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LCA戰機:立項29個月就原型機成功首飛,量產前卻突然下馬'

戰鬥機 導彈 技術 設計 航空 中國航空 武器 麥田軍事觀察 2019-08-15
"

上世紀60、70年代時,我軍在各方面條件限制情況下,依然試圖在裝備領域取得突破,那時我軍為打贏空戰費盡心機,曾打造一款獨特的國產戰機:殲12,如果論及它的特點的話,也可以把它稱為,中國版LCA戰機,二者在設計理念上同樣堅持了以“小”為目標,如果說印度的LCA戰機為最輕的三代機,空機重量只有6500公斤,那麼我們的殲12也許就是最輕的二代機,空機重量只有3100公斤,不及LCA的一半。

"

上世紀60、70年代時,我軍在各方面條件限制情況下,依然試圖在裝備領域取得突破,那時我軍為打贏空戰費盡心機,曾打造一款獨特的國產戰機:殲12,如果論及它的特點的話,也可以把它稱為,中國版LCA戰機,二者在設計理念上同樣堅持了以“小”為目標,如果說印度的LCA戰機為最輕的三代機,空機重量只有6500公斤,那麼我們的殲12也許就是最輕的二代機,空機重量只有3100公斤,不及LCA的一半。

中國版LCA戰機:立項29個月就原型機成功首飛,量產前卻突然下馬

LCA

殲12的問世基於我軍對上世紀60年代空戰經驗的總結,那時導彈才剛剛興起,實際效果相當差,機炮依然為主要的武器,空戰格鬥中機動性等指標依然非常重要,於是我軍提出研發超輕型前線戰鬥機,又稱:小殲的計劃,後來項目定名為:殲12。

"

上世紀60、70年代時,我軍在各方面條件限制情況下,依然試圖在裝備領域取得突破,那時我軍為打贏空戰費盡心機,曾打造一款獨特的國產戰機:殲12,如果論及它的特點的話,也可以把它稱為,中國版LCA戰機,二者在設計理念上同樣堅持了以“小”為目標,如果說印度的LCA戰機為最輕的三代機,空機重量只有6500公斤,那麼我們的殲12也許就是最輕的二代機,空機重量只有3100公斤,不及LCA的一半。

中國版LCA戰機:立項29個月就原型機成功首飛,量產前卻突然下馬

LCA

殲12的問世基於我軍對上世紀60年代空戰經驗的總結,那時導彈才剛剛興起,實際效果相當差,機炮依然為主要的武器,空戰格鬥中機動性等指標依然非常重要,於是我軍提出研發超輕型前線戰鬥機,又稱:小殲的計劃,後來項目定名為:殲12。

中國版LCA戰機:立項29個月就原型機成功首飛,量產前卻突然下馬

殲12

這一項目由南昌飛機制造廠負責,其進展是非常快的,1967年7月才立項上馬,開始方案設計,1968年8月總體方案獲准,原型機於1970年12月26日首次試飛成功。在立項29個月就讓原型機成功首飛,可以說是一項記錄了。

"

上世紀60、70年代時,我軍在各方面條件限制情況下,依然試圖在裝備領域取得突破,那時我軍為打贏空戰費盡心機,曾打造一款獨特的國產戰機:殲12,如果論及它的特點的話,也可以把它稱為,中國版LCA戰機,二者在設計理念上同樣堅持了以“小”為目標,如果說印度的LCA戰機為最輕的三代機,空機重量只有6500公斤,那麼我們的殲12也許就是最輕的二代機,空機重量只有3100公斤,不及LCA的一半。

中國版LCA戰機:立項29個月就原型機成功首飛,量產前卻突然下馬

LCA

殲12的問世基於我軍對上世紀60年代空戰經驗的總結,那時導彈才剛剛興起,實際效果相當差,機炮依然為主要的武器,空戰格鬥中機動性等指標依然非常重要,於是我軍提出研發超輕型前線戰鬥機,又稱:小殲的計劃,後來項目定名為:殲12。

中國版LCA戰機:立項29個月就原型機成功首飛,量產前卻突然下馬

殲12

這一項目由南昌飛機制造廠負責,其進展是非常快的,1967年7月才立項上馬,開始方案設計,1968年8月總體方案獲准,原型機於1970年12月26日首次試飛成功。在立項29個月就讓原型機成功首飛,可以說是一項記錄了。

中國版LCA戰機:立項29個月就原型機成功首飛,量產前卻突然下馬

殲12

殲12的個頭小,正常起飛重量僅4450公斤,既便採用一臺殲6使用的渦噴6發動機,全機推重比達0.91,最大平飛速度依然可以達到1.5馬赫,最大航程1400公里,這個水平可不算低,更重要的是,機動性相當佳,起飛時,僅需滑跑500米,最大爬升率達180米/秒,巡航時速到0.95馬赫,差一點達到超音速巡航。

這款戰機差點創下記錄,在包括:加速、爬升和盤旋等性能上非常突出,可惜量產前卻突然下馬,只能作為一款技術實驗機存在無法創下記錄了!只能做為一個技術試驗型號存在於中國航空史料中。

"

上世紀60、70年代時,我軍在各方面條件限制情況下,依然試圖在裝備領域取得突破,那時我軍為打贏空戰費盡心機,曾打造一款獨特的國產戰機:殲12,如果論及它的特點的話,也可以把它稱為,中國版LCA戰機,二者在設計理念上同樣堅持了以“小”為目標,如果說印度的LCA戰機為最輕的三代機,空機重量只有6500公斤,那麼我們的殲12也許就是最輕的二代機,空機重量只有3100公斤,不及LCA的一半。

中國版LCA戰機:立項29個月就原型機成功首飛,量產前卻突然下馬

LCA

殲12的問世基於我軍對上世紀60年代空戰經驗的總結,那時導彈才剛剛興起,實際效果相當差,機炮依然為主要的武器,空戰格鬥中機動性等指標依然非常重要,於是我軍提出研發超輕型前線戰鬥機,又稱:小殲的計劃,後來項目定名為:殲12。

中國版LCA戰機:立項29個月就原型機成功首飛,量產前卻突然下馬

殲12

這一項目由南昌飛機制造廠負責,其進展是非常快的,1967年7月才立項上馬,開始方案設計,1968年8月總體方案獲准,原型機於1970年12月26日首次試飛成功。在立項29個月就讓原型機成功首飛,可以說是一項記錄了。

中國版LCA戰機:立項29個月就原型機成功首飛,量產前卻突然下馬

殲12

殲12的個頭小,正常起飛重量僅4450公斤,既便採用一臺殲6使用的渦噴6發動機,全機推重比達0.91,最大平飛速度依然可以達到1.5馬赫,最大航程1400公里,這個水平可不算低,更重要的是,機動性相當佳,起飛時,僅需滑跑500米,最大爬升率達180米/秒,巡航時速到0.95馬赫,差一點達到超音速巡航。

這款戰機差點創下記錄,在包括:加速、爬升和盤旋等性能上非常突出,可惜量產前卻突然下馬,只能作為一款技術實驗機存在無法創下記錄了!只能做為一個技術試驗型號存在於中國航空史料中。

中國版LCA戰機:立項29個月就原型機成功首飛,量產前卻突然下馬

殲12

無論怎麼說,取消其量產計劃實際上是明智的,這款戰機實際以三次世界大戰為背景,以大量生產與大量消耗為思路,可惜現實為大戰被避免了。到了上世紀70年代之後,航空技術的發展思路也越來越明確,為了追求更高的性能,戰機顯得越來越重了,完全與殲12的設計思路背道而馳,也許有人認為,我們搞殲12實際走了彎路,其實不能這樣看問題!簡單與單純的,以今天的情況如何,來評價過去的事情相當不合適,畢竟那時誰也不知道未來會是什麼樣!

"

上世紀60、70年代時,我軍在各方面條件限制情況下,依然試圖在裝備領域取得突破,那時我軍為打贏空戰費盡心機,曾打造一款獨特的國產戰機:殲12,如果論及它的特點的話,也可以把它稱為,中國版LCA戰機,二者在設計理念上同樣堅持了以“小”為目標,如果說印度的LCA戰機為最輕的三代機,空機重量只有6500公斤,那麼我們的殲12也許就是最輕的二代機,空機重量只有3100公斤,不及LCA的一半。

中國版LCA戰機:立項29個月就原型機成功首飛,量產前卻突然下馬

LCA

殲12的問世基於我軍對上世紀60年代空戰經驗的總結,那時導彈才剛剛興起,實際效果相當差,機炮依然為主要的武器,空戰格鬥中機動性等指標依然非常重要,於是我軍提出研發超輕型前線戰鬥機,又稱:小殲的計劃,後來項目定名為:殲12。

中國版LCA戰機:立項29個月就原型機成功首飛,量產前卻突然下馬

殲12

這一項目由南昌飛機制造廠負責,其進展是非常快的,1967年7月才立項上馬,開始方案設計,1968年8月總體方案獲准,原型機於1970年12月26日首次試飛成功。在立項29個月就讓原型機成功首飛,可以說是一項記錄了。

中國版LCA戰機:立項29個月就原型機成功首飛,量產前卻突然下馬

殲12

殲12的個頭小,正常起飛重量僅4450公斤,既便採用一臺殲6使用的渦噴6發動機,全機推重比達0.91,最大平飛速度依然可以達到1.5馬赫,最大航程1400公里,這個水平可不算低,更重要的是,機動性相當佳,起飛時,僅需滑跑500米,最大爬升率達180米/秒,巡航時速到0.95馬赫,差一點達到超音速巡航。

這款戰機差點創下記錄,在包括:加速、爬升和盤旋等性能上非常突出,可惜量產前卻突然下馬,只能作為一款技術實驗機存在無法創下記錄了!只能做為一個技術試驗型號存在於中國航空史料中。

中國版LCA戰機:立項29個月就原型機成功首飛,量產前卻突然下馬

殲12

無論怎麼說,取消其量產計劃實際上是明智的,這款戰機實際以三次世界大戰為背景,以大量生產與大量消耗為思路,可惜現實為大戰被避免了。到了上世紀70年代之後,航空技術的發展思路也越來越明確,為了追求更高的性能,戰機顯得越來越重了,完全與殲12的設計思路背道而馳,也許有人認為,我們搞殲12實際走了彎路,其實不能這樣看問題!簡單與單純的,以今天的情況如何,來評價過去的事情相當不合適,畢竟那時誰也不知道未來會是什麼樣!

中國版LCA戰機:立項29個月就原型機成功首飛,量產前卻突然下馬

殲12

上世紀50、60年代,即是航空技術大發展的時代,也是設計理念相當混亂的時期,那時各式各樣的理念層出不窮,比如:導彈無用論,對未來戰機到底什麼,依然有太多的想法了,對戰機輕小的追求也算一個主要思路,不止我們一家想試一試。

"

上世紀60、70年代時,我軍在各方面條件限制情況下,依然試圖在裝備領域取得突破,那時我軍為打贏空戰費盡心機,曾打造一款獨特的國產戰機:殲12,如果論及它的特點的話,也可以把它稱為,中國版LCA戰機,二者在設計理念上同樣堅持了以“小”為目標,如果說印度的LCA戰機為最輕的三代機,空機重量只有6500公斤,那麼我們的殲12也許就是最輕的二代機,空機重量只有3100公斤,不及LCA的一半。

中國版LCA戰機:立項29個月就原型機成功首飛,量產前卻突然下馬

LCA

殲12的問世基於我軍對上世紀60年代空戰經驗的總結,那時導彈才剛剛興起,實際效果相當差,機炮依然為主要的武器,空戰格鬥中機動性等指標依然非常重要,於是我軍提出研發超輕型前線戰鬥機,又稱:小殲的計劃,後來項目定名為:殲12。

中國版LCA戰機:立項29個月就原型機成功首飛,量產前卻突然下馬

殲12

這一項目由南昌飛機制造廠負責,其進展是非常快的,1967年7月才立項上馬,開始方案設計,1968年8月總體方案獲准,原型機於1970年12月26日首次試飛成功。在立項29個月就讓原型機成功首飛,可以說是一項記錄了。

中國版LCA戰機:立項29個月就原型機成功首飛,量產前卻突然下馬

殲12

殲12的個頭小,正常起飛重量僅4450公斤,既便採用一臺殲6使用的渦噴6發動機,全機推重比達0.91,最大平飛速度依然可以達到1.5馬赫,最大航程1400公里,這個水平可不算低,更重要的是,機動性相當佳,起飛時,僅需滑跑500米,最大爬升率達180米/秒,巡航時速到0.95馬赫,差一點達到超音速巡航。

這款戰機差點創下記錄,在包括:加速、爬升和盤旋等性能上非常突出,可惜量產前卻突然下馬,只能作為一款技術實驗機存在無法創下記錄了!只能做為一個技術試驗型號存在於中國航空史料中。

中國版LCA戰機:立項29個月就原型機成功首飛,量產前卻突然下馬

殲12

無論怎麼說,取消其量產計劃實際上是明智的,這款戰機實際以三次世界大戰為背景,以大量生產與大量消耗為思路,可惜現實為大戰被避免了。到了上世紀70年代之後,航空技術的發展思路也越來越明確,為了追求更高的性能,戰機顯得越來越重了,完全與殲12的設計思路背道而馳,也許有人認為,我們搞殲12實際走了彎路,其實不能這樣看問題!簡單與單純的,以今天的情況如何,來評價過去的事情相當不合適,畢竟那時誰也不知道未來會是什麼樣!

中國版LCA戰機:立項29個月就原型機成功首飛,量產前卻突然下馬

殲12

上世紀50、60年代,即是航空技術大發展的時代,也是設計理念相當混亂的時期,那時各式各樣的理念層出不窮,比如:導彈無用論,對未來戰機到底什麼,依然有太多的想法了,對戰機輕小的追求也算一個主要思路,不止我們一家想試一試。

中國版LCA戰機:立項29個月就原型機成功首飛,量產前卻突然下馬

殲12

今天評價它的正確與否是建立在已經知道答案的基礎之上,在沒有知道正確答案之前,誰能保證自己做得完全正確呢?總之,殲12是中國航空技術的一次嘗試,依然是一個重要的技術里程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