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著文字去旅行 記同課異構觀摩之行

語文 文學 文章 變色龍 百曉網絡 2017-05-24

貼著文字去旅行 記同課異構觀摩之行

五月的暖風,送來撲鼻的花香,送來滿目的青蔥,送來滿懷的清爽。在這怡人的時日,我們學校組織七八年級部分語文教師,一行二十多人到達羊山中學參加全國中學語文同課異構教學觀摩研討會。

這是一次語文教學的盛宴!同課異構,精彩紛呈!緊張有序的安排,不同課型的欣賞,讓我大開眼界,更進一步認識到學無止境、教無止境。

十幾節課的觀摩欣賞,打開了我們語文教學的視野,提高了我們對語文課堂教學的再認識。豐富的教學形式,讓我們充分認識了“教有法、教無定法”。

其間,羊山中學的兩節隨堂課《雲南的歌會》,讓我們從不同的側面瞭解了雲南的民俗風情,也真切地看到了羊山中學語文老師的敬業,以及異構之異——授課的側重點不同,突出教學重難點的角度不同。同時也觀察到羊山中學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能力。

觀摩兩節《紫藤蘿瀑布》的教學,讓我們認識了現代教學手段的便捷,也認識到賞析教學的不同著眼點對學生理解文本的幫助。

兩節《變色龍》的課堂教學活動,充分展現出不同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和學生能力培養的不同。陳曉暉老師超現代化平板教學,課堂是學生展示的舞臺,學生把《變色龍》表演成一幕幕話劇搬進教室,展示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來自江蘇無錫的謝明堯老師教授的《變色龍》一課,則是用一支粉筆一本書的傳統教學方模式,用自己聲情並茂的朗讀,引領著學生緊貼著文本在文字中旅行,讓學生在語言文字中摸爬滾打,深深地把學生帶入文本之中,在學生自己的推敲、揣摩和分析中深入理解文本,於不知不覺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使學生能夠和文中人物一起喜怒哀樂,又能跳出課本之外客觀審視,從而理解文本,理解主題,認識那個社會,認識那個時代。——我個人更欣賞和敬佩謝老師,感覺他有很深厚的語文功底,更強的課堂駕馭能力,帶著學生如同在文字間漫步一般,引領著學生欣賞、理解、概括……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全面的訓練和培養。

來自北京清華附中的老師王君教授的《木蘭詩》和《孫權勸學》讓我們耳目一新,她用矛盾解讀法,多面解讀花木蘭,給學生一個多角度認識花木蘭的方法,認識了一個文學史上最完美的女子形象。但我覺得她的課更適合欣賞和觀摩,不適合我們的課堂。

來自江蘇南通的丁衛軍老師的《情境寫作一例》,他的作文教學到是給了我更多的啟發:引導學生多角度、全方位觀察,才是學生寫好作文的根本。沒有生活,沒有對生活的細緻觀察,學生就不可能寫出好的文章。他的《讓寫作教學看得見》呼喚回歸:迴歸生活,迴歸生靈,迴歸常識,讓學生都能我手寫我心。讓學生的讀寫進入交際語境,從封閉走向開放,玩轉微信進行微寫作。——這也引領著我們的語文作文應時代發展適時改進。

專家點評一樣精彩,讓我們認識到每一節語文課就是領著學生貼著文字進行一次旅行,我們要合情合理合教法地上好每一節語文課。語文教學是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每一節課都應該兼顧語文能力的培養。

語文教學任重道遠,我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更應該多方面提高個人的語文素養,才能適應當前語文教學的需要。為語文教學努力!

貼著文字去旅行 記同課異構觀摩之行

感謝老師們分享學習心得,我想借助“悅讀群”和“課改群”來談淡我的感受 :

課改路上柳成蔭

作者:彭宗立

回想四天前,我們一行27人在易校長率領下赴信陽參加“全國語文同課異構研討會”,參觀了信陽市羊山中學,聆聽了語文界優秀教師的現場10餘節示範課。我們悟出了什麼?我作為隨行人員(非語文教師)來談一談淺顯的心得,拋磚引玉,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第一,語文課堂太精彩了,無論是《雲南歌會》隨堂課中中國文化的多樣,還是《變色龍》中人物的刻畫,還是《木蘭詩》中古文詩詞的深奧,還是《紫藤蘿瀑布》的託物言志,等等。這都不是通過教師的傳授來體現課堂的精彩紛呈嗎?語文文本講授需要老師紮實的語文素養和課堂教學能力。我想我們語文教師的授課能力不亞於他們,特別是您們。近期易校長帶領我們到信陽、羅山等先進學校觀摩學習,我想也是依靠語文教師的優勢和熱情來推動我校的課改。

第二,淮濱縣第一中學課堂教學改革任重道遠,但前程似錦。你看那課本劇、作文指導、口語練習等等,我們不也能做得很好嗎?

第三,通過觀摩學習,我感覺到只要我們腳踏實地做好課堂教學,一定不負學校的厚望,做學校課改的排頭兵。為此,我有幾條建議:

1、抓好集體備課。兩位組長您們要多操心,其他教師多配合。

2、加強語文課堂教學。您們看授課的老師哪一個臉上不洋溢著微笑?哪一個不是循循善誘?這不是對教材深入研究的表現嗎?

3、依託語文的優勢做好學校“研究性學習”和“校本研究”等綜合實踐課題,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不久的將來看到您們成果,踏實做課題萬事不求人。希望看到您們心得!

用愛點亮語文教育

作者:李麗

閱讀、寫作,教書育人!參加工作近二十年,每每站在講臺上面對學生,便覺得是人生最忘我的時刻。心中時刻銘記著,語文教師應該是所有教師中笑容最美、最熱愛心中教育事業的人。

5月14日,學校組織 七、八年級語文教師一行27人到達信陽,參加信陽羊山中學承辦的全國中學語文同課異構教學觀摩研討會。為期三天的學習,觀摩了十幾節課,每節課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心然怦動!

李蕾老師和學生一起美美地聽,美美地讀,美美地品,美美的說,讓學生生活在這樣的學習生活中—求知、求智、求趣、求美。一節課老師手中無書,適時地為學生美美地誦讀《紫藤蘿瀑布》中的精彩片段,授課過程中潛藏著她對語文教學滿滿的愛。

謝明堯老師一支粉筆,一本書,教學中“實”“活”“巧”地的運用教材,用愛教學,用愛育人, 心靈呼喚著心靈,感情激發著感情,智慧啟迪著智慧。

特級教師王君用一上午的時間激情飛揚、熱忱滿懷的教學《花木蘭》、《孫權勸學》,併為我們作了《見自我見天地見眾生》的報告。關注她的青春語文,被她“教孩子會愛比教什麼都重要。這才是他們未來抵禦生命寒流的降龍十八掌!”的精彩回覆深深感動!

特級教師丁衛軍《情境寫作一例》觀摩課,是一節完美的作文教學課!他是學生眼中的小丁老師,是學生心中的“小眼”相聲演員!三天學習結束回縣城的路上,閒來無事翻看手機,突然心為之一顫-----收到了丁老師發來的一條問候信息!當我告訴他聽了他的一節作文課受益匪淺時,他居然謙虛的說:“多交流。”並鼓勵我說:“很好哦!年輕就有機會。”正因為他對語文教育的大愛,我才會有幸得到他這位語文大家的鼓勵,促使我更要堅實地走好語文教學之路!

同課異構,貴在求同。語文的新課改,其實就是迴歸真正的語文。以後的語文教學中,在切實有效的提高語文教學成績的同時,要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的美育。讓每一個學生真正的愛閱讀,多積累;愛寫作,多表達;多思考,多創造。更為重要的是把每一個學生都培養成為一個心中有愛、會愛的人!

夏丐尊先生曾經感慨道:“教育方式是水池,愛心則是水池中的水,水池中沒有水,任何形狀的池都毫無意義!” 從此,作為語文老師的我一定擔當傳播愛的使命,及時捕捉情的花果、愛的種子,順著教學的春風精心播撒於同學們正待播種的心田,用自己愛的雨露去滋潤,使之紮根花芽,茁壯成長。做一個心中有愛的語文老師,一個能給學生一生帶來積極影響的語文老師!

我來談“同課異構”

作者:廖東耀

不要把同課異構看得那麼神祕,對"異構"的理解不能偏頗。不論怎樣"構",都要因學情而構。都要困教學目標而構。否者,只求"異"而不顧之,是玩花樣。我認為"異構"就是因材施教的翻新,就是新時代語文教學對"教無定法"的全新詮釋。

我的觀摩課心得體會

作者:張利

上週五至週日我們淮濱一中七、八年級的語文老師在學校的組織下參加3同課異構教學觀摩研討會。整個會程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再次讓我感受了大語文的“教無定法,學無止境。”

一、心中的渴盼一一同課異構。同課異構,是語文教學的大膽創新,同中求異。有比較才有鑑別,授課教師憑藉自己多年的經驗遊刃有餘地駕馭著課堂,最能彰顯哪種教法高效。但無論採取哪種教法,重要的兩點不可忽視:1、依據學情選定適合的教法,2、合理處理教學三要素(文本、教師、學生)之間的關係。

二、意外的驚喜一一多文本閱讀教學。多文本閱讀即群文閱讀,運用到教學中既可運用相關知識鏈接,又可使主題拓展。但種這種教法對老師和學生都有所要求,教師自身要有相關的文本儲備,學生要有一個長期積累沉澱的過程。如單純地隨機使用這種教法,很可能會導致學生手忙腳亂,對課堂任務的處理也只能停留在蜻蜓點水的膚淺層面。正如有句話所言,還合你的才是最好的,在此套用過來就是適合你班學情的才是最好的。

三、心中的困惑一一文本、學本、生本。觀摩課所體現的教學理念有所不同,有文本教學、學木教學和生本教學,真是異彩紛呈。文本足學本和生本的發端,亦是其終極,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都必須依託於文本,從文本出發,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教學相長,師生從文本中覓食新知,培養能力,獲得體驗。一切所有都是從文本中來,又到文本中去,教與學在迴環往復中不斷前進。“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文本是教與學的源頭活水。教學中千萬不能陷入為體現某種所謂的教學理念,而刻意去選擇教學方法的誤區,從而上演變教學為表演,變講臺為舞臺,變學生為道具的尷尬境地。

四、課改的展望一一曾經擁有,未曾堅持。教無定法,學無止境。面對課改這一新生事物,我們在摸索中砥礪前行,既不能照搬照抄,又不可全盤否定。有些做法和經驗確已曾經擁有,只是未能堅守,教學中銘記兩結合:1結合學校實情,使有限的教學資源利用無限大,2結合班級學情,選擇適合的教法、學法。既實事求是,又開拓創新。

同課異構心得體會

作者:劉楊

5月13日,風和日麗,百花盛開,我們淮濱一中一行27人有幸參加了羊山中學主辦的“同課異構”聽課觀摩活動,學習結束到現在,我依然難以撫平激動的內心,課堂上老師們優雅與成熟,學生們活躍與積極,都使我深受啟發,結合我自己平時的教學體會,談一談我的心得體會。

第一, 備課的精心和設計的新穎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在聽課中時常看到老師們獨特的教學設計,精美的課件製作讓我心動!使我明白一切的手段都可以用來服務語文的教學。

第二, 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而老師在課堂上只起到引領、傾聽、評價、補充的作用。不再是喋喋不休地講,讓學生在自由地討論,探究中得到收穫,得到知識,得到能力的提升,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分享自己喜歡的聲音。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收穫,在快樂中成長!

第三, 注重了文本朗讀教學。好文章是用來讀的, 好文章也是讀出來的,無論是現代文還是文言文, 老師都把朗讀當作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徑, 藉助朗讀反覆欣賞感悟文章的語言美。在朗讀、點評、再讀的過程中體會語言的魅力, 學生從中也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內涵。

第四,注重了課堂評價性語言,彰顯語文老師的語言藝術。人們常說:教學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在上課時,教師語言的魅力深深地令我折服;尤其是課堂教學評價的語言,對學生回答問題或對其課堂表現進行評價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評價是否科學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果。新課改提倡多鼓勵、多表揚和多肯定學生,幫助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樹立深入學習和研究語文的信心。老師和學生都是評價的一員,學生的自評和互評能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為,改正自己的缺點,學生的這一過程是他們不斷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的過程。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李蕾老師的多維評價:“雖然你說得不完全正確,但老師還是要感謝你的勇氣和膽量”,“你說的觀點很有創見,非常可貴,老師想請你再響亮地說一遍”,“這個地方你再讀上一遍,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有新的感受和發現”------以上這些評價,我認為既是對學生感悟結果的評價,也指向了學生的感悟態度,指導了感悟的方法。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讚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只要用心去做我們是能辦到的。

總之,每位教師的課堂都有自己的精彩 之處,都有自己的亮點。通過本次的"同課異構"活動,使我對自己平時的教學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學習別人的優點,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充分利用一切學習的機會,多對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並真正地達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於樂 "。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作者:王顯建

回顧為期三天的觀摩學習,感覺是一場視聽的盛宴,一次智慧的啟迪。

專家們的精彩展示,不再贅述,我談談自己感受最深的有兩個方面。

一、合情合理教語文。“同課異構”同在何處,異在哪裡?我想,“同”至少表現在兩個方面:文本相同,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目標相同。異主要是指對課文的處理形式不同。

俗話說條條大道通羅馬,既然目標相同,那麼我們到底選擇哪一種文本的處理方式更好呢? 我們選擇的標準就是合“情”。就是說要根據學生的學情來確定文本的處理方式。能選擇出最適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文本處理方式,就是最好的課堂,最好的教育。這也是我們語文課改的追求目標。那麼,什麼是合理的教語文呢?萬物皆有規律,語文自有章法。不論形式如何的變化,都要遵循語文的教學規律,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來教學。

二、關注文本,關注生本。

對課文的解讀,一定要緊扣課文。不可信馬由韁,任意馳騁。也不可斷章取義,主觀臆斷。課文的理解一定要緊扣文本。而對於課文深度的挖掘,則要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的基礎不同,水平不同,我們對文本的處理就有不同。沒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適合的教育。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最後用幾句話概括本次學習的感受:

雞公山旁賢山立,

南灣湖畔溮河流。

有容乃大方君子,

各有千秋爭上游。

八方英才聚申城,

同課異構各顯能。

語文素養能提高,

術不相同道相同。

緊扣“文本”關注“人”,

合“情”合“理”教語文。

條條大道通羅馬,

賞課“外形”悟“精神”。

來源:淮濱縣第一中學

編輯:劉學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