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皇帝的絕地反擊——全力一擊下的慘勝伴隨著的是愛將的隕落

宇文泰 高歡 東魏 西魏 東籬文史書苑 2017-05-09

昨天我們講到在沙苑之戰中弱小的西魏政權以少勝多大敗高歡,並趁機兵分三路攻入東魏境內,奪取洛陽等重鎮,這樣一來激怒了高歡。估計高歡的內心是這樣的:黑獺匹夫,不要欺人太甚,我跟你拼了!

東魏元象元年(西魏大統四年,538年)七月,高歡放大招了。他派大將侯景、庫狄幹、高敖曹、韓軌、可朱渾元和莫多婁貸文等人領兵圍困洛陽,高歡主力緊隨其後。此時,西魏文帝正準備到西魏軍控制下的舊都洛陽拜謁先帝陵園,突然聽到東魏軍圍困洛陽,獨孤信告急的消息,眼看洛陽危在旦夕,文帝急令宇文泰率軍馳援洛陽,文帝也親自隨軍出關。臨行前留下太子元欽鎮守長安,主力東進救援金墉城。

八月,宇文泰大軍到達谷城(今河南新安東),東魏莫多婁貸文、可朱渾元偷營,大敗而回,莫多婁貸文陣亡,可朱渾元單人單馬落荒而逃。宇文泰小試牛刀後進軍瀍東(今河南洛陽西)。聽到宇文泰援軍到達洛陽西的消息後,正在圍攻金墉城的侯景等人連夜解圍北去。第二天清晨宇文泰率軍一直追到黃河邊。侯景背靠黃河,南據邙山列陣,擺出一副背水而戰的架勢,兩軍擊鼓而進,大戰爆發!

神武皇帝的絕地反擊——全力一擊下的慘勝伴隨著的是愛將的隕落

開戰沒多久,宇文泰的坐騎被侯景射中,戰馬受驚嚇,一路狂奔,身邊的衛兵都嚇呆了根本反應不過來。只有都督李穆緊緊跟在宇文泰身後。突然宇文泰被甩下馬,東魏追兵蜂擁而上,宇文泰暗暗叫苦:完了,我命休矣。正要閉目待死時,突然背上被抽了幾鞭子,原來是都督李穆急中生智舉起馬鞭就抽,邊抽邊罵:你這個不中用的東西,你們大行臺(宇文泰官拜大行臺)跑哪兒去了?你說呀!東魏追兵一聽,有意思的事情出現了,高歡的部隊一看,以為這人不是大官,都一窩蜂追騎馬跑路的西魏將領去了。李穆擦了一把汗,好險!趕緊讓宇文泰騎上自己的戰馬逃之夭夭。西魏軍一開始不清楚宇文泰的下落,亂作一團,後來見宇文泰平安歸來,這才重新列陣反擊。

侯景初勝一局,以為西魏已經潰敗,放鬆了警惕,還沒喘口氣,就聽探馬來報西魏軍潮水般攻了上來,侯景不愧是當世名將,一點都不含糊,飛身跳上馬一溜煙,沒影了……

神武皇帝的絕地反擊——全力一擊下的慘勝伴隨著的是愛將的隕落

侯景一跑,部隊跟著潰散,可那邊的高敖曹並不知道。這哥們兒自持有萬夫不當之勇,壓根兒沒把宇文泰放在眼裡,還在和西魏軍血戰,想來也是為了發洩心中的怨氣。這哥們兒也真是點背,小關之戰時是偏師,沙苑之戰時還是偏師,這次好不容易當了一次先鋒,還遇上侯景這麼個豬一樣的隊友,高敖曹的惱怒可想而知。大丈夫建功立業正在此時,逃跑可恥!

高敖曹不但沒跑,反而掛出大將帥旗,擺出儀仗,非常張揚,那架勢分明就是告訴西魏軍,爺在這裡,有種就過來!西魏軍果然被吸引了過來,重重圍困。高敖曹越戰越勇,奮力殺出重圍,終因寡不敵眾,向河陽南城(今河南孟州)退去,想入城躲避,可萬萬想不到的是河陽守將高永樂和他有矛盾,拒不放他進城。

高敖曹氣得抽刀砍門,想破門而入,扭臉一看追兵越來越近,窘迫之下只得藏到吊橋下面躲藏。追兵追到後,發現吊橋後面露出的玉帶。於是放箭,高敖曹身中數箭,心知無法脫險,索性衝了出去,大吼道:我乃軍司、大都督高敖曹,來,給你們開國侯!(不愧是號稱北朝的項羽,連劇情和當初的項羽都有幾分相似呢)西魏軍蜂擁而上……

神武皇帝的絕地反擊——全力一擊下的慘勝伴隨著的是愛將的隕落

高敖曹是東魏大將,高歡最器重的親信,政治地位僅次於高歡。高敖曹的勇猛善戰令西魏聞風喪膽,宇文泰咬牙切齒懸賞,能斬高敖曹者,封開國侯!高敖曹是漢人,當時在東魏漢人處處被鮮卑人瞧不起,但在高敖曹面前,誰也不敢放肆。高歡對部下訓話習慣講鮮卑語,但只要高敖曹在場,高歡都會改用漢語說。“於時,鮮卑共輕中華朝士,唯憚服於昂。高祖每申令三軍,常鮮卑語,昂若在列,則為華言。”——《北齊書·高昂傳》

高敖曹脾氣不好,高歡總是寵著他。有一次他去丞相府見高歡,門衛不給通報,高敖曹大怒,拉開弓箭就射門衛,高歡知道後也不了了之。“昂嘗詣相府,掌門者不納,昂怒,引弓射之。高祖知而不責。”——《北齊書·高昂傳》。可見高歡對高敖曹的器重和厚待。

高敖曹死了,一代戰神隕落,年僅48歲。高歡聞訊痛哭失聲,追贈了一大串頭銜,極盡哀榮。對於直接害死高敖曹的高永樂,高歡恨得咬牙切齒,考慮到高永樂畢竟是高姓族子,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拖出去打了二百軍棍。

河橋之戰,東魏損失不小,士卒死傷數以萬計,光被俘的就一萬五千多人。高級將領陣亡的除了高敖曹還有儀同李猛、西兗州刺史宋顯等人。侯景、高敖曹的先鋒部隊損失如此慘重,令高歡怒髮衝冠,親率大軍加速南下,爭奪洛陽,要和宇文泰決一死戰。

神武皇帝的絕地反擊——全力一擊下的慘勝伴隨著的是愛將的隕落

兩軍在邙山遭遇,各自陣線都很長,我們知道中國古代打仗非常重視陣型,在冷兵器時代,一個人的體力是有限的,所以團隊配合就非常重要了。打仗一定要依據陣型進退,嚴格聽號令。我們看電視都熟悉這種場景,擊鼓而進、鳴金收兵之類的。一些粗製濫造的電視劇打仗都是騎兵步兵混雜一窩蜂衝出去,那是打群架,不是打仗,打仗沒有這麼打的。

所以雙方都認真排兵佈陣,幾十萬大軍聚集在邙山一帶,戰線綿延幾十里長,甚為壯觀。決戰之日,恰巧大霧瀰漫,戰線又長,首尾不能相顧,從早上打到下午,大戰幾十回合,各部都衝散了,彼此不通消息。

兩軍犬牙交錯,難分難解,已經分不清敵我雙方的陣型了。索性都亂打一氣,這種大兵團作戰一旦失去陣型,你可想而知那混亂程度。宇文泰的部隊其實是不擅長這種大兵團作戰的,從前面的戰例中就能發現這一點,無論是小關還是沙苑,宇文泰都是以偷襲取勝。而面對面的決戰,未必是高歡對手了。高歡人多勢眾,很快便掌握了主動權,將西魏軍分割包圍,西魏軍有點發怵了。

趙貴、獨孤信苦戰不利,又找不到宇文泰和文帝,以為部隊被打散了,心中恐懼,紛紛脫離戰場逃走,逃跑途中遇到了負責殿後的開府李虎(唐高祖李淵爺爺)、念賢等人,這幫人見趙貴、獨孤信都逃了回來,也掉頭一塊跑了。兵敗如山倒,指揮系統癱瘓,宇文泰見敗局已定,長嘆一聲,下令燒掉營寨撤軍,臨走前留下長孫子彥鎮守金墉城,自己保護西魏文帝返回長安。

高歡大軍趁機追擊收復洛陽,鎮守弘農的西魏軍聽說前線大敗,早就跑光了。城中一批在河橋之戰中被俘的東魏戰俘發動起義,佔據弘農城抗拒宇文泰,宇文泰氣急敗壞強攻弘農城,迅速退回關中。

此時,關中差點變天。原來宇文泰出關幾乎帶走了全部家底,關中沒有多少留守軍隊,在小關、沙苑被俘的東魏將士發起兵變,烽煙四起,留守長安的文武官員束手無策,只好保護太子逃到渭南躲避。東魏降兵攻克長安外城後,內城的老百姓自發組織起來守城,各地援軍也陸續向長安進發,東魏軍攻不破內城,出城又連吃敗仗,索性堅守不出,這樣一來反而給了宇文泰充足的時間。

神武皇帝的絕地反擊——全力一擊下的慘勝伴隨著的是愛將的隕落

西魏文帝駐紮閿鄉(今河南靈寶西),派宇文泰領軍入關平叛,三下五除二便平定叛軍,長安父老悲喜交集,紛紛說想不到今天還能見到宇文公。

長安收復後,文帝回京,宇文泰駐守華州。這場大戰史稱河橋之戰,是東西魏之間的第三次大戰,東魏先敗後勝,很明顯可以看出西魏軍後期決戰中後勁不足,最後敗下陣來。這場敗仗《周書》裡記載非常簡略,畢竟為尊者諱嘛,可以理解。沒關係,還有《北齊書》嘛。《北齊書》裡眉飛色舞的記載了這場勝仗:“八月辛卯,戰於河陰,大破西魏軍,俘獲數萬。”——《北齊書·神武紀》

歡叔終於贏了一場,真不容易,說多了都是淚。歡叔雖然時運不濟,但屢敗屢戰的精神和曾國藩有一拼。曾國藩那老頭動不動就投水尋死覓活,歡叔想得開,勝敗乃兵家常事,宇文黑獺,你小子給我等著,我還會回來的!騎上駱駝逃之夭夭,留下一個優美的背影。

河橋之戰後,雙方各自收兵回朝,宇文泰慘敗,高歡慘勝,雖然打贏了,但損失了高敖曹等猛將和數萬有生力量。說到底誰都沒撈到便宜。再說在河橋之戰中顏面掃地的侯景最近很不爽。高歡雖然嘴上不說什麼,但心裡對他很有意見。侯景心裡嘀咕,我知道你瞧不起俺老侯,好,俺就給你露一手瞧瞧。

東魏元象元年(538年)十一月,在河橋之戰結束三個月後,侯景率軍攻克西魏控制的廣州(今河南襄城),還沒等他寫好報捷賀表,西魏軍反撲,大將是雲寶襲擊洛陽,守將王元軌棄城而走,西魏都督趙剛襲擊廣州,侯景比劃了幾下便落荒而逃。這樣一來,自襄城以西的州郡紛紛落入西魏手中。

在東魏,侯景是個刺頭,桀驁不馴,滿朝文武這傢伙就怕高歡一人,也只有高歡能壓住他。侯景一連幾次灰頭土臉回來,心有不甘。這臉上也忒沒面子了吧,不行,必須幹一票大買賣,讓那幫狗眼看人低的傢伙瞧瞧。春節後,侯景又想長途奔襲荊州,宇文泰馬上派李弼、獨孤信各率五千騎兵出武關迎敵,侯景這才作罷。

到了東魏元象二年(539年)九月,蟄伏了一年之久的高歡再次親征,直撲汾、絳,包圍西魏在河東的重要據點玉壁城(今山西稷山縣西南),守衛此地的儀同三司王思政向長安告急!宇文泰也親自率軍渡河進駐蒲阪,準備迎戰,高歡正要擼袖子大打出手時,天公不作美,大雪連日不停,後勤保障不力,士卒凍餓而死者甚多,高歡被迫下令班師。東魏軍在漫天風雪中收拾行裝,撤軍回朝。城樓上的王思政長出一口氣,懸著的心終於落地了。

轉眼又是一年,東魏再次改元武定。這一年的二月,東魏朝廷上下還沉浸在一片歡樂祥和的過節氛圍中。突然一個來自河南的信使十萬火急的衝進了鄴城相府。

高歡看完信,臉色蒼白,眾人詢問內情,高歡沉吟不語,半天才蹦出仨字:虎牢關

神武皇帝的絕地反擊——全力一擊下的慘勝伴隨著的是愛將的隕落

虎牢關當時是東西魏爭奪的主戰場,看著高歡陰沉的臉,眾人竊竊私語:虎牢關怕是出事了……高歡突然拍案而起:出兵,虎牢關!虎牢關到底發生了什麼令高歡如此震怒呢?這次出兵又會爆發怎樣的惡戰呢?

烽煙再起,巔峰對決

文/東籬把酒: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前讀萬卷書。

喜歡看歷史文章的朋友們可以關注一下頭條號:東籬文史書苑,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歷史上發生的趣聞瑣事,歡迎大家關注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