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2016年把Orico 陣列盒整成NAS,容量從8T增到20T,原本以為可以撐上個三五年,沒想到HIFI燒久了不僅錢包越來越癟,自動遇到Hao4K後就再也沒發現在家是一個存儲達人,NAS空間也飛快地癟下去。每每看到Hao4K發佈的那些4K電影時,總是心裡一緊……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擴容計劃立即提上了議事日程,搞!!!

一、做了一年的遷移計劃

其實擴容的想法從去年開始就有,只是事情太多一直懶得折騰,刪刪減減縫縫補補又一年。這次折騰初步想法還是容量翻倍。群暉兩年用下來非常滿意,穩定性超高,這次升級不換門,也繼續堅守RAID5。方案1:DX517 + 5*6T,約42T;

方案2:5*10T,約35T;

方案3:6*10T + DS1618+,約44T;

方案4:6*10T + DS1817+,約44T,可擴至63T。方案1 優點是省錢折騰少,缺點是設備多一坨增噪音;

方案2 優點是不增體積,缺點是容量增加偏少;

方案3 優點是可以刺激GDP,缺點是性價比低;

方案4 優點是擴展性好,缺點是投入最高體積偏大。

1. NAS機型選擇NAS放在客廳角落有點擁擠,增加設備後噪音也會增加,先槍斃方案。本來傾向方案,結果看到1515+拆出來的“慘狀”後就倒向了方案3和4。。。。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跑了32個月的1515+,一次都沒清理過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大部分灰都在前面縫隙,裡面的硬盤沒那麼髒本想上1817+給未來留下2個硬盤位,想著放NAS的角落有點擠。接著發現17系列(1517+、1817+)還在用被爆有bug的 Atom C2XXX,雖然可能是新的步進,但心也是涼涼的。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1618身材比例不錯,1817被拍得有點扁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1618+用的C3538比C2xxx 強一些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有玩家在Docker上跑的Geekbench,18系列單核性高30%,多核高50%真的論性能,原來的1515+性能也夠用,但誰會拒絕更好的性能呢,如果不是價格太高都想上3018XS

雙十一前後遇到1618+好價,於是下單了性價比最低的方案DS1618+2. 選硬盤由於WD一如既往地穩定,這次原計劃上金盤10T,但是找朋友拿的時候正好缺貨,只有 HC510和希捷的。對希捷一直沒好感,那就HGST吧,還是充氦的,不覺明歷只覺犀利得緊~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多查兼容列表總是沒錯的順便八下 HGST 的坎坷命運:IBM(就是那個你知道的IBM)也造硬盤而且非常牛,實際上硬盤就是他們發明滴,想當年第二臺電腦還是他家20G玻璃盤;在2003年被小日本吃下,變成了HGST(Hitachi Global Storage Technologies);到了2011年,對企業級市場野心不小的WD吞掉HGST,如果不是在服務器市場HGST更吃香,估計HGST這牌子早就會被WD丟掉。再來看看Blackblaze最新的硬盤年化故障率表: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HGST表現最佳至於價格,貓啊狗啊上的也就參考個大概吧~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WD已經動手開始去HGST化動作,這倆就一路貨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6塊板磚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排排隊~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群暉硬盤支架設計太完美,100%免工具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小竅門:RAID後順序不能再更換,可按硬盤SN排序插入,防止出現取出多塊硬盤卻忘記順序的慘案發生

二、DS1618+閃亮登場,加內存和SSD緩存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群暉包裝還是一如既往,簡潔風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正宗的開箱

1. 加內存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內存安裝終於不是15系列的側裝,底部開槽省去開殼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原配4G再加根原裝4G,並排安裝很像筆記本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 17系列的主板和18系列不同,內存插槽排列也不同,而且必須先插Slot1才能開機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內存翻倍,雖然不怎麼用得到

2. 加裝SSD15系列機器加SSD緩存要佔用一個硬盤位,17 和18 系列則給了個單獨的PCIe 擴充插槽,可擴展M.2 SSD卡或10G網卡。正好手上還有根換下的950 Pro SSD,擼塊M2D18回來試試。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SSD擴展卡有M2D17 和 M2D18兩款,後者支持NVMe這裡又給出了另外一個不選DS1817+的理由,17系列用不了NVMe。還是老話題,也許性能過剩,但這就像儲蓄,可以不用但是有更好。按照官網的介紹,SSD緩存還是比較適合我這種大容量音樂庫、照片庫的用戶(經常檢索),值得嘗試。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和服務器配件包裝很像,非常簡單(封膜已經撕掉)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配件齊全,有兩個安裝底座和散熱鰭片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這次要用到的所有東西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長期工作的SSD得做好散熱,不然容易掛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組裝完成準備上機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 Gen3 x8 的 PCIe 插槽,17系列則是Gen2 x8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M2D18上身下面先倒敘貼些SSD主要配置步驟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存儲空間管理員 - SSD緩存 - 新增。單SSD只能選只讀緩存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創建緩存要有一會兒,初始化還挺快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在Auralic 的Lightning DS 裡一搜索,SSD緩存開始幹活,搜到了就停。緩存使用量會根據使用情況變化。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建議勾選“跳過連續 I/O”,增加SSD使用壽命這裡順便晒下馬老師家淘的防塵蓋。看到1515+的“慘狀”後去用“群暉 防塵”關鍵字搜了下,6盤位的不多,2盤位和5盤位的居多。擼了一套回來試試。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前面板一塊,還有不少邊邊角角、側面、底下的貼網,USB塞子只有一個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短短半天就攔下了不少纖維,效果不錯加網不可避免會減少進風量,目前室溫18左右,硬盤溫度而沒有升高(30-32度之間)。如果實在不放心,在天氣轉熱的時候拿掉就好。

三、數據遷移方案

選擇換新NAS,最要緊的就是數據遷移,也是寫這篇文章的初衷,記錄一下更換NAS中數據遷移環節。參考群暉KB的幾篇KB(話說群暉的KB還是比較強大的,內容非常豐富)擬了幾個方案。

《更換硬盤以擴充存儲容量》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該文要義,就是換上一塊更大盤,修復,直至全換新《如何在多臺 Synology NAS 之間進行遷移》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該文要義,主要是介紹HDD遷移和Hyper Backup 遷移兩種方法《能用哪種工具來複制我的 Synology NAS 數據》綜合上面幾篇KB文章介紹,初步確定了5種數據遷移方法

1. HDD遷移+增換

(1)將1515+上5塊硬盤按照原有順序插入1618+;

(2)完成DSM安裝並恢復系統設置;

(3)在1618+第6個slot插入10T新硬盤,並在存儲管理器中添加硬盤;

(4)將1618+上一塊舊硬盤換成10T新硬盤,並修復;

(5)重複步驟4直到所有硬盤都換新。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處於步驟

1.2的1618+2. Hyper Backup

Hyper Backup 和 Hyper Backup Vault 是群暉自己開發的軟件,通過網絡(局域網和互聯網皆可)將源NAS上的數據備份至目的NAS,然後在目的NAS上把備份過來的數據恢復到本地,一共兩步操作。

3. 拷貝法

設置好1618+,用電腦把1515+上的數據拷貝至新NAS。

4.外掛法

用eSATA線把1515+作為DX517這樣的擴展設備,掛到1618+上拷數據。是否可行後面見分曉。

5. 共享文件夾同步

系統內置功能,可將共享文件夾從1515+ (來源)同步至局域網或 Internet 上的目的NAS (1618+)上,和Hyper Backup 不一樣,只是一個單向的過程。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鄰居新入的1517+(8T x 5 SHR)來拷數據,順便上面幾個方案都試試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不知道啥時候會換更大的盤

四、漫漫數據遷移路

網絡環境:1618+ 鏈路聚合連AC88U,1517+ 單1G連。

方案1. HDD遷移+增換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把1515+上硬盤按照原順序從左到右轉插到1618+(第六個盤位暫空)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瀏覽器find.synology.com,查到新NAS後開始遷移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選第一項合併,按照提示安裝好DSM。切記,如提示數據刪除要立即中止,換用其他數據方案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重啟完成後需用原IP進去系統,所有數據、設置都在,多出一個插槽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關機,在第六個插槽裝入新HDD,再開機。存儲空間管理員 - 存儲池 - 動作 - 新增硬盤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18個半小時只走了50%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新增總耗時37小時27分……新增硬盤,系統應該就是把其他五個盤上的數據和校驗勻到新硬盤上。

只是如果每個盤都要這麼多時間必須吐血到死

後面還得重複5遍換舊硬盤的操作。。。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關機,去掉一塊舊硬盤,插入新盤後開機開機後機器滴滴叫,說實話這會兒還是挺緊張的,萬一恢復不成功導致陣列掛了那就慘大發。之前有K友在評論裡聲稱大容量下RAID5 幾乎無法重建,雖然我不認可但說一點兒都不緊張那也不可能。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不知這位K友基於什麼下此結論,如果RAID5都無法重建,群暉如何敢出來混,那些服務器又該怎麼混?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存儲空間管理員 - 存儲池 - 動作 - 修復點完修復後NAS立即安靜下來開始幹活,這次更換“只”耗時14小時55分鐘……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完成兩塊盤已經過去了兩天新增第1塊盤耗時 37小時27分鐘,

更換第2塊盤耗時14小時55分鐘,

更換第3塊盤耗時21小時21分鐘,

更換第4塊盤耗時13小時整,

更換第5塊盤耗時13小時10分鐘,

更換第6塊盤耗時 10小時45分鐘,硬盤增換完成,共耗時110小時38分。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增換完成後,系統開始對新增容量進行一致性檢查這一檢查又是8個多小時,數據遷移終於全部完成

整整過去了6天。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翻番的空間,數據也全部安好,不枉折騰這麼久小結

:新增、更換共耗時118小時48分,原以為這是最耗時的方案,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是包含了數據遷移和建新RAID的時間。

綜合來看,這個方案對系統配置複雜的舊NAS更新、新NAS空間不足(可用空間未超舊NAS數據量2倍)、不更換NAS只換硬盤等情況都比較適用。當然凡事無絕對,有些情況下也不適合,如比如遷移的同時要保留原NAS數據的。這個方案數據遷移完成後存儲池肯定損毀。原因很簡單,數據條帶和校驗在硬盤增換的過程中不斷改變,自然無法復原。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看看存儲池掛掉是啥

提示方案2. Hyper Backup鄰居的1517+設置好後搬我這拷數據(音樂和電影),其中音樂用這個方法測試下速度,順便估算如果我的1618+數據遷移採用這方案大概要多久。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兩臺NAS都啟用rsync,目的NAS裝Hyper Backup 和Hyper Backup Vault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源NAS上運行Hyper Backup,備份嚮導 - 遠程NAS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填上目的NAS的IP、賬號密碼,選擇備份存放的目錄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前面省略了幾個簡單步驟,配置和計劃任務全部取消,開始備份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11多T備份耗時近35小時(未校驗),均速97.4 M/S,第一步完成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然後在目的NAS裡,運行Hyper Backup, 取消嚮導後點下面恢復圖標 - 數據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點左下角的“從已有存儲庫還原”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選“本地文件夾和USB”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選擇之前備份數據所在的文件夾和目錄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這次只恢復數據,不恢復配置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還是恢復到music文件夾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恢復比備份慢很多,耗時55小時32分,均速60.8 M/S完成後可以刪掉備份。11.6TB數據,備份、恢復兩個步驟共耗時90小時26分鐘,總的算下來均速37.4 M/S。

小結:

雖然倒騰了兩遍數據,但最終效果就是數據從一臺NAS複製到了另一臺NAS。如果按自己系統19.1T數據估算,全部遷移得150個小時打底,還要再加上配置新NAS時間(新建RAID後一致性校驗是耗時大戶),很可能是最耗時的方案。和方案1相比,最大的優勢就是舊NAS數據完全保留。Hyper Backup 作為群暉自己開發的備份專業軟件,用其進行數據遷移只是利用了其中的一個功能,我們應該更關注它在備份方面的強大之處。

方案3

直接拷新機器設置完,Ctrl+C 和Ctrl+V 就開工,實在不能再簡單了。如果有點追求也可以用下FastCopy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筆記本連5G信號操作,速度一般般用網線連路由器,速度也沒好多少,也就50M多,陣列重建完成後再連網線試了一次,速度還是上不去。KB中提到的通過瀏覽器拖拽,不僅文件大小有限制,瀏覽器萬一崩了也得哭死。

小結3:

簡單的系統小數據量可以這麼幹,不費腦細胞。

方案4.

eSata外掛法群暉沒有明確說明一臺NAS能否作為擴充設備掛到另一臺NAS上,KB裡只有一篇《哪些 Synology NAS 型號可以與 Synology 擴充設備搭配使用》的介紹,詳細列出了擴充設備的兼容性。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從這裡看,感覺這個方案有點懸擼來一根eSata線,把1515+和1618+連起來,然後1515+不聯網開機。全完木有反應。。。一點戲都沒

諮詢群暉工程師,答覆是eSata是給擴充設備準備的…

小結4:

本該是速度最快的數據遷移方式,無奈不可行。如果可以在系統里加上切換主設備和擴展設備兩種模式,那就更方便了。

方案5.

共享文件夾同步控制面板 - 文件服務 - rsync 啟用

控制面板 -共享文件夾同步 - 任務列表 - 新增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確定哪些數據要同步過去,勾選確認瞭解警示信息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設置目的NAS的IP和賬戶密碼,可以點下面的測試聯機看看是不是ok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同步過程沒有進度提示比較惱人

20T數據遷移經驗:手把手教你群暉NAS數據遷移,黑裙暉通用!

▲目的NAS上監看到的速度一直就40M/S左右

小結5:

這個方法相比方案3可以不用開著電腦。相比方案2省了一個環節,按照速度估算也不會慢,舊NAS數據也能完全保留,可以看做是Hyper Backup的簡化版,只是同步過程沒有進度顯示,大數量時難免令人心焦。除了以上幾種方案之外還有其他數據遷移辦法,限於時間精力沒能試驗。一些表述如有不當也請見諒。

五、感慨萬千有容乃大,容量才是王道!

折騰完後悔沒有買更多盤位的機子和更大容量的硬盤

下次再要擴容的話,估計會買臺DX517掛上去省錢省心。當然,住另刂裡予土不差錢的還是地下室搞個機房上機架式吧,比如RS3618XS+12*14T=154T

最後照例擺開架勢簡單說說群暉幾年用下來的感受。

優點:

● 穩定可靠,RAID5重建安全靠譜;

● DSM易用,軟件生態系統完善,移動端APP完善;

● 風道設計合理,內部不至於被灰塵全面攻陷。尾部風扇清理和更換方便。

缺點:

■ 價格高,價格高,價格高;

■ 部分軟件UI還有進一步改進空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