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

作者|毛麗娜

編輯|李春暉

2018年底,沒人能料到一檔以聲樂演唱作為主打的音樂綜藝,能夠成為年度黑馬。《聲入人心》不僅在向來嚴格的豆瓣拿下9.3分的高評分,更摘得白玉蘭獎。雖然大部分參賽選手對於觀眾來說完全陌生,但並不妨礙節目播出後“梅溪湖36子”及其後援會橫空出世,在流量界迅速有了自己的姓名。

憑藉第一季的好勢頭,《聲入人心2》起點不可謂不高,雄心不可謂不大。不僅播出時間從去年的第四季度提前至暑期檔,更是做出了與《中國好聲音》同臺打擂的架勢。

"

作者|毛麗娜

編輯|李春暉

2018年底,沒人能料到一檔以聲樂演唱作為主打的音樂綜藝,能夠成為年度黑馬。《聲入人心》不僅在向來嚴格的豆瓣拿下9.3分的高評分,更摘得白玉蘭獎。雖然大部分參賽選手對於觀眾來說完全陌生,但並不妨礙節目播出後“梅溪湖36子”及其後援會橫空出世,在流量界迅速有了自己的姓名。

憑藉第一季的好勢頭,《聲入人心2》起點不可謂不高,雄心不可謂不大。不僅播出時間從去年的第四季度提前至暑期檔,更是做出了與《中國好聲音》同臺打擂的架勢。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只可惜,7月19日首播後,《聲入人心2》便遭遇質疑。不僅沒能成為《中國好聲音》的“公式對手”,甚至打不過同時段其他節目,豆瓣評分也掉到了6.6。

明明音樂劇粉絲們正冉冉升起,各處創造票房、流量新神話,怎麼《聲入人心2》糊得這麼快?二代而衰的黑馬綜藝,到底錯在哪?

多此一舉的雙評審,人為製造的衝突點

《聲入人心》大火的同時,一直伴隨著其節目形式與《PRODUCE 101》類選秀雷同的質疑:金字塔形的舞臺,選手進入直播間後,根據對自己實力的預判選擇首席或替補的位置。

這種雷同,也被外界戲稱為《聲入人心》唯一的“黑點”。

第二季,節目組特意對這個環節做出調整,但反而令人覺得多此一舉。原本的規則如上,選手自己進行名次預判後,在出品人面前進行試唱,由出品人給出席位建議。

"

作者|毛麗娜

編輯|李春暉

2018年底,沒人能料到一檔以聲樂演唱作為主打的音樂綜藝,能夠成為年度黑馬。《聲入人心》不僅在向來嚴格的豆瓣拿下9.3分的高評分,更摘得白玉蘭獎。雖然大部分參賽選手對於觀眾來說完全陌生,但並不妨礙節目播出後“梅溪湖36子”及其後援會橫空出世,在流量界迅速有了自己的姓名。

憑藉第一季的好勢頭,《聲入人心2》起點不可謂不高,雄心不可謂不大。不僅播出時間從去年的第四季度提前至暑期檔,更是做出了與《中國好聲音》同臺打擂的架勢。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只可惜,7月19日首播後,《聲入人心2》便遭遇質疑。不僅沒能成為《中國好聲音》的“公式對手”,甚至打不過同時段其他節目,豆瓣評分也掉到了6.6。

明明音樂劇粉絲們正冉冉升起,各處創造票房、流量新神話,怎麼《聲入人心2》糊得這麼快?二代而衰的黑馬綜藝,到底錯在哪?

多此一舉的雙評審,人為製造的衝突點

《聲入人心》大火的同時,一直伴隨著其節目形式與《PRODUCE 101》類選秀雷同的質疑:金字塔形的舞臺,選手進入直播間後,根據對自己實力的預判選擇首席或替補的位置。

這種雷同,也被外界戲稱為《聲入人心》唯一的“黑點”。

第二季,節目組特意對這個環節做出調整,但反而令人覺得多此一舉。原本的規則如上,選手自己進行名次預判後,在出品人面前進行試唱,由出品人給出席位建議。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第二季則去掉了選手自己預判的環節,加入了由15位專業評審給出席位建議,拿到席位建議後選手再進行試唱。試唱後,由廖昌永、張惠妹、尚雯婕組成的出品人評審團再度給予席位建議。

這裡就造成了一處自相矛盾的處理,既然是15位專業評審,那麼給出的席位意見一定是基於專業角度的、具有權威性的。那麼為何還要多此一舉,由三位出品人再度判定選手最終席位?

"

作者|毛麗娜

編輯|李春暉

2018年底,沒人能料到一檔以聲樂演唱作為主打的音樂綜藝,能夠成為年度黑馬。《聲入人心》不僅在向來嚴格的豆瓣拿下9.3分的高評分,更摘得白玉蘭獎。雖然大部分參賽選手對於觀眾來說完全陌生,但並不妨礙節目播出後“梅溪湖36子”及其後援會橫空出世,在流量界迅速有了自己的姓名。

憑藉第一季的好勢頭,《聲入人心2》起點不可謂不高,雄心不可謂不大。不僅播出時間從去年的第四季度提前至暑期檔,更是做出了與《中國好聲音》同臺打擂的架勢。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只可惜,7月19日首播後,《聲入人心2》便遭遇質疑。不僅沒能成為《中國好聲音》的“公式對手”,甚至打不過同時段其他節目,豆瓣評分也掉到了6.6。

明明音樂劇粉絲們正冉冉升起,各處創造票房、流量新神話,怎麼《聲入人心2》糊得這麼快?二代而衰的黑馬綜藝,到底錯在哪?

多此一舉的雙評審,人為製造的衝突點

《聲入人心》大火的同時,一直伴隨著其節目形式與《PRODUCE 101》類選秀雷同的質疑:金字塔形的舞臺,選手進入直播間後,根據對自己實力的預判選擇首席或替補的位置。

這種雷同,也被外界戲稱為《聲入人心》唯一的“黑點”。

第二季,節目組特意對這個環節做出調整,但反而令人覺得多此一舉。原本的規則如上,選手自己進行名次預判後,在出品人面前進行試唱,由出品人給出席位建議。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第二季則去掉了選手自己預判的環節,加入了由15位專業評審給出席位建議,拿到席位建議後選手再進行試唱。試唱後,由廖昌永、張惠妹、尚雯婕組成的出品人評審團再度給予席位建議。

這裡就造成了一處自相矛盾的處理,既然是15位專業評審,那麼給出的席位意見一定是基於專業角度的、具有權威性的。那麼為何還要多此一舉,由三位出品人再度判定選手最終席位?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同時賽制規定,當選手在出品人評審環節得到三個“首席”建議後,可以向專業評審團判定的首席成員發起挑戰。但在這檔節目中,無論是出品人還是專業評審,能夠坐上這個位子,都是作為專業性代表,並沒有誰代表了民間、業餘的聲音。這裡的衝突處理,是兩股本質相同的力量的衝突,就顯得缺少必要性。

節目想通過加入15人專業評審環節,強調“專業性”與“學術性”,這種嘗試無可厚非。但是在播出過程中,專業評審為何給選手判定為首席或替補的過程被省略了。這就讓觀眾摸不著頭腦,只覺得賽制混亂一頭霧水。

起碼目前看來,《聲入人心2》的賽制調整是失敗的。製造了一個沒有存在意義的衝突點,同時分散了觀眾的注意力,也打亂了節目原本的流程,使得整體節奏變得鬆散。

"

作者|毛麗娜

編輯|李春暉

2018年底,沒人能料到一檔以聲樂演唱作為主打的音樂綜藝,能夠成為年度黑馬。《聲入人心》不僅在向來嚴格的豆瓣拿下9.3分的高評分,更摘得白玉蘭獎。雖然大部分參賽選手對於觀眾來說完全陌生,但並不妨礙節目播出後“梅溪湖36子”及其後援會橫空出世,在流量界迅速有了自己的姓名。

憑藉第一季的好勢頭,《聲入人心2》起點不可謂不高,雄心不可謂不大。不僅播出時間從去年的第四季度提前至暑期檔,更是做出了與《中國好聲音》同臺打擂的架勢。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只可惜,7月19日首播後,《聲入人心2》便遭遇質疑。不僅沒能成為《中國好聲音》的“公式對手”,甚至打不過同時段其他節目,豆瓣評分也掉到了6.6。

明明音樂劇粉絲們正冉冉升起,各處創造票房、流量新神話,怎麼《聲入人心2》糊得這麼快?二代而衰的黑馬綜藝,到底錯在哪?

多此一舉的雙評審,人為製造的衝突點

《聲入人心》大火的同時,一直伴隨著其節目形式與《PRODUCE 101》類選秀雷同的質疑:金字塔形的舞臺,選手進入直播間後,根據對自己實力的預判選擇首席或替補的位置。

這種雷同,也被外界戲稱為《聲入人心》唯一的“黑點”。

第二季,節目組特意對這個環節做出調整,但反而令人覺得多此一舉。原本的規則如上,選手自己進行名次預判後,在出品人面前進行試唱,由出品人給出席位建議。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第二季則去掉了選手自己預判的環節,加入了由15位專業評審給出席位建議,拿到席位建議後選手再進行試唱。試唱後,由廖昌永、張惠妹、尚雯婕組成的出品人評審團再度給予席位建議。

這裡就造成了一處自相矛盾的處理,既然是15位專業評審,那麼給出的席位意見一定是基於專業角度的、具有權威性的。那麼為何還要多此一舉,由三位出品人再度判定選手最終席位?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同時賽制規定,當選手在出品人評審環節得到三個“首席”建議後,可以向專業評審團判定的首席成員發起挑戰。但在這檔節目中,無論是出品人還是專業評審,能夠坐上這個位子,都是作為專業性代表,並沒有誰代表了民間、業餘的聲音。這裡的衝突處理,是兩股本質相同的力量的衝突,就顯得缺少必要性。

節目想通過加入15人專業評審環節,強調“專業性”與“學術性”,這種嘗試無可厚非。但是在播出過程中,專業評審為何給選手判定為首席或替補的過程被省略了。這就讓觀眾摸不著頭腦,只覺得賽制混亂一頭霧水。

起碼目前看來,《聲入人心2》的賽制調整是失敗的。製造了一個沒有存在意義的衝突點,同時分散了觀眾的注意力,也打亂了節目原本的流程,使得整體節奏變得鬆散。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在出品人的人選上,這一季也較上一季有了變化。劉憲華變成張惠妹,從樂壇資歷來說阿妹自然要更勝一籌。但是從對於聲樂的理解及專業度來看,阿妹並不一定比有十餘年古典音樂學習功底的劉憲華有優勢。

不過從阿妹的加入也能看出來,《聲入人心2》在選人的邏輯上較上一季發生了一點改變。如果說第一季的36子標榜的是科班出身的專業性,那麼第二季中不少“選秀回鍋肉”的出現,讓節目從純聲樂邁向了流行。

綜藝“故事會”再現,選手人設出現過早

有一段時間,選秀從專業實力比拼變成了個人經歷比慘的舞臺。當“唱出你的歌”變成“講出你的故事”,也引起了群眾的廣泛吐槽和嚴重不適。

"

作者|毛麗娜

編輯|李春暉

2018年底,沒人能料到一檔以聲樂演唱作為主打的音樂綜藝,能夠成為年度黑馬。《聲入人心》不僅在向來嚴格的豆瓣拿下9.3分的高評分,更摘得白玉蘭獎。雖然大部分參賽選手對於觀眾來說完全陌生,但並不妨礙節目播出後“梅溪湖36子”及其後援會橫空出世,在流量界迅速有了自己的姓名。

憑藉第一季的好勢頭,《聲入人心2》起點不可謂不高,雄心不可謂不大。不僅播出時間從去年的第四季度提前至暑期檔,更是做出了與《中國好聲音》同臺打擂的架勢。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只可惜,7月19日首播後,《聲入人心2》便遭遇質疑。不僅沒能成為《中國好聲音》的“公式對手”,甚至打不過同時段其他節目,豆瓣評分也掉到了6.6。

明明音樂劇粉絲們正冉冉升起,各處創造票房、流量新神話,怎麼《聲入人心2》糊得這麼快?二代而衰的黑馬綜藝,到底錯在哪?

多此一舉的雙評審,人為製造的衝突點

《聲入人心》大火的同時,一直伴隨著其節目形式與《PRODUCE 101》類選秀雷同的質疑:金字塔形的舞臺,選手進入直播間後,根據對自己實力的預判選擇首席或替補的位置。

這種雷同,也被外界戲稱為《聲入人心》唯一的“黑點”。

第二季,節目組特意對這個環節做出調整,但反而令人覺得多此一舉。原本的規則如上,選手自己進行名次預判後,在出品人面前進行試唱,由出品人給出席位建議。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第二季則去掉了選手自己預判的環節,加入了由15位專業評審給出席位建議,拿到席位建議後選手再進行試唱。試唱後,由廖昌永、張惠妹、尚雯婕組成的出品人評審團再度給予席位建議。

這裡就造成了一處自相矛盾的處理,既然是15位專業評審,那麼給出的席位意見一定是基於專業角度的、具有權威性的。那麼為何還要多此一舉,由三位出品人再度判定選手最終席位?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同時賽制規定,當選手在出品人評審環節得到三個“首席”建議後,可以向專業評審團判定的首席成員發起挑戰。但在這檔節目中,無論是出品人還是專業評審,能夠坐上這個位子,都是作為專業性代表,並沒有誰代表了民間、業餘的聲音。這裡的衝突處理,是兩股本質相同的力量的衝突,就顯得缺少必要性。

節目想通過加入15人專業評審環節,強調“專業性”與“學術性”,這種嘗試無可厚非。但是在播出過程中,專業評審為何給選手判定為首席或替補的過程被省略了。這就讓觀眾摸不著頭腦,只覺得賽制混亂一頭霧水。

起碼目前看來,《聲入人心2》的賽制調整是失敗的。製造了一個沒有存在意義的衝突點,同時分散了觀眾的注意力,也打亂了節目原本的流程,使得整體節奏變得鬆散。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在出品人的人選上,這一季也較上一季有了變化。劉憲華變成張惠妹,從樂壇資歷來說阿妹自然要更勝一籌。但是從對於聲樂的理解及專業度來看,阿妹並不一定比有十餘年古典音樂學習功底的劉憲華有優勢。

不過從阿妹的加入也能看出來,《聲入人心2》在選人的邏輯上較上一季發生了一點改變。如果說第一季的36子標榜的是科班出身的專業性,那麼第二季中不少“選秀回鍋肉”的出現,讓節目從純聲樂邁向了流行。

綜藝“故事會”再現,選手人設出現過早

有一段時間,選秀從專業實力比拼變成了個人經歷比慘的舞臺。當“唱出你的歌”變成“講出你的故事”,也引起了群眾的廣泛吐槽和嚴重不適。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聲入人心》能夠在一眾節目中脫穎而出,除了選題獨特,選手本身業務能力過硬,也因為講故事的分量恰到好處。

但到了《聲入人心2》,或許是因為引入了更多流行歌手,只談專業就有些薄弱。所謂專業不夠,故事來湊。故事確實能增強觀眾記憶點,但是故事講得多了,觀眾自然也就免疫了。

《聲入人心2》故事的比重變大,不僅稀釋掉觀眾在感情上的共鳴,還容易有賣慘嫌疑。

"

作者|毛麗娜

編輯|李春暉

2018年底,沒人能料到一檔以聲樂演唱作為主打的音樂綜藝,能夠成為年度黑馬。《聲入人心》不僅在向來嚴格的豆瓣拿下9.3分的高評分,更摘得白玉蘭獎。雖然大部分參賽選手對於觀眾來說完全陌生,但並不妨礙節目播出後“梅溪湖36子”及其後援會橫空出世,在流量界迅速有了自己的姓名。

憑藉第一季的好勢頭,《聲入人心2》起點不可謂不高,雄心不可謂不大。不僅播出時間從去年的第四季度提前至暑期檔,更是做出了與《中國好聲音》同臺打擂的架勢。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只可惜,7月19日首播後,《聲入人心2》便遭遇質疑。不僅沒能成為《中國好聲音》的“公式對手”,甚至打不過同時段其他節目,豆瓣評分也掉到了6.6。

明明音樂劇粉絲們正冉冉升起,各處創造票房、流量新神話,怎麼《聲入人心2》糊得這麼快?二代而衰的黑馬綜藝,到底錯在哪?

多此一舉的雙評審,人為製造的衝突點

《聲入人心》大火的同時,一直伴隨著其節目形式與《PRODUCE 101》類選秀雷同的質疑:金字塔形的舞臺,選手進入直播間後,根據對自己實力的預判選擇首席或替補的位置。

這種雷同,也被外界戲稱為《聲入人心》唯一的“黑點”。

第二季,節目組特意對這個環節做出調整,但反而令人覺得多此一舉。原本的規則如上,選手自己進行名次預判後,在出品人面前進行試唱,由出品人給出席位建議。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第二季則去掉了選手自己預判的環節,加入了由15位專業評審給出席位建議,拿到席位建議後選手再進行試唱。試唱後,由廖昌永、張惠妹、尚雯婕組成的出品人評審團再度給予席位建議。

這裡就造成了一處自相矛盾的處理,既然是15位專業評審,那麼給出的席位意見一定是基於專業角度的、具有權威性的。那麼為何還要多此一舉,由三位出品人再度判定選手最終席位?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同時賽制規定,當選手在出品人評審環節得到三個“首席”建議後,可以向專業評審團判定的首席成員發起挑戰。但在這檔節目中,無論是出品人還是專業評審,能夠坐上這個位子,都是作為專業性代表,並沒有誰代表了民間、業餘的聲音。這裡的衝突處理,是兩股本質相同的力量的衝突,就顯得缺少必要性。

節目想通過加入15人專業評審環節,強調“專業性”與“學術性”,這種嘗試無可厚非。但是在播出過程中,專業評審為何給選手判定為首席或替補的過程被省略了。這就讓觀眾摸不著頭腦,只覺得賽制混亂一頭霧水。

起碼目前看來,《聲入人心2》的賽制調整是失敗的。製造了一個沒有存在意義的衝突點,同時分散了觀眾的注意力,也打亂了節目原本的流程,使得整體節奏變得鬆散。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在出品人的人選上,這一季也較上一季有了變化。劉憲華變成張惠妹,從樂壇資歷來說阿妹自然要更勝一籌。但是從對於聲樂的理解及專業度來看,阿妹並不一定比有十餘年古典音樂學習功底的劉憲華有優勢。

不過從阿妹的加入也能看出來,《聲入人心2》在選人的邏輯上較上一季發生了一點改變。如果說第一季的36子標榜的是科班出身的專業性,那麼第二季中不少“選秀回鍋肉”的出現,讓節目從純聲樂邁向了流行。

綜藝“故事會”再現,選手人設出現過早

有一段時間,選秀從專業實力比拼變成了個人經歷比慘的舞臺。當“唱出你的歌”變成“講出你的故事”,也引起了群眾的廣泛吐槽和嚴重不適。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聲入人心》能夠在一眾節目中脫穎而出,除了選題獨特,選手本身業務能力過硬,也因為講故事的分量恰到好處。

但到了《聲入人心2》,或許是因為引入了更多流行歌手,只談專業就有些薄弱。所謂專業不夠,故事來湊。故事確實能增強觀眾記憶點,但是故事講得多了,觀眾自然也就免疫了。

《聲入人心2》故事的比重變大,不僅稀釋掉觀眾在感情上的共鳴,還容易有賣慘嫌疑。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特別是,因為第一季打下的基礎,觀眾心中對這檔節目的定義是“專業聲樂節目”。這種加大故事比例的做法,無疑會給觀眾一種貨不對板的感覺。

當然,綜藝節目不是真正的競技比賽。既然是節目,那麼本質上就是用完整的一季節目來講述一個故事。既然是故事,就會有人設。《聲入人心2》應該也明白觀眾口味被上一季吊得太高,因此一上來就為選手安排了不同人設。

對於近乎素人的選手,有了人設就有了記憶點,能夠短時間內被觀眾記住。但是人設過早出現,卻並不是高招。

上一季有“毒舌傲嬌”高天鶴,這一季有“目中無人”何亮辰,兩人的人設幾乎一模一樣;上一季的失聰少年陸宇鵬,這一季的待業青年袁廣泉,不一樣的遭遇一樣的悲慘。

"

作者|毛麗娜

編輯|李春暉

2018年底,沒人能料到一檔以聲樂演唱作為主打的音樂綜藝,能夠成為年度黑馬。《聲入人心》不僅在向來嚴格的豆瓣拿下9.3分的高評分,更摘得白玉蘭獎。雖然大部分參賽選手對於觀眾來說完全陌生,但並不妨礙節目播出後“梅溪湖36子”及其後援會橫空出世,在流量界迅速有了自己的姓名。

憑藉第一季的好勢頭,《聲入人心2》起點不可謂不高,雄心不可謂不大。不僅播出時間從去年的第四季度提前至暑期檔,更是做出了與《中國好聲音》同臺打擂的架勢。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只可惜,7月19日首播後,《聲入人心2》便遭遇質疑。不僅沒能成為《中國好聲音》的“公式對手”,甚至打不過同時段其他節目,豆瓣評分也掉到了6.6。

明明音樂劇粉絲們正冉冉升起,各處創造票房、流量新神話,怎麼《聲入人心2》糊得這麼快?二代而衰的黑馬綜藝,到底錯在哪?

多此一舉的雙評審,人為製造的衝突點

《聲入人心》大火的同時,一直伴隨著其節目形式與《PRODUCE 101》類選秀雷同的質疑:金字塔形的舞臺,選手進入直播間後,根據對自己實力的預判選擇首席或替補的位置。

這種雷同,也被外界戲稱為《聲入人心》唯一的“黑點”。

第二季,節目組特意對這個環節做出調整,但反而令人覺得多此一舉。原本的規則如上,選手自己進行名次預判後,在出品人面前進行試唱,由出品人給出席位建議。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第二季則去掉了選手自己預判的環節,加入了由15位專業評審給出席位建議,拿到席位建議後選手再進行試唱。試唱後,由廖昌永、張惠妹、尚雯婕組成的出品人評審團再度給予席位建議。

這裡就造成了一處自相矛盾的處理,既然是15位專業評審,那麼給出的席位意見一定是基於專業角度的、具有權威性的。那麼為何還要多此一舉,由三位出品人再度判定選手最終席位?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同時賽制規定,當選手在出品人評審環節得到三個“首席”建議後,可以向專業評審團判定的首席成員發起挑戰。但在這檔節目中,無論是出品人還是專業評審,能夠坐上這個位子,都是作為專業性代表,並沒有誰代表了民間、業餘的聲音。這裡的衝突處理,是兩股本質相同的力量的衝突,就顯得缺少必要性。

節目想通過加入15人專業評審環節,強調“專業性”與“學術性”,這種嘗試無可厚非。但是在播出過程中,專業評審為何給選手判定為首席或替補的過程被省略了。這就讓觀眾摸不著頭腦,只覺得賽制混亂一頭霧水。

起碼目前看來,《聲入人心2》的賽制調整是失敗的。製造了一個沒有存在意義的衝突點,同時分散了觀眾的注意力,也打亂了節目原本的流程,使得整體節奏變得鬆散。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在出品人的人選上,這一季也較上一季有了變化。劉憲華變成張惠妹,從樂壇資歷來說阿妹自然要更勝一籌。但是從對於聲樂的理解及專業度來看,阿妹並不一定比有十餘年古典音樂學習功底的劉憲華有優勢。

不過從阿妹的加入也能看出來,《聲入人心2》在選人的邏輯上較上一季發生了一點改變。如果說第一季的36子標榜的是科班出身的專業性,那麼第二季中不少“選秀回鍋肉”的出現,讓節目從純聲樂邁向了流行。

綜藝“故事會”再現,選手人設出現過早

有一段時間,選秀從專業實力比拼變成了個人經歷比慘的舞臺。當“唱出你的歌”變成“講出你的故事”,也引起了群眾的廣泛吐槽和嚴重不適。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聲入人心》能夠在一眾節目中脫穎而出,除了選題獨特,選手本身業務能力過硬,也因為講故事的分量恰到好處。

但到了《聲入人心2》,或許是因為引入了更多流行歌手,只談專業就有些薄弱。所謂專業不夠,故事來湊。故事確實能增強觀眾記憶點,但是故事講得多了,觀眾自然也就免疫了。

《聲入人心2》故事的比重變大,不僅稀釋掉觀眾在感情上的共鳴,還容易有賣慘嫌疑。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特別是,因為第一季打下的基礎,觀眾心中對這檔節目的定義是“專業聲樂節目”。這種加大故事比例的做法,無疑會給觀眾一種貨不對板的感覺。

當然,綜藝節目不是真正的競技比賽。既然是節目,那麼本質上就是用完整的一季節目來講述一個故事。既然是故事,就會有人設。《聲入人心2》應該也明白觀眾口味被上一季吊得太高,因此一上來就為選手安排了不同人設。

對於近乎素人的選手,有了人設就有了記憶點,能夠短時間內被觀眾記住。但是人設過早出現,卻並不是高招。

上一季有“毒舌傲嬌”高天鶴,這一季有“目中無人”何亮辰,兩人的人設幾乎一模一樣;上一季的失聰少年陸宇鵬,這一季的待業青年袁廣泉,不一樣的遭遇一樣的悲慘。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聲入人心》第一季,梅溪湖36子之所以在節目結束後仍舊有大批迷妹念念不忘,是因為他們表現出來的人設,不是照著節目組最初就定好的劇本演的,而是在摸索中逐漸找到了合適的位置。

例如第一季的選手賈凡,在節目的前幾集硬糖君對他最深刻的印象,還是來自於高天鶴那句“賈凡,太平凡了”,只記得是個笑起來挺好看,茱莉亞音樂學院畢業的選手。但是在節目後期,賈凡逐漸找到了暖心大哥的定位,無論是吸粉還是固粉能力,都較前幾集有了極大提升。

選手實力過於懸殊,祭天劇本花落誰家

《聲入人心》第一季被稱為“神仙打架”,雖然大家的年齡成就都不同,但是並沒有特別突出的強者或者能力極其吊車尾的弱者。

《聲入人心2》顯然還是想把“神仙打架”的口號延續下去,但在選手人選上卻呈現出了兩極分化明顯的態勢。不知是因為江湖上比較合適的選手,上一季已經被挖光了。還是想來參加大熱節目的人太多,就顧不得整體平衡了。

張英席、鄭棋元、劉巖、趙越,這些大佬本身的成就和資歷在這檔節目中擔任出品人或專業評審都不算過分,作為選手出場,未免給人一種“大魔王”的感覺。

"

作者|毛麗娜

編輯|李春暉

2018年底,沒人能料到一檔以聲樂演唱作為主打的音樂綜藝,能夠成為年度黑馬。《聲入人心》不僅在向來嚴格的豆瓣拿下9.3分的高評分,更摘得白玉蘭獎。雖然大部分參賽選手對於觀眾來說完全陌生,但並不妨礙節目播出後“梅溪湖36子”及其後援會橫空出世,在流量界迅速有了自己的姓名。

憑藉第一季的好勢頭,《聲入人心2》起點不可謂不高,雄心不可謂不大。不僅播出時間從去年的第四季度提前至暑期檔,更是做出了與《中國好聲音》同臺打擂的架勢。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只可惜,7月19日首播後,《聲入人心2》便遭遇質疑。不僅沒能成為《中國好聲音》的“公式對手”,甚至打不過同時段其他節目,豆瓣評分也掉到了6.6。

明明音樂劇粉絲們正冉冉升起,各處創造票房、流量新神話,怎麼《聲入人心2》糊得這麼快?二代而衰的黑馬綜藝,到底錯在哪?

多此一舉的雙評審,人為製造的衝突點

《聲入人心》大火的同時,一直伴隨著其節目形式與《PRODUCE 101》類選秀雷同的質疑:金字塔形的舞臺,選手進入直播間後,根據對自己實力的預判選擇首席或替補的位置。

這種雷同,也被外界戲稱為《聲入人心》唯一的“黑點”。

第二季,節目組特意對這個環節做出調整,但反而令人覺得多此一舉。原本的規則如上,選手自己進行名次預判後,在出品人面前進行試唱,由出品人給出席位建議。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第二季則去掉了選手自己預判的環節,加入了由15位專業評審給出席位建議,拿到席位建議後選手再進行試唱。試唱後,由廖昌永、張惠妹、尚雯婕組成的出品人評審團再度給予席位建議。

這裡就造成了一處自相矛盾的處理,既然是15位專業評審,那麼給出的席位意見一定是基於專業角度的、具有權威性的。那麼為何還要多此一舉,由三位出品人再度判定選手最終席位?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同時賽制規定,當選手在出品人評審環節得到三個“首席”建議後,可以向專業評審團判定的首席成員發起挑戰。但在這檔節目中,無論是出品人還是專業評審,能夠坐上這個位子,都是作為專業性代表,並沒有誰代表了民間、業餘的聲音。這裡的衝突處理,是兩股本質相同的力量的衝突,就顯得缺少必要性。

節目想通過加入15人專業評審環節,強調“專業性”與“學術性”,這種嘗試無可厚非。但是在播出過程中,專業評審為何給選手判定為首席或替補的過程被省略了。這就讓觀眾摸不著頭腦,只覺得賽制混亂一頭霧水。

起碼目前看來,《聲入人心2》的賽制調整是失敗的。製造了一個沒有存在意義的衝突點,同時分散了觀眾的注意力,也打亂了節目原本的流程,使得整體節奏變得鬆散。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在出品人的人選上,這一季也較上一季有了變化。劉憲華變成張惠妹,從樂壇資歷來說阿妹自然要更勝一籌。但是從對於聲樂的理解及專業度來看,阿妹並不一定比有十餘年古典音樂學習功底的劉憲華有優勢。

不過從阿妹的加入也能看出來,《聲入人心2》在選人的邏輯上較上一季發生了一點改變。如果說第一季的36子標榜的是科班出身的專業性,那麼第二季中不少“選秀回鍋肉”的出現,讓節目從純聲樂邁向了流行。

綜藝“故事會”再現,選手人設出現過早

有一段時間,選秀從專業實力比拼變成了個人經歷比慘的舞臺。當“唱出你的歌”變成“講出你的故事”,也引起了群眾的廣泛吐槽和嚴重不適。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聲入人心》能夠在一眾節目中脫穎而出,除了選題獨特,選手本身業務能力過硬,也因為講故事的分量恰到好處。

但到了《聲入人心2》,或許是因為引入了更多流行歌手,只談專業就有些薄弱。所謂專業不夠,故事來湊。故事確實能增強觀眾記憶點,但是故事講得多了,觀眾自然也就免疫了。

《聲入人心2》故事的比重變大,不僅稀釋掉觀眾在感情上的共鳴,還容易有賣慘嫌疑。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特別是,因為第一季打下的基礎,觀眾心中對這檔節目的定義是“專業聲樂節目”。這種加大故事比例的做法,無疑會給觀眾一種貨不對板的感覺。

當然,綜藝節目不是真正的競技比賽。既然是節目,那麼本質上就是用完整的一季節目來講述一個故事。既然是故事,就會有人設。《聲入人心2》應該也明白觀眾口味被上一季吊得太高,因此一上來就為選手安排了不同人設。

對於近乎素人的選手,有了人設就有了記憶點,能夠短時間內被觀眾記住。但是人設過早出現,卻並不是高招。

上一季有“毒舌傲嬌”高天鶴,這一季有“目中無人”何亮辰,兩人的人設幾乎一模一樣;上一季的失聰少年陸宇鵬,這一季的待業青年袁廣泉,不一樣的遭遇一樣的悲慘。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聲入人心》第一季,梅溪湖36子之所以在節目結束後仍舊有大批迷妹念念不忘,是因為他們表現出來的人設,不是照著節目組最初就定好的劇本演的,而是在摸索中逐漸找到了合適的位置。

例如第一季的選手賈凡,在節目的前幾集硬糖君對他最深刻的印象,還是來自於高天鶴那句“賈凡,太平凡了”,只記得是個笑起來挺好看,茱莉亞音樂學院畢業的選手。但是在節目後期,賈凡逐漸找到了暖心大哥的定位,無論是吸粉還是固粉能力,都較前幾集有了極大提升。

選手實力過於懸殊,祭天劇本花落誰家

《聲入人心》第一季被稱為“神仙打架”,雖然大家的年齡成就都不同,但是並沒有特別突出的強者或者能力極其吊車尾的弱者。

《聲入人心2》顯然還是想把“神仙打架”的口號延續下去,但在選手人選上卻呈現出了兩極分化明顯的態勢。不知是因為江湖上比較合適的選手,上一季已經被挖光了。還是想來參加大熱節目的人太多,就顧不得整體平衡了。

張英席、鄭棋元、劉巖、趙越,這些大佬本身的成就和資歷在這檔節目中擔任出品人或專業評審都不算過分,作為選手出場,未免給人一種“大魔王”的感覺。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而硬糖君看了一下青年組年輕選手們的個人情況,發現其中不僅包括“綜藝回鍋肉”,而且有幾位是已經簽了公司的流行歌手。流行歌手對陣“大魔王”,這未免有些單方面碾壓的感覺。

除去業務能力,這一季選手的年齡構成也相差太多。大佬們基本都是30-40左右的年齡層,而弟弟組中不少選手還未成年。無論節目是搞兄弟情還是組CP,巨大的年齡差和閱歷差,都讓這兩組人馬的搭配不那麼容易。

而根據第一季節目的最終結果推測,已經在業內成名的前輩選手應該只是借節目再提升知名度而已,並不會被納入最後6個首席。那麼這一季,這個“祭天”劇本要如何寫得合情合理,就相當考驗節目組的功底了。

從目前節目播出的情況看,大佬們實力強勁,弟弟組很難在短時間內追上大佬們的水平,更別提逆風翻盤,掀翻大佬奪取首席位置。那麼一旦大佬們拿到祭天劇本,勢必會引起觀眾的質疑。作為一檔新生態節目,《聲入人心》的金字招牌還沒立起來,一旦遭遇“黑幕”等質疑,勢必會影響節目的公信力,《樂隊的夏天》的前車可鑑啊。

迷妹重生需要時間,操之過急時機不當

一檔綜藝的成功,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聲入人心》第一季選擇在年末播出,同時段同類競爭對手少,加之節目本身形態獨特,於是成為年末黑馬。

因為第一季的成功,《聲入人心2》被芒果臺寄予厚望,想將它打造為另一個金牌節目,與《中國好聲音》正面對抗。

但是別忘了,《中國好聲音》是不折不扣的綜N代,已經積累了足夠的關注度,《聲入人心》本質上還是個新節目。

"

作者|毛麗娜

編輯|李春暉

2018年底,沒人能料到一檔以聲樂演唱作為主打的音樂綜藝,能夠成為年度黑馬。《聲入人心》不僅在向來嚴格的豆瓣拿下9.3分的高評分,更摘得白玉蘭獎。雖然大部分參賽選手對於觀眾來說完全陌生,但並不妨礙節目播出後“梅溪湖36子”及其後援會橫空出世,在流量界迅速有了自己的姓名。

憑藉第一季的好勢頭,《聲入人心2》起點不可謂不高,雄心不可謂不大。不僅播出時間從去年的第四季度提前至暑期檔,更是做出了與《中國好聲音》同臺打擂的架勢。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只可惜,7月19日首播後,《聲入人心2》便遭遇質疑。不僅沒能成為《中國好聲音》的“公式對手”,甚至打不過同時段其他節目,豆瓣評分也掉到了6.6。

明明音樂劇粉絲們正冉冉升起,各處創造票房、流量新神話,怎麼《聲入人心2》糊得這麼快?二代而衰的黑馬綜藝,到底錯在哪?

多此一舉的雙評審,人為製造的衝突點

《聲入人心》大火的同時,一直伴隨著其節目形式與《PRODUCE 101》類選秀雷同的質疑:金字塔形的舞臺,選手進入直播間後,根據對自己實力的預判選擇首席或替補的位置。

這種雷同,也被外界戲稱為《聲入人心》唯一的“黑點”。

第二季,節目組特意對這個環節做出調整,但反而令人覺得多此一舉。原本的規則如上,選手自己進行名次預判後,在出品人面前進行試唱,由出品人給出席位建議。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第二季則去掉了選手自己預判的環節,加入了由15位專業評審給出席位建議,拿到席位建議後選手再進行試唱。試唱後,由廖昌永、張惠妹、尚雯婕組成的出品人評審團再度給予席位建議。

這裡就造成了一處自相矛盾的處理,既然是15位專業評審,那麼給出的席位意見一定是基於專業角度的、具有權威性的。那麼為何還要多此一舉,由三位出品人再度判定選手最終席位?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同時賽制規定,當選手在出品人評審環節得到三個“首席”建議後,可以向專業評審團判定的首席成員發起挑戰。但在這檔節目中,無論是出品人還是專業評審,能夠坐上這個位子,都是作為專業性代表,並沒有誰代表了民間、業餘的聲音。這裡的衝突處理,是兩股本質相同的力量的衝突,就顯得缺少必要性。

節目想通過加入15人專業評審環節,強調“專業性”與“學術性”,這種嘗試無可厚非。但是在播出過程中,專業評審為何給選手判定為首席或替補的過程被省略了。這就讓觀眾摸不著頭腦,只覺得賽制混亂一頭霧水。

起碼目前看來,《聲入人心2》的賽制調整是失敗的。製造了一個沒有存在意義的衝突點,同時分散了觀眾的注意力,也打亂了節目原本的流程,使得整體節奏變得鬆散。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在出品人的人選上,這一季也較上一季有了變化。劉憲華變成張惠妹,從樂壇資歷來說阿妹自然要更勝一籌。但是從對於聲樂的理解及專業度來看,阿妹並不一定比有十餘年古典音樂學習功底的劉憲華有優勢。

不過從阿妹的加入也能看出來,《聲入人心2》在選人的邏輯上較上一季發生了一點改變。如果說第一季的36子標榜的是科班出身的專業性,那麼第二季中不少“選秀回鍋肉”的出現,讓節目從純聲樂邁向了流行。

綜藝“故事會”再現,選手人設出現過早

有一段時間,選秀從專業實力比拼變成了個人經歷比慘的舞臺。當“唱出你的歌”變成“講出你的故事”,也引起了群眾的廣泛吐槽和嚴重不適。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聲入人心》能夠在一眾節目中脫穎而出,除了選題獨特,選手本身業務能力過硬,也因為講故事的分量恰到好處。

但到了《聲入人心2》,或許是因為引入了更多流行歌手,只談專業就有些薄弱。所謂專業不夠,故事來湊。故事確實能增強觀眾記憶點,但是故事講得多了,觀眾自然也就免疫了。

《聲入人心2》故事的比重變大,不僅稀釋掉觀眾在感情上的共鳴,還容易有賣慘嫌疑。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特別是,因為第一季打下的基礎,觀眾心中對這檔節目的定義是“專業聲樂節目”。這種加大故事比例的做法,無疑會給觀眾一種貨不對板的感覺。

當然,綜藝節目不是真正的競技比賽。既然是節目,那麼本質上就是用完整的一季節目來講述一個故事。既然是故事,就會有人設。《聲入人心2》應該也明白觀眾口味被上一季吊得太高,因此一上來就為選手安排了不同人設。

對於近乎素人的選手,有了人設就有了記憶點,能夠短時間內被觀眾記住。但是人設過早出現,卻並不是高招。

上一季有“毒舌傲嬌”高天鶴,這一季有“目中無人”何亮辰,兩人的人設幾乎一模一樣;上一季的失聰少年陸宇鵬,這一季的待業青年袁廣泉,不一樣的遭遇一樣的悲慘。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聲入人心》第一季,梅溪湖36子之所以在節目結束後仍舊有大批迷妹念念不忘,是因為他們表現出來的人設,不是照著節目組最初就定好的劇本演的,而是在摸索中逐漸找到了合適的位置。

例如第一季的選手賈凡,在節目的前幾集硬糖君對他最深刻的印象,還是來自於高天鶴那句“賈凡,太平凡了”,只記得是個笑起來挺好看,茱莉亞音樂學院畢業的選手。但是在節目後期,賈凡逐漸找到了暖心大哥的定位,無論是吸粉還是固粉能力,都較前幾集有了極大提升。

選手實力過於懸殊,祭天劇本花落誰家

《聲入人心》第一季被稱為“神仙打架”,雖然大家的年齡成就都不同,但是並沒有特別突出的強者或者能力極其吊車尾的弱者。

《聲入人心2》顯然還是想把“神仙打架”的口號延續下去,但在選手人選上卻呈現出了兩極分化明顯的態勢。不知是因為江湖上比較合適的選手,上一季已經被挖光了。還是想來參加大熱節目的人太多,就顧不得整體平衡了。

張英席、鄭棋元、劉巖、趙越,這些大佬本身的成就和資歷在這檔節目中擔任出品人或專業評審都不算過分,作為選手出場,未免給人一種“大魔王”的感覺。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而硬糖君看了一下青年組年輕選手們的個人情況,發現其中不僅包括“綜藝回鍋肉”,而且有幾位是已經簽了公司的流行歌手。流行歌手對陣“大魔王”,這未免有些單方面碾壓的感覺。

除去業務能力,這一季選手的年齡構成也相差太多。大佬們基本都是30-40左右的年齡層,而弟弟組中不少選手還未成年。無論節目是搞兄弟情還是組CP,巨大的年齡差和閱歷差,都讓這兩組人馬的搭配不那麼容易。

而根據第一季節目的最終結果推測,已經在業內成名的前輩選手應該只是借節目再提升知名度而已,並不會被納入最後6個首席。那麼這一季,這個“祭天”劇本要如何寫得合情合理,就相當考驗節目組的功底了。

從目前節目播出的情況看,大佬們實力強勁,弟弟組很難在短時間內追上大佬們的水平,更別提逆風翻盤,掀翻大佬奪取首席位置。那麼一旦大佬們拿到祭天劇本,勢必會引起觀眾的質疑。作為一檔新生態節目,《聲入人心》的金字招牌還沒立起來,一旦遭遇“黑幕”等質疑,勢必會影響節目的公信力,《樂隊的夏天》的前車可鑑啊。

迷妹重生需要時間,操之過急時機不當

一檔綜藝的成功,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聲入人心》第一季選擇在年末播出,同時段同類競爭對手少,加之節目本身形態獨特,於是成為年末黑馬。

因為第一季的成功,《聲入人心2》被芒果臺寄予厚望,想將它打造為另一個金牌節目,與《中國好聲音》正面對抗。

但是別忘了,《中國好聲音》是不折不扣的綜N代,已經積累了足夠的關注度,《聲入人心》本質上還是個新節目。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播出時間的提前,使得《聲入人心2》被迫加入暑期檔大戰。不僅要面對其他綜藝對於觀眾的分流,更有暑期檔諸多電視劇一起瓜分觀眾的注意力。

那第一季積攢下來的原始粉絲群呢?迷妹重生也需要時間啊親!

"

作者|毛麗娜

編輯|李春暉

2018年底,沒人能料到一檔以聲樂演唱作為主打的音樂綜藝,能夠成為年度黑馬。《聲入人心》不僅在向來嚴格的豆瓣拿下9.3分的高評分,更摘得白玉蘭獎。雖然大部分參賽選手對於觀眾來說完全陌生,但並不妨礙節目播出後“梅溪湖36子”及其後援會橫空出世,在流量界迅速有了自己的姓名。

憑藉第一季的好勢頭,《聲入人心2》起點不可謂不高,雄心不可謂不大。不僅播出時間從去年的第四季度提前至暑期檔,更是做出了與《中國好聲音》同臺打擂的架勢。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只可惜,7月19日首播後,《聲入人心2》便遭遇質疑。不僅沒能成為《中國好聲音》的“公式對手”,甚至打不過同時段其他節目,豆瓣評分也掉到了6.6。

明明音樂劇粉絲們正冉冉升起,各處創造票房、流量新神話,怎麼《聲入人心2》糊得這麼快?二代而衰的黑馬綜藝,到底錯在哪?

多此一舉的雙評審,人為製造的衝突點

《聲入人心》大火的同時,一直伴隨著其節目形式與《PRODUCE 101》類選秀雷同的質疑:金字塔形的舞臺,選手進入直播間後,根據對自己實力的預判選擇首席或替補的位置。

這種雷同,也被外界戲稱為《聲入人心》唯一的“黑點”。

第二季,節目組特意對這個環節做出調整,但反而令人覺得多此一舉。原本的規則如上,選手自己進行名次預判後,在出品人面前進行試唱,由出品人給出席位建議。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第二季則去掉了選手自己預判的環節,加入了由15位專業評審給出席位建議,拿到席位建議後選手再進行試唱。試唱後,由廖昌永、張惠妹、尚雯婕組成的出品人評審團再度給予席位建議。

這裡就造成了一處自相矛盾的處理,既然是15位專業評審,那麼給出的席位意見一定是基於專業角度的、具有權威性的。那麼為何還要多此一舉,由三位出品人再度判定選手最終席位?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同時賽制規定,當選手在出品人評審環節得到三個“首席”建議後,可以向專業評審團判定的首席成員發起挑戰。但在這檔節目中,無論是出品人還是專業評審,能夠坐上這個位子,都是作為專業性代表,並沒有誰代表了民間、業餘的聲音。這裡的衝突處理,是兩股本質相同的力量的衝突,就顯得缺少必要性。

節目想通過加入15人專業評審環節,強調“專業性”與“學術性”,這種嘗試無可厚非。但是在播出過程中,專業評審為何給選手判定為首席或替補的過程被省略了。這就讓觀眾摸不著頭腦,只覺得賽制混亂一頭霧水。

起碼目前看來,《聲入人心2》的賽制調整是失敗的。製造了一個沒有存在意義的衝突點,同時分散了觀眾的注意力,也打亂了節目原本的流程,使得整體節奏變得鬆散。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在出品人的人選上,這一季也較上一季有了變化。劉憲華變成張惠妹,從樂壇資歷來說阿妹自然要更勝一籌。但是從對於聲樂的理解及專業度來看,阿妹並不一定比有十餘年古典音樂學習功底的劉憲華有優勢。

不過從阿妹的加入也能看出來,《聲入人心2》在選人的邏輯上較上一季發生了一點改變。如果說第一季的36子標榜的是科班出身的專業性,那麼第二季中不少“選秀回鍋肉”的出現,讓節目從純聲樂邁向了流行。

綜藝“故事會”再現,選手人設出現過早

有一段時間,選秀從專業實力比拼變成了個人經歷比慘的舞臺。當“唱出你的歌”變成“講出你的故事”,也引起了群眾的廣泛吐槽和嚴重不適。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聲入人心》能夠在一眾節目中脫穎而出,除了選題獨特,選手本身業務能力過硬,也因為講故事的分量恰到好處。

但到了《聲入人心2》,或許是因為引入了更多流行歌手,只談專業就有些薄弱。所謂專業不夠,故事來湊。故事確實能增強觀眾記憶點,但是故事講得多了,觀眾自然也就免疫了。

《聲入人心2》故事的比重變大,不僅稀釋掉觀眾在感情上的共鳴,還容易有賣慘嫌疑。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特別是,因為第一季打下的基礎,觀眾心中對這檔節目的定義是“專業聲樂節目”。這種加大故事比例的做法,無疑會給觀眾一種貨不對板的感覺。

當然,綜藝節目不是真正的競技比賽。既然是節目,那麼本質上就是用完整的一季節目來講述一個故事。既然是故事,就會有人設。《聲入人心2》應該也明白觀眾口味被上一季吊得太高,因此一上來就為選手安排了不同人設。

對於近乎素人的選手,有了人設就有了記憶點,能夠短時間內被觀眾記住。但是人設過早出現,卻並不是高招。

上一季有“毒舌傲嬌”高天鶴,這一季有“目中無人”何亮辰,兩人的人設幾乎一模一樣;上一季的失聰少年陸宇鵬,這一季的待業青年袁廣泉,不一樣的遭遇一樣的悲慘。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聲入人心》第一季,梅溪湖36子之所以在節目結束後仍舊有大批迷妹念念不忘,是因為他們表現出來的人設,不是照著節目組最初就定好的劇本演的,而是在摸索中逐漸找到了合適的位置。

例如第一季的選手賈凡,在節目的前幾集硬糖君對他最深刻的印象,還是來自於高天鶴那句“賈凡,太平凡了”,只記得是個笑起來挺好看,茱莉亞音樂學院畢業的選手。但是在節目後期,賈凡逐漸找到了暖心大哥的定位,無論是吸粉還是固粉能力,都較前幾集有了極大提升。

選手實力過於懸殊,祭天劇本花落誰家

《聲入人心》第一季被稱為“神仙打架”,雖然大家的年齡成就都不同,但是並沒有特別突出的強者或者能力極其吊車尾的弱者。

《聲入人心2》顯然還是想把“神仙打架”的口號延續下去,但在選手人選上卻呈現出了兩極分化明顯的態勢。不知是因為江湖上比較合適的選手,上一季已經被挖光了。還是想來參加大熱節目的人太多,就顧不得整體平衡了。

張英席、鄭棋元、劉巖、趙越,這些大佬本身的成就和資歷在這檔節目中擔任出品人或專業評審都不算過分,作為選手出場,未免給人一種“大魔王”的感覺。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而硬糖君看了一下青年組年輕選手們的個人情況,發現其中不僅包括“綜藝回鍋肉”,而且有幾位是已經簽了公司的流行歌手。流行歌手對陣“大魔王”,這未免有些單方面碾壓的感覺。

除去業務能力,這一季選手的年齡構成也相差太多。大佬們基本都是30-40左右的年齡層,而弟弟組中不少選手還未成年。無論節目是搞兄弟情還是組CP,巨大的年齡差和閱歷差,都讓這兩組人馬的搭配不那麼容易。

而根據第一季節目的最終結果推測,已經在業內成名的前輩選手應該只是借節目再提升知名度而已,並不會被納入最後6個首席。那麼這一季,這個“祭天”劇本要如何寫得合情合理,就相當考驗節目組的功底了。

從目前節目播出的情況看,大佬們實力強勁,弟弟組很難在短時間內追上大佬們的水平,更別提逆風翻盤,掀翻大佬奪取首席位置。那麼一旦大佬們拿到祭天劇本,勢必會引起觀眾的質疑。作為一檔新生態節目,《聲入人心》的金字招牌還沒立起來,一旦遭遇“黑幕”等質疑,勢必會影響節目的公信力,《樂隊的夏天》的前車可鑑啊。

迷妹重生需要時間,操之過急時機不當

一檔綜藝的成功,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聲入人心》第一季選擇在年末播出,同時段同類競爭對手少,加之節目本身形態獨特,於是成為年末黑馬。

因為第一季的成功,《聲入人心2》被芒果臺寄予厚望,想將它打造為另一個金牌節目,與《中國好聲音》正面對抗。

但是別忘了,《中國好聲音》是不折不扣的綜N代,已經積累了足夠的關注度,《聲入人心》本質上還是個新節目。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播出時間的提前,使得《聲入人心2》被迫加入暑期檔大戰。不僅要面對其他綜藝對於觀眾的分流,更有暑期檔諸多電視劇一起瓜分觀眾的注意力。

那第一季積攢下來的原始粉絲群呢?迷妹重生也需要時間啊親!

第一季9.3,第二季6.6,《聲入人心2》怎麼糊得這麼快?

梅溪湖36子的巡演結束沒多久,選手們也各自有了新的發展動向。播出時間的提前,導致巡演與新一季節目之間幾乎是無縫銜接。

迷妹們一方面精力有限。另一方面,無論是“搞CP”還是“飯個人”,在巡演結束後,正是各類同人作品爆發的高潮時間,從感情上,迷妹們也沒有更多的愛分給這些新選手。

除此以外,暑期檔電視劇又捧出了數位男神,不少“顏值黨”早就有了“新男友”。《聲入人心2》選擇在這麼一個強手扎堆的時候入局,能不難嗎?

與此同時,第一季一直被詬病的剪輯問題,在第二季不僅沒得到改善,反而愈演愈烈。第一集的剪輯不僅混亂,而且還有不少穿幫鏡頭。

作為黑馬綜藝的續作,《聲入人心2》被賦予了太多期待。如今雖然出師不利,好在尚有調整空間。反正,現在江湖處處行走的都是“真香怪”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