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羽難敵“羽壇小威”羽毛球也要進入“猛女時代”?

體壇+特約記者丹寧報道

蘇盃激戰正酣,女單截至目前雖然沒有丟分但依然是淘汰賽階段的一塊心病。曾經的羽毛球女單世界屬於技術流球員們,從李玲蔚到王蓮香,從葉釗穎到張寧,女單一直是注重手感和技術的亞洲選手的天下。然而,風水輪流轉,如今力量強勁的歐洲女選手十分強勢,她們的力量型打法符合羽毛球的發展趨勢;從另一方面來說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國女單的發揮。

西班牙人馬林是女子羽壇力量型球員的集大成者,因其球風凶猛、個性強勢。力量型球員對於技術型球員的壓制,最富象徵性的場面就是2014年世錦賽決賽與2016年奧運會半決賽中馬琳和里約奧運會女單冠軍李雪芮的兩度對決,馬琳都憑藉著自己超乎想象的高速衝擊擊潰了李雪芮,後者更是在里約付出了十字韌帶斷裂的慘痛代價。

國羽難敵“羽壇小威”羽毛球也要進入“猛女時代”?

從技術層面來看,馬琳是少見的全場100%發小球的女單選手,其實這本來是男單和女單打法的主要差異,發小球就是為了限制對手進攻,併為自身創造進攻。馬琳能夠堅持這種打法的資本源自於她極度充沛的體能優勢,一旦她進入高速運轉的狀態,幾乎沒有對手能從頭到尾跟上她的節奏。

從戰績到排名,馬林的打法給都給中國女單造成嚴重威脅,她自2014年下半年起迅速崛起後,一發不可收拾的衝破了中國女單的統治地位,而後者的選材和技術發展還繼續走在了傳統的道路上。

同樣的情況也在女子網壇出現過。

國羽難敵“羽壇小威”羽毛球也要進入“猛女時代”?

女子網壇也曾經是技術派佔上風,但從純技術派的辛吉斯、海寧,逐漸被東歐猛女們的地位所動搖,薩芬娜、莎拉波娃、科維託娃都是力量型的代表,丹力量型網球的集大成者無疑是威廉姆斯姐妹,尤其是小威,她過人的身體素質放大了她技術上的優勢,對陣其他球員時莎拉波娃可謂身大力不虧,但遇到了小威就有了“秀才遇見兵”的感覺。如果不是小威今年懷孕,她的大滿貫獎盃數量可能還會增長。

事實上,歐洲球員也經歷過這樣的過渡,當年的丹麥人馬丁但再磨礪技藝也受制於纖弱的身體條件,無法壓倒中國選手。從曾經的拉斯姆森、申克到今天的馬林,在歐洲球員的基本技術、網前小球技術接近乃至達到了和亞洲頂尖球員相當的水準之後,體能和力量優勢就會被逐漸放大。

中國女單和西班牙人馬林為代表的歐美女單應該如何對抗?這將是一個長期的課題。

相關閱讀:從“猛女”中突圍 戴資穎&吳堇微:速度力量是關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