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劇清雅之音 —上世紀80年代豫劇《必正與妙常》舞臺版珍貴錄像

豫劇清雅之音 —上世紀80年代豫劇《必正與妙常》舞臺版珍貴錄像

《必正與妙常》,這個關於描寫落第書生潘必正和青年尼姑陳妙常之間愛情故事的劇目,在各個戲曲劇種的舞臺上上演不衰,不過,只有在豫劇舞臺上,它的名字叫“必正與妙常”,在崑曲、川劇裡,它叫《玉簪記》,在評劇和其它劇種裡,它叫《陳妙常》。最初改編成豫劇的時候,它也叫《陳妙常》,從《陳妙常》到《必正與妙常》的蟬變,是從1952年到1980年,近30個年頭的歲月錘鍊,也包含著一個新的聲腔流派的誕生和成熟。

如今,我們早已難覓它豫劇舞臺上最初的影像,儘管以它為主要代表劇目的豫劇王派創始人王素君先生為此劇拍攝過電視藝術片,但由於種種原因,不僅上世紀50年代的《陳妙常》沒有影像記錄,就連80年代的《必正與妙常》也沒有留下任何錄像。令人欣慰的是,在80年代《必正與妙常》復排演出後的時日裡,各地方院團爭相效演,因此得以留下難能可貴的錄像。這段1982年由南陽市豫劇團青年演員石紅雁、張兆麗主演的《必正與妙常》“送經”一場,使我們可以通過他們的舞臺演繹,依稀體會當年豫劇王派代表作的風姿卓音。

50年代省會開封豫劇改革進程中的佳作

豫劇清雅之音 —上世紀80年代豫劇《必正與妙常》舞臺版珍貴錄像

♫. ♪~♬..♩

河南豫劇從鄉土梆戲到地方大劇種,根植文化重地開封,完成了它的誕生與蛻變,上世紀30年代,更在馮玉祥的主政下開始對戲曲進行大規模的整頓和改革。從1927年的“遊藝訓練班”到30年代的“戲改委員會”,及至以樊粹庭、陳素真為首的“豫聲劇院”和以常香玉為核心的“中州戲曲研習社”,深挖歷史,無不在此背景基礎上。那麼,毋庸置疑的是,從此到以開封為省會的數十年間,這裡無疑更是豫劇的大本營和改革重心。河南省第一個國營劇團——開封工人劇院,便是這重中之重。

豫劇清雅之音 —上世紀80年代豫劇《必正與妙常》舞臺版珍貴錄像

♫. ♪~♬..♩

1948年,開封解放,工人劇院在開封總工會領導下成立,吸納當時一大批名角兒,眾星雲集,時代新生,這個嶄新的團體充滿了創作熱情和奮鬥激情,他們砥礪創新,繼續豫劇改革之路,大膽移植外劇種經典劇目,吸納姊妹劇種、曲藝之精髓,成為當時河南省豫劇改革事業的“領頭雁”,排演、移植、創作了諸如《西廂記》《紅樓夢》《秦香蓮》《對花槍》《掃穴犁庭》《綵樓配》《梁山伯與祝英臺》《孔雀東南飛》《楊乃武與小白菜》等大量優秀劇目。豫劇《陳妙常》的移植,便在此前進勢頭中脫穎而出。

豫劇清雅之音 —上世紀80年代豫劇《必正與妙常》舞臺版珍貴錄像

♫. ♪~♬..♩

1952年,河南省廣播電臺第一代播音員、豫劇老一代著名編劇周則生將川劇《玉簪記》改編為豫劇《陳妙常》,將十六場改編為八場抒情喜劇,由工人劇院主演王敬先、王素君主演陳妙常、潘必正。這是王素君先生第一次由旦角改演生角。為了演好此戲,她苦心孤詣、探索新腔,將“上五音”行腔的祥符調以“下五音”展韻,借鑑豫西調行腔,延寬女聲腔調,糅合祥符調韻味,摸索出一條嶄新的女小生聲腔探索之路。因此,此劇一經演出,獲得廣泛好評,一直上演不衰,成為保留劇目,也從此開啟了生、旦並重,領銜主演的先河。

卅十年錘鍊,豫劇清雅小生之峰

豫劇清雅之音 —上世紀80年代豫劇《必正與妙常》舞臺版珍貴錄像

♫. ♪~♬..♩

1959年,王素君在當時“一平二調”的戲曲政策下,由開封調入河南豫劇院一團,為常香玉搭檔《拷紅》等劇,並作為常香玉大師的B角,演出《花木蘭》《杜鵑山》《李雙雙》《母親》《冰山春水》等劇,並擔綱主演了《秦香蓮》《梁紅玉》《跪韓鋪》等劇,有時青衫飄逸,有時紅袖胭粉,在生、旦之間轉換遊弋,開闊了眼界,累積了不少藝術養分。但這出《陳妙常》,卻20年間沒有再演出過。

豫劇清雅之音 —上世紀80年代豫劇《必正與妙常》舞臺版珍貴錄像

♫. ♪~♬..♩

1980年,河南豫劇院一團著意復排《陳妙常》,從開封請來了原編劇、導演周則生,對劇本進行二度加工,增加了“天上人間共團圓”一折,並改《陳妙常》為《必正與妙常》,確立了小生擔綱主演的藝術特色。在這次復排中,王素君苦研新腔,積累、盤旋二十年的藝術賦養如汩汩清泉,一瀉千里,短短數日便完成了男主角“潘必正”的唱腔創作,劇中由她本人創腔的20段唱腔,正是至今仍然膾炙人口、傳唱不息的“王派品牌標識”。

豫劇清雅之音 —上世紀80年代豫劇《必正與妙常》舞臺版珍貴錄像

♫. ♪~♬..♩

1980年夏,加工完成的《必正與妙常》在人民會堂首演,立刻豔驚四座,在河南省人民廣播電臺的轉播下,更是迅速風靡中原。一時間,許多地市劇團紛紛來鄭學習、競相搬演。其搬演學習的火熱度綿延了數年之久。南陽市豫劇團1982年演出錄像的這折《必正與妙常》,正是在此熱度下的一個佼佼之作。

中原清音,豫劇雅韻

豫劇清雅之音 —上世紀80年代豫劇《必正與妙常》舞臺版珍貴錄像

♫. ♪~♬..♩

從1952年,到1982年,是整整30年。30年,是一個嶄新的聲腔從萌芽到成熟的漫漫長途,也是一個戲曲演員千錘百煉、未曾放棄過的藝術夢想。從旦行到生行,是艱難的轉身,也是華麗的轉身,成就了一個豫劇小生流派,也成就了中原戲曲的清雅之音。

豫劇清雅之音 —上世紀80年代豫劇《必正與妙常》舞臺版珍貴錄像

♫. ♪~♬..♩

如今,豫劇王派小生作為清雅、素淨的戲曲名詞頻頻出現在廣大戲迷的追捧中、眾多專家的讚許中,這裡所蘊含的,不僅是一個流派的發展史,更是豫劇百花齊放的佐證,河南戲高雅品格的一個代表象徵。

豫劇清雅之音 —上世紀80年代豫劇《必正與妙常》舞臺版珍貴錄像

♫. ♪~♬..♩

這個流派讓我們知道,中原豫劇,不僅可以粗獷豪放,奔騰洋溢、大氣磅礴,還可以清雅纏綿,幽抑婉轉、韻味無窮。

河南豫劇之博大精深,中原戲曲之儀態萬方,由此可見一斑。

♫. ♪~♬..♩

特別鳴謝:《魅力中國》雜誌編輯蔣見朝為此專題提供的珍貴資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