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悅讀|致教師:在寧靜的閱讀中,找尋另一個自己

語文 寧靜 文學 平凡的世界 中國網教育頻道 中國網教育頻道 2017-10-09
假期·悅讀|致教師:在寧靜的閱讀中,找尋另一個自己假期·悅讀|致教師:在寧靜的閱讀中,找尋另一個自己

全文共2570字,預計3分鐘讀完

假期·悅讀|致教師:在寧靜的閱讀中,找尋另一個自己假期·悅讀|致教師:在寧靜的閱讀中,找尋另一個自己假期·悅讀|致教師:在寧靜的閱讀中,找尋另一個自己

導 語

乍一看這個標題您可能會覺得奇怪,身為教師,每天手不釋卷,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哪天不和書本打交道呢?讀書,似乎和吃飯、睡覺一樣,成為老師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老師,怎麼會不讀書呢?

此“讀書”非彼“讀書”,這裡的“讀書”不是指研讀與課程、教學工作直接相關的書,而是指安靜地捧著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在白紙黑字裡聞得到花香,聽得到鳥鳴,讀一些看似沒用的書,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無功利性閱讀”。在緊張、日復一日的教學工作中,“讀書”已經成為越來越多老師們的一件“奢侈品”。

國慶假期裡,想一想老師們為什麼要讀書?要讀哪些書?要怎麼讀書?在字裡行間重溫閱讀的樂趣,在悠長的假期裡體會內心的平靜,在寧靜的閱讀中,找尋另一個自己。

假期·悅讀|致教師:在寧靜的閱讀中,找尋另一個自己

01

為什麼讀書

讀書,讓教師的內心充盈

著名語文特級教師李鎮西曾經在一篇文章裡提到教師為什麼讀書,作為語文教師的他,真正為他的課堂教學帶來廣度、厚度和深度的並不是《班主任手冊》之類的書,而是《平凡的世界》《傅雷家書》《風雨中的雕像》《誰生活得更美好》等作品。他在一次青年語文教師的座談會上說:“我認為,教語文不能就語文論語文,要站在教育的高度打量語文;搞教育不能就教育談教育,要站在社會的高度審視教育。”

在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鬆眼裡,“只有你讀的書足夠多了,你才會更有創意,才會更自信,你才會更有底氣,才能獲取更多的物質回報。但是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書讀得多了,你在情感方面會是一個充沛的、獲益很多的人,你的依靠會更充實,更重要的是在讀書中會尋找到我們的信仰和精神支柱。”對教師而言,當下最要緊的可能不是沒有讀書的時間,而是沒有讀書的意願。在很多情況下,教師的閱讀可能不會帶來立竿見影式的指導和幫助,可閱讀本身是一種對內心世界的充盈,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讀書,是學生讀書的前提

教師的讀書興趣與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讀書興趣與水平,因此,教師讀書不僅是學生讀書的前提,而且是整個教育的前提,只有愛讀書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愛讀書的學生。閱讀應成為教師的一種基本生活方式。

在上海七寶中學特級教師毛榮富看來:“教師如果只是講書本上的東西,沒有自己的感受,沒有真知灼見,很難說服學生,更談不上感染學生。教師要點燃學生的生命之火,也要點燃自己的生命之火。教師需要教育學生,也需要自我教育。讀書是自我教育的主要形式,讀書是得到精神養料的主要途徑。”

讀書,使教師永葆童心

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他一生與學生打交道,終生在自己身上保存了某種兒童的東西,那就是永遠的好奇心和赤子之心。

教育學者、詩人張文質曾說:“所有偉大的教師都是始終葆有童心的人,他的成長具有持久性,他總是能從最廣泛的閱讀中,不止息地形塑自己,由此他也才可能真正成為自己。”當教師嘗試著將閱讀融入自己的生活時,就會發現閱讀並不會成為生活的額外負擔,反而是對生命必要的補充,對生命重要的借鑑與參考。

假期·悅讀|致教師:在寧靜的閱讀中,找尋另一個自己

02

讀什麼書

多讀點“無用書”

在中國教育報刊社不久前舉辦的“2015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推選展示活動中,中國教育報記者曾經就“閱讀”話題採訪了每一位入選教師,記者發現,《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紅樓夢》、《文化苦旅》等文學經典,是這些入選的好老師們的案頭書,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對於這些入選的優秀教師而言,“漫無目的”的無功利閱讀已經成為大家的生活習慣,不論是身在繁華大都市裡的教師還是紮根邊遠山區的教師,是這樣經典的文學書籍給予了他們職業信仰和堅持下來的勇氣。

多讀“看得懂的書”

對於有讀書意願和興趣的教師來說,究竟要讀哪些書似乎成為難題,身為語文特級教師的李鎮西老師,經常會被青年教師們問到“應該讀什麼書?”“有的教育理論書我讀不懂,怎麼辦?”,李鎮西老師的回答往往都是斬釘截鐵一句話“讀不懂就不要讀!”

他說,“讀書應該是一件給人快樂的事,當然,這裡的快樂不是淺薄的開心,也包括“思考”的幸福。

但是事實上有些書,也許是由於翻譯的問題,顯得非常晦澀難懂;還有些書,盛名之下,其實難以做到名副其實,也許只是出版商盲目炒作的速成品,原本經不起推敲。在他看來很簡單,不讀就是了。老師們不要因此而懷疑自己的智商,不要自卑。既然那些書我們讀不懂,那不讀就是了,我們找能夠讀懂的書來讀!”

假期·悅讀|致教師:在寧靜的閱讀中,找尋另一個自己

03

怎麼讀

教師還需“深”閱讀

在“電子閱讀”和“紙本閱讀”之間,北京市第十五中學校長邰亞臣傾向於“紙本閱讀”。他認為,電子化閱讀鮮有完整的呈現方式,不同鏈接組合起來的東西客觀上提供的是片段,網民們更為普遍的就是跳躍式閱讀。而“紙本閱讀是一種親身參加的活動,是一種扔掉Baidu和Google兩根‘柺杖’的行走方式,如果堅持走完全程,那種意想不到的收穫才會成為一股強大的推動力量”。

北京豐臺區的孫老師平時除了教學任務外還要管理學生,但總能“擠”出讀書的時間。在她的床頭除了擺著自己最感興趣的書籍外,還有一支筆。“我會把書中最出彩的部分標註出來,還會在旁邊寫上自己的讀書感想。每月,她都會不定時地去泡圖書館,最愛聞的是紙質書特有的“香味”。

在當下的現實生活中,像孫老師這樣堅持“深閱讀”的教師並不多,在一次關於教師閱讀時間的調查結果中顯示,56.4%的教師坦言不超過半小時,33%教師為半小時到1小時之間。

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導師倪曉健認為“人們不再像過去那樣坐下來真正冷靜地思考一些問題,也沒時間做讀書筆記和批註。眼下的年輕人更願意接受快餐式文化了,基本是掃描式閱讀,缺乏深入思考。”他建議,“從長遠來看,教師坐下來讀書,在讀書中深入研究問題是十分有益的。”

放低視角,從學生的角度去讀書

放低視角,從學生的角度去讀書,不但讓教師可以從中瞭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增進師生雙方情感的交流,也可以讓教師從中理解年輕一代的夢想與追求,從而把準脈搏,更好地指導學生的閱讀。有人總結優秀語文教師的成功典型時指出,除了關注語言訓練,還能在思想上引導學生,引導學生把做人和讀書、作文聯繫起來。能做到這一點的教師,每天都會有新鮮的情感體驗。

學生的閱讀可能存在幼稚、趨同等弊端,但對於教師來說,從學生的視角去閱讀,也是一種必要的反哺教育,可以促進他們跨越代溝,換位思考,重新體驗青春、體驗生命。

假期·悅讀|致教師:在寧靜的閱讀中,找尋另一個自己假期·悅讀|致教師:在寧靜的閱讀中,找尋另一個自己

國慶假期,正值秋高氣爽,或在景色怡人的秋色中,或在溫馨舒適的書房裡,拿一本好書、品一壺好茶,感受閱讀帶給我們久違的快樂,度過一個書香四溢的假期吧!

假期·悅讀|致教師:在寧靜的閱讀中,找尋另一個自己

來源 | 中國教育報

實習編輯 | 沈昕雨

責任編輯 | 周繼鳳

本公眾號轉載的文章,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文章版權及插圖屬於原作者。如果分享內容在版權上存在爭議,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處理。

小編推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