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餘叔巖唱片:“後學若以此立基,實可少涉左道旁門也”'

餘叔巖 譚鑫培 劉世昌 梨園雜志 2019-09-14
"

作者:正文

 叔巖為學譚人,而又為英秀高弟,譚而後,居於老生王座。叔巖雖有餘派之目,但藝則仍多出於譚,至異於譚處,則是自己的聰穎,天賦之缺陷也,正某君所謂:“變化的譚派”,非王又宸之死啃譚者。究實,嘴上功夫,皆是數十年的磨鍊。

 餘息影歌壇,逝後又轉瞬數載,欲再聞其歌,則只可於唱片中求之。緣其息影之日早,故其唱片,除百代、長城、高亭三公司外,他公司則半張皆無。至病逝前國樂公司不惜重金特灌之二片,實又為劇之史頁留痕矣!

 叔巖唱片,似片片皆至低可估“平穩無大疵”五字,而多名貴,其:“嘩啦啦”與“抓一把”開多少後學法門,亦可見其藝之精也。

 今將其唱片逐一列下,稍加小評。學識淺陋,見聞無多,自難免有不到之處,此點尚望諒我。

"

作者:正文

 叔巖為學譚人,而又為英秀高弟,譚而後,居於老生王座。叔巖雖有餘派之目,但藝則仍多出於譚,至異於譚處,則是自己的聰穎,天賦之缺陷也,正某君所謂:“變化的譚派”,非王又宸之死啃譚者。究實,嘴上功夫,皆是數十年的磨鍊。

 餘息影歌壇,逝後又轉瞬數載,欲再聞其歌,則只可於唱片中求之。緣其息影之日早,故其唱片,除百代、長城、高亭三公司外,他公司則半張皆無。至病逝前國樂公司不惜重金特灌之二片,實又為劇之史頁留痕矣!

 叔巖唱片,似片片皆至低可估“平穩無大疵”五字,而多名貴,其:“嘩啦啦”與“抓一把”開多少後學法門,亦可見其藝之精也。

 今將其唱片逐一列下,稍加小評。學識淺陋,見聞無多,自難免有不到之處,此點尚望諒我。

談餘叔巖唱片:“後學若以此立基,實可少涉左道旁門也”

餘叔巖便裝照片

1、高亭公司出品

(1)《珠簾寨》本為淨角戲,而改生則源於譚鑫培。叔巖既學譚此劇多肖,然以唱片中較,其衷氣確不如譚(譚之《戰太平》片中“大將難免陣頭亡”之句,確非餘所敢學),故沉著處無醇厚之音,然有乾淨緊峭之味,或存譚之神理乎(因為我之說古乃是據諸老顧曲家之話語文字或唱片,我並不曾看過老譚也)?起長腔易,收短腔則難,正所謂:“有腔易,無腔難”。此片原板,力追堅潔,落腔不覺拖泥帶水,有餘味可令人回思。快板利落非常,三個“嘩啦啦”,雖然其高是比出來的,但氣口極不易勻,叔巖則應付自如,使人生“更上一層樓”之感。嗓低能用,真善書者不擇筆。末句峭拔得勢,“落得個清閒”句極與《武家坡》“十八年”句之腔肖,但彼須綿邈,而此必沉雄,叔巖得之矣!可謂經意名作,而此片留跡更為後學造福不淺,少走多少路也! 

 《洪羊洞》腔為真情表現,英秀有《洪羊洞》一片,但為病房之快三眼:“自那日”其以蒼涼沉鬱之音而極頓挫抑揚之妙,聲口悽婉,真若病入膏肓之人,實一絕唱。而小余此片,亦可稱之為:“寓頹唐之韻,無散漫之音”,故沉鬱老蒼亦自然肅穆也。“主”字森秀,所謂“春煦萬物,默運天工”,可為“盡”、“營”二腔寫照。譚氏《寄子》片,“命”、“情”二腔之妙,叔巖可謂傳之矣!“宗”字唱“凡”出“保”字,陰平陰上,亦盡音調之諧,“枕”字行腔,尺寸漸快,不若小培之粘滯,為活潑可貴處。平直中蘊許多丘壑。此第二句“番”字之佳點,亦為譚妙,叔巖所學如是。末句不唱“休驚動上房內年邁太君”老詞,而唱“怕只怕熬不過尺寸光陰”詞可講即可,而叔巖之結尾“陰”字惻然嚥住,得病榻支離光景,劇神存此矣!取徑不同,各造其極。小余聰慧,大矣哉!

"

作者:正文

 叔巖為學譚人,而又為英秀高弟,譚而後,居於老生王座。叔巖雖有餘派之目,但藝則仍多出於譚,至異於譚處,則是自己的聰穎,天賦之缺陷也,正某君所謂:“變化的譚派”,非王又宸之死啃譚者。究實,嘴上功夫,皆是數十年的磨鍊。

 餘息影歌壇,逝後又轉瞬數載,欲再聞其歌,則只可於唱片中求之。緣其息影之日早,故其唱片,除百代、長城、高亭三公司外,他公司則半張皆無。至病逝前國樂公司不惜重金特灌之二片,實又為劇之史頁留痕矣!

 叔巖唱片,似片片皆至低可估“平穩無大疵”五字,而多名貴,其:“嘩啦啦”與“抓一把”開多少後學法門,亦可見其藝之精也。

 今將其唱片逐一列下,稍加小評。學識淺陋,見聞無多,自難免有不到之處,此點尚望諒我。

談餘叔巖唱片:“後學若以此立基,實可少涉左道旁門也”

餘叔巖便裝照片

1、高亭公司出品

(1)《珠簾寨》本為淨角戲,而改生則源於譚鑫培。叔巖既學譚此劇多肖,然以唱片中較,其衷氣確不如譚(譚之《戰太平》片中“大將難免陣頭亡”之句,確非餘所敢學),故沉著處無醇厚之音,然有乾淨緊峭之味,或存譚之神理乎(因為我之說古乃是據諸老顧曲家之話語文字或唱片,我並不曾看過老譚也)?起長腔易,收短腔則難,正所謂:“有腔易,無腔難”。此片原板,力追堅潔,落腔不覺拖泥帶水,有餘味可令人回思。快板利落非常,三個“嘩啦啦”,雖然其高是比出來的,但氣口極不易勻,叔巖則應付自如,使人生“更上一層樓”之感。嗓低能用,真善書者不擇筆。末句峭拔得勢,“落得個清閒”句極與《武家坡》“十八年”句之腔肖,但彼須綿邈,而此必沉雄,叔巖得之矣!可謂經意名作,而此片留跡更為後學造福不淺,少走多少路也! 

 《洪羊洞》腔為真情表現,英秀有《洪羊洞》一片,但為病房之快三眼:“自那日”其以蒼涼沉鬱之音而極頓挫抑揚之妙,聲口悽婉,真若病入膏肓之人,實一絕唱。而小余此片,亦可稱之為:“寓頹唐之韻,無散漫之音”,故沉鬱老蒼亦自然肅穆也。“主”字森秀,所謂“春煦萬物,默運天工”,可為“盡”、“營”二腔寫照。譚氏《寄子》片,“命”、“情”二腔之妙,叔巖可謂傳之矣!“宗”字唱“凡”出“保”字,陰平陰上,亦盡音調之諧,“枕”字行腔,尺寸漸快,不若小培之粘滯,為活潑可貴處。平直中蘊許多丘壑。此第二句“番”字之佳點,亦為譚妙,叔巖所學如是。末句不唱“休驚動上房內年邁太君”老詞,而唱“怕只怕熬不過尺寸光陰”詞可講即可,而叔巖之結尾“陰”字惻然嚥住,得病榻支離光景,劇神存此矣!取徑不同,各造其極。小余聰慧,大矣哉!

談餘叔巖唱片:“後學若以此立基,實可少涉左道旁門也”

餘叔巖之《珠簾寨》 

 (2)《戰太平》靠把老生非僅重武基,唱唸須存威稜,使懦夫可立,與安工衰派異。“頭戴著”之倒板,高入雲表。搖板句句英風颯爽,有不可一世之概。“鐙”字勁厚渾融,可稱之“矢穿七紮”。“掃蕩煙塵”四字,慷慨激昂,如聞易水蕭蕭之聲,真壯士之音也。此片陽平多用高音:如“殘”、“撩”、“雄”等字。其實“殘”、“雄”應低,便接下“生”、“兵”二陰平字,尤可盡抑揚之致。此類字音,雖非“倒”,然如“屏風上立,蒸籠上行”,可偶然,不可常例,未足為訓,此實亦火氣未淨。叔巖喜用噴口,此片“鐙”、“蕩”皆是。過多咬字即易致模糊,偶為之頗足增口勁,而叔巖之習慣此,曲曲多有已成毛病,後學須謹之慎之。

 《狀元譜》溫如唱此平浮,實非“陳伯愚”之情態。小余此片如怨如慕,真富情感之聲音也。首句“張公”二字平出,與老譚《探母》片“楊延輝”三字,同一平淡,但亦同一渾厚無倫。“三”字提高,此陰平字,井然不紊。“無有後苗”四字,非僅抑揚有致,益傳“老來無子實可憐”之情。兩個“為兒女”一平一低,尤足抒寫心情,煩惱頹唐皆寓於聲口,音律清蒼。餘事耳,後尤簡練。第一個“我也曾”疾轉而下,然不背尺寸,斂鋒入骨,韻味又出,此方可譽之“神明於規矩”也。去聲字下接上聲字,率多以墊字出之。此曲“去呀把紙燒”即是。然西皮與二黃不同,不能皆繩此例也。最末一句“燒”字下不墊“哇”音,仍歸其本字,是溫如萬不能及,亦可見其字正之不苟如此。 

 (3)《烏盆記》為一悲劇,長言詠歎,劉世昌之唱工甚重,後部之二黃,須具如泣如訴之悽咽,方為盡聲之情。此片為“老丈”一段二黃原板,雖非反調,但亦必以蒼涼沉鬱出之。譚氏雲遮月之嗓,慣度變徵之聲。小余此劇約亦叫天法乳。叔巖之花哨已又勝於譚,老輩深惡而痛絕(而降至今日,無伶不更花哨,早失樸實,真無可奈何之事)。唯此片承譚餘緒,雖已花哨,尚未墜勁拔之概,所以可貴耳。“抓一把”之“把”字,“揚灰塵”之“塵”字,剛健而不覺其纖,尚可令人醒脾。“擺搖動”之句,紆曼徐引。“遠無冤”句哀婉欲絕。“伸”字頓挫而結,能勒得住,尚為不失典型之作。 

 《八大錘》此片淵淵作金石聲,慷慨之情溢於歌表。回龍之垛句,沉著有味,可想見王佐之為人也。此片本為三眼,然尺寸之快,竟若原板,奪頭後,不當接原板過門。此快之原因,或系限於唱盤也。 

 (4)《魚腸劍》子胥之劇,歸於靠把,故唱白不當以靡靡出之。叔巖此曲悲涼激越而綿裡藏針,至健至剛,故可聽也。快板如珠走盤,嘈切動聽,聞為學譚最得力處,不使腔有紆迴之妙,使花腔得玲瓏之致,乃稱能手。包氏論書雲:“疏能走馬,密不通風”,可喻此曲。然以氣格論,終不敵王鳳卿之明輔將軍,或亦即譚氏此類劇唱不過汪桂芬、孫菊仙之因乎。 

 《託兆碰碑》此片僅《託兆》一闕,走其師之蒼涼意,可謂體會入微。“金烏墜”之倒板,悲壯激昂不斤斤於腔調之抑揚,出口自然高古,太極無極,或此之謂乎?末句“遍體颼颼”墊一虛字“哇!”使人如感一末路窮途之老將,徘徊於凜冽之朔風中,真名曲也。 

 (5)《搜孤救孤》此片分頭二段。頭段勻氣調息,平鋪直敘,而氣足神完。“降麒麟”之“麟”,走入鼻音,餘音嫋嫋,實有“不絕如縷”之餘韻。唱散即止,此固唱片所限,亦叔巖之明也(富英國樂《探母》,以若許小片灌一大段坐宮,後之二六,猶如發弓之矢,而《探母》一劇,坐宮之唱必須輕描淡寫,宜慢出,若如此之快,味何存乎?人被唱片所限,實乃愚極。此片若多唱一句,前面必須加快,故餘贊叔巖之明也)。第二段之倒板,似亦譚氏《寄子》所影,而“命”字之口勁,實非餘子所敢望其項背。雖非嘎調,但氣力不弱於嘎,下接之垛板,“眼見得”緊接“兩”字,使人可愛,原板似有不勻之態,大醇小疵矣! 

 (6)《空城計》“我本是”一段,本系“穩重”而須有“隱逸”之歌。叔巖穩重,而不若又宸之玲瓏。此片聲調,尚無何可議。 

 以上高亭公司出品共六張,率多餘之撒手鐗,甚風行,更為學餘伶票必人手一張者也。 

2、百代公司出品

 (1)《賣馬》叫天之後叔巖獨擅長,除言菊朋外,餘子無可齒者矣!此片為《耍鐗》之快板,雖一鱗半爪,已可傳神!“站立店中”之搖板,雄肆豪邁,能辟易萬夫,想見秦二爺之英雄。快板得輕靈之妙,唯有滑音,吐字即欠真矣!此乃換氣關係。叔巖唱唸多有此,火候未到耳。散板六句,出口成章,若聞有關西大漢彈銅琵,擊鐵板唱大江東去然。“倒叫二位”尾句,類蛇足,叔巖明場掃去,收音清唱,無關宏旨,亦免不識“掃頭”者,疑為三條腿也。“放出禍來”微上挑,英挺之甚,亦便鎖住“有秦瓊擔承”尾句,不然則鬆懈矣! 

 《法場換子》此劇已少唱者,菊朋前度誠為佳劇,近年則反失“佳”矣!此片為快三眼,雍容飄逸,雅韻四流。“恨薛剛”平平唱去,然如多年陳紹,味深之甚。“獸”字行腔,自然而不覺滯。“吃醉了酒”之“了”字,襯得好,運用得更好,結句垛板靈活,與《雙獅圖》別具蹊徑。“夫人嚇”,頗草率,三眼中似不宜出此,或系唱盤之限,未展所長。但稱之者頗不為少,愚者見愚,餘頗不贊同(此餘字為我,非叔巖)。“兩”字太滑,不為佳。“自刎人頭”有作“自刎咽喉”者,好聽但費嗓,或系避重就輕也。 

 (2)《上天台》此劇光武本三段唱,而叔巖所灌既非“金鐘響”又不“龍書案”乃系中間一段最短之四句。聞劉鴻唱原板,江陽轍,叔巖則唱三眼,人辰轍。首句脫化於《宿店》之“一輪明月”。“怎”字之噴口,用“滿江紅”腔,遒峭大方,但見渾厚,不落小家瑣屑。叔巖不擅王帽戲,因運腔、用嗓兩不對工,不知此劇曾演明場否? 

 《一捧雪》二黃倒板蒼涼勁拔,為叔巖最擅長,與《戰太平》並具此妙,真堪立儒。“命”字腔極花哨,但乾淨無傖惡氣。唯第二句唱“雪氏夫人”,文辭上不通之至。若講唱,則雖寥寥數語而有餘味,如右軍之有《快雪時晴帖》也。 

 (3)《捉放曹》小余名作,後學無不導此,此片實有神理。怕、差諸字,聞甚肖英秀,不知是否?二六錯綜得亦甚好。唯此片不可為法點甚多,如“耐在”二字之出腔,病於弱,因均系“合”字也。慢板尾句,“他”字以“哇!”墊,亦不得謂之佳,因實小氣矣!二六中,“一家人”與“出莊來”二句連墊“哪”“呀”,實可謂頻的很!誠為此片之白璧微瑕,兩句搖板,則甚平穩。 

 (4)《戰樊城》兩段西皮易犯重腔,此二段皆收入,頭段“兄長說話”開口便奇,“伯邑考”尤足示餘之口勁,二六稍亂,收音不佳,尾句似脫於《南陽關》“不淚拋”之句。第二段,“一封書信”頗剛健,二句之“兩離分”“兩”字拉長,實有“悲莫悲今生別離”之景,雖可聽,究不若鳳二也(此段唱詞,甚有研討之價值,暇當論及)。

"

作者:正文

 叔巖為學譚人,而又為英秀高弟,譚而後,居於老生王座。叔巖雖有餘派之目,但藝則仍多出於譚,至異於譚處,則是自己的聰穎,天賦之缺陷也,正某君所謂:“變化的譚派”,非王又宸之死啃譚者。究實,嘴上功夫,皆是數十年的磨鍊。

 餘息影歌壇,逝後又轉瞬數載,欲再聞其歌,則只可於唱片中求之。緣其息影之日早,故其唱片,除百代、長城、高亭三公司外,他公司則半張皆無。至病逝前國樂公司不惜重金特灌之二片,實又為劇之史頁留痕矣!

 叔巖唱片,似片片皆至低可估“平穩無大疵”五字,而多名貴,其:“嘩啦啦”與“抓一把”開多少後學法門,亦可見其藝之精也。

 今將其唱片逐一列下,稍加小評。學識淺陋,見聞無多,自難免有不到之處,此點尚望諒我。

談餘叔巖唱片:“後學若以此立基,實可少涉左道旁門也”

餘叔巖便裝照片

1、高亭公司出品

(1)《珠簾寨》本為淨角戲,而改生則源於譚鑫培。叔巖既學譚此劇多肖,然以唱片中較,其衷氣確不如譚(譚之《戰太平》片中“大將難免陣頭亡”之句,確非餘所敢學),故沉著處無醇厚之音,然有乾淨緊峭之味,或存譚之神理乎(因為我之說古乃是據諸老顧曲家之話語文字或唱片,我並不曾看過老譚也)?起長腔易,收短腔則難,正所謂:“有腔易,無腔難”。此片原板,力追堅潔,落腔不覺拖泥帶水,有餘味可令人回思。快板利落非常,三個“嘩啦啦”,雖然其高是比出來的,但氣口極不易勻,叔巖則應付自如,使人生“更上一層樓”之感。嗓低能用,真善書者不擇筆。末句峭拔得勢,“落得個清閒”句極與《武家坡》“十八年”句之腔肖,但彼須綿邈,而此必沉雄,叔巖得之矣!可謂經意名作,而此片留跡更為後學造福不淺,少走多少路也! 

 《洪羊洞》腔為真情表現,英秀有《洪羊洞》一片,但為病房之快三眼:“自那日”其以蒼涼沉鬱之音而極頓挫抑揚之妙,聲口悽婉,真若病入膏肓之人,實一絕唱。而小余此片,亦可稱之為:“寓頹唐之韻,無散漫之音”,故沉鬱老蒼亦自然肅穆也。“主”字森秀,所謂“春煦萬物,默運天工”,可為“盡”、“營”二腔寫照。譚氏《寄子》片,“命”、“情”二腔之妙,叔巖可謂傳之矣!“宗”字唱“凡”出“保”字,陰平陰上,亦盡音調之諧,“枕”字行腔,尺寸漸快,不若小培之粘滯,為活潑可貴處。平直中蘊許多丘壑。此第二句“番”字之佳點,亦為譚妙,叔巖所學如是。末句不唱“休驚動上房內年邁太君”老詞,而唱“怕只怕熬不過尺寸光陰”詞可講即可,而叔巖之結尾“陰”字惻然嚥住,得病榻支離光景,劇神存此矣!取徑不同,各造其極。小余聰慧,大矣哉!

談餘叔巖唱片:“後學若以此立基,實可少涉左道旁門也”

餘叔巖之《珠簾寨》 

 (2)《戰太平》靠把老生非僅重武基,唱唸須存威稜,使懦夫可立,與安工衰派異。“頭戴著”之倒板,高入雲表。搖板句句英風颯爽,有不可一世之概。“鐙”字勁厚渾融,可稱之“矢穿七紮”。“掃蕩煙塵”四字,慷慨激昂,如聞易水蕭蕭之聲,真壯士之音也。此片陽平多用高音:如“殘”、“撩”、“雄”等字。其實“殘”、“雄”應低,便接下“生”、“兵”二陰平字,尤可盡抑揚之致。此類字音,雖非“倒”,然如“屏風上立,蒸籠上行”,可偶然,不可常例,未足為訓,此實亦火氣未淨。叔巖喜用噴口,此片“鐙”、“蕩”皆是。過多咬字即易致模糊,偶為之頗足增口勁,而叔巖之習慣此,曲曲多有已成毛病,後學須謹之慎之。

 《狀元譜》溫如唱此平浮,實非“陳伯愚”之情態。小余此片如怨如慕,真富情感之聲音也。首句“張公”二字平出,與老譚《探母》片“楊延輝”三字,同一平淡,但亦同一渾厚無倫。“三”字提高,此陰平字,井然不紊。“無有後苗”四字,非僅抑揚有致,益傳“老來無子實可憐”之情。兩個“為兒女”一平一低,尤足抒寫心情,煩惱頹唐皆寓於聲口,音律清蒼。餘事耳,後尤簡練。第一個“我也曾”疾轉而下,然不背尺寸,斂鋒入骨,韻味又出,此方可譽之“神明於規矩”也。去聲字下接上聲字,率多以墊字出之。此曲“去呀把紙燒”即是。然西皮與二黃不同,不能皆繩此例也。最末一句“燒”字下不墊“哇”音,仍歸其本字,是溫如萬不能及,亦可見其字正之不苟如此。 

 (3)《烏盆記》為一悲劇,長言詠歎,劉世昌之唱工甚重,後部之二黃,須具如泣如訴之悽咽,方為盡聲之情。此片為“老丈”一段二黃原板,雖非反調,但亦必以蒼涼沉鬱出之。譚氏雲遮月之嗓,慣度變徵之聲。小余此劇約亦叫天法乳。叔巖之花哨已又勝於譚,老輩深惡而痛絕(而降至今日,無伶不更花哨,早失樸實,真無可奈何之事)。唯此片承譚餘緒,雖已花哨,尚未墜勁拔之概,所以可貴耳。“抓一把”之“把”字,“揚灰塵”之“塵”字,剛健而不覺其纖,尚可令人醒脾。“擺搖動”之句,紆曼徐引。“遠無冤”句哀婉欲絕。“伸”字頓挫而結,能勒得住,尚為不失典型之作。 

 《八大錘》此片淵淵作金石聲,慷慨之情溢於歌表。回龍之垛句,沉著有味,可想見王佐之為人也。此片本為三眼,然尺寸之快,竟若原板,奪頭後,不當接原板過門。此快之原因,或系限於唱盤也。 

 (4)《魚腸劍》子胥之劇,歸於靠把,故唱白不當以靡靡出之。叔巖此曲悲涼激越而綿裡藏針,至健至剛,故可聽也。快板如珠走盤,嘈切動聽,聞為學譚最得力處,不使腔有紆迴之妙,使花腔得玲瓏之致,乃稱能手。包氏論書雲:“疏能走馬,密不通風”,可喻此曲。然以氣格論,終不敵王鳳卿之明輔將軍,或亦即譚氏此類劇唱不過汪桂芬、孫菊仙之因乎。 

 《託兆碰碑》此片僅《託兆》一闕,走其師之蒼涼意,可謂體會入微。“金烏墜”之倒板,悲壯激昂不斤斤於腔調之抑揚,出口自然高古,太極無極,或此之謂乎?末句“遍體颼颼”墊一虛字“哇!”使人如感一末路窮途之老將,徘徊於凜冽之朔風中,真名曲也。 

 (5)《搜孤救孤》此片分頭二段。頭段勻氣調息,平鋪直敘,而氣足神完。“降麒麟”之“麟”,走入鼻音,餘音嫋嫋,實有“不絕如縷”之餘韻。唱散即止,此固唱片所限,亦叔巖之明也(富英國樂《探母》,以若許小片灌一大段坐宮,後之二六,猶如發弓之矢,而《探母》一劇,坐宮之唱必須輕描淡寫,宜慢出,若如此之快,味何存乎?人被唱片所限,實乃愚極。此片若多唱一句,前面必須加快,故餘贊叔巖之明也)。第二段之倒板,似亦譚氏《寄子》所影,而“命”字之口勁,實非餘子所敢望其項背。雖非嘎調,但氣力不弱於嘎,下接之垛板,“眼見得”緊接“兩”字,使人可愛,原板似有不勻之態,大醇小疵矣! 

 (6)《空城計》“我本是”一段,本系“穩重”而須有“隱逸”之歌。叔巖穩重,而不若又宸之玲瓏。此片聲調,尚無何可議。 

 以上高亭公司出品共六張,率多餘之撒手鐗,甚風行,更為學餘伶票必人手一張者也。 

2、百代公司出品

 (1)《賣馬》叫天之後叔巖獨擅長,除言菊朋外,餘子無可齒者矣!此片為《耍鐗》之快板,雖一鱗半爪,已可傳神!“站立店中”之搖板,雄肆豪邁,能辟易萬夫,想見秦二爺之英雄。快板得輕靈之妙,唯有滑音,吐字即欠真矣!此乃換氣關係。叔巖唱唸多有此,火候未到耳。散板六句,出口成章,若聞有關西大漢彈銅琵,擊鐵板唱大江東去然。“倒叫二位”尾句,類蛇足,叔巖明場掃去,收音清唱,無關宏旨,亦免不識“掃頭”者,疑為三條腿也。“放出禍來”微上挑,英挺之甚,亦便鎖住“有秦瓊擔承”尾句,不然則鬆懈矣! 

 《法場換子》此劇已少唱者,菊朋前度誠為佳劇,近年則反失“佳”矣!此片為快三眼,雍容飄逸,雅韻四流。“恨薛剛”平平唱去,然如多年陳紹,味深之甚。“獸”字行腔,自然而不覺滯。“吃醉了酒”之“了”字,襯得好,運用得更好,結句垛板靈活,與《雙獅圖》別具蹊徑。“夫人嚇”,頗草率,三眼中似不宜出此,或系唱盤之限,未展所長。但稱之者頗不為少,愚者見愚,餘頗不贊同(此餘字為我,非叔巖)。“兩”字太滑,不為佳。“自刎人頭”有作“自刎咽喉”者,好聽但費嗓,或系避重就輕也。 

 (2)《上天台》此劇光武本三段唱,而叔巖所灌既非“金鐘響”又不“龍書案”乃系中間一段最短之四句。聞劉鴻唱原板,江陽轍,叔巖則唱三眼,人辰轍。首句脫化於《宿店》之“一輪明月”。“怎”字之噴口,用“滿江紅”腔,遒峭大方,但見渾厚,不落小家瑣屑。叔巖不擅王帽戲,因運腔、用嗓兩不對工,不知此劇曾演明場否? 

 《一捧雪》二黃倒板蒼涼勁拔,為叔巖最擅長,與《戰太平》並具此妙,真堪立儒。“命”字腔極花哨,但乾淨無傖惡氣。唯第二句唱“雪氏夫人”,文辭上不通之至。若講唱,則雖寥寥數語而有餘味,如右軍之有《快雪時晴帖》也。 

 (3)《捉放曹》小余名作,後學無不導此,此片實有神理。怕、差諸字,聞甚肖英秀,不知是否?二六錯綜得亦甚好。唯此片不可為法點甚多,如“耐在”二字之出腔,病於弱,因均系“合”字也。慢板尾句,“他”字以“哇!”墊,亦不得謂之佳,因實小氣矣!二六中,“一家人”與“出莊來”二句連墊“哪”“呀”,實可謂頻的很!誠為此片之白璧微瑕,兩句搖板,則甚平穩。 

 (4)《戰樊城》兩段西皮易犯重腔,此二段皆收入,頭段“兄長說話”開口便奇,“伯邑考”尤足示餘之口勁,二六稍亂,收音不佳,尾句似脫於《南陽關》“不淚拋”之句。第二段,“一封書信”頗剛健,二句之“兩離分”“兩”字拉長,實有“悲莫悲今生別離”之景,雖可聽,究不若鳳二也(此段唱詞,甚有研討之價值,暇當論及)。

談餘叔巖唱片:“後學若以此立基,實可少涉左道旁門也”

餘叔巖之《戰樊城》 

 (5)《探母見娘》由二六轉快,始於譚,叔巖宗之。第一句之搖板最難唱,使腔須不露骨,此片則可稱之“寓沉痛之情”。二六中,第一句“千拜萬拜”字多,極不易俏,叔巖可裕如。“兒的”太多,而不使人厭,亦在伶工之口。快板亦足令人回思。二段之倒板,有石破天驚之力,富英嗓雖高,萬不能及也。搖板句句警策,是“子別母”之聲! 

 (6)《打棍出箱》“我本是一窮儒”為難度之曲,能求無過即可。叔巖此片之“庭”字尤有口勁,“念卑人”二句之腔,雖同此唱法,確可覺高他人一籌也。 

 《桑園寄子》,叔巖多灌他人所不灌者,此片亦為少見之一(小培與王芸芳似有此段)。《寄子》今已少演者,此片之搖板,難唱之甚,然此句句令人感動,亦寓“父子難捨之情”於中。 

 上列六片為百代出品,發行皆早,叔巖慎作也。雖有小疵,不可為賢者累。 

3、長城公司出品

 (1)《失街亭》飾武侯須威重,《失街亭》之唱,更須有叮嚀聲口。叔巖平平唱去,不使一腔,句句有過門,應取此等樣式。叔巖之唱最穩,此種劇最宜。搖板第二句:“漢諸葛扶幼主”亦有國之重臣憂國憂民本色,尤為可學。 

 《烏龍院》四平分兩派:《梅龍鎮》、《醉酒》寓瀟灑之情,聲須柔婉,音節緩和;至《天雷報》及《出箱》等則抒幽思,寄抑鬱緒矣,其聲悽緊,尺寸必須加快。此劇《坐樓》可為前派,《殺惜》後派,乃兩格之劇。此片只《坐樓》,瀟灑之勁不若溫如,雖字眼講究,失劇魂矣!然“鄰居們”陰陽亢墜,其美秀可無倫。“罵”字一豁,唱足去聲,此句緩緩唱出,亦可資後學借鏡。 

 (2)《捉放宿店》,叔巖此片,有口皆碑,悔恨之思,溢於調面。“太大”之句別緻動聽,原板字字脫口而出,亂頭粗服已絕黛姿,頓挫尤妙,何用雕飾哉? 

 (3)《摘纓會》西皮正板率多第三句放腔,此段亦然。“都只為”長腔,行雲流水一片空靈。二段之二六,亦皆盡柳暗花明之妙。因二六十字句易板滯也,“竟有那”與“把此事付與了汪洋”尤是好句,溫如《法門寺》“將人頭”句腔約即脫胎於此。此片嗓音不佳,雖有韻味,終嫌遺憾。 

 (4)《打漁殺家》,此曲譚氏曾有遺片,而又為英秀創,叔巖能避重掩短。此片亦較乃師小巧,與《洪羊洞》同一取徑。“昨夜晚”豪邁亢爽,有據鞍顧盼之概,真烈士暮年,壯心未已之蕭恩也。“把打魚事”句,運襯字脫口而出,實肖譚。“家貧窮”大方家數。二六朴茂簡拙,風神絕世。“渴”字搖曳作結,切忌匆遽收腔,而失繞樑之韻也。 

 《打嚴嵩》灌片非比明場,此數句搖板,仍失之於快,大致尚佳,末句“小”字頓高,真警世音。 

 上四片,長城公司出品,尤多為餘之好戲,亦頗風行。 

4、國樂公司出品

 (1)《沙橋餞別》此段二黃正板,字正腔圓,不為諛詞,但嗓音之蒼,終嫌不宜出於掛黑三之唐王口中。“即便還朝”走低腔,省力又好。“孤賜你四童兒”句清新之甚,結句亦有力。嗓音之蒼為年齡之關係,自不能潤,火候更深,大氣更退,王瑞芝之琴在楊寶忠之上(此話非虛,王之高於楊,猶餘之在馬上也)。 

 (2)《伐東吳》“憶昔當年”之句,“鎮”字力能穿石,真倔強得可愛,終篇貫注,此句如詩文之赴全力,攏一切也。“轉眼不覺”句,“有”字拉長,為最可稱之點。“平”字噴口,“御營進”之句,不同其他西皮原板,而劉備之唱,使人頓覺兩人口吻,真乃可貴也。唯此片第二句“有數春”是否對,應考之(《戰長沙》至《伐東吳》,黃忠降漢未必僅數年耳)。此片,閉眼聆之,似有老將撩袍而行也。 

 《打侄上墳》“提起了”首句“爾”字念得真,他伶皆成“二”矣!(“二”字雖似可講,實差“爾”千里!)“不孝”不如“不肖”,但唱不好聽,豈止叔巖?“人”字下墊“哪”,恨子弟不成人之情,盡洩於此,有如天置,不可去也(與《空城計》“錯用了小馬謖”之句“哪”字同一傳神)。“這樣奴才!”一句,翻高有衷氣不接之態,實符劇情,妙哉!“人不到五十不應唱《狀元譜》”也!原板一句較一句老練,末句“不幹”似有淚出矣! 

 以上為最後所灌,行銷之速,當在意中,與他伶唱片較,勝人之處自能瞭然!

"

作者:正文

 叔巖為學譚人,而又為英秀高弟,譚而後,居於老生王座。叔巖雖有餘派之目,但藝則仍多出於譚,至異於譚處,則是自己的聰穎,天賦之缺陷也,正某君所謂:“變化的譚派”,非王又宸之死啃譚者。究實,嘴上功夫,皆是數十年的磨鍊。

 餘息影歌壇,逝後又轉瞬數載,欲再聞其歌,則只可於唱片中求之。緣其息影之日早,故其唱片,除百代、長城、高亭三公司外,他公司則半張皆無。至病逝前國樂公司不惜重金特灌之二片,實又為劇之史頁留痕矣!

 叔巖唱片,似片片皆至低可估“平穩無大疵”五字,而多名貴,其:“嘩啦啦”與“抓一把”開多少後學法門,亦可見其藝之精也。

 今將其唱片逐一列下,稍加小評。學識淺陋,見聞無多,自難免有不到之處,此點尚望諒我。

談餘叔巖唱片:“後學若以此立基,實可少涉左道旁門也”

餘叔巖便裝照片

1、高亭公司出品

(1)《珠簾寨》本為淨角戲,而改生則源於譚鑫培。叔巖既學譚此劇多肖,然以唱片中較,其衷氣確不如譚(譚之《戰太平》片中“大將難免陣頭亡”之句,確非餘所敢學),故沉著處無醇厚之音,然有乾淨緊峭之味,或存譚之神理乎(因為我之說古乃是據諸老顧曲家之話語文字或唱片,我並不曾看過老譚也)?起長腔易,收短腔則難,正所謂:“有腔易,無腔難”。此片原板,力追堅潔,落腔不覺拖泥帶水,有餘味可令人回思。快板利落非常,三個“嘩啦啦”,雖然其高是比出來的,但氣口極不易勻,叔巖則應付自如,使人生“更上一層樓”之感。嗓低能用,真善書者不擇筆。末句峭拔得勢,“落得個清閒”句極與《武家坡》“十八年”句之腔肖,但彼須綿邈,而此必沉雄,叔巖得之矣!可謂經意名作,而此片留跡更為後學造福不淺,少走多少路也! 

 《洪羊洞》腔為真情表現,英秀有《洪羊洞》一片,但為病房之快三眼:“自那日”其以蒼涼沉鬱之音而極頓挫抑揚之妙,聲口悽婉,真若病入膏肓之人,實一絕唱。而小余此片,亦可稱之為:“寓頹唐之韻,無散漫之音”,故沉鬱老蒼亦自然肅穆也。“主”字森秀,所謂“春煦萬物,默運天工”,可為“盡”、“營”二腔寫照。譚氏《寄子》片,“命”、“情”二腔之妙,叔巖可謂傳之矣!“宗”字唱“凡”出“保”字,陰平陰上,亦盡音調之諧,“枕”字行腔,尺寸漸快,不若小培之粘滯,為活潑可貴處。平直中蘊許多丘壑。此第二句“番”字之佳點,亦為譚妙,叔巖所學如是。末句不唱“休驚動上房內年邁太君”老詞,而唱“怕只怕熬不過尺寸光陰”詞可講即可,而叔巖之結尾“陰”字惻然嚥住,得病榻支離光景,劇神存此矣!取徑不同,各造其極。小余聰慧,大矣哉!

談餘叔巖唱片:“後學若以此立基,實可少涉左道旁門也”

餘叔巖之《珠簾寨》 

 (2)《戰太平》靠把老生非僅重武基,唱唸須存威稜,使懦夫可立,與安工衰派異。“頭戴著”之倒板,高入雲表。搖板句句英風颯爽,有不可一世之概。“鐙”字勁厚渾融,可稱之“矢穿七紮”。“掃蕩煙塵”四字,慷慨激昂,如聞易水蕭蕭之聲,真壯士之音也。此片陽平多用高音:如“殘”、“撩”、“雄”等字。其實“殘”、“雄”應低,便接下“生”、“兵”二陰平字,尤可盡抑揚之致。此類字音,雖非“倒”,然如“屏風上立,蒸籠上行”,可偶然,不可常例,未足為訓,此實亦火氣未淨。叔巖喜用噴口,此片“鐙”、“蕩”皆是。過多咬字即易致模糊,偶為之頗足增口勁,而叔巖之習慣此,曲曲多有已成毛病,後學須謹之慎之。

 《狀元譜》溫如唱此平浮,實非“陳伯愚”之情態。小余此片如怨如慕,真富情感之聲音也。首句“張公”二字平出,與老譚《探母》片“楊延輝”三字,同一平淡,但亦同一渾厚無倫。“三”字提高,此陰平字,井然不紊。“無有後苗”四字,非僅抑揚有致,益傳“老來無子實可憐”之情。兩個“為兒女”一平一低,尤足抒寫心情,煩惱頹唐皆寓於聲口,音律清蒼。餘事耳,後尤簡練。第一個“我也曾”疾轉而下,然不背尺寸,斂鋒入骨,韻味又出,此方可譽之“神明於規矩”也。去聲字下接上聲字,率多以墊字出之。此曲“去呀把紙燒”即是。然西皮與二黃不同,不能皆繩此例也。最末一句“燒”字下不墊“哇”音,仍歸其本字,是溫如萬不能及,亦可見其字正之不苟如此。 

 (3)《烏盆記》為一悲劇,長言詠歎,劉世昌之唱工甚重,後部之二黃,須具如泣如訴之悽咽,方為盡聲之情。此片為“老丈”一段二黃原板,雖非反調,但亦必以蒼涼沉鬱出之。譚氏雲遮月之嗓,慣度變徵之聲。小余此劇約亦叫天法乳。叔巖之花哨已又勝於譚,老輩深惡而痛絕(而降至今日,無伶不更花哨,早失樸實,真無可奈何之事)。唯此片承譚餘緒,雖已花哨,尚未墜勁拔之概,所以可貴耳。“抓一把”之“把”字,“揚灰塵”之“塵”字,剛健而不覺其纖,尚可令人醒脾。“擺搖動”之句,紆曼徐引。“遠無冤”句哀婉欲絕。“伸”字頓挫而結,能勒得住,尚為不失典型之作。 

 《八大錘》此片淵淵作金石聲,慷慨之情溢於歌表。回龍之垛句,沉著有味,可想見王佐之為人也。此片本為三眼,然尺寸之快,竟若原板,奪頭後,不當接原板過門。此快之原因,或系限於唱盤也。 

 (4)《魚腸劍》子胥之劇,歸於靠把,故唱白不當以靡靡出之。叔巖此曲悲涼激越而綿裡藏針,至健至剛,故可聽也。快板如珠走盤,嘈切動聽,聞為學譚最得力處,不使腔有紆迴之妙,使花腔得玲瓏之致,乃稱能手。包氏論書雲:“疏能走馬,密不通風”,可喻此曲。然以氣格論,終不敵王鳳卿之明輔將軍,或亦即譚氏此類劇唱不過汪桂芬、孫菊仙之因乎。 

 《託兆碰碑》此片僅《託兆》一闕,走其師之蒼涼意,可謂體會入微。“金烏墜”之倒板,悲壯激昂不斤斤於腔調之抑揚,出口自然高古,太極無極,或此之謂乎?末句“遍體颼颼”墊一虛字“哇!”使人如感一末路窮途之老將,徘徊於凜冽之朔風中,真名曲也。 

 (5)《搜孤救孤》此片分頭二段。頭段勻氣調息,平鋪直敘,而氣足神完。“降麒麟”之“麟”,走入鼻音,餘音嫋嫋,實有“不絕如縷”之餘韻。唱散即止,此固唱片所限,亦叔巖之明也(富英國樂《探母》,以若許小片灌一大段坐宮,後之二六,猶如發弓之矢,而《探母》一劇,坐宮之唱必須輕描淡寫,宜慢出,若如此之快,味何存乎?人被唱片所限,實乃愚極。此片若多唱一句,前面必須加快,故餘贊叔巖之明也)。第二段之倒板,似亦譚氏《寄子》所影,而“命”字之口勁,實非餘子所敢望其項背。雖非嘎調,但氣力不弱於嘎,下接之垛板,“眼見得”緊接“兩”字,使人可愛,原板似有不勻之態,大醇小疵矣! 

 (6)《空城計》“我本是”一段,本系“穩重”而須有“隱逸”之歌。叔巖穩重,而不若又宸之玲瓏。此片聲調,尚無何可議。 

 以上高亭公司出品共六張,率多餘之撒手鐗,甚風行,更為學餘伶票必人手一張者也。 

2、百代公司出品

 (1)《賣馬》叫天之後叔巖獨擅長,除言菊朋外,餘子無可齒者矣!此片為《耍鐗》之快板,雖一鱗半爪,已可傳神!“站立店中”之搖板,雄肆豪邁,能辟易萬夫,想見秦二爺之英雄。快板得輕靈之妙,唯有滑音,吐字即欠真矣!此乃換氣關係。叔巖唱唸多有此,火候未到耳。散板六句,出口成章,若聞有關西大漢彈銅琵,擊鐵板唱大江東去然。“倒叫二位”尾句,類蛇足,叔巖明場掃去,收音清唱,無關宏旨,亦免不識“掃頭”者,疑為三條腿也。“放出禍來”微上挑,英挺之甚,亦便鎖住“有秦瓊擔承”尾句,不然則鬆懈矣! 

 《法場換子》此劇已少唱者,菊朋前度誠為佳劇,近年則反失“佳”矣!此片為快三眼,雍容飄逸,雅韻四流。“恨薛剛”平平唱去,然如多年陳紹,味深之甚。“獸”字行腔,自然而不覺滯。“吃醉了酒”之“了”字,襯得好,運用得更好,結句垛板靈活,與《雙獅圖》別具蹊徑。“夫人嚇”,頗草率,三眼中似不宜出此,或系唱盤之限,未展所長。但稱之者頗不為少,愚者見愚,餘頗不贊同(此餘字為我,非叔巖)。“兩”字太滑,不為佳。“自刎人頭”有作“自刎咽喉”者,好聽但費嗓,或系避重就輕也。 

 (2)《上天台》此劇光武本三段唱,而叔巖所灌既非“金鐘響”又不“龍書案”乃系中間一段最短之四句。聞劉鴻唱原板,江陽轍,叔巖則唱三眼,人辰轍。首句脫化於《宿店》之“一輪明月”。“怎”字之噴口,用“滿江紅”腔,遒峭大方,但見渾厚,不落小家瑣屑。叔巖不擅王帽戲,因運腔、用嗓兩不對工,不知此劇曾演明場否? 

 《一捧雪》二黃倒板蒼涼勁拔,為叔巖最擅長,與《戰太平》並具此妙,真堪立儒。“命”字腔極花哨,但乾淨無傖惡氣。唯第二句唱“雪氏夫人”,文辭上不通之至。若講唱,則雖寥寥數語而有餘味,如右軍之有《快雪時晴帖》也。 

 (3)《捉放曹》小余名作,後學無不導此,此片實有神理。怕、差諸字,聞甚肖英秀,不知是否?二六錯綜得亦甚好。唯此片不可為法點甚多,如“耐在”二字之出腔,病於弱,因均系“合”字也。慢板尾句,“他”字以“哇!”墊,亦不得謂之佳,因實小氣矣!二六中,“一家人”與“出莊來”二句連墊“哪”“呀”,實可謂頻的很!誠為此片之白璧微瑕,兩句搖板,則甚平穩。 

 (4)《戰樊城》兩段西皮易犯重腔,此二段皆收入,頭段“兄長說話”開口便奇,“伯邑考”尤足示餘之口勁,二六稍亂,收音不佳,尾句似脫於《南陽關》“不淚拋”之句。第二段,“一封書信”頗剛健,二句之“兩離分”“兩”字拉長,實有“悲莫悲今生別離”之景,雖可聽,究不若鳳二也(此段唱詞,甚有研討之價值,暇當論及)。

談餘叔巖唱片:“後學若以此立基,實可少涉左道旁門也”

餘叔巖之《戰樊城》 

 (5)《探母見娘》由二六轉快,始於譚,叔巖宗之。第一句之搖板最難唱,使腔須不露骨,此片則可稱之“寓沉痛之情”。二六中,第一句“千拜萬拜”字多,極不易俏,叔巖可裕如。“兒的”太多,而不使人厭,亦在伶工之口。快板亦足令人回思。二段之倒板,有石破天驚之力,富英嗓雖高,萬不能及也。搖板句句警策,是“子別母”之聲! 

 (6)《打棍出箱》“我本是一窮儒”為難度之曲,能求無過即可。叔巖此片之“庭”字尤有口勁,“念卑人”二句之腔,雖同此唱法,確可覺高他人一籌也。 

 《桑園寄子》,叔巖多灌他人所不灌者,此片亦為少見之一(小培與王芸芳似有此段)。《寄子》今已少演者,此片之搖板,難唱之甚,然此句句令人感動,亦寓“父子難捨之情”於中。 

 上列六片為百代出品,發行皆早,叔巖慎作也。雖有小疵,不可為賢者累。 

3、長城公司出品

 (1)《失街亭》飾武侯須威重,《失街亭》之唱,更須有叮嚀聲口。叔巖平平唱去,不使一腔,句句有過門,應取此等樣式。叔巖之唱最穩,此種劇最宜。搖板第二句:“漢諸葛扶幼主”亦有國之重臣憂國憂民本色,尤為可學。 

 《烏龍院》四平分兩派:《梅龍鎮》、《醉酒》寓瀟灑之情,聲須柔婉,音節緩和;至《天雷報》及《出箱》等則抒幽思,寄抑鬱緒矣,其聲悽緊,尺寸必須加快。此劇《坐樓》可為前派,《殺惜》後派,乃兩格之劇。此片只《坐樓》,瀟灑之勁不若溫如,雖字眼講究,失劇魂矣!然“鄰居們”陰陽亢墜,其美秀可無倫。“罵”字一豁,唱足去聲,此句緩緩唱出,亦可資後學借鏡。 

 (2)《捉放宿店》,叔巖此片,有口皆碑,悔恨之思,溢於調面。“太大”之句別緻動聽,原板字字脫口而出,亂頭粗服已絕黛姿,頓挫尤妙,何用雕飾哉? 

 (3)《摘纓會》西皮正板率多第三句放腔,此段亦然。“都只為”長腔,行雲流水一片空靈。二段之二六,亦皆盡柳暗花明之妙。因二六十字句易板滯也,“竟有那”與“把此事付與了汪洋”尤是好句,溫如《法門寺》“將人頭”句腔約即脫胎於此。此片嗓音不佳,雖有韻味,終嫌遺憾。 

 (4)《打漁殺家》,此曲譚氏曾有遺片,而又為英秀創,叔巖能避重掩短。此片亦較乃師小巧,與《洪羊洞》同一取徑。“昨夜晚”豪邁亢爽,有據鞍顧盼之概,真烈士暮年,壯心未已之蕭恩也。“把打魚事”句,運襯字脫口而出,實肖譚。“家貧窮”大方家數。二六朴茂簡拙,風神絕世。“渴”字搖曳作結,切忌匆遽收腔,而失繞樑之韻也。 

 《打嚴嵩》灌片非比明場,此數句搖板,仍失之於快,大致尚佳,末句“小”字頓高,真警世音。 

 上四片,長城公司出品,尤多為餘之好戲,亦頗風行。 

4、國樂公司出品

 (1)《沙橋餞別》此段二黃正板,字正腔圓,不為諛詞,但嗓音之蒼,終嫌不宜出於掛黑三之唐王口中。“即便還朝”走低腔,省力又好。“孤賜你四童兒”句清新之甚,結句亦有力。嗓音之蒼為年齡之關係,自不能潤,火候更深,大氣更退,王瑞芝之琴在楊寶忠之上(此話非虛,王之高於楊,猶餘之在馬上也)。 

 (2)《伐東吳》“憶昔當年”之句,“鎮”字力能穿石,真倔強得可愛,終篇貫注,此句如詩文之赴全力,攏一切也。“轉眼不覺”句,“有”字拉長,為最可稱之點。“平”字噴口,“御營進”之句,不同其他西皮原板,而劉備之唱,使人頓覺兩人口吻,真乃可貴也。唯此片第二句“有數春”是否對,應考之(《戰長沙》至《伐東吳》,黃忠降漢未必僅數年耳)。此片,閉眼聆之,似有老將撩袍而行也。 

 《打侄上墳》“提起了”首句“爾”字念得真,他伶皆成“二”矣!(“二”字雖似可講,實差“爾”千里!)“不孝”不如“不肖”,但唱不好聽,豈止叔巖?“人”字下墊“哪”,恨子弟不成人之情,盡洩於此,有如天置,不可去也(與《空城計》“錯用了小馬謖”之句“哪”字同一傳神)。“這樣奴才!”一句,翻高有衷氣不接之態,實符劇情,妙哉!“人不到五十不應唱《狀元譜》”也!原板一句較一句老練,末句“不幹”似有淚出矣! 

 以上為最後所灌,行銷之速,當在意中,與他伶唱片較,勝人之處自能瞭然!

談餘叔巖唱片:“後學若以此立基,實可少涉左道旁門也”

餘叔巖練功照片 

 叔巖學譚,能挺而且妥,實為至貴,其唱片無不謹慎,而最後所灌二片,仍未有白,此能守譽,而以“消極”收“積極”之效,更為創譽不少。叔巖誠不愧為智者,上列所評之唱片,已為其所灌全數,凡十八張,雖有微瑕,後學若以此立基,實可少涉左道旁門也。 

 若論其片,最佳當屬《伐東吳》。而其得力處,仍在以腔就字。四聲不倒,口勁尤佳。嗓雖限天賦,然不高能運,韻有不清能圓,勝餘子者,僅此而已! 

 附:這只是叔巖唱片本身的評價文字,銷路自也不能因此而有所增減。究竟如何,還在聽者也。此文多錯見,望方家指教。 

 (《立言畫刊》1945年343-34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