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冤死,母親堅持薄葬,皇帝得知即令嚴查,結果宰相下獄自殺

張湯 儒家 西漢 淮南 秦漢 秦朝 說歷史的女人 2019-04-06

(說歷史的女人——第629期)古代有言:伴君如伴虎。所以君臣之間的關係非常微妙,如何處理好這種關係,幾乎可以說是一門非常高深的生存學問。那麼如何在皇帝那裡扮演好自己的臣子角色,首先排在第一的問題就是定位。這個定位,是雙方面的,一方面是皇帝,一方面才是大臣。倘若這個皇帝是乾隆那樣的,那麼就做個和珅吧,即便結局雖然不好,但至少也是風光了一生,被寵信了一生。

但這個皇帝若是漢武帝,那麼學和珅就不行了。一方面是歷史時期不同,一方面是皇帝的特點不同。相比漢武帝,乾隆皇帝只能算是一個喜歡享樂的小弟級別了。那麼如何在漢武帝這裡定位自己,其實是成功的關鍵,不過單是看前半生的話,有一個人還是定位成功了,他非常會做人,惡人自己做,好事全給皇帝,死後更是家無餘財。可是如此之人,為何被漢武帝逼自殺?其中緣由是什麼?今天“說歷史的女人”就和各位看官朋友來認識一下這個人。

兒子冤死,母親堅持薄葬,皇帝得知即令嚴查,結果宰相下獄自殺

一:審老鼠的少年奇才

此人就是張湯,他出生在一個低級官家,老爸是長安吏,對他的管教十分嚴格。其中少不了“望子成龍”的心理,其實這也沒什麼。有一回,他老爸出差,專門交代張湯看好家。張湯滿口答應,可是老爸離開家後,他就呆在家裡玩耍。在張湯看來,只要不出去,看好門戶就行了嘛。但是事情卻遠沒有這麼簡單,因為他老爸回來後,發現廚房裡的肉被老鼠給偷吃了。西漢前期,因經歷過多年戰亂,老百姓的生活剛剛起色,很多高級官員上朝連馬車都沒有,都是坐牛車去的,因此像張湯老爸這樣的普通公務員,其薪資待遇也一般,所以肉還是比較珍貴的。

肉被老鼠偷吃的後果很嚴重,張湯老爸用鞭子狠狠揍了他一頓。張湯被打之後,不像一般小孩那樣,坐在那裡哭一場就算完了。他找到家裡的老鼠窩,用工具把老鼠洞給打開,然後在洞中找到了那隻偷肉的老鼠,以及沒有吃完的肉。張湯把老鼠用繩索綁住,和剩肉一塊放在地上,接著他擬寫了起訴老鼠的文書,然後照著審訊犯人的步驟一步一步有板有眼對老鼠進行了審訊,因為證據確鑿,他判老鼠死罪,並以磔刑把老鼠處死。(所謂磔刑,即先分屍再砍首,算是酷刑之一,比腰斬更甚。)

張湯小小年紀,卻有如此手段,被他老爸無意中發現後,十分驚訝,就讓張湯做他的助手,寫起訴犯人的文書。後來,張湯在老爸去世後,又繼承了其父的職位,即長安吏。如果說前期只是熟悉,這之後,他將正式開啟自己的“酷吏人生”。

二:張湯如何獲得漢武帝的寵信?

張湯能夠得到漢武帝的寵信,主要有三大主要因素:

其一因素是歷史背景,或帝國政治需要。秦時,以法家為治國思想,以吏治為治國手段,因此秦時國家的戰鬥力很強,吞併了六國,統一了天下。但是法家和吏治適合戰時,卻並不適合和平時期,因此又導致了天下的紛亂。劉邦建漢,基本採用的治國政策仍為秦制。但這個秦制是存在弊端的,那就是過於嚴苛,很容易逼迫造反。因此,到了漢武帝時期,他搞了一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但實際上漢武帝所搞的“獨尊儒術”不過是個面子活,他認識到秦制的不足,或需要有別的東西來彌補和完善治理手段。而儒家思想雖然跟法家和酷吏是相對立的,但儒家思想中的“忠孝仁義”等思想內容卻恰好可以彌補法家和酷吏的不足,因為儒家思想不僅可以讓大臣忠君愛國,還能讓老百姓相對和諧穩定地生活。

但帝國喊出“獨尊儒術”的口號,不代表漢武帝就真的“罷黜百家”了,至少他並沒有罷黜法家,不僅沒有,反而依然重用法制和吏治。這或許是漢武帝所希望的一種執政狀態,即恩威並舉,也就是把儒家之恩和法吏之威結合起來,實現自己對帝國和臣民的絕對掌控。

在這樣的一種歷史背景下,合適的土壤已經存在,作為天生就是斷案奇才的張湯,他的被寵信和被重用則是一種必然了。

其二因素是張湯不但是酷吏,還是一位察言觀色、揣摩皇帝心思、善於靈活變通的高手。史載說張湯辦理完一個案子,在給漢武帝彙報案件情況和處理結果的時候,倘若漢武帝認為這個案子這麼辦很不錯,那麼張湯便說這都是皇帝指導有方,突出漢武帝的英明。但倘若漢武帝認為這個案子辦得不滿意,突出批評的時候,張湯不僅誠心跪謝皇帝,還在這個極短時間裡快速揣摩漢武帝的心思,並且及時作出回答,經常是說廷尉正、監、掾史們曾經給他提過正確的建議,可是他沒采納,因此,這案子斷得有問題,全是他的一人之錯。

結果漢武帝見張湯如此坦誠,就算他判了令自己不滿意的案子,竟也不再生氣,反而還寬宥了他,甚至更加信任他。後來更因審理淮南、衡山、江都三王謀反案,和漢武帝爭論,反得漢武帝的更加寵信,直接提拔為御史大夫。

兒子冤死,母親堅持薄葬,皇帝得知即令嚴查,結果宰相下獄自殺

熟悉秦漢歷史的都知道,始立於秦朝的御史大夫可是一個很大的官,尤其到西漢時期,則更是跟丞相和太尉合稱為“三公”。雖然從官職級別上看,御史大夫略低丞相,但實際上御史大夫的權力卻高過丞相,因為皇帝設御史大夫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制衡丞相,並且皇帝下達的詔書,是先到御史,再達丞相,故此百官奏事、地方諸侯想與皇帝聯繫,都更願意通過御史。御史之重要性,則顯而易見。因此,御史大夫張湯之地位,雖然官職級別上不是百官之首,但從實際受寵程度,則已經是百官之首,乃漢武帝最寵信之大臣了。

其三是張湯不但會處理和皇帝之間的關係,還通人情世故,和同事關係也處得滴水不漏。張湯對於高級別的官員同事,非常小心謹慎,逢年過節必派人送禮問候,對於老朋友的為官子弟,則是盡力照顧。對於普通官員同事,他更是不管官位高低,都會抽時間拜訪問候,甚至送去禮物。也正因此,張湯雖以“酷吏”出名,但卻得到了同僚們的擁戴,甚至連丞相公孫弘都對張湯表示稱讚。

在合適的歷史時期,又遇見了對的雄主,張湯又會做人,辦事又有手段,得到了漢武帝的極其寵信,史載張湯在生病的時候,漢武帝不惜屈尊還專門去看望他。那麼既然張湯如此受盡寵信,卻最終又為漢武帝所逼自殺呢?

三:張湯之死

這事還是跟錢有關係,在張湯擔任御史大夫的第6年,即元鼎二年,每日忙於“酷吏”公務的張湯竟然被人舉報了。舉報他的罪名是“官商勾結,以權謀私,貪汙錢財,破壞了帝國經濟秩序”等等。當時擔任丞相的莊青翟也加入到了扳倒張湯的行列中,而且莊青翟還把張湯的心腹親信給抓進了監獄,審訊的供詞也直接送到了漢武帝那裡。

漢武帝一看這證據確鑿,就親自審訊張湯,說:“我每次準備出臺新的經濟政策,文書還沒出宮,那些商人們倒跟事先知道一樣先開始囤貨,這事看來很蹊蹺,是不是有人給他們放出了消息?”

張湯說:“這應該是肯定的啊!”

漢武帝希望張湯承認那是自己乾的,可是一看張湯這口氣,明顯是不認賬嘛,難不成他還想抵賴別人不成。漢武帝心想,既然你不認賬,那就審審吧。

漢武帝內心並不想把張湯置於死地,所以他安排的人是趙禹,趙禹是張湯的舊日同僚。漢武帝時期許多嚴苛的法律制度,都出自他和趙禹之手。因此,從這一點來看,漢武帝安排趙禹來負責張湯的案子,實際上是想保全張湯的,當然查明真相也是必須的,兩者兼顧則是最好。

趙禹也知道漢武帝的心思,所以對張湯那是硬說軟說,明說暗說,目的就是一個,只要張湯認罪,他就可以去皇帝那裡交差了。可是張湯這人靈活變通了一生,但到末了,卻成了一塊油鹽不進的硬骨頭。最後張湯就是不認罪,可他同時也知道皇帝金口玉言不能更改,他被逼無奈只好選擇了自殺。

兒子冤死,母親堅持薄葬,皇帝得知即令嚴查,結果宰相下獄自殺

四:張湯死後

張湯死後,他的罪名也跟著真相大白,因為給他羅列的罪名最終都不成立。而他家裡的情況,則更是令人意外,那就是官職奇高,但卻清廉得驚人,史載那是死後家無餘財,家中僅有的財產,全部都是朝廷給發的薪俸所得。

張湯在獄中自殺後,他的兒子們想把父親厚葬,但卻遭到了張湯母親的堅決反對,老太太悲憤地說:“我兒子身為朝廷重臣,為國盡心盡力,不曾貪墨,也不曾有辜負朝廷的地方,如今因遭小人陷害而死,我們又何必厚葬,又豈能厚葬?給那些小人留下口實,讓兒子蒙受不白冤?”

因為張湯母親的決定,張湯之安葬極其簡陋,一輛牛車拉著一口薄木棺材,到墓地從簡安葬。

兒子冤死,母親堅持薄葬,此消息很快傳到了宮中,皇帝漢武帝得知後感慨萬千,認為事情有蹊蹺,即令嚴查,結果陷害張湯的宰相莊青翟被下進大獄自殺,其他舉報張湯之人也被處死。同時,為了表示自己的後悔,漢武帝提拔了張湯的兒子張安世,加以重用。

兒子冤死,母親堅持薄葬,皇帝得知即令嚴查,結果宰相下獄自殺

五:結語

張湯在歷史上一直是一個頗受爭議的人物,原因是他身上有太多兩面性,若從為官清廉這個角度來講,則張湯位極人臣,卻克己奉公,沒有做過以權謀私之事,也更無瀆職行為,可謂絕對的清官一枚。但若從另一個方面來講,他卻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酷吏,死在他的刀筆之判下的冤案也不少,比如大司農顏異就是被他以“欲加之罪”處死的,群臣對其是敬懼有加。不過若從漢武帝的角度來講,他又是一位備受寵信和值得信賴、辦事得力的大臣,原因是張湯判案的標準不是依照法度,乃是依照漢武帝的喜好,漢武帝喜好的,他就利用法度維護,漢武帝討厭的,他則利用法度判處。

總之,你說他是一個好法官嗎?嚴格來說,是不能算的。你說他是一個清官嗎?按照他家無餘財的實際情況,他真的是。此外張湯還有一面,那就是對待豪門富貴之人的案子從來是能嚴則從嚴處理,但在對待平頭老百姓的案子,他向漢武帝彙報的時候,總是利用法度維護,結果漢武帝就赦免了老百姓。從這個角度來看,張湯是一個同情弱者的好人、不懼強暴的好官。惡人自己來做,施恩的好事全留給了皇帝,加上死後家無餘財,一向被史家贊為清官和忠臣。

張湯的優點和缺點都極其明顯,因此,也成了一個無法用一個觀點和看法能夠總結的歷史人物。其黑其白,也只能留待後人各自評說了。(文/蘭花蟑螂)

參考史料:《弇山堂別集·卷十二·“建文官制後革”》《史記·酷吏列傳第六十二》《漢書·張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