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皇帝看張居正治國覺得很簡單,後來親自來,發現這事真的很難

萬曆皇帝看張居正治國覺得很簡單,後來親自來,發現這事真的很難

萬曆皇帝 朱翊鈞

萬曆皇帝朱翊鈞9歲登基(1572年),當時明朝內憂外患,朝廷的綱紀鬆鬆垮垮,國家雖然沒有到崩潰的邊緣,但已經很危險。萬曆皇帝的父親明穆宗朱載垕駕崩時,內閣首輔是高拱,高拱辦事能力還可以,但是個臭脾氣,尤其看不起太監,特別是看不起萬曆皇帝的大伴--太監馮保。面對這種情況,萬曆皇帝的生母李太后以萬曆皇帝的名義,果斷趕走高拱,由張居正接替首輔,馮保負責司禮監。張居正和馮保早就眉來眼去,兩人的關係很好,有默契。這樣一來,張居正負責“票擬”,馮保負責“批紅”,李太后和萬曆皇帝坐鎮,權力鐵三角形成,足以集中力量辦大事。

張居正抓住這種難得的機遇,大力推行改革,他的改革的內容主要是兩條:一是考成法。相當於現代政府績效管理制度,官員上班打卡,下班也打卡,制定年度工作目標,年底考核,完不成任務的滾蛋,遲到早退不上班的也滾蛋。這個辦法提高了政府效能。二是一條鞭法。在全國清查土地,不得隱瞞,將田地畫成魚鱗冊,把將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徵歸結為一條,合併徵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這個辦法嚴厲打擊了偷稅漏稅的行為,增加了國庫收入。

萬曆皇帝看張居正治國覺得很簡單,後來親自來,發現這事真的很難

萬曆皇帝、張居正、馮保 劇照

張居正為了推行改革新政,可謂是雷厲風行,遇山開路,遇河架橋,遇上擋道的一律清除。為此處罰了不少人,也得罪了不少官員。但面對蒸蒸日上的國勢,李太后和年少的萬曆皇帝是很滿意的,對張居正的恩寵無以復加,隔三差五賞賜給張居正一幅字、幾瓶酒、蟒袍、金子、銀子、絲綢、布匹,等等。

萬曆五年(1577年),張居正的父親張文明去世,按照規定,張居正需要回湖北荊州老家守孝27個月。對於這件事,張居正一開始是表明了態度的,要回去,一再向萬曆皇帝請假要回家守孝。不管張居正內心怎麼想,至少在明面上已經表明了自己的立場。但是萬曆皇帝說國家正需要張居正,堅決不批假。

如果國家遭遇緊急情況或者處在危機時刻,皇帝可以不批准官員的此類請假,百官也無話可說。但此時國家太平,所以朝廷不少官員開始攻擊張居正,甚至包括張居正的學生劉臺,他們說張居正貪戀權位,不肯回家守孝,禽獸不如。張居正覺得很冤枉,自己又沒說不走,相反是堅決要走,只是萬曆皇帝不同意准假,而那些官員不敢攻擊萬曆皇帝,所以拿張居正出氣。萬曆皇帝對這些攻擊張居正的人全部予以處罰,打屁股、發配等。後來,萬曆皇帝給了張居正幾個月的假期,以便張居正回家安葬父親,安葬結束就回來辦事。

萬曆皇帝看張居正治國覺得很簡單,後來親自來,發現這事真的很難

李太后、張居正 劇照

後來,兩宮太后(萬曆皇帝的嫡母陳太后和生母李太后)建議將張居正的老母親接到北京居住,以便張居正能一邊輔政,一邊也能伺候母親,盡孝心。兩宮太后還親自接見張居正的母親。這是莫大的榮耀。

張居正只要有個感冒發燒,萬曆皇帝必然安排太監前去慰問。有一次,張居正可能病的比較重,向萬曆皇帝請假修養,萬曆皇帝說可以在家辦公,文件可以送到張居正家裡“票擬”。萬曆皇帝的這個恩寵有點違反祖制了。

張居正對屬下是比較嚴厲的,他曾經告訴萬曆皇帝,不嚴厲不行,任何人有功就要賞賜,有過就要罰,不然綱紀無法維繫。張居正對萬曆皇帝十分恭敬,言必稱萬曆皇帝天縱英明,是難得一見的英明之君。但是,張居正對萬曆皇帝母子的生活開支也有嚴格要求,要求皇室帶頭節儉。

經過張居正十年的治理,明朝的面貌的確煥然一新,張居正去世前,戶部做了統計,朝廷不但解決了歷年拖欠的各類開支,包括拖欠的軍費,而且積累了一大筆財富,光是國庫的存糧,幾年都吃不完;太僕寺的存銀多達四百萬兩,萬曆皇帝的內帑(私房錢)更是達到七百萬兩庫存。正如萬曆皇帝自己所說:卿親受先帝遺囑,輔朕十年,四海昇平,外夷賓服,實賴卿匡弼之功。

萬曆皇帝看張居正治國覺得很簡單,後來親自來,發現這事真的很難

張居正 雕像

萬曆十年(1582年)七月,張居正去世,去世不久,張居正就被文官的口水淹沒。年少的萬曆皇帝沒有穩住陣腳,竟然同意剝奪張居正的一切榮譽,打倒張居正,抄了他的家,抄出了10萬兩銀子。萬曆皇帝可能覺得治國理政沒有什麼難的,皇權在手,生殺予奪,還會管不好國家嗎?張居正一個臣子能辦到的事情,替天巡狩的天子會辦不到?

從張居正去世到萬曆十四年(1586年),萬曆皇帝一頭扎進了具體的政務當中,累的頭暈目眩,國庫卻開始出現虧空。此後,官員不罵死老虎張居正,而是罵萬曆皇帝了,罵他遊手好閒、貪杯好色、貪財好貨、不務正業,等等。一氣之下,萬曆皇帝從此不再正常舉行朝會。萬曆皇帝不想那麼早立太子,但是大臣們怕萬曆皇帝廢長立幼,堅持要求抓緊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萬曆皇帝不同意,君臣也就相互僵持著。

到萬曆十九年(1591年),心灰意冷的萬曆皇帝乾脆躲在紫禁城內不出門,也很少見大臣;許多報上來的奏疏也不批;遇上軍國大事,萬曆皇帝也很少召見大臣商議,多是文來文往;官員想走就走,來不來上班也不管。這種狀況持續到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萬曆皇帝駕崩。

萬曆皇帝看張居正治國覺得很簡單,後來親自來,發現這事真的很難

李太后、馮保 劇照

萬曆皇帝幼年登基,依靠張居正辦成了大事,張居正輔政的十年,萬曆皇帝不需要為工作花什麼心思,只需要幫助張居正樹立權威,只需要批准張居正的票擬,就一切妥當了。其實,當時大臣也都知道,萬曆皇帝只是個符號,是個管蓋章的,實際大權在張居正手上,要罵就罵張居正。也就是說,張居正當時不但替萬曆皇帝做了具體的政務工作,而且還替萬曆皇帝擋住了文官的口水。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要是能明白這個道理,無論如何也不會將張居正打倒。

看別人做事總覺得很容易,看別人剃豬毛也覺得很容易,一旦自己真動起手來,往往發現事非經歷不知難,死了張屠夫,真要吃帶毛的豬。況且,君和相本來就是夜犬晨雞,各有其職,做好平衡,才能萬事大吉。

張居正是明朝在1380年廢除宰相後權勢最大的文官,其實際權力甚至超過明朝初年任何一位宰相。因為張居正的提出的“票擬”意見,十年來,萬曆皇帝沒有不同意的。所以張居正曾經自豪地說:我不是宰相,是攝政。話糙理不糙,實際就是這樣。

經過萬曆皇帝30年的怠政,明朝的元氣幾乎被消耗殆盡,萬曆皇帝去世24年後,明朝就滅亡了,所以《明史》說,明朝實際上亡於萬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