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寧夏部隊大院長大的她,2000年和北醫大研究生畢業的老公來到了北侖

羽絨服 骨科 社會 北侖發佈 北侖發佈 2017-08-28
從寧夏部隊大院長大的她,2000年和北醫大研究生畢業的老公來到了北侖從寧夏部隊大院長大的她,2000年和北醫大研究生畢業的老公來到了北侖

在北方生活了近30年,從小部隊大院長大,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我會離開衣食無憂的家。一直很喜歡南方城市的老公總是對我說:“以後有機會一定要去浙江生活,那裡煙雨濛濛的冬天也不是很冷。”2000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寧波人才引進需要醫療技術人員,恰好北醫大研究生畢業的老公從事骨科專業,就這樣我們順利的來到了寧波,這個印象中很美的城市。

從寧夏部隊大院長大的她,2000年和北醫大研究生畢業的老公來到了北侖從寧夏部隊大院長大的她,2000年和北醫大研究生畢業的老公來到了北侖

記得來北侖已經是17年前的事情了,江南水鄉的冬季比我想象的要冷的多,從家裡出發的時候,朋友告訴我你們那邊最冷氣溫也不過零下幾度,肯定很暖和的。1月初的天氣看天氣預報也就零下2—3度這樣,我把在北方冬季常穿的厚羽絨服和裘皮衣都送給了家裡的親戚,出發時我只穿了單薄的夾棉衣。

那個時候飛機是到上海虹橋機場的,下了飛機還要做4個小時的大巴才能到寧波,到了寧波天已經完全黑了,老公帶我到一家小餐館吃飯,那家餐館是做北方菜的,那天我們點了牛肉餃子,熱氣騰騰的,絲毫沒有感覺到南方的寒冷,心裡還在想原來南方真的是挺暖和的。回北侖的時候老公特意叫來接的朋友走高速,看著漆黑一片的馬路,我突然想起了家鄉的媽媽。

從寧夏部隊大院長大的她,2000年和北醫大研究生畢業的老公來到了北侖

第二天,老公陪我去街上走走,剛出房門我就被迎面而來的寒風洗禮了,忍不住打了一個寒顫,越走越冷,那種冷是冷徹透骨的,和北方的冷截然不同,那種潮溼夾雜著寒冷,感覺風透過衣服直逼肌膚,人已經凍透了,絲毫沒有了想逛街的念想,和自己想象中的江南差別是那麼大,陽光像個受氣包一樣藏在厚厚的雲層後面。這麼冷我卻把那些非常暖和的衣服都送人了,穿的如此單薄讓我有種想哭的感覺,心情沮喪到了極點。老公帶我在華山路的一家小店買了一件到現在我都還留著的黃色的羽絨服,那天走在新碶的街頭,並沒有熙熙攘攘的人群,也沒有心中想象的大廈,少了許多繁華多了許多鄉村的氣息,那一剎那我心涼了許多,開始了抱怨,開始了委屈,才一天的時間我就失落到了極點。回到那個簡陋無比的“家”,(醫院提供給專家的住房天順公寓)再也忍不住的淚如泉湧,老公站在一旁束手無策,一邊給我拿紙巾一邊安慰我說“這裡畢竟是沿海城市,還是很不錯的,將來一定會發展的,氣候只是你剛來不適應,時間長了適應了就好了。”聽他這樣說我停止了抽泣,心中莫名的惆悵,不知道未來是怎樣的……

從寧夏部隊大院長大的她,2000年和北醫大研究生畢業的老公來到了北侖

那個時候因為寧波的醫療人才比較匱乏,所以需要引進這方面的人才,老公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又在三級甲等醫院工作了十幾年,所以作為人才引進,我們不遠萬里來到了這座完全陌生的城市,我也隨之而來,在此之前對寧波北侖我們沒有太多的印象,只是有些模糊的概念……寧波那個時候不像是一個大都市,還有些低矮的房子,隨處可見的稻田,更像是一個富有田園風格的水鄉。大街上私家車並不是很多,很頂級的豪車並不多見。初來乍到的我們彷彿有些莫名的失落和傷感,老公在二院熟悉業務的時間很短暫,我們就分配到了寧波的一個區-----北侖區!

去新的工作單位報到,那個時候因為是從事業單位來,到新碶後也想去一個事業單位,老公的領導說那就調到醫院吧,新建的醫院也需要後勤人員,就這樣,鬼使神差學新聞文祕的我竟然去了開發區醫院做一名會計人員, 初來乍到語言是我最難攻克的難關,所有的人都講“土話”我感覺自己像到了“日本”,從小生活在北方的我,從來沒聽到過這樣的語言,我感覺交流成了我最大的問題,本地人不願意講普通話,那怎麼辦?只有我講本地話,抱著這樣的態度,我特別的去學習寧波話,去菜場,去一切充滿了本地話的場所,我那段時間像著了魔一樣的熱愛寧波話,還特意跑到鄉下和一些阿太聊天,我感覺如果我不能戰勝這個語言,我將很難勝任當時的工作。

曾幾何時我回家鄉遷戶口,我至今還記得那裡的戶籍警當時驚訝的表情,她幾乎是帶著疑問問我:“你要從一個市把戶口遷到一個鎮一個街道,沒搞錯吧?為何要去那麼小的地方。”當時的我無言以對,但是我卻知道是因為老公喜歡南方,專家引進這個小鎮也需要像老公一樣的醫療人才,我放棄了那麼好的工作,我隨他來到了這個小鎮----新碶。一切都發生了改變,一切都是嶄新的開始,我要學會駕馭新的生活和工作。

離開父母親朋好友那段時間,有那麼一些時候幽幽的暗傷總是襲擊著我,莫名的傷感總是在心間,老公一直在安慰鼓勵我“寧波北侖是一個很大的港口,寧波也是沿海城市,不到10年你在看看,肯定變化的你自己都不敢相信了”,那個時候我總是在這樣的動力中默默工作生活!

從寧夏部隊大院長大的她,2000年和北醫大研究生畢業的老公來到了北侖

如今,不僅僅是寧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是北侖區也是煥然一新的感覺,以前的北侖比比皆是的荒田,現在到處高樓林立,許多大型醫療機構都開在了北侖。北侖剛來的時候以為是到了哪個偏僻的山區,隨處可見的羊腸小道、稻田、荒地隨處可見,民房,路邊的小吃攤子,無不影響著城市的形象,醫院屈指可數,醫療環境的惡劣,醫生的技術服務等等都是很大的問題。那個時候新建了“開發區中心醫院”病人寥寥無幾,醫生也是非常缺乏,都是從寧波二院調醫護人員過來的,設備也不全,許多檢查不能進行,病人大病小病都喜歡去寧波的大醫院或者去上海等大城市。區政府大力支持積極投入,從全國各地引進了一批優秀的醫務工作者,那時科室醫生很少就兩到三名,醫院慢慢步入正軌病人相對多了起來,為了多留住病人,提高醫院的知名度,老公每天都坐門診,晚上無論病人多少都留在科室,以免病人有事情可以及時處理。北侖的集裝箱非常多,有時候會出現那種大型的車禍,所以無論多晚,無論什麼時間只要接到急診的電話就立刻趕到醫院,一週在病房住個三五天是很正常的事情。

記得有一年的冬天,天氣格外的冷,南方並不多見的大雪,那種透骨的寒冷真可以和北方的冬天相比了,漫天的雪花散落下來很快化成水結成了冰。凌晨兩點多手機鈴聲伴隨著美夢突然驚醒,一起很嚴重的車禍,老公穿好衣服急匆匆的出門趕往醫院,殊不知這樣的冬天我一個人在家裡非常害怕!當時的“中心醫院”離我們住的地方並不是很遠,他徒步而去了,我能想象到他走在寒冷的雪天裡,邁著沉重的步伐,迎著寒冷的雪花和透骨的寒冷,老公對工作的熱愛和對病人的憐惜,總是讓他不知疲倦,無論什麼時候都是把病人的利益和安危放在第一位的,醫者仁心,醫生一個救死扶傷的偉大職業,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老公就是這樣在這座美麗的城市,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做著他認為很平凡很平常的工作。美麗的小鎮---北侖!在她處處洋溢著精彩的同時,北侖區也發生著不小的變化,如今的北侖就像是一顆璀璨的明珠,也在發揮著她小小的光芒!

從寧夏部隊大院長大的她,2000年和北醫大研究生畢業的老公來到了北侖

如今北侖的醫療隊伍也壯大了,北侖區的人民有病也不用經常跑大城市了,現在許多的大型手術包括腫瘤北侖也可以醫治了,也有了這樣的專用病房。在大城市風靡一時的“膏方”北侖現在也有了,並且中心醫院還在每年的膏方節聘請了上海的一些有名專家在為北侖老百姓服務了,只要提前預約都可以吃到保健養生的“膏方”,人們的生活質量隨之提高了,城市發展了,經濟發展了,生活質量提高了,這就是寧波這個文明城市,美麗城市帶給我們的驚喜,這個城市從未停留過腳步,在各級領導的正確決策下,我們還在發展還在前進,還在不斷的製造著奇蹟~~

從寧夏部隊大院長大的她,2000年和北醫大研究生畢業的老公來到了北侖

2013年那個炎熱的夏季,由於工作原因我來到了梅山那個時候一切如此陌生,乘班車上班的第二天我看到了田間生機勃勃的蔬菜,馬路旁怒放的花朵,在那個剎那我一下愛上了這裡,從小生活在城市缺乏農村工作經驗,為了儘快熟悉本職工作,我會經常利用午休時間去村裡走走,有意識的和村民聊聊天。會聽老年協會的老人講老梅山,走村串戶讓我看到了梅山村民的樸實,讓我可以在第一時間解決一些他們反映的小事情,不至於到街道里去上訪,和他們的交談讓我本地話也進步了不少。

從寧夏部隊大院長大的她,2000年和北醫大研究生畢業的老公來到了北侖

街道婦聯“春風送溫暖活動”我也和街道里的女幹部一樣積極響應,做了碑塔村一個9歲女孩的愛心媽媽,在幫助她的過程中我發現他父親是一名吸毒人員,母親已經改嫁,她是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的。看到的一切讓我更加堅定了通過我和學校的共同努力,一定要讓她成為一個身心健康可愛的孩子。

從寧夏部隊大院長大的她,2000年和北醫大研究生畢業的老公來到了北侖

2015年8月梅山拆遷戶小區綠島新城成立社區,組織調我去社區工作,那個時候的我第一次覺得手足無措,五個村的拆遷戶組成的小區,都是年紀大的老人,我一個講著普通話的外地人,在這樣一個社區工作老人們根本聽不懂我講的普通話,更不用說開展工作了。但是既然接下了這個工作就算最終不是最好的,但是也要努力達到自己心儀的樣子……

兩年多的努力,從最初的一個人到現在的六個人,我所在的江梅社區每年幾乎各種活動達到40次,大型義診每年一次,為了解決老年人看病難的問題,幾乎月月有健康講座上門為行動不便的老人量血壓簡單的診治。在社區成立了民族民俗工作室,為梅山的少數民族提供了活動的平臺,豐富多彩的社區活動不僅讓拆遷戶小區的面貌大變,讓居住在海島的老人也不在覺得孤單。社區成立了三支社會組織:小青梅親子閱讀、小杏梅巧手同心社、小紅梅戲劇社,如火如荼開展著各種活動。

從寧夏部隊大院長大的她,2000年和北醫大研究生畢業的老公來到了北侖

梅山也不在是當初落後的海島,煥然一新的梅山在開發建設的大背景下,正以嶄新的姿態呈現,如今的梅山已然和四年前我來的時候不同,朝氣蓬勃的梅山正經歷著開發,煥然一新的階段,在這個時候我更願意陪伴著梅山,希望能看到他成長壯大起來。喜歡自己的本職工作,雖沒有什麼豪言壯語,也不能為這個美麗的海島做出多麼大的貢獻,我想在這片熱土我僅僅留下了自己的腳印,那個踏踏實實的腳印,有幸可以為需要幫助的人服務,曾經我的青春奉獻在新矸,如今步入中年的我更願意把自己的足跡留在梅山。

從寧夏部隊大院長大的她,2000年和北醫大研究生畢業的老公來到了北侖

每個人經歷不同,不同的年齡,不同的環境感觸也有所不同,相信每一次經歷都是成長,雖然在北侖我經歷了許多風風雨雨,我的青蔥我的美好年華都是在這裡度過的,但是我如今依舊生活在這裡,2016年我被評為北侖好人,連續三年北侖區十佳志願者,去年我又當選為區黨代表。在北侖生活了17年,我已經完全融入其中,我喜歡講寧波話,喜歡吃寧波菜,喜歡這裡的金秋時節,喜歡桂花的飄香……我漸漸愛上了這裡,如今我適應了冬季的寒冷,夏季的酷暑,北侖開發建設30年,我幾乎見證了他的一半,如今在梅山我也見證著他開發建設的過程,我目睹著一切,期待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我愉快地工作和生活在這個充滿激情充滿愛的小鎮。

從寧夏部隊大院長大的她,2000年和北醫大研究生畢業的老公來到了北侖

(北侖發佈綜合編輯,作者:柴寧紅,標題為編者所擬,配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