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章丘官莊街道張家莊,尋半朝鑾駕蹤跡,看古樹古廟古井

文/鄭中運

章丘區相公莊道流村鄭家大院流傳著半朝鑾駕的故事,說的是鄭氏家族傳奇人物鄭文玉在清朝乾隆年間,因向皇室獻寶,得到乾隆賞識,與他義結金蘭。以後,鄭文玉又給乾隆皇帝的母親看好了眼疾,老太后和乾隆帝大喜,賞賜了他半朝鑾駕,讓鄭文玉衣錦還鄉。鄭氏家族以此作為榮耀,這個事也就代代流傳下來。

探訪章丘官莊街道張家莊,尋半朝鑾駕蹤跡,看古樹古廟古井

最近,鄭氏家族續修族譜,說起半朝鑾駕之事,但不知所蹤。據說,嘉慶年間,鄭文玉的長孫媳張氏孃家辦公事借了去,一直沒有歸還。據家譜記載鄭文玉的長孫媳是南山張家莊,她是清同治年間武功將軍鄭紹甲的母親,同治十年,同治皇帝下旨,封鄭紹甲為武功將軍,同時也封了他的母親張氏為誥命夫人。

探訪章丘官莊街道張家莊,尋半朝鑾駕蹤跡,看古樹古廟古井

探訪章丘官莊街道張家莊,尋半朝鑾駕蹤跡,看古樹古廟古井

為了解真相,我同朋友于五月下旬,驅車前往官莊街道張家莊,探訪半朝鑾駕的下落。張家莊隸屬官莊街道辦事處,坐落在南部山區榆山子和黑山子腳下。走過華明水泥廠向南二公里,就到了張家莊。一進莊,潔淨的街道首先映入眼簾,一般清新的空氣夾帶著甜甜的麥香迎面撲來,讓人心曠神怡。山區麥早,這裡已經開始收割小麥,一片忙碌氣象。事先聯繫好了張家莊的張書記,她在村委和退休的張允瀛老師接待了我們。

探訪章丘官莊街道張家莊,尋半朝鑾駕蹤跡,看古樹古廟古井

探訪章丘官莊街道張家莊,尋半朝鑾駕蹤跡,看古樹古廟古井

探訪章丘官莊街道張家莊,尋半朝鑾駕蹤跡,看古樹古廟古井

張允瀛今年七十二歲,是一名退休教師,對清朝歷史及村內情況比較瞭解。當我們說明來意後,他說南山張家莊就是這裡,不是東面的張莊,既然你們道流村老鄭家祖上是官宦世家,那麼與你們結為親家必然是門當戶對。張家莊在道光,咸豐,同治年間有個大戶,聽說有人做過官,現在他的後人張玉泉夫婦二人住在老家,不知是不是他家。張老師分析的很有道理,那時,鄭氏家族已是官宦世家,名聲在外,結為親家的不是官府千金,也是名門望族、大家閨秀。於是,我們聯繫到了張玉泉老人。

探訪章丘官莊街道張家莊,尋半朝鑾駕蹤跡,看古樹古廟古井

張玉泉,張家莊一大戶人家的後代,今年八十三歲,紅黑的臉膛透著山裡人的樸實和健康,身板硬朗,張允瀛老師替我們說明了來意。張玉泉老人說,他聽祖上老奶奶說過,好像有這麼回事,人家來要過幾次,具體啥情況,就不清楚了。老人還說,他家祖上也有人當過大官。老人說的半朝鑾駕一事與鄭氏族人傳說相吻合,但在人物的關係上有出入,這都不重要了,這佐證了鄭氏家族流傳的半朝鑾駕確有此事,不是妄傳。

探訪章丘官莊街道張家莊,尋半朝鑾駕蹤跡,看古樹古廟古井

探尋半朝鑾駕已有著落,此行目的達到。但是張玉泉老人所說的家族顯赫也同樣引起了我們的興趣,正好老人也邀請去他家坐坐,便欣然應允,藉此機會,欣賞一下山區美景吧。出了村委會門口才發現,張家莊有新村和老村之分,村委會建在新村東西街東邊路口,而張玉泉家卻在山裡老村。

探訪章丘官莊街道張家莊,尋半朝鑾駕蹤跡,看古樹古廟古井

於是驅車向老村而去。路邊景色很是誘人,水泥路西邊,是條山溝,路邊有護欄。東邊,茂密的樹林走出了一條彎曲的小路,遠處建有房屋。車向南行駛不遠,路邊一棵碩大的柏樹映入了眼簾,寵大的樹冠象一把大傘罩在空中,粗大樹幹上的樹皮呈鱗狀,盡顯蒼桑,從中可以看出它的樹齡,樹幹上鑲嵌有濟南綠化委員會的序牌,A7---0037,底部四周裝有護欄。往前不遠,路東邊又有一棵同樣的柏樹,也掛有號牌,據張允瀛說,早先路兩邊各有一排柏樹,現在就剩這兩粿了。我想,這兩棵柏樹不失為張家莊的一大景點了。

探訪章丘官莊街道張家莊,尋半朝鑾駕蹤跡,看古樹古廟古井

探訪章丘官莊街道張家莊,尋半朝鑾駕蹤跡,看古樹古廟古井

探訪章丘官莊街道張家莊,尋半朝鑾駕蹤跡,看古樹古廟古井

車開到舊村村裡,有一條街貫穿南北,張玉泉的家在南北街中段往西去的一條小街,車就過不去了,只好徒步往前走,只見街口樹下有老太太乘涼,其中一人年齡最大,面色紅潤,十分健談,我們停下與老人閒聊起來,得知大娘已是95歲高齡了,真沒看出來。山裡人就是健康長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啊。

探訪章丘官莊街道張家莊,尋半朝鑾駕蹤跡,看古樹古廟古井

探訪章丘官莊街道張家莊,尋半朝鑾駕蹤跡,看古樹古廟古井

往前走去,過二個大門,就到了張玉泉家,他的家是個四合院,老兩口住在西屋,北屋是主房。整個院落盡顯清式建築風格,北屋已改建,小瓦換成了大瓦,但不失原先模樣。這時,張玉泉拿出一塊三十公分見方,刻有福碌禎祥的木扳讓我們看,上面一對蝙蝠刻的栩栩如生,十分逼真。這很可能是隔扇上的,看來他祖上當時還是很顯赫的。

探訪章丘官莊街道張家莊,尋半朝鑾駕蹤跡,看古樹古廟古井

探訪章丘官莊街道張家莊,尋半朝鑾駕蹤跡,看古樹古廟古井

探訪章丘官莊街道張家莊,尋半朝鑾駕蹤跡,看古樹古廟古井

探訪章丘官莊街道張家莊,尋半朝鑾駕蹤跡,看古樹古廟古井

探訪章丘官莊街道張家莊,尋半朝鑾駕蹤跡,看古樹古廟古井

探訪章丘官莊街道張家莊,尋半朝鑾駕蹤跡,看古樹古廟古井

告辭老人,張老師領著去看村裡的其他古蹟。走在街上,發現舊村大街小巷縱橫交錯,房屋建造隨高就低,錯落有致,河流溝埑,穿插其中,古老的石板路、石頭牆,在街上納涼休閒的老人們,編織出一幅山區古村落原生態的淳樸祥和圖。

探訪章丘官莊街道張家莊,尋半朝鑾駕蹤跡,看古樹古廟古井

探訪章丘官莊街道張家莊,尋半朝鑾駕蹤跡,看古樹古廟古井

探訪章丘官莊街道張家莊,尋半朝鑾駕蹤跡,看古樹古廟古井

探訪章丘官莊街道張家莊,尋半朝鑾駕蹤跡,看古樹古廟古井

探訪章丘官莊街道張家莊,尋半朝鑾駕蹤跡,看古樹古廟古井

探訪章丘官莊街道張家莊,尋半朝鑾駕蹤跡,看古樹古廟古井

探訪章丘官莊街道張家莊,尋半朝鑾駕蹤跡,看古樹古廟古井

探訪章丘官莊街道張家莊,尋半朝鑾駕蹤跡,看古樹古廟古井

從張玉泉家出來,拾級而下,向西沒走多遠,就看到一座小廟,張老師說這是大王廟。小廟坐西朝東,廟前是條河溝,由於天旱無雨,河裡無水。河溝東面,有個石砌方臺,張老師說這是個戲臺,早時候村人怕山洪暴發,釀成水災,每年6月都要唱戲上香擺供,求大王爺保佑平安。現在,大王廟依然保存完好,只是戲臺上不知誰種上了蔬菜。

探訪章丘官莊街道張家莊,尋半朝鑾駕蹤跡,看古樹古廟古井

探訪章丘官莊街道張家莊,尋半朝鑾駕蹤跡,看古樹古廟古井

探訪章丘官莊街道張家莊,尋半朝鑾駕蹤跡,看古樹古廟古井

從大王廟往北走不遠,就是有名的大泉了,大泉在河溝的北面,據張老師說,這個大泉還有個典故。說是道光年間,天旱無雨,村裡吃水困難,有人提議在此處打井,打了十幾米深,仍不見水,就洩了氣,不想再往下挖了。有個叫張士忠的人堅決主張再下挖,結果,又往下挖了幾米,一股清澈的泉水就噴湧而出。泉水不但充足,而甜而無水鏽,可供五,六個村子人們用水。井的北面,立有一石碑,記載了此事。現在,村裡建上井屋,按上了自來水,村民用水十分方便。因此,大泉的傳說也就成了街頭巷尾的話題。

探訪章丘官莊街道張家莊,尋半朝鑾駕蹤跡,看古樹古廟古井

探訪章丘官莊街道張家莊,尋半朝鑾駕蹤跡,看古樹古廟古井

探訪章丘官莊街道張家莊,尋半朝鑾駕蹤跡,看古樹古廟古井

臨走,真有點戀戀不捨,這趟張家莊之行,收穫頗豐。山區的風景令人難以忘返,山區人的熱情好客令人感動,尤其是村委領導提供了種種方便,使我們順利成行,這才是令人最難以忘懷的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