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級SaaS收穫期將至?北森雲:預計兩年後能盈利

雲計算 軟件 投資 人工智能 讀懂新三板 2017-06-16

企業級SaaS收穫期將至?北森雲:預計兩年後能盈利

2015年B2B的投資風口來了,企業級SaaS受到廣泛追捧。

和消費級市場相比,2B的企業級SaaS行業門檻高、投入大、週期長,這也造成新三板垂直領域的SaaS公司們連年虧損,以主打人才管理雲平臺的北森云為例,2015年C輪融資1.1億元,去年虧損達1.09億元。

對此,北森雲CFO凌鑫向讀懂新三板研究員表示:何時盈利取決於你想走多遠,公司計劃明年實現現金流層面的盈利,兩年以後實現利潤上的盈利。

其實已經有多家公司表示今年或將盈利,企業級SaaS領域的收穫期要來了。

一、今年融資近2億,快速發展的SaaS公司現金流更重要

北森2002年以測評起家,後改名為北森雲計算。2010年北森獲得深創投和天創資本1000萬元A輪融資,推出首款人才管理軟件—招聘雲,上線人才管理雲計算平臺iTalent,這是PaaS+SaaS領域的早期嘗試。

在從人才測驗轉型為人才管理的頭三年,北森一直在摸索。

2012年底到2013年初,北森又獲得經緯和紅杉領投的數千萬人民幣B輪融資,然後就推出了中大型客戶的軟件版本。按照“客戶成功”的思路,整個定位開始偏向中大型客戶,因為只有大客戶才能cover較高的產品價格和實施成本。

“其實2014年前我們就實現盈利了,但是我的兩家投資公司覺得我們作為一個成長型公司,現在就有利潤肯定有問題”,北森雲CEO紀偉國回憶道,“2014年經緯帶我們去了美國,第一次接觸了美國投行Pacific Crest,詢問對方關於虧損的問題”。

老美的回覆是,“只要公司還在增長,現在虧損多少又有什麼關係”?

紀偉國覺得不放心,對方繼而回應,“SaaS是訂閱式的服務收入,收入後延的商業模式,這種模式下,財務報表背後的邏輯都改變了,所以對SaaS公司的估值模型和財務分析都要相應改變。”

紀偉國向讀懂新三板研究員解釋了SaaS的估值模型:比如說傳統軟件一年收入一百萬,而在SaaS的模式下五年收入一百萬。第一年付你20萬,短期內肯定是巨大虧損的,所以SaaS的估值依據未來的客戶貢獻預期(也就是按終身價值LTV折現進行估值),而不是以今天的收入估值,這就是本質的差別。

而在財務數字上如何分析快車道上的SaaS公司?不看利潤看什麼?

“訂閱式服務有財務核算的規則。這是什麼意思呢?在國內,軟件企業第四季度銷售回款佔全年相當大的比例。比如我在今年12月收到客戶12萬元的租賃費用,按照權責發生制,今年賬上只能記下1萬的收入,明年才能記下這11萬元的遞延收入。

所以對於快速發展的SaaS公司來說,雖然利潤上虧損,但是實際能夠支持當期運營的現金比收入本身要充裕得多。那麼問題來了,沒有一個企業會讓錢大量地趴在賬上,他必然會拿去投資,一投資就顯示虧損了。所以對於SaaS這類訂閱式的商業模式,比起財務收入我們更看重現金流,比起利潤我們更看重經營性現金流”。

去年北森雲營收1.82億元,同比增長29.17%。虧損1.09億元,淨利同比降低163.21%。在重視現金流的SaaS行業,北森去年的經營現金流淨額為-4606萬,同比降低 170.55%。

北森雲的迴應是,虧損1個億,現金流卻只少了4000多萬,可見現金流增長遠大於利潤的增長,現金流先增速,而後再體現在財報上的增長,這是有先後順序的。

長線投資者其實很買賬。2017年5月26日,北森雲獲得由元生資本領投的1.79億元定增,上半年總計募資將近2個億。凌鑫表示這些錢可以用兩年,預測今年營收三個多億,這就意味著未來一年手裡有6個億的現金流。

二、做長產品線用“AI+大數據”重構下一代HRSaaS

2014年從美國回來的紀偉國,決定對標workday,圍繞200人以上的中大型客戶做多產品線。在美國紀偉國發現SaaS女皇salesforce頻頻被人提及的,就是其強大的可定製化功能。紀偉國意識到之前為了降低開發成本所做的PaaS終於找到用武之地了,回來後就開始加大力度投入PaaS平臺。

這和當時國內的SaaS圈格格不入,當時業內對SaaS的理解基於互聯網產品的思路,希望做大流量標準化的產品,最典型的就是阿里進軍SaaS開發了釘釘。

紀偉國認為做大客戶和做小客戶在商業模式上有著本質差別。小客戶的付費意願比較低,期待軟件簡單化。對小客戶的銷售簡單,但小客戶的流失率也很高。大客戶的付費意願很高,希望軟件複雜化。對大客戶的服務會比較多,大客戶的續約率也高。而在SaaS領域,客戶續約率是很重要的,這是保障未來收入的關鍵指標。

凌鑫表示,“去年北森雲的客戶金額續約率達到103%,客戶訂單金額越來越大,純軟件收入在100萬以上的客戶也有了,可見在中大型客戶的產品粘合度上取得突破,而這些源於一體化產品的基本成型,PaaS平臺研發、營銷體系和客戶成功體系越來越完善”。

但是在HR SaaS這個長賽道里,北森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業內人士提出SaaS行業洗牌時間到了,2017年下半年可能進入併購整合期。而在HR SaaS領域似乎為時過早,北森雲要整合的不是公司併購,而是多產品線的整合,因為客戶想用一家供應商,而不是多家供應商。

紀偉國表示,雖然產品線基本成型,但離完善還遠遠不夠。因為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在變,新技術不斷出現,尤其是AI和大數據,以及WAP端軟件的使用場景在變,所以還談不上完善。畢竟我們做軟件才做了三年,我覺得做十年再談完善比較合適。

北森雲對標的是美國同樣做中大型企業的SaaS公司,而美國同類公司客單價是很高的。2011年12月SAP以34億美元收購雲端HR軟件供應商SuccessFactors的時候,SuccessFactors才三千多家客戶。如今市值已經高達212億美元的workday前兩年的客戶數才一千出頭。紀偉國認為問題不在客戶數目,而是客戶貢獻。

所以必須把產品線做長。除了傳統的考勤、績效、薪酬,北森雲利用做人才測驗的經驗加入了測評雲、繼任雲、調查雲等產品,整個產品線延長後,對客戶而言,總有一款適合的產品。

在提高客戶黏性的同時,也在提高產品的定製化要求。因為客戶需要的是產品來適應業務,而不是公司業務去適應產品。這時PaaS就派上了用場,“這對PaaS來說是個極大的挑戰,不是有錢就可以幹得了的,有錢沒人幹不了,有錢有人還得有長時間的客戶積累,客戶不提需求,就做不出來,這是個永久的戰爭,需要不斷去磨”。

在HR SaaS領域,北森雲已領先於國內同行。“何時盈利取決於對你想走多遠,2017年的重點還是在市場拓展和技術投入上”。

紀偉國表示今年重點放在多產品線上,整合HR的產業鏈條,軟件之間的各種集成,數據要進行橫向流動。產品整合完了銷售還要跟上,這是個很重的業務。據悉北森雲的銷售人員已達400人,第一次超過產品技術人數。

“但是軟件的功能更新停不下來。在技術方面,重點在AI和大數據上發力,這是重構下一代HRSaaS 的力量。我們在探索用AI大數據幫助企業去做一些智能的決定,提升效率、甄選人才、判斷風險。比如用AI 判斷面試官喜好,篩選簡歷,從過去積累的人才庫裡挖掘合適簡歷,預測人才離職傾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