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株老香樟釀出七個特色公園,一段可感可觸的岸線等待你發現更多故事

樟樹 黃浦江 建築 世界博覽會 文匯網 2017-05-06
兩株老香樟釀出七個特色公園,一段可感可觸的岸線等待你發現更多故事

十六鋪二期岸線效果圖

記者近日從黃浦區濱江辦獲悉:目前,黃浦區已率先貫通黃浦江濱江岸線的斷點,並實現騎行道、跑步道、漫步道三道貫通。相關岸線路段正進行景觀綠化施工,6月底前,市民可以從外白渡橋經外灘一路行至十六鋪,沿南外灘穿過南浦大橋引橋橋洞至世博浦西段,接盧浦大橋至南園公園暢行黃浦濱江。

近期,黃浦區將先後舉辦“7·1健身跑”、愛國主義教育、小型音樂會等活動,體現濱江開放成果,聚集人氣,讓更多市民儘快共享優美的濱江開放空間。

強調可達性和審美性

黃浦濱江北起蘇州河,南至日暉港,東臨黃浦江,西至中山路,岸線總長約8.3公里,陸域面積約3平方公里。岸線自北向南分為五段,分別為:外灘濱水區(岸線長約1.5公里)、十六鋪地區(岸線長約1.1公里,其中一期為640米,二期為460米)、南外灘濱水區(岸線長約2.2公里)、世博浦西園區(岸線長約3公里)和南園商務區(岸線長約0.5公里)。按照共享性、親水性、可達性和審美性原則,這裡將建設成為“世界級濱水公共開放空間的核心區”。

據負責規劃設計此段岸線的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黃浦濱江親水平臺佈局順應岸線地勢的節奏、韻律與走向,順應地貌環境的尺度,通過面向水域的廣場、伸入水中的碼頭、木平臺、臺階、挑入江邊的座凳和水邊的散步道等創造了人對水環境全方位、多樣化的接觸,形成一段可視、可感、可觸、可聞的親切水岸。

同時,以距離為標尺,黃浦濱江保持水面與腹地天際輪廓線的完整性,在沿途利用水景的組織與綠化的豐富類型,注重展現層次、質感、色彩變化,確保岸上看江邊、江上看岸邊都有一致景觀。

此外,根據體力可達性,以人的步行支持限度為尺度,黃浦濱江設置了歇息座椅,並配以花壇、雕像的基座、建築底層邊沿等多種形式的“輔助座位”,保證到達濱水空間的人有足夠的體力進行活動。

11處斷點基本打通

黃浦區濱江開發辦副主任趙寶臍介紹,黃浦濱江貫通過程中涉及四個輪渡、環衛碼頭、汙泥碼頭、海事碼頭、南浦大橋斷點、盧浦大橋斷點、申江集團、錦江集團專用岸線調整等11處斷點的打通。在市相關部門支持下,已基本打通所有斷點。

比如,整合市政作業碼頭,對環衛碼頭、汙泥碼頭重新選址,從岸線調整到腹地,變水運為陸運。調整海事執法碼頭,將黃浦海事局及地方海事局辦公內遷至陸域,實現海上執法與辦公分離,使其辦公區域變成公共的開放空間。全面取締經營性岸線,沿線涉及到的希仕會、浩聖以及利智匯遊艇碼頭全部關閉,還岸於民。改造四個輪渡碼頭,在保持原輪渡功能的基礎上,通過拆除部分建築或打通觀景層實現岸線的貫通。同時,對外馬路兩側進行綜合整治,拆除佔路或佔岸線的建築,提升貫通的品質。

截至目前,已完成清退的陸域部分包括南外灘濱水區960米段的陽光沙灘、希仕會遊艇俱樂部,370米段的外馬路731號原怡德物業商業用房、汙泥碼頭,870米段的環衛碼頭、外馬路1346號原排水公司配套用房、外馬路1333號地方海事局、公安分局辦公用房及南浦大橋橋引下側的奇愛停車場等。水域部分包括浦江遊覽1號、帝龍海鮮坊。

兩株老香樟串出七座特色公園

此次濱江貫通過程中有個感人故事:在原世博園區內有兩株大香樟,樹齡達五六十年,樹形挺拔,相伴而生為“濱江的原住民”。由於城市演變,兩株大樹周邊地基得抬高,為確保這兩株香樟樹的存活,黃浦區綠化部門做了針對性處理。處理中,石頭造景與地形起伏發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相關部門就此有了新設想:在景觀營造中開闢一個特色花園——岩石園。

由此拓展開去,黃浦濱江岸線由南向北先後“萌生”出七座特色小公園:草趣園、草藥園、秋園、春園、岩石園、月季園、杜鵑園。

黃浦區綠化所負責人顧芳舉了個例子:春園,定位為琴鍵春園,相關空間通過鑲嵌綠植成為“琴鍵”模樣,同時引入200多株吉野櫻,打造一個聽音樂賞櫻花的新空間。再如秋園,因為靠近江邊,氣候變化大,有利於色葉樹種的演繹,將成為秋天觀賞五彩落葉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