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人物」| 曉光“人人心中有,人人口中無”的作品才能引起共鳴

「封面人物」| 曉光“人人心中有,人人口中無”的作品才能引起共鳴「封面人物」| 曉光“人人心中有,人人口中無”的作品才能引起共鳴

70載的創作動力,永遠來自人民的情感和願望

曉光

曉光,本名陳曉光。著名詞作家、詩人。歷任文化部副部長、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音協分黨組書記、全國政協科教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音樂文學學會主席。第八屆、第九屆、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發表詩歌近千首,其中《在希望的田野上》《那就是我》被選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音樂教材併入選“二十世紀華人音樂經典”。曾任建國六十週年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創作演出總指揮,赴十多個國家舉辦講座,介紹中國歌曲現狀和百年發展歷史。獲中國文聯先進工作者、中國“金唱片”創作特別大獎、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等榮譽。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代表作品包括《在希望的田野上》《那就是我》《江山》《曙色》《我像雪花天上來》《採蘑菇的小姑娘》《鄉音·鄉情》《踏歌起舞》《光榮與夢想》等。出版有《黃河上的太陽》《曉光詩歌選集》等。

「封面人物」| 曉光“人人心中有,人人口中無”的作品才能引起共鳴

“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 (《在希望的田野上》)

“採蘑菇的小姑娘,揹著一個大竹筐,清晨光著小腳丫,走遍森林和山岡……” (《採蘑菇的小姑娘》)

“我思戀故鄉的小河,還有河邊吱吱唱歌的水磨。噢,媽媽,如果有一朵浪花向你微笑,那就是我……” (《那就是我》)

“我像一朵雪花天上來,總想飄進你的情懷,可是你的心扉緊鎖不開,讓我在外孤獨徘徊……” (《我像雪花天上來》)

“打天下,坐江山,一心為了老百姓的苦樂酸甜,謀幸福送溫暖,日夜不忘老百姓康寧團圓……” (《江山》)

這些歌,我們張開口就能哼唱。膾炙人口、廣為傳唱,是對它們最貼切的表達。

但是,你知道《在希望的田野上》創作背後的故事嗎?你知道《那就是我》曾勾起了著名作家巴金無盡的鄉戀嗎?你知道《採蘑菇的小姑娘》中“光著小腳丫”曾被要求做修改嗎?

曉光老師的眾多作品總是那麼親切而貼心,這一句句發自心底的呼喚,唱出了我們身邊熟悉的場景和難以言表的心聲!

曉光老師的作品類型廣泛,但所表達的思想內涵卻極其豐富而感人。《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繪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新時代畫卷,《那就是我》傾訴了一場對故鄉魂牽夢繞的遊子情,《採蘑菇的小姑娘》勾勒了一個樸實清新的童真世界,《光榮與夢想》頌揚了一段絲綢之路的傳奇榮光。

他的每首歌都是時代的倒影,情懷的印記,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事和回憶。這些歌曲背後的創作故事,很好地詮釋了紮根時代的中國歌曲百年發展的歷程。

「封面人物」| 曉光“人人心中有,人人口中無”的作品才能引起共鳴

《曉光歌詞藝術研討會》——

讚美時代、反映生活、鼓舞人心

2019年6月6日下午,由中國音樂文學學會主辦的《曉光歌詞藝術研討會》在北京廣播大廈多功能廳舉辦。來自國內音樂和文化藝術家的專家、學者、詞曲作家、歌唱家70餘人到會。研討會由中國音樂文學學會主席宋小明主持。與會者紛紛就曉光歌詞創作藝術的文化特徵、歌詞的音樂性與時代大背景的融合、歌詞所傳唱的人民心聲和鄉音鄉情,以及曉光歌詞對當今歌壇和歌曲創作產生的積極影響等多個方面進行了專題發言。研討會的氣氛熱烈,學術氛圍濃厚,大家發言積極踴躍,就一首首膾炙人口的歌詞升發開來,在歌曲的脈絡中回顧改革開放一路走來的歷史,情之所至,時而撫今追昔、講述歌曲誕生時的感人故事,時而擊節高歌、在旋律中重溫經典帶來的恆久魅力。

曉光是一位隨著新中國改革開放的大背景而躋身詞壇、又以數量眾多的優秀歌詞作品而在全國百姓和音樂界產生重大影響的歌詞作家。多年來始終心懷夢想、堅持歌詞創作。改革開放初期創作的《在希望的田野上》成為一個時代的音樂座標,《那就是我》《採蘑菇的小姑娘》等被稱為中國藝術歌曲的創新典範,伴隨著幾代人的青春夢想,一直傳唱到今天。

「封面人物」| 曉光“人人心中有,人人口中無”的作品才能引起共鳴

曉光有著紮實的文學功底,善於觀察生活、洞察時事動態,創作題材涉獵廣泛。他面向群眾、面向基層,堅持用優秀的文藝作品鼓舞人,把先進的思想、優秀的文化、真善美的情感融入到歌詞創作當中。在藝術性和思想性之間找到了完美的契合點,其歌詞作品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賞,廣泛共鳴,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和歷史的檢驗。

曉光歌詞的藝術成就得益於他為人做事的踏實作風和嚴謹態度,得益於他數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實踐。他的歌詞善於以清新明麗的語言營造不同情調的抒情氛圍,從而創造出一種全新的語言表達意境。在他的歌詞中,我們可以發現古典詩詞的意境、鄉土民謠的質樸和現代語言的銳利。他歌唱希望,我們可以聽見“禾苗在農民汗水裡抽穗”的聲音。他讚美收穫,快樂“多的像那星星數不清”。他思戀故園,用“一支竹笛向你吹響”。他謳歌江山,告訴人們“老百姓是共產黨永遠的掛念”。在這些抒情詩一般美好的意境中,我們看到了親切與愛意、泥土與鄉愁、探索與引領,使命與擔當。他的創作動力,永遠都來自於人民的情感和願望,時代的精神和聲音。

“用心歌唱,聲音才不會嘶啞。”這是曉光深信不疑的藝術信條。我們已經在他作詞的歌聲裡聽到了這種溫潤和美好,也相信這種信念會影響更多致力於歌詞創作的年輕人,為中國詞壇帶來更多清爽的風,創作出更多讚美時代、反映生活、鼓舞人心的優秀作品。

「封面人物」| 曉光“人人心中有,人人口中無”的作品才能引起共鳴

《在希望的田野上》——

記錄了一個時代的縮影

走進由中國音樂文學學會主辦的《曉光歌詞藝術研討會》的現場,我們的採訪從那首家喻戶曉的《在希望的田野上》的創作開始,曉光說:“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短短几年裡,中國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生活顯著提高,農村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1980年,我作為《歌曲》月刊編輯,在四川、安徽等地農村深入生活,親身感受到了農民發自心底的喜悅和農村的鉅變,心情非常激動。”他回憶說:“當年我下基層,還記得那時田野中點綴著一個個竹林盤,林盤中有不少農戶蓋起了新房,傍晚時分炊煙裊裊,那景象真美……”“那不正是歌詞裡‘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嗎?”記者問道,“也可以這麼說。實際上,這首歌是我在四川、安徽、河南、河北等地農村深入生活,綜合提煉後創作而成的,是當時中國農村新面貌的一個縮影。當我看到農民們的精神面貌,他們的生活狀態,生產方式發生了變化後,最深的感覺是兩個字:希望。在中國的田野上,希望在萌發。可以說,沒有國家和民族的新希望,就不可能有這首《在希望的田野上》。 ”曉光說。

那次農村生活體驗結束後,曉光心潮澎湃,數十年對這片土地深厚情感的積累終於爆發,一氣呵成創作出了《在希望的田野上》歌詞。作曲家施光南拿到歌詞後也非常激動,同樣只用了一天就順利完成了譜曲,可以說,這首歌的創作只用了兩天時間,其速度之快,確實令人難以想象,正可謂“厚積薄發”。

「封面人物」| 曉光“人人心中有,人人口中無”的作品才能引起共鳴

曉光老師書法作品

《那就是我》——勾起了巴金對家鄉的思念

“歌詞創作不僅要貼近生活,還要貼近聽眾的心。”曉光侃侃而談,“關鍵是要寫出‘人人心中有,人人口中無’的歌詞來,才能真正受到聽眾喜愛,引起廣泛共鳴。”出生於河北的著名詞作家曉光,有一首作品不但感動了千千萬萬聽眾,還在成都籍著名作家巴金老人的心中,引起了強烈共鳴。這首歌就是《那就是我》。巴老曾在他的《隨想錄:願化泥土》一文中這樣開頭:“最近聽到一首歌,我聽見人唱了兩次:《那就是我》。歌聲像湖上的微風吹過我的心上,我的心隨著它回到了我的童年,回到了我的家鄉。”

談起當年創作這首飽含深情的歌曲,曉光回憶說,“《那就是我》創作於改革開放初期,當時很多華人華僑、港澳臺同胞回到離別多年的故鄉,那種遊子歸來的濃濃鄉情,讓我非常感動。”他說:“思鄉之情其實很具象,一點都不抽象,思鄉就是想起家門口一棵槐樹,上面還有個鳥窩;思鄉就是成都人在異鄉想起龍抄手、想起賴湯圓……”曉光對記者打了一個頗能引起共鳴的比方,他接著說:“遊子離家多年,終於回到家鄉,年邁的老母親卻已雙目失明,兒子拉著母親的手在自己的臉上不斷撫摸,母親不敢相信,兒子一遍遍地說,是我,是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啊……”曉光動情地回憶說,正是當年這樣一幕感人的畫面,讓他找到了生動、準確表達這種情感的語言:“那就是我!”這四個樸實無華的字,繼而引發出整首歌曲深情綿綿的歌詞:我思念故鄉的小河,還有河邊吱吱唱歌的水磨。噢!媽媽,如果有一朵浪花向你微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隨後,這首歌由著名作曲家谷建芬配以動人的旋律,《那就是我》叩響了無數聽眾的心。

聲明:

部分所載內容來源於各大網絡平臺,對此觀點我們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學習等非商業目的。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和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