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航展上最重磅的新聞?想要趕超中國殲-20?歐洲“下一代戰機”恐怕有點難

深海區工作室特派記者 衛蔚 特約撰稿人 石留風

在6月17日召開的2019年巴黎航展上,最吸引眼球的莫過於法德聯合研發的“下一代戰機”(Next Generation Fighter,以下簡稱NGF)揭開了神祕面紗。美國《防務新聞》稱,“這將是巴黎航展上最重磅的新聞”。


巴黎航展上最重磅的新聞?想要趕超中國殲-20?歐洲“下一代戰機”恐怕有點難

NGF戰機全尺寸模型亮相巴黎航展

記者在展會現場看到,法國總統馬克龍和法、德、西班牙三國防長共同見證了模型揭幕儀式。隨著布幕拉開,當NGF戰機的新概念樣機模型展示在公眾眼前,引發了現場歐洲觀眾的一陣掌聲與歡呼。

這款歐洲未來戰機性能到底怎麼樣?能不能實現“彎道超車”?記者結合前方採訪到的第一手情況,會同專家為您一一解讀。

受制於“起步太晚”的彎道超車


NGF的外型看上去還是很前衛的。前機身採用隱身式扁平設計,氣動佈局採用類似美國YF-23的上反V尾佈局,垂直尾翼與機身夾角超過130度,具有結構簡單、重量輕、翼身干擾阻力低、利於隱身的優點。

進氣道又使用了俗稱“鼓包”的DSI設計,借鑑了F-35的設計方案。尾噴管也採用了類似F-35的軸對稱圓形鋸齒尾噴管。再加上較為扁平的機身和低矮的座艙設計,可以看出NGF在氣動設計上也非常注重超音速飛行能力,為了超音速巡航做出了重點優化。

據航展室內資料介紹,NGF不僅是一款出色的隱形戰機,而且是歐洲“未來空戰系統”(Future Combat Air System,簡稱FCAS)的項目核心,未來通過“遠程無人僚機”(RC)和“空戰雲”(ACC)數據系統,擁有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具備“有人-無人”編組能力,可指揮控制無人機蜂群執行多種任務。除了飛機本身之外,歐洲導彈集團MBDA也在航展上展出了為NGF/SCAF配套的無人僚機(RC)和武器概念系統。


巴黎航展上最重磅的新聞?想要趕超中國殲-20?歐洲“下一代戰機”恐怕有點難

隱身設計是NGF的主要特點

嚴格來講,NGF不僅僅是一款戰機,它還寄託了歐洲人研發未來戰機、保持防務自主的夢想,代表了法德兩國研發世界一流戰機,確保“歐洲的天空掌握在歐洲人手裡”的不懈努力。歐洲人甚至把包括NGF在內的FCAS稱之為第六代戰機,試圖以此奮起直追、後來居上,實現對美國F-22和F-35、中國殲-20、俄羅斯蘇-57的“彎道超車”。

按照航展上公佈的發展計劃,NGF計劃2025年推出第一架試驗機,2026年首飛,2040年前服役,除了替換德國、西班牙空軍的“颱風”戰鬥機和法國空軍的“陣風”戰鬥機,還將出口更多國家。達索航空公司首席執行官埃裡克•特拉皮耶強調,“近幾個月來,我們在FCAS項目上取得了顯著進展。它將塑造歐洲未來幾十年最具決定性的軍事空戰計劃,並在構建歐洲主權方面產生強有力的影響。這是確保明天歐洲戰略自治的基石,並使我們的大陸成為空戰系統關鍵領域的世界級領導者。”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NGF起步的時間實在是太晚了。如果時光倒流回二十年前,法德兩國能夠在1999年拿出發展NGF的樣機和計劃,可能還有機會在世界先進戰機格局中為歐洲謀得一席之地。

問題是,現在已經是2019年,美國的F-22已經服役多年,F-35也賣得滿世界都是,中國的殲-20已經服役,俄羅斯的蘇-57已經在敘利亞戰場進行實戰測試,而歐洲的NGF還只是一個航展上的概念樣機模型。

從全世界已經或馬上服役的4款第五代戰機來看,新一代戰機從開始研製到服役,至少需要20年時間。美國F-22研製時間始於1985年,首飛時間為1997年9月7日,服役時間為2005年12月15日;美國主導的F-35,研製時間始於1996年,首飛時間為2006年12月15日,服役時間分別為2015年7月31日(海軍陸戰隊F-35B)、2016年8月2日(空軍F-35A)、2019年2月28日(海軍F-35C);中國殲-20研製時間始於 1997年,首飛為2011年1月11日,服役時間為2017年。俄羅斯蘇-57戰機,研製時間始於2000年後,首飛時間為2010年1月29日,服役時間預計在2019年。

從上述時間表看,NGF的起跑時間整整晚了20年。正所謂“一步慢步步慢”,即使法德兩國在概念驗證、技術研發、總體集成、試驗飛行、軍方驗收、交付使用各個環節一路綠燈,2040年服役的NGF依然為時已晚。屆時世界隱形戰機市場早已經被中美俄切分的乾乾淨淨。歐洲人不僅當不了世界先進戰機領跑者,恐怕連未來戰機的節奏都帶不起來。

從戰機設計指標看,以NGF為核心的歐洲FCAS仍然是基於第五代戰機理念的空中作戰系統。所謂的自動化智能化作戰理念,本身就是第五代戰機的技術發展選項之一,已經在中美戰機上開始驗證。而“有人-無人”編組配合、無人機集群作戰的技術門檻也並不高,中美兩國都已進行了公開驗證,歐洲充其量只算是一個跟跑者。而且,中美俄擁有的是服役可用的隱形戰機,各種新技術應用、嫁接都駕輕就熟,而法德的NGF還在產臺上苦苦掙扎分娩,等到真正服役時,世界航空技術可能已經是另外一番景象,NGF恐怕將淪為“一出生就落後”的產品。因此,出道太晚的歐洲人要靠著這根救命稻草“彎道超車”,幾乎已是希望渺茫。

眾口難調的“隊伍不好帶”


據路透社報道,週一航展開幕當天,法國、西班牙、德國三國防長就在法國巴黎航展上籤署了一份協議,宣佈三國將聯合研製下一代隱身戰鬥機。路透社稱,這個項目是為了在日益不確定的世界中,確保歐洲能夠在不依賴盟友的情況下自衛的關鍵。

不管項目成功與否,NGF由多國聯合的總基調算是定了下來。NGF將由達索和空客公司製造,以達索航空為總包商,達索和空客負責總體設計,法國賽峰公司和德國MTU公司將聯合研製發動機,第一階段參與的公司還包括MBDA系統公司和泰利斯公司。空客為伴隨無人機和空戰雲總包商,將成為FCAS系統的基石。

從NGF的加盟三國看,“組團攻關”的陣容不可謂不強大。法國的達索是世界老牌戰機生產商,空客也是著名軍用飛機設計生產商,德國的製造技術舉世聞名,電子和雷達技術也比較可靠。新加盟的西班牙不僅是空中客車公司的創始國之一,同時也是空客公司軍用飛機的工業生產基地。三國聯合的好處是可以強強聯合、節約經費,實現“1+1大於2”的疊加效應。

但是,法德西三國目前只是達成了政治上的協定,在防務上的具體需求和分工很難統一口徑。比如,法國作為擁有航母和核武器的國家,未來戰機兼顧艦載機改裝和武器投送能力是剛性需求,而德國、西班牙對此不大感冒;德國空軍規模有限,希望用通過戰鬥機的多用途來彌補數量上的不足,而法國、西班牙未必贊同……

從歐洲過去聯合研製武器的歷史看,這種眾口難調的問題,時常會對聯合研發造成威脅。以前法國在參與“歐洲聯合戰鬥機項目”時,就因為本國需求得不到滿足、憤而退出,最終造成了法國陣風、歐洲颱風的歷史分流,“N+1”變成了“N-1”。法國此前也曾表示,希望在歐洲下一代戰機上同英國展開合作,但英國陷入脫歐怪圈,還於去年7月拋出了“暴風”(Tempest)戰機,明顯有甩開歐洲大陸單幹的節奏。路透社評論稱,英國這一計劃暴露了歐洲的分歧,並加深了人們對英國退歐後歐洲防務合作前景的懷疑。


巴黎航展上最重磅的新聞?想要趕超中國殲-20?歐洲“下一代戰機”恐怕有點難

暴風戰機


儘管法德西三國現在都沒有購買F-35,表面上看也是“和衷共濟”,接下來還要遊說其他歐洲國家加盟。但在各國“各吹各的號”的情況下,求得各方需求調和、妥協以及實現技術上的兼容,不僅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還以為著額外的時間和投入成本。“好事多磨”的NGF很難擺脫命運多舛的前途。

“天價投入”埋下的付賬隱患


研發一款隱形戰機,是一項“相當燒錢”的鉅額開支。法國國防部稱,法國和德國政府預計到2025年,將共同對NGF初步投資40億歐元(約合45億美元),其中項目領導國法國將出資25億歐元。德國宣佈注資10億歐元。在巴黎航展召開前,德國聯邦議院預算委員會批准了3250萬歐元的撥款,用於資助NGF發動機的初步概念研究,這是德國對該項目的首次財政撥款,預計未來兩年內還將撥款6500萬歐元。

從法德兩國的資金投向和投量看,對NGF的支持力度不可謂不大。但是這點錢同其他國家過去研製第五代戰機的投入相比,簡直是杯水車薪。

以美國F-22戰機為例。2006年4月,美國政府問責辦公室估計F-22的成本是每架3.61億美元。這個費用反映出了F-22的總項目費用,美國空軍已經在猛禽戰鬥機的研究、開發和測試方面投資了280億美元。


巴黎航展上最重磅的新聞?想要趕超中國殲-20?歐洲“下一代戰機”恐怕有點難

F-22戰機


再看美國主導的F-35,其研發總成本為552億美元,採購金額3957億美元,單機造價為F-35A型8900萬美元、F-35B型1.228億美元、F-35C型1.218億美元。

中國殲-20的投入沒有公開。西方媒體推測,殲-20從研發到製造共計花費300多億元人民幣。其中,僅花在戰機本身的研製費用就高達200億元人民幣,各種先進的武器裝備、航電設施還有隱身材料的研發費用還沒有核算在內。每架殲-20的成本約為13億元人民幣。俄羅斯蘇-57戰機研發成本尚未公開,但單機成本可能超過2億美元。

歐洲製造的高昂人力成本是不能同中俄媲美的,研發NGF戰鬥機以及後續的FCAS系統的費用,只會比美國F-22、F-35更高。而且,NGF目前只是一架概念樣機,發動機、起落架、航電系統等關鍵子系統還都是沒影子的事,要想在短短几年內“從無到有”,沒有100億歐元作為啟動資金恐怕是不太現實的。這麼一來,法德西三國的投入分配就是個大問題。

由於長期生活在北約的羽翼之下,歐洲國家普遍不願意在軍費上投入過多。法國2018年國防支出為534億美元,德國支出457億美元,而西班牙連200億美元也不到。在這種情況下,NGF雖然“看上去很美”,但高昂的投入勢必讓各國舉步維艱。如果在研發生產過程中發生F-35那種不可預測的“漲價”問題,NGF能夠走多遠都是一個未知數。

《瑞士資訊》網站17日評論指出,歐洲國防支出仍遠不及美中投入,歐洲的空軍逐漸被美國超越,資金充足的中國則緊跟在後。法國波士頓顧問公司(BCG)副主任普魯維耶指出,“歐洲發展航空、太空與國防共業的方式,與正在挑戰歐洲的美國和中國發展這些產業的方式之間,存在著越來越明顯的不平衡。”

本文由樹木計劃支持,【深海區】出品,在今日頭條獨家發佈,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