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嶽恆山特色主食\'油炸糕\'其進食方式獨特!'

"
"
北嶽恆山特色主食'油炸糕'其進食方式獨特!

油炸糕是渾源縣的傳統美食。每逢過年過節、喜慶大事、貴客臨門時都要吃“油炸糕”。何謂“黃米”?就是用黍子碾出的米。本地人稱穀子碾出的米為“白米”(小米),黍子碾出的米為“黃米”,大概是因色澤較黃而稱謂的。黍子黏性大,可以做成糕吃。用黍子(不去皮)磨成的面叫黍子面,用黍子面做出的糕叫“黍子糕”。過去人們家裡貧窮,捨不得碾去黍子皮,就連皮黍子黏性大,可以做成糕吃。用黍子(不去皮)磨成的面叫黍子面,用黍子面做出的糕叫“黍子糕”。過去人們家裡貧窮,捨不得碾去黍子皮,就連皮一塊兒磨成面做糕吃。用黃米磨出的面做成糕叫“黃糕”,這黃糕比黍子糕要好吃得多,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一般都吃黃糕,吃黍子糕的人大概沒有了。黃糕用油炸了以後就叫“油炸糕”。

"
北嶽恆山特色主食'油炸糕'其進食方式獨特!

油炸糕是渾源縣的傳統美食。每逢過年過節、喜慶大事、貴客臨門時都要吃“油炸糕”。何謂“黃米”?就是用黍子碾出的米。本地人稱穀子碾出的米為“白米”(小米),黍子碾出的米為“黃米”,大概是因色澤較黃而稱謂的。黍子黏性大,可以做成糕吃。用黍子(不去皮)磨成的面叫黍子面,用黍子面做出的糕叫“黍子糕”。過去人們家裡貧窮,捨不得碾去黍子皮,就連皮黍子黏性大,可以做成糕吃。用黍子(不去皮)磨成的面叫黍子面,用黍子面做出的糕叫“黍子糕”。過去人們家裡貧窮,捨不得碾去黍子皮,就連皮一塊兒磨成面做糕吃。用黃米磨出的面做成糕叫“黃糕”,這黃糕比黍子糕要好吃得多,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一般都吃黃糕,吃黍子糕的人大概沒有了。黃糕用油炸了以後就叫“油炸糕”。

北嶽恆山特色主食'油炸糕'其進食方式獨特!

沒炸的糕又叫“白糕”或“素糕”,這是為與“炸糕”相區別而言的。渾源縣的土壤和氣候條件很適宜種植黍子。黍子在渾源的種植大概已有上千年的歷史。黍子也是渾源人民常年的主食之一。油炸糕的製做,一般農家都會。當然,可稱“廚師”的人做出來的更好。一般人普通做法是:將黃米麵加適量水後,用手反覆擦挖,然後上鍋蒸熟,熟後鏟到盆子裡再用手蘸點冷水踩揉,直至筋韌為宜。此刻,已經做成“黃糕”了,如果不炸的話就可食用。將黃糕絕成小塊兒,一個一個地包上餡子,入油鍋炸到焦黃,撈出來便可上桌食用了。炸糕可包入豆餡、菜餡、紅白糖,各具獨特香味。黃糕還可以做成“烙糕”,就是把包好餡子的糕不是放在油鍋裡炸,而是放在少量油的鍋裡去烙,正反兩面烙到焦黃,點上少量的油即可。一般烙糕要比炸糕做得大,所以人們常稱“小炸糕”、“大烙糕”。民間在哄小孩兒時也以此編成歌謠:“炸糕、烙糕,尖牛臥跤,一個糕撐倒了,一碗滾水扶起來了,一個糕又撐倒了……”。可見“油炸糕”的美味可口,非吃到“撐倒”才行。渾源州的油炸糕,以其“軟、黃、脆、香”為特色,外脆裡軟,營養豐富,香甜可口,別具風味,但是第一次吃油炸糕的人會鬧出不少笑話,咬一囗油炸糕然後細嚼慢嚥卻無法下嚥,糕的黏性大不宜細嚼慢嚥,嚼幾下整嚥下去,體現北方人飲食獨道之處!油炸糕自古以來除喜慶之日自家吃外,還是招待佳賓的美食。

觀注恆韻老陳瞭解恆山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