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前首富豪擲253.7億終迎雲南白藥整體上市,曲折十年是哭是笑


福建前首富豪擲253.7億終迎雲南白藥整體上市,曲折十年是哭是笑



雲南白藥謀求整體上市的步伐已接近尾聲了,雲南白藥宣佈5月16日停牌直至現金選擇權實施完畢。經歷了十年曲折,福建前首富陳發樹豪擲253.7億元參與白藥控股混改,終成第一大股東,如今卻有人喊白藥陷“中年危機”,陳發樹是哭還是笑?

福建前首富豪擲253.7億終迎雲南白藥整體上市,曲折十年是哭是笑


“混”和“改”孰輕孰重,雲南白藥創始人在“哭泣”?

福建前首富豪擲253.7億終迎雲南白藥整體上市,曲折十年是哭是笑


雲南白藥控股董事長陳發樹

新華都實業集團創辦人及董事長、雲南白藥控股董事長陳發樹,生於1961年,今年58歲,這十年來他和新華都為了入主雲南白藥,不計成本豪擲253.7億元,終於成了雲南白藥第一大股東;但其中的艱辛曲折,更是一部傳奇的商業故事。

今年4月24日,上市公司雲南白藥收到證監會核發批文,雲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吸收合併雲南白藥控股有限公司,獲准合二為一、整體上市。很多人認為,這是雲南白藥混改的最後一步,也是混改進一步深化的開端,對陳發樹而言,更迎來一個相當大的考驗和挑戰,創制於1902年雲南白藥的下一步怎麼走?

5月16日,雲南白藥開始停牌,啟動對白藥控股的吸收合併。一旦交易完成後,雲南省國資委、新華都及江蘇魚躍將成為上市公司雲南白藥的直接股東,原持股平臺白藥控股將被註銷。

4月30日,雲南白藥公佈一季報,實現營收69.7億元,同比增長10.04%;淨利潤8.46億元,同比增長4.97%。而2018年全年雲南白藥的營業收入為267億元,同比增長9.84%;淨利潤為33.1億元,同比增長5.14%。總的來看,從年報及一季報上看,雲南白藥歸屬淨利潤錄得前所未有的低增長率,對比同為龍頭藥業股的恆瑞醫藥還有不少距離,未來如何經營好這家百年老店,對陳發樹和新華都來說都是一個新的考驗。

2014年9月,恆瑞醫藥首次超雲南白藥,奪下A股醫藥市值第一的寶座,自此一騎絕塵而去。當時,恆瑞醫藥以市值553億排第一,而云南白藥市值為534億元,屈居第二。如今,GlobalData發佈的全球市值TOP25製藥企業中,恆瑞上榜,且中國藥企僅此一家。


福建前首富豪擲253.7億終迎雲南白藥整體上市,曲折十年是哭是笑


1951年,“曲煥章萬應百寶丹”獲西南區工業展覽會甲等獎狀

昔日,福建前首富陳發樹花十億聘請“打工皇帝”唐駿,耗資22億元收購紅塔集團手上股權,又豪擲253.7億元參與白藥控股混改,耗費十年才拿下雲南白藥,十年佈局終於迎來“開花結果”。收購雲南白藥時,很多人都說陳發樹是一場豪賭,他也曾坦言:“我幾乎變賣或抵押了自己名下所有的資產。

“收之桑榆”,相對應的是“失之東隅”。深陷雲南白藥之中的陳發樹,其起家的新華都卻在保殼路上苦苦掙扎幾年。更引人注意的是,為了入主雲南白藥,陳發樹耗上的十年中,有二年多是“混改”階段,更令他鬱悶的是,他還要承受來自外部輿論所謂“道德譴責”壓力。

隨著4月證監會的批文下達,一篇《雲南白藥創始人在“哭泣”:憑什麼把我捐給國家的寶藏賣給私人老闆?》又被拋了出來,質疑雲南白藥“被賤賣”、被“私有化”。事實上,這篇文章還是去年的舊文,在雲南白藥股票停牌之際被再次炒熱,其背後意圖究竟是什麼?耐人尋味!

值得注意的是,雲南網近日發佈的一篇評論員文章指出:“雲南白藥混改重在‘改’而不在‘混’”。評論認為,質疑雲南白藥“被賤賣”“私有化”,“事實上,雲南省國資委和雲南白藥集團等多次予以澄清,而且《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早就一錘定音。”

文章認為:“從不到三年的雲南混改來看,成績單是靚麗的,其最大特點,無疑就是真正的市場化,實現了由傳統的“管資產”向“管資本”的轉變,真正為雲南白藥建立了市場化的治理結構,為引領雲南大健康產業跨越式發展做好了資金及體制準備。”文章認為:“‘混’是第一步,‘改’才是關鍵。引進資本是手段,轉機制增活力才是目的。”


福建前首富豪擲253.7億終迎雲南白藥整體上市,曲折十年是哭是笑


民國時的《雲南新報》

雲南白藥歷史,可從白藥最早“旗艦店”——“曲煥章大藥房”說起。

雲南白藥,在1927年-1955年期間,叫“曲煥章萬應百寶丹”。 1930年,時值四川瘟疫流行,老百姓服用百寶丹後,很見奇效,令其銷量大增,更讓創始人曲煥章和他的百寶丹如日中天。1931年,曲煥章辭去昆明東陸醫院的職務,專心藥房經營。1933年春,他用40萬滇幣在金碧路修建的“曲煥章大藥房”落成,迎來眾多名流送匾題詞。比如,雲南省主席龍雲贈匾“針膏起疾”。這一年年底,曲煥章當選為雲南醫師公會主席。

新中國成立後,曲煥章的遺孀繆蘭瑛,在政府的幫助下,積極從事百寶丹的生產;1951年10月,“曲煥章萬應百寶丹”在西南區工業展覽會上展出,獲得了西南區工業展覽會甲等獎狀。日後,百寶丹更名雲南白藥,自1979年起,到1984年、1990年,“茶花牌”雲南白藥連續三次獲得了國家質量金獎。

順帶一提,雲南白藥進入工業生產時代,是上世紀70年代開始的。1970年,周總理指示雲南白藥建立屬於自己的專廠;2011年,雲南白藥集團整體搬遷至昆明呈貢新區,開啟智能化規模生產的新時代。

在中國近代醫藥史上,有很多的老字號名冠四方,不過卻在歷史洪流中“煙消雲散”。由於各種的原因,已衰敗的就不必說,單是完全消失的,更是數不勝數。雲南白藥,這個創制於1902年的中成藥百年老字號,是存留不多的一家。也正因為如此,雲南白藥因股權分散、控制力不強等諸多因素,像一位待嫁美人一樣,很有吸引力,易“招蜂引蝶”,迎來了一群“闊少”,結果一婚再婚、一嫁再嫁,結婚猶如過家家似的。


福建前首富豪擲253.7億終迎雲南白藥整體上市,曲折十年是哭是笑


東盛集團董事長郭家學

事實上,對雲南白藥“朝思暮想”、“情有獨鍾”的,豈止是福建富豪陳發樹,舉個例子吧!比陳發樹小5歲、同為60後的“廣譽遠”掌門人、東盛集團董事長郭家學就是此中特別“鍾情”一個。

郭家學,生於1966年,有“藥界資本狂人”之譽,瘋狂後幾令讓他與死神擦肩。巔峰時,他“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一路併購、抵押、再併購,曾手握46家藥廠,3家上市公司。

2004年9月某一天,在雲南昆明翠湖賓館裡,力克華潤、華源、復星等業內大腕的郭家學,終於等到入主雲南白藥正式簽約的那一刻。那天晚上的慶功宴,喝掉了兩斤白酒,郭家學號啕大哭!當時,他說這一生,就是為了那一個瞬間而活。

在資本擴張路上,日後摔得鼻青臉腫的郭家學,最高時曾整整揹負上48億鉅額債務;其中的16億元,是因擔保、互保而來,可他辛苦抱來的美人“雲南白藥”,最後被迫割袍脫手。

當年,郭家學拿到新雲藥集團的50%股權,總支付金額為7.5億元,而2016年新華都的董事長陳發樹,拿到雲南白藥母公司“雲藥控股”的50%股權,單方增資近254個億元。換句話說,僅隔了13年間,迎娶雲藥的聘禮,足足漲了34倍!


福建前首富豪擲253.7億終迎雲南白藥整體上市,曲折十年是哭是笑


2017年4月,雲藥控股召開混改幹部大會

郭家學的退出,一場少見的、自上而下的、小步改良的“雲藥混改”大幕啟動了,有人把它稱做是“混改”樣本,理由是雲南白藥的民企資本總持股數超過了國有資本,也意味著此舉將給予民企更大的話語權。

2017年4月17日,雲南白藥總部召開了雲南白藥控股有限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幹部大會。會上,雲南省國資委負責人宣讀了相關人員免職文件。其中,南白藥控股高管將不再保留省屬國企領導身份和職級待遇,新任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將按市場化方式選聘。會議認為,這標誌雲南白藥控股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已按程序完成所有重大改制步驟。

這次“混改”,以雲南白藥控股的整體資產作價,以增資擴股的方式,引入由陳發樹掌控的新華都集團現金資本約254億元。改制完成後,白藥控股的股權結構,從過去雲南省國資委持有100%股權,變更為省國資委、新華都集團兩方各持50%的股權。

當年6月份,控股股東白藥控股又以增資方式,引入江蘇魚躍,成為繼陳發樹之後的第二名戰略合作伙伴。

江蘇魚躍增資約56億元,取得了白藥控股10%的股權。江蘇魚躍,掌門人為吳光明家族,旗下直接控制著兩家A股醫療上市公司,分別為魚躍醫療和萬東醫療。

交易完成後,白藥控股的股權結構,又變為“2:2:1”的架構格局。即雲南省國資委持股45%、新華都持股45%、江蘇魚躍持股10%;另外,協議還要求各方股東須有6年股權鎖定期。


福建前首富豪擲253.7億終迎雲南白藥整體上市,曲折十年是哭是笑


魚躍集團董事長吳光明

雲南白藥的新混改方案推出之後,再次引起資本市場特別是醫藥界的極大關注,以至於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所有這一切的“混改”,包括雲南國資,陳發樹家族和吳光明家族,均是衝著上市公司“雲南白藥”而做的“量身定製”改革。

2014年7月,歷經5年陳發樹向雲南紅塔集團“討藥”,卻以敗訴而告終,陳發樹也被人稱為“秋菊打官司”的“陳秋菊”。此後,雲南白藥的股權大戰又硝煙再起,雲南省國資委、新華都、江蘇魚躍三方一度陷入了“三國殺”,“混改”後,“三國殺”變成了“桃源三結義”。

最終,雲南白藥換了新的掌舵人,由陳發樹任董事長,這也宣告歷時多年、波折反覆的“雲南白藥股權案”塵埃落定。福建前首富、新華都董事長陳發樹,終成了這場轟轟烈烈的“混改”大贏家!

如今的陳發樹,能否體會到郭家學當年啕哭的滋味?也許,陳發樹並不像郭家學那麼狂發,可能會泡上一壺老家的安溪鐵觀音,慢慢品味,入口會苦,接下來才是一股茶葉的濃香!

福建前首富豪擲253.7億終迎雲南白藥整體上市,曲折十年是哭是笑


從賣木材起步,做到福建首富,陳發樹靠什麼“發財術”?

福建前首富豪擲253.7億終迎雲南白藥整體上市,曲折十年是哭是笑


安溪縣祥華鄉福洋村“垂裕堂”

陳發樹,生於1961年10月25日,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祥華鄉福洋村。

祥華,古時叫“華山”,四面環山,當地人也叫這裡是“華地”,直到解放後才改稱為“祥華”。陳發樹家鄉福洋村,是祥華鄉一個比較偏遠地方,海拔高,村裡的人多姓陳。相傳,福洋陳氏先祖曾在本地一大戶人家打工,養了100只鴨,一夜之間下了200個蛋,認定此處是一塊福地,故得名“福洋”。

有一座氣勢恢宏的福洋土樓,又名“垂裕堂”,始建於清乾隆庚辰年(1760年),至今有259年曆史,當地人也將當年修建土樓的先祖陳振貴,尊稱為“土樓公”。“土樓公”育有八男一女,陳發樹就是“土樓公”後裔子孫。後來,修繕土樓時,主要是由陳發樹、陳晉江昆仲捐款。發達後陳發樹,還捐資興辦了福洋村新華都希望小學等很多家鄉慈善公益事業。

安溪,是泉州市轄下的一個山區縣,人口超一百萬,也是福建盛產“富豪”之地。比如,臺塑集團創始人王永慶、王永在兄弟、馬來西亞雲頂酒店的創始人林梧桐等,都是名揚在外的安溪籍商界人物。像新華都陳發樹、三安集團林秀成、恆興集團柯希平等,也都是富豪榜上的常客。


福建前首富豪擲253.7億終迎雲南白藥整體上市,曲折十年是哭是笑


福洋村新華都希望小學

當年,從安溪大山走出來的陳發樹,“一窮二白”,對像王永慶、林梧桐那樣的鄉賢鉅富,至多是嚮往而已。家中兄弟姐妹多、小學都還沒畢業的陳發樹,起初也只是抱著賺錢謀生走出去的。

對於陳發樹起家致富的“第一桶金”,也流行著二種說法。

陳發樹的父親,與先祖“土樓公”一樣,也很會“造人”。陳發樹的一共有兄弟8個,他是家中的老四。日後,陳發樹發達了,兄弟中的陳雲嵐、陳志勇、陳志騰、陳晉江等,都出來與他一起在外打拼。另外,在陳發樹的資本佈局中,如新華都、紫金礦業等關聯公司的股權結構中,均有其兄弟隱身其中。

作為新華都的創始人,其企業形象logo ,設計是一個“井”字,中間一顆紅色的心,從立意上,是“吃水不忘挖井人”。這裡的“挖井人”,可以是陳發樹商業夥伴、消費者、員工,也可以是他的老鄉、家族,寓意很深且很寬泛。不管怎麼說,陳發樹的發跡,造富了他的一大家人。


福建前首富豪擲253.7億終迎雲南白藥整體上市,曲折十年是哭是笑


安溪新華都陽光中學(原安溪十中)

陳發樹起家的第一個說法,靠販運木材起家。

1972年,16歲的陳發樹跑去安溪林場,應聘一名搬運工。據說,當時林場領導問他姓名時,陳發樹回答:我叫“陳發樹”,發財的“發”,樹木的“樹”。

結果,這一有趣的回答打動了場領導,決定聘用他。當年,陳發樹跟著林場車隊跑福州、廈門,他乾的是搬卸木頭的活。有一次,他聯繫到廈門一家木材加工廠,從林場倒手一些木料,發了一筆1千元的小財,這算是陳發樹人生的“第一桶金”。

單幹的陳發樹,販賣木材的生意也越做越大,“先是貨車運,再火車託運”,到1986年,陳發樹在廈門不僅買了房,還是泉州一帶有名的木材貿易商。

另一種起家的說法,則與他創辦的新華都集團有關。後來的上市公司“新華都”,是以1995年1月8日陳發樹在福州東街口開辦的新華都百貨開業那一天,作為公司創始日。正因如此,陳發樹日後也被列入福州富豪榜之中。


福建前首富豪擲253.7億終迎雲南白藥整體上市,曲折十年是哭是笑


廈門BRT嘉庚站的新華都

販賣木材,讓陳發樹賺了多少錢,無從稽考。不過,他最重要的人生轉折點卻是在廈門。

1987年,在廈門安了家的陳發樹,買了一部摩托車,和弟弟一起為廈門湖裡區一些雜貨店送貨。這一年初夏,湖裡正好有一家日雜店老闆賭博輸了錢,要把自家開的店盤出去,送貨的陳發樹知道後,就把店面轉讓過來,起名“華都百貨”。這家不足10平方的小店,就是後來新華都集團的雛形。

為什麼起名“華都”?也許,與陳發樹老家的地名“華地”有關吧!

從小店做起,規模慢慢的擴大,1989年,陳發樹開起了“華都百貨”連鎖;到上世紀90年代初,陳發樹在廈門已開了數家連鎖店,再後來“華都百貨”又開到了省城福州,1995年8月,在福州最繁華的東街口百貨公司對面,陳發樹的“華都百貨”開張了。

數年後,因發生嚴重的分歧,陳發樹與一道創業的弟弟陳晉江分手,華都百貨也拆分為二。哥哥陳發樹打出的牌子是“新華都”,而弟弟陳晉江用的品牌是“大華都”。1997年,新華都實業集團股份公司在福州註冊成立,陳發樹持股比例為71%。

2001年入世後,百貨業競爭更為激烈,陳發樹轉入了多元化投資,他先從酒店、礦業入手,後又在資本市場上“翻江倒海”。其中,他最得意之作,就是日後A股上市的“紫金礦業”。當年,投資位於福建龍巖的“紫金礦業”,與陳發樹聯手的還有安溪老鄉柯希平等。紫金礦業上市,加上當時國際金價大漲,讓陳發樹賺足了大大的一桶金。


福建前首富豪擲253.7億終迎雲南白藥整體上市,曲折十年是哭是笑


陳發樹(右)與“打工皇帝”唐駿(左)

據說,現為微創(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的唐駿,正在籌拍一部所謂的勵志片《我行我素》。不過,很多60後、70後認識“打工皇帝”唐駿,多是從他幾篇“雞湯式”大作《我的成功可以複製》、《唐駿日記》、《跟唐駿學管理》、《重新出發》得來的。

被一些媒體譽為中國“第一職業經理人”、“中國第一CEO”的唐駿,其實也是一個善於推銷自己的人。

過去,唐駿最輝煌的事,就是獲得了微軟公司史上唯一的微軟中國終身榮譽總裁稱號。從商業營銷學的角度看,當年微軟公司之所以設置這一個榮譽職務,不得不說是其“營銷中國”一次相當成功的策劃。後來,唐駿又做了另一件事,幫助陳天橋把盛大送上了美國納斯達克股票交易的屏幕上。也正因如此,陳天橋成就了“中國首富”大夢。

2008年,唐駿出任新華都集團總裁兼CEO,當年陳發樹送給他“十億”身價,此舉,也讓唐駿的“打工皇帝”大號“實至名歸”,更讓新華都老闆陳發樹一舉成名,一舉兩得。

不過,聚光燈下,往往會讓很多細微的東西顯露出來,變得更清晰一些。2010年7月,唐駿陷入了“學歷門”風波,其聲名也一落千丈。


福建前首富豪擲253.7億終迎雲南白藥整體上市,曲折十年是哭是笑


清華演講中的唐駿

2013年1月28日,唐駿通過其個人微博向外界宣佈,正式卸任其在新華都的所有職務。當時,輿論更關注的是另一個方面,陳發樹與唐駿“鬧分手”,是不是因為22億的投資打了水漂?

自從高薪僱傭“打工皇帝”唐駿之後,一直低調做事的陳發樹,一夜間成了媒體關注的熱門人物。當時,唐駿曾表示,要讓陳發樹成為“中國巴菲特”。

實際上,時任新華都總裁兼CEO的唐駿,充當了陳發樹資本運作的軍師角色。僅2009年一年,陳發樹在資本市場上動作頻乃,大手筆連續減持了“紫金礦業”,一舉套現30億元。他又以個人名義受讓百威英博持有的“青島啤酒”股權,以2.35億美元一舉成為“青島啤酒”的第三大股東,5個月後他再度出手,以22.07億元受讓雲南紅塔手中持有的全部雲南白藥股權。

客觀地說,唐駿幫助陳發樹在2009年從雲南紅塔手上買“雲藥”,時機的掌握相當不錯!為什麼?2010年1月,雲南白藥實施了“每10股轉增3股”,陳發樹憑著手上的股權,獲得了鉅額增值。

問題是,令陳發樹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一起股權收購,也讓他陷入一場與紅塔的官司大戰。2012年《中國經濟週刊》16期封面上,赫然印有“陳發樹告紅塔,一場贏不了的官司?”文章大體是說,陳發樹是“陳秋菊”,打的是一場“秋菊打官司”!


福建前首富豪擲253.7億終迎雲南白藥整體上市,曲折十年是哭是笑


《中國經濟週刊》16期封面

也許是唐駿的疏忽,也許是新華都資本運作團隊的失誤和草率,結果讓陳發樹進入雲南白藥董事會,白白等了那麼多年。

當時的股權轉讓協議裡,第二十六條第三項條款裡羅列了一些“不批准”情況,可陳發樹卻毫不在意。因為,那一份雲南白藥22億元股權轉讓,尚需國資監管部門的批准,而云南紅塔的背後是央企“中國菸草”。“中煙”,那可是“亦官亦商”大角色!

大約800多天之後,陳發樹也沒有等到股權交割,反而是“中煙”一紙批覆:直接說不,理由很是冠冕堂皇,那就是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陳發樹接到雲南紅塔集團的《通知》,是2009年1月4日,當時他“十分震驚”!上級主管部門不批覆,簽訂兩年之久的轉讓協議就自動解除,已支付的22億餘元鉅額股權轉讓金,白白存在雲南白藥的賬上;於是,陳發樹想討個說法,把紅塔集團推上被告席。

2012年12月28日,雲南高院一審判決,在確認股份轉讓合同合法有效的同時,同時也確認雲南紅塔已及時按約履行了就本案所涉股份轉讓的有關報批、信息披露等手續,並未違反協議的約定,駁回了陳發樹一方的訴訟請求。

不服雲南高院一審判決的陳發樹,於2013年初又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訴。2014年7月23日,歷時三年半的雲南白藥股權糾紛案落幕,最高人民法院對該案作出了終審判決,判令雲南紅塔集團返還陳發樹22億元本金及利息,陳發樹其他訴訟請求則被駁回。


福建前首富豪擲253.7億終迎雲南白藥整體上市,曲折十年是哭是笑


雲南白藥新廠區

雲南白藥股權糾紛案,當時曾引發輿論熱議,亦成了法學界關注的焦點。

其中主要觀點如下:

一、民企收購國資,是否是國有資產流失?雲藥“祕方”有外露風險?

二、國資、民資在資本交易上,是否可以實現平等化和對等化?事實上,這也是以後“混改”一個核心問題,如何安置社會資本?如何尊重市場規則和契約精神?

三、導致紅塔交易“反水”,與唐駿“輕率”不無關係。

時任新華都掌舵人唐駿曾說:“整個收購過程,我們只跟紅塔方面見了一面,我花了十分鐘時間讀了一下股權轉讓協議,覺得沒有問題,就讓陳總簽字了。”顯然,十分鐘讀一份如此重要的“協議書”,即便是一名專業律師,時間也是不夠的,很不充裕,更何況是非法律專業出身的唐駿!


福建前首富豪擲253.7億終迎雲南白藥整體上市,曲折十年是哭是笑


魚躍集團董事長吳光明(左2)講解華佗一次性無菌撳針的用法

回眸不是為了惦念,只為重啟征程”,這是雲南白藥官網上的一篇文章。文章說:“我們回眸,不是為了惦念,看看來路,知曉未來,只為重啟征程”;“真心服務萬千用戶,用心續寫百年曆史,精心呵護白藥品牌,無愧新的時代。”

文章還說:“混改,使白藥成為完全市場化的主體,體制機制得以徹底的理順和激活,品牌、團隊、渠道、資本優勢融合放大,百年老店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混改規模之大、推進速度之快、審批效率之高均為行業少有,自然成為行業標杆性事件,被稱為‘白藥模式’。

對於成為雲南白藥第一大股東的陳發樹來說,時光流轉,從不爽約,2019年對於他商業人生而言,與雲南白藥一樣都“註定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

可就目前而言,雲南白藥引入了新華都陳發樹、江蘇魚躍吳光明兩位民企股東,也多了300多億投資資金,對百年老字號“雲南白藥”會起什麼良好作用,至少眼下仍是個未知數。

拉陳發樹進來,又招攬了魚躍,彰揚了“混改”的多元化。江蘇魚躍,主要從事醫療器械,與雲藥事實上是醫藥行業不同的細分領域。完成整體上市後,陳發樹與雲南白藥董事會該如何調理好雲藥、新華都、魚躍三者之間的戰略關係,重啟雲南白藥新的征程,這是大家所期待的地方。

本文內容為一波說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和摘錄發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