛亂。後期寵臣阮佃夫專擅威權,貨賂公行,府庫為空,百官並斷祿俸,奢靡益甚。喜好鬼神,頗多忌諱,奢侈無度,忍虐好殺,慮太子稚弱,屠殺宗室大臣,王朝自此而衰。劉彧素有饕餮之習,他最喜食逐夷,一頓能吃下數缽。逐夷即鱁鮧、河豚肉。《南齊書·良政傳·虞願》:“帝素能食,尤好逐夷,以銀缽盛蜜漬之,一食數缽。”最後一次吃得最多,都吃到嗓子眼了,馬上就要斷氣,侍者給他飲下數升酢酒,症狀得以緩解,但沒過多久,腹脹更甚,他便不停地猛吃糟汁(米酒),一頓吃三升,結果撐死了。

史上三大飯桶:一位撐死,一位一頓吃一斗米十斤肉,一舉刀數人死張興(?-756年),唐朝將領,河北束鹿縣人。身高七尺,一頓飯吃一斗米,十斤肉,擅使陌刀,“悍趫而辯”,玄宗天寶末為饒陽裨將。756年二月,史思明率叛軍圍攻饒陽,在內無糧草,外無救兵的情況下,張興率軍民固守,《新唐書·卷一百九十三·列傳一百一十八·忠義下·張興傳》:“興擐甲持陌刀重十五斤乘城。賊將入,興一舉刀,輒數人死,賊皆氣懾。”終因寡不敵眾,饒陽失守,張興被擒綁於史思明馬前,史思明勸張興投降,張興不但不降,還大罵叛軍。史思明大怒,命士兵將張興鋸解。張興臨死時仍大罵:“我死也要召集士兵亡魂打敗你們!”叛軍聽罷,全都色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