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雲夢澤是我國先秦時期諸多史籍記載的,在我國江漢地區所存在的一個大澤(湖區)。西漢司馬相如在《子虛賦》中,對雲夢古澤的故事作了諸多描寫和想象。唐代大詩人孟浩然的千古名句“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亦向我們生動地展示了洞庭湖連接雲夢古澤的壯觀氣象,實在是令人心馳神往。

"

雲夢澤是我國先秦時期諸多史籍記載的,在我國江漢地區所存在的一個大澤(湖區)。西漢司馬相如在《子虛賦》中,對雲夢古澤的故事作了諸多描寫和想象。唐代大詩人孟浩然的千古名句“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亦向我們生動地展示了洞庭湖連接雲夢古澤的壯觀氣象,實在是令人心馳神往。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湖北“雲夢古澤”是怎麼消失的?

司馬相如

然而這麼壯美的雲夢澤如今已不復存在,我們在地圖上再也找不到它的蹤跡了。湖北素有“千湖之省”之名,尤以江漢地區的湖泊最為集中,那麼曾經壯美無比的雲夢澤怎麼會逐漸消失呢?如今江漢地區星羅棋佈的湖泊是否是其殘存呢?筆者綜合古今學者的研究成果,和朋友們聊一聊這個話題。

先秦時期的古云夢澤大致包含哪些地方?

要搞清楚先秦時期雲夢澤的大致範圍,首先要了解“雲夢”是什麼意思。

根據學者們的研究,富有浪漫色彩的“雲夢”並不是出自哪位古代文人之手,而指的是古漢語含義的“澤藪”,即水草密佈的沼澤或湖泊。也有部分典籍中分別以“雲”或“夢”相稱的,如《左傳》中有“楚於涉睢,濟江入於雲中”之語。因此,地理上的“雲夢”指代的就是湖泊和沼澤覆蓋的地區,即我們現在所謂的湖泊溼地

先秦時期的典籍《周禮》《尚書》《左傳》等都有關於“雲夢之澤”的記載,簡述其位於楚地和荊州的範圍內,有荊江和漢水流過,即如今的湖北江漢平原地區。西漢時期,劉安《淮南子》的“地形訓篇”也有“楚之雲夢”之記載。這樣的話,除江漢外的其他地區就算有“澤藪”也不能稱雲夢了。按照西漢以前的古漢語習慣,將雲夢澤簡稱雲夢也是正常的。

雖然我們知道了雲夢澤的位置在江漢平原,那麼它具體的範圍包含哪些呢?西漢司馬相如的《子虛賦》對其面積、範圍做了描述,而用現在的地理概念表示,即雲夢澤方圓九百里(古代單位),東到今湖北東北部大別山麓,西達巫山腳下的湧泉清池,北臨今湖北京山縣的大洪山區,南至今長江以北的洪湖地區。這差不多囊括瞭如今的武漢、仙桃、荊州、天門、孝感五市的大部分地區。

"

雲夢澤是我國先秦時期諸多史籍記載的,在我國江漢地區所存在的一個大澤(湖區)。西漢司馬相如在《子虛賦》中,對雲夢古澤的故事作了諸多描寫和想象。唐代大詩人孟浩然的千古名句“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亦向我們生動地展示了洞庭湖連接雲夢古澤的壯觀氣象,實在是令人心馳神往。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湖北“雲夢古澤”是怎麼消失的?

司馬相如

然而這麼壯美的雲夢澤如今已不復存在,我們在地圖上再也找不到它的蹤跡了。湖北素有“千湖之省”之名,尤以江漢地區的湖泊最為集中,那麼曾經壯美無比的雲夢澤怎麼會逐漸消失呢?如今江漢地區星羅棋佈的湖泊是否是其殘存呢?筆者綜合古今學者的研究成果,和朋友們聊一聊這個話題。

先秦時期的古云夢澤大致包含哪些地方?

要搞清楚先秦時期雲夢澤的大致範圍,首先要了解“雲夢”是什麼意思。

根據學者們的研究,富有浪漫色彩的“雲夢”並不是出自哪位古代文人之手,而指的是古漢語含義的“澤藪”,即水草密佈的沼澤或湖泊。也有部分典籍中分別以“雲”或“夢”相稱的,如《左傳》中有“楚於涉睢,濟江入於雲中”之語。因此,地理上的“雲夢”指代的就是湖泊和沼澤覆蓋的地區,即我們現在所謂的湖泊溼地

先秦時期的典籍《周禮》《尚書》《左傳》等都有關於“雲夢之澤”的記載,簡述其位於楚地和荊州的範圍內,有荊江和漢水流過,即如今的湖北江漢平原地區。西漢時期,劉安《淮南子》的“地形訓篇”也有“楚之雲夢”之記載。這樣的話,除江漢外的其他地區就算有“澤藪”也不能稱雲夢了。按照西漢以前的古漢語習慣,將雲夢澤簡稱雲夢也是正常的。

雖然我們知道了雲夢澤的位置在江漢平原,那麼它具體的範圍包含哪些呢?西漢司馬相如的《子虛賦》對其面積、範圍做了描述,而用現在的地理概念表示,即雲夢澤方圓九百里(古代單位),東到今湖北東北部大別山麓,西達巫山腳下的湧泉清池,北臨今湖北京山縣的大洪山區,南至今長江以北的洪湖地區。這差不多囊括瞭如今的武漢、仙桃、荊州、天門、孝感五市的大部分地區。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湖北“雲夢古澤”是怎麼消失的?

《子虛賦》中雲夢澤的大致範圍

那麼這裡就有一個問題了:如果說雲夢澤是湖的話,那這個湖也真是太廣闊了,現在的洞庭湖和鄱陽湖在它面前簡直是個“弟弟”。可是,《子虛賦》中僕人描述雲夢澤為楚地七澤中“蓋特其小小者耳”。我們都知道戰國時期,楚國面積雖然是七國中最大的,但也主要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如果“方九百里”的湖還只是七大湖中最小的一個,那人們就無法判斷,楚人究竟生活在長江流域,還是在哪兒?

江漢—洞庭湖平原是山脈運動擠壓形成的新生代斷線裂谷盆地,這是形成大湖的一個充分條件。很明顯,無論按楚地的地理地貌還是歷史記載,都不可能存在七個如此巨大的湖泊。而且《子虛賦》中還大量記載了雲夢地區的草木、動物等溼地資源,以及當時楚國的王公貴族們在雲夢地區狩獵郊遊的生活。如果這方圓九百里都是湖的話,那湖周圍的沼澤、灘塗等湖盆面積恐怕要更加廣闊,延伸至今天的湖北省外都有可能。

"

雲夢澤是我國先秦時期諸多史籍記載的,在我國江漢地區所存在的一個大澤(湖區)。西漢司馬相如在《子虛賦》中,對雲夢古澤的故事作了諸多描寫和想象。唐代大詩人孟浩然的千古名句“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亦向我們生動地展示了洞庭湖連接雲夢古澤的壯觀氣象,實在是令人心馳神往。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湖北“雲夢古澤”是怎麼消失的?

司馬相如

然而這麼壯美的雲夢澤如今已不復存在,我們在地圖上再也找不到它的蹤跡了。湖北素有“千湖之省”之名,尤以江漢地區的湖泊最為集中,那麼曾經壯美無比的雲夢澤怎麼會逐漸消失呢?如今江漢地區星羅棋佈的湖泊是否是其殘存呢?筆者綜合古今學者的研究成果,和朋友們聊一聊這個話題。

先秦時期的古云夢澤大致包含哪些地方?

要搞清楚先秦時期雲夢澤的大致範圍,首先要了解“雲夢”是什麼意思。

根據學者們的研究,富有浪漫色彩的“雲夢”並不是出自哪位古代文人之手,而指的是古漢語含義的“澤藪”,即水草密佈的沼澤或湖泊。也有部分典籍中分別以“雲”或“夢”相稱的,如《左傳》中有“楚於涉睢,濟江入於雲中”之語。因此,地理上的“雲夢”指代的就是湖泊和沼澤覆蓋的地區,即我們現在所謂的湖泊溼地

先秦時期的典籍《周禮》《尚書》《左傳》等都有關於“雲夢之澤”的記載,簡述其位於楚地和荊州的範圍內,有荊江和漢水流過,即如今的湖北江漢平原地區。西漢時期,劉安《淮南子》的“地形訓篇”也有“楚之雲夢”之記載。這樣的話,除江漢外的其他地區就算有“澤藪”也不能稱雲夢了。按照西漢以前的古漢語習慣,將雲夢澤簡稱雲夢也是正常的。

雖然我們知道了雲夢澤的位置在江漢平原,那麼它具體的範圍包含哪些呢?西漢司馬相如的《子虛賦》對其面積、範圍做了描述,而用現在的地理概念表示,即雲夢澤方圓九百里(古代單位),東到今湖北東北部大別山麓,西達巫山腳下的湧泉清池,北臨今湖北京山縣的大洪山區,南至今長江以北的洪湖地區。這差不多囊括瞭如今的武漢、仙桃、荊州、天門、孝感五市的大部分地區。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湖北“雲夢古澤”是怎麼消失的?

《子虛賦》中雲夢澤的大致範圍

那麼這裡就有一個問題了:如果說雲夢澤是湖的話,那這個湖也真是太廣闊了,現在的洞庭湖和鄱陽湖在它面前簡直是個“弟弟”。可是,《子虛賦》中僕人描述雲夢澤為楚地七澤中“蓋特其小小者耳”。我們都知道戰國時期,楚國面積雖然是七國中最大的,但也主要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如果“方九百里”的湖還只是七大湖中最小的一個,那人們就無法判斷,楚人究竟生活在長江流域,還是在哪兒?

江漢—洞庭湖平原是山脈運動擠壓形成的新生代斷線裂谷盆地,這是形成大湖的一個充分條件。很明顯,無論按楚地的地理地貌還是歷史記載,都不可能存在七個如此巨大的湖泊。而且《子虛賦》中還大量記載了雲夢地區的草木、動物等溼地資源,以及當時楚國的王公貴族們在雲夢地區狩獵郊遊的生活。如果這方圓九百里都是湖的話,那湖周圍的沼澤、灘塗等湖盆面積恐怕要更加廣闊,延伸至今天的湖北省外都有可能。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湖北“雲夢古澤”是怎麼消失的?

江漢平原地形圖

因此,要麼《子虛賦》中“蓋特其小小者耳”的描述是一種文學上的誇張,只有“雲夢澤”這個湖最大,要麼就是這裡所說的雲夢澤,是一個包含湖泊、沼澤、灘塗、林地、山地以及居民耕地等多種溼地和旱地類型在內的“大型溼地公園”,共享“雲夢湖”的地質和生態系統。這種說法就與著名歷史學家譚其驤先生的觀點相符,用邏輯學的術語講,他認為“雲夢澤”應是“雲夢”地區的子集

據另外一些學者的觀點考慮到,同一年間,湖泊的大小會因汛期洪水的到來而發生較大變化,比如鄱陽湖汛期到來時的水體面積,可達到枯水期的數十倍。江漢地區自古以來降水豐沛,以現代技術水平修建的堤壩和水庫等工程,都只能對大型湖泊的水文變化做有限的調控,更別提古代沒有這些水利工程的情況下,湖泊的水體變化程度會有多大了。

可能在洪水到來的汛期,湖泊的面積還真到了方圓九百里的程度,佔據了幾乎整個江漢平原,直到周圍的山腳下。而到了枯水期,那些沼澤、灘塗、林地都露了出來,楚人就可以在“公園裡”遊玩狩獵,水體就只剩下漢魏時期人所謂“江陵以東,江漢之間”的一些地方了。一句話,雲夢澤是個吞吐型湖泊,“窮”則溼地公園,“達”則煙波浩渺

關於雲夢澤的具體範圍,不同朝代的文人學士都有不同的看法,有將其範圍延伸到湖南洞庭湖的,也有說侷限於漢江三角洲地區的。無論是何種說法,從西晉學者杜預開始,特別是唐代,主流觀點都認為雲夢澤的範圍橫跨了長江南北,即長江像今日流經洞庭湖一般流經了雲夢澤。孟浩然寫洞庭湖景色時卻說“氣蒸雲夢澤”,便是此種看法的體現。

"

雲夢澤是我國先秦時期諸多史籍記載的,在我國江漢地區所存在的一個大澤(湖區)。西漢司馬相如在《子虛賦》中,對雲夢古澤的故事作了諸多描寫和想象。唐代大詩人孟浩然的千古名句“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亦向我們生動地展示了洞庭湖連接雲夢古澤的壯觀氣象,實在是令人心馳神往。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湖北“雲夢古澤”是怎麼消失的?

司馬相如

然而這麼壯美的雲夢澤如今已不復存在,我們在地圖上再也找不到它的蹤跡了。湖北素有“千湖之省”之名,尤以江漢地區的湖泊最為集中,那麼曾經壯美無比的雲夢澤怎麼會逐漸消失呢?如今江漢地區星羅棋佈的湖泊是否是其殘存呢?筆者綜合古今學者的研究成果,和朋友們聊一聊這個話題。

先秦時期的古云夢澤大致包含哪些地方?

要搞清楚先秦時期雲夢澤的大致範圍,首先要了解“雲夢”是什麼意思。

根據學者們的研究,富有浪漫色彩的“雲夢”並不是出自哪位古代文人之手,而指的是古漢語含義的“澤藪”,即水草密佈的沼澤或湖泊。也有部分典籍中分別以“雲”或“夢”相稱的,如《左傳》中有“楚於涉睢,濟江入於雲中”之語。因此,地理上的“雲夢”指代的就是湖泊和沼澤覆蓋的地區,即我們現在所謂的湖泊溼地

先秦時期的典籍《周禮》《尚書》《左傳》等都有關於“雲夢之澤”的記載,簡述其位於楚地和荊州的範圍內,有荊江和漢水流過,即如今的湖北江漢平原地區。西漢時期,劉安《淮南子》的“地形訓篇”也有“楚之雲夢”之記載。這樣的話,除江漢外的其他地區就算有“澤藪”也不能稱雲夢了。按照西漢以前的古漢語習慣,將雲夢澤簡稱雲夢也是正常的。

雖然我們知道了雲夢澤的位置在江漢平原,那麼它具體的範圍包含哪些呢?西漢司馬相如的《子虛賦》對其面積、範圍做了描述,而用現在的地理概念表示,即雲夢澤方圓九百里(古代單位),東到今湖北東北部大別山麓,西達巫山腳下的湧泉清池,北臨今湖北京山縣的大洪山區,南至今長江以北的洪湖地區。這差不多囊括瞭如今的武漢、仙桃、荊州、天門、孝感五市的大部分地區。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湖北“雲夢古澤”是怎麼消失的?

《子虛賦》中雲夢澤的大致範圍

那麼這裡就有一個問題了:如果說雲夢澤是湖的話,那這個湖也真是太廣闊了,現在的洞庭湖和鄱陽湖在它面前簡直是個“弟弟”。可是,《子虛賦》中僕人描述雲夢澤為楚地七澤中“蓋特其小小者耳”。我們都知道戰國時期,楚國面積雖然是七國中最大的,但也主要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如果“方九百里”的湖還只是七大湖中最小的一個,那人們就無法判斷,楚人究竟生活在長江流域,還是在哪兒?

江漢—洞庭湖平原是山脈運動擠壓形成的新生代斷線裂谷盆地,這是形成大湖的一個充分條件。很明顯,無論按楚地的地理地貌還是歷史記載,都不可能存在七個如此巨大的湖泊。而且《子虛賦》中還大量記載了雲夢地區的草木、動物等溼地資源,以及當時楚國的王公貴族們在雲夢地區狩獵郊遊的生活。如果這方圓九百里都是湖的話,那湖周圍的沼澤、灘塗等湖盆面積恐怕要更加廣闊,延伸至今天的湖北省外都有可能。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湖北“雲夢古澤”是怎麼消失的?

江漢平原地形圖

因此,要麼《子虛賦》中“蓋特其小小者耳”的描述是一種文學上的誇張,只有“雲夢澤”這個湖最大,要麼就是這裡所說的雲夢澤,是一個包含湖泊、沼澤、灘塗、林地、山地以及居民耕地等多種溼地和旱地類型在內的“大型溼地公園”,共享“雲夢湖”的地質和生態系統。這種說法就與著名歷史學家譚其驤先生的觀點相符,用邏輯學的術語講,他認為“雲夢澤”應是“雲夢”地區的子集

據另外一些學者的觀點考慮到,同一年間,湖泊的大小會因汛期洪水的到來而發生較大變化,比如鄱陽湖汛期到來時的水體面積,可達到枯水期的數十倍。江漢地區自古以來降水豐沛,以現代技術水平修建的堤壩和水庫等工程,都只能對大型湖泊的水文變化做有限的調控,更別提古代沒有這些水利工程的情況下,湖泊的水體變化程度會有多大了。

可能在洪水到來的汛期,湖泊的面積還真到了方圓九百里的程度,佔據了幾乎整個江漢平原,直到周圍的山腳下。而到了枯水期,那些沼澤、灘塗、林地都露了出來,楚人就可以在“公園裡”遊玩狩獵,水體就只剩下漢魏時期人所謂“江陵以東,江漢之間”的一些地方了。一句話,雲夢澤是個吞吐型湖泊,“窮”則溼地公園,“達”則煙波浩渺

關於雲夢澤的具體範圍,不同朝代的文人學士都有不同的看法,有將其範圍延伸到湖南洞庭湖的,也有說侷限於漢江三角洲地區的。無論是何種說法,從西晉學者杜預開始,特別是唐代,主流觀點都認為雲夢澤的範圍橫跨了長江南北,即長江像今日流經洞庭湖一般流經了雲夢澤。孟浩然寫洞庭湖景色時卻說“氣蒸雲夢澤”,便是此種看法的體現。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湖北“雲夢古澤”是怎麼消失的?

主張雲夢澤包括洞庭湖的觀點

與之相反,現代的很多學者否認“雲夢地跨江南北”的說法,理由是根據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地貌、水文特徵,中古世紀不會存在一個地跨大江南北兩大平原的雲夢大澤,不過地跨荊江和漢水則是確定的。

綜合這些觀點,筆者認為《子虛賦》所說的先秦時期的雲夢澤範圍至少在東、北、西三個方向上的描述是比較準確的,因為這是整個江漢地平原的大致範圍,大湖泊在汛期漲潮時肯定最先吞掉盆地和平原地區。至於南部,筆者覺得南部到達長江,但並未和洞庭湖連成一體的可能性比較大。對這個問題,朋友們見仁見智吧。

從上古到唐宋:雲夢澤“由盛轉衰”

根據學者們的研究,雲夢澤成為大湖泊區的時間距今約6000年,稍早於炎黃時期。但到了南北朝時期,“雲夢大湖”就基本消失了,唐宋年間幾乎是一點都不剩了。這是怎樣的一個過程呢?

具體有五個歷史階段:

第一階段是夏商西周的上古時期。上古時期,年代距今較為久遠,且只有為數不多的華夏先民遷徙到長江中下游地區繁衍生息,對雲夢地區的地貌和水文環境還沒有造成什麼大的影響。這時的水域面積是最大的,幾乎囊括了整個江漢盆地,與司馬相如描述的面積差不多。

第二階段是春秋戰國時期。荊江和漢江三角洲開始形成,雲夢地區的移民也越來越多,但總體還是保持了上古時期的面積和環境,即司馬相如所謂“方九百里”。

第三階段是秦漢時期。荊江三角洲向東推進,漢水三角洲往南擴張,江水沖積出的新土地被朝廷設置為華容縣。楊水附近的湖區分割成了多個獨立的湖,淤塞的土地形成陂池,這導致湖區主體只剩下華容縣以東的部分。

"

雲夢澤是我國先秦時期諸多史籍記載的,在我國江漢地區所存在的一個大澤(湖區)。西漢司馬相如在《子虛賦》中,對雲夢古澤的故事作了諸多描寫和想象。唐代大詩人孟浩然的千古名句“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亦向我們生動地展示了洞庭湖連接雲夢古澤的壯觀氣象,實在是令人心馳神往。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湖北“雲夢古澤”是怎麼消失的?

司馬相如

然而這麼壯美的雲夢澤如今已不復存在,我們在地圖上再也找不到它的蹤跡了。湖北素有“千湖之省”之名,尤以江漢地區的湖泊最為集中,那麼曾經壯美無比的雲夢澤怎麼會逐漸消失呢?如今江漢地區星羅棋佈的湖泊是否是其殘存呢?筆者綜合古今學者的研究成果,和朋友們聊一聊這個話題。

先秦時期的古云夢澤大致包含哪些地方?

要搞清楚先秦時期雲夢澤的大致範圍,首先要了解“雲夢”是什麼意思。

根據學者們的研究,富有浪漫色彩的“雲夢”並不是出自哪位古代文人之手,而指的是古漢語含義的“澤藪”,即水草密佈的沼澤或湖泊。也有部分典籍中分別以“雲”或“夢”相稱的,如《左傳》中有“楚於涉睢,濟江入於雲中”之語。因此,地理上的“雲夢”指代的就是湖泊和沼澤覆蓋的地區,即我們現在所謂的湖泊溼地

先秦時期的典籍《周禮》《尚書》《左傳》等都有關於“雲夢之澤”的記載,簡述其位於楚地和荊州的範圍內,有荊江和漢水流過,即如今的湖北江漢平原地區。西漢時期,劉安《淮南子》的“地形訓篇”也有“楚之雲夢”之記載。這樣的話,除江漢外的其他地區就算有“澤藪”也不能稱雲夢了。按照西漢以前的古漢語習慣,將雲夢澤簡稱雲夢也是正常的。

雖然我們知道了雲夢澤的位置在江漢平原,那麼它具體的範圍包含哪些呢?西漢司馬相如的《子虛賦》對其面積、範圍做了描述,而用現在的地理概念表示,即雲夢澤方圓九百里(古代單位),東到今湖北東北部大別山麓,西達巫山腳下的湧泉清池,北臨今湖北京山縣的大洪山區,南至今長江以北的洪湖地區。這差不多囊括瞭如今的武漢、仙桃、荊州、天門、孝感五市的大部分地區。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湖北“雲夢古澤”是怎麼消失的?

《子虛賦》中雲夢澤的大致範圍

那麼這裡就有一個問題了:如果說雲夢澤是湖的話,那這個湖也真是太廣闊了,現在的洞庭湖和鄱陽湖在它面前簡直是個“弟弟”。可是,《子虛賦》中僕人描述雲夢澤為楚地七澤中“蓋特其小小者耳”。我們都知道戰國時期,楚國面積雖然是七國中最大的,但也主要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如果“方九百里”的湖還只是七大湖中最小的一個,那人們就無法判斷,楚人究竟生活在長江流域,還是在哪兒?

江漢—洞庭湖平原是山脈運動擠壓形成的新生代斷線裂谷盆地,這是形成大湖的一個充分條件。很明顯,無論按楚地的地理地貌還是歷史記載,都不可能存在七個如此巨大的湖泊。而且《子虛賦》中還大量記載了雲夢地區的草木、動物等溼地資源,以及當時楚國的王公貴族們在雲夢地區狩獵郊遊的生活。如果這方圓九百里都是湖的話,那湖周圍的沼澤、灘塗等湖盆面積恐怕要更加廣闊,延伸至今天的湖北省外都有可能。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湖北“雲夢古澤”是怎麼消失的?

江漢平原地形圖

因此,要麼《子虛賦》中“蓋特其小小者耳”的描述是一種文學上的誇張,只有“雲夢澤”這個湖最大,要麼就是這裡所說的雲夢澤,是一個包含湖泊、沼澤、灘塗、林地、山地以及居民耕地等多種溼地和旱地類型在內的“大型溼地公園”,共享“雲夢湖”的地質和生態系統。這種說法就與著名歷史學家譚其驤先生的觀點相符,用邏輯學的術語講,他認為“雲夢澤”應是“雲夢”地區的子集

據另外一些學者的觀點考慮到,同一年間,湖泊的大小會因汛期洪水的到來而發生較大變化,比如鄱陽湖汛期到來時的水體面積,可達到枯水期的數十倍。江漢地區自古以來降水豐沛,以現代技術水平修建的堤壩和水庫等工程,都只能對大型湖泊的水文變化做有限的調控,更別提古代沒有這些水利工程的情況下,湖泊的水體變化程度會有多大了。

可能在洪水到來的汛期,湖泊的面積還真到了方圓九百里的程度,佔據了幾乎整個江漢平原,直到周圍的山腳下。而到了枯水期,那些沼澤、灘塗、林地都露了出來,楚人就可以在“公園裡”遊玩狩獵,水體就只剩下漢魏時期人所謂“江陵以東,江漢之間”的一些地方了。一句話,雲夢澤是個吞吐型湖泊,“窮”則溼地公園,“達”則煙波浩渺

關於雲夢澤的具體範圍,不同朝代的文人學士都有不同的看法,有將其範圍延伸到湖南洞庭湖的,也有說侷限於漢江三角洲地區的。無論是何種說法,從西晉學者杜預開始,特別是唐代,主流觀點都認為雲夢澤的範圍橫跨了長江南北,即長江像今日流經洞庭湖一般流經了雲夢澤。孟浩然寫洞庭湖景色時卻說“氣蒸雲夢澤”,便是此種看法的體現。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湖北“雲夢古澤”是怎麼消失的?

主張雲夢澤包括洞庭湖的觀點

與之相反,現代的很多學者否認“雲夢地跨江南北”的說法,理由是根據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地貌、水文特徵,中古世紀不會存在一個地跨大江南北兩大平原的雲夢大澤,不過地跨荊江和漢水則是確定的。

綜合這些觀點,筆者認為《子虛賦》所說的先秦時期的雲夢澤範圍至少在東、北、西三個方向上的描述是比較準確的,因為這是整個江漢地平原的大致範圍,大湖泊在汛期漲潮時肯定最先吞掉盆地和平原地區。至於南部,筆者覺得南部到達長江,但並未和洞庭湖連成一體的可能性比較大。對這個問題,朋友們見仁見智吧。

從上古到唐宋:雲夢澤“由盛轉衰”

根據學者們的研究,雲夢澤成為大湖泊區的時間距今約6000年,稍早於炎黃時期。但到了南北朝時期,“雲夢大湖”就基本消失了,唐宋年間幾乎是一點都不剩了。這是怎樣的一個過程呢?

具體有五個歷史階段:

第一階段是夏商西周的上古時期。上古時期,年代距今較為久遠,且只有為數不多的華夏先民遷徙到長江中下游地區繁衍生息,對雲夢地區的地貌和水文環境還沒有造成什麼大的影響。這時的水域面積是最大的,幾乎囊括了整個江漢盆地,與司馬相如描述的面積差不多。

第二階段是春秋戰國時期。荊江和漢江三角洲開始形成,雲夢地區的移民也越來越多,但總體還是保持了上古時期的面積和環境,即司馬相如所謂“方九百里”。

第三階段是秦漢時期。荊江三角洲向東推進,漢水三角洲往南擴張,江水沖積出的新土地被朝廷設置為華容縣。楊水附近的湖區分割成了多個獨立的湖,淤塞的土地形成陂池,這導致湖區主體只剩下華容縣以東的部分。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湖北“雲夢古澤”是怎麼消失的?

秦漢時期的雲夢澤

第四階段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荊江河道和漢水三角洲的的伸展,以及沔水、楊水等河流水體不斷地萎縮,雲夢澤最終被分割成數個大小不一的湖蕩。加上北方連年戰亂,大批的中原士族與民眾南遷到荊楚之地,在河沙沉積形成的洲地上墾荒和建房,加速了湖區的分解與消退,使舊的澤區成了沔水三角洲的分流平原。自此之後,除了文學作品外,雲夢澤作為一個大型湖泊的概念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此時遺留下來的馬骨湖、大滻湖、太白湖等湖泊已經不能稱為雲夢澤了。

"

雲夢澤是我國先秦時期諸多史籍記載的,在我國江漢地區所存在的一個大澤(湖區)。西漢司馬相如在《子虛賦》中,對雲夢古澤的故事作了諸多描寫和想象。唐代大詩人孟浩然的千古名句“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亦向我們生動地展示了洞庭湖連接雲夢古澤的壯觀氣象,實在是令人心馳神往。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湖北“雲夢古澤”是怎麼消失的?

司馬相如

然而這麼壯美的雲夢澤如今已不復存在,我們在地圖上再也找不到它的蹤跡了。湖北素有“千湖之省”之名,尤以江漢地區的湖泊最為集中,那麼曾經壯美無比的雲夢澤怎麼會逐漸消失呢?如今江漢地區星羅棋佈的湖泊是否是其殘存呢?筆者綜合古今學者的研究成果,和朋友們聊一聊這個話題。

先秦時期的古云夢澤大致包含哪些地方?

要搞清楚先秦時期雲夢澤的大致範圍,首先要了解“雲夢”是什麼意思。

根據學者們的研究,富有浪漫色彩的“雲夢”並不是出自哪位古代文人之手,而指的是古漢語含義的“澤藪”,即水草密佈的沼澤或湖泊。也有部分典籍中分別以“雲”或“夢”相稱的,如《左傳》中有“楚於涉睢,濟江入於雲中”之語。因此,地理上的“雲夢”指代的就是湖泊和沼澤覆蓋的地區,即我們現在所謂的湖泊溼地

先秦時期的典籍《周禮》《尚書》《左傳》等都有關於“雲夢之澤”的記載,簡述其位於楚地和荊州的範圍內,有荊江和漢水流過,即如今的湖北江漢平原地區。西漢時期,劉安《淮南子》的“地形訓篇”也有“楚之雲夢”之記載。這樣的話,除江漢外的其他地區就算有“澤藪”也不能稱雲夢了。按照西漢以前的古漢語習慣,將雲夢澤簡稱雲夢也是正常的。

雖然我們知道了雲夢澤的位置在江漢平原,那麼它具體的範圍包含哪些呢?西漢司馬相如的《子虛賦》對其面積、範圍做了描述,而用現在的地理概念表示,即雲夢澤方圓九百里(古代單位),東到今湖北東北部大別山麓,西達巫山腳下的湧泉清池,北臨今湖北京山縣的大洪山區,南至今長江以北的洪湖地區。這差不多囊括瞭如今的武漢、仙桃、荊州、天門、孝感五市的大部分地區。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湖北“雲夢古澤”是怎麼消失的?

《子虛賦》中雲夢澤的大致範圍

那麼這裡就有一個問題了:如果說雲夢澤是湖的話,那這個湖也真是太廣闊了,現在的洞庭湖和鄱陽湖在它面前簡直是個“弟弟”。可是,《子虛賦》中僕人描述雲夢澤為楚地七澤中“蓋特其小小者耳”。我們都知道戰國時期,楚國面積雖然是七國中最大的,但也主要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如果“方九百里”的湖還只是七大湖中最小的一個,那人們就無法判斷,楚人究竟生活在長江流域,還是在哪兒?

江漢—洞庭湖平原是山脈運動擠壓形成的新生代斷線裂谷盆地,這是形成大湖的一個充分條件。很明顯,無論按楚地的地理地貌還是歷史記載,都不可能存在七個如此巨大的湖泊。而且《子虛賦》中還大量記載了雲夢地區的草木、動物等溼地資源,以及當時楚國的王公貴族們在雲夢地區狩獵郊遊的生活。如果這方圓九百里都是湖的話,那湖周圍的沼澤、灘塗等湖盆面積恐怕要更加廣闊,延伸至今天的湖北省外都有可能。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湖北“雲夢古澤”是怎麼消失的?

江漢平原地形圖

因此,要麼《子虛賦》中“蓋特其小小者耳”的描述是一種文學上的誇張,只有“雲夢澤”這個湖最大,要麼就是這裡所說的雲夢澤,是一個包含湖泊、沼澤、灘塗、林地、山地以及居民耕地等多種溼地和旱地類型在內的“大型溼地公園”,共享“雲夢湖”的地質和生態系統。這種說法就與著名歷史學家譚其驤先生的觀點相符,用邏輯學的術語講,他認為“雲夢澤”應是“雲夢”地區的子集

據另外一些學者的觀點考慮到,同一年間,湖泊的大小會因汛期洪水的到來而發生較大變化,比如鄱陽湖汛期到來時的水體面積,可達到枯水期的數十倍。江漢地區自古以來降水豐沛,以現代技術水平修建的堤壩和水庫等工程,都只能對大型湖泊的水文變化做有限的調控,更別提古代沒有這些水利工程的情況下,湖泊的水體變化程度會有多大了。

可能在洪水到來的汛期,湖泊的面積還真到了方圓九百里的程度,佔據了幾乎整個江漢平原,直到周圍的山腳下。而到了枯水期,那些沼澤、灘塗、林地都露了出來,楚人就可以在“公園裡”遊玩狩獵,水體就只剩下漢魏時期人所謂“江陵以東,江漢之間”的一些地方了。一句話,雲夢澤是個吞吐型湖泊,“窮”則溼地公園,“達”則煙波浩渺

關於雲夢澤的具體範圍,不同朝代的文人學士都有不同的看法,有將其範圍延伸到湖南洞庭湖的,也有說侷限於漢江三角洲地區的。無論是何種說法,從西晉學者杜預開始,特別是唐代,主流觀點都認為雲夢澤的範圍橫跨了長江南北,即長江像今日流經洞庭湖一般流經了雲夢澤。孟浩然寫洞庭湖景色時卻說“氣蒸雲夢澤”,便是此種看法的體現。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湖北“雲夢古澤”是怎麼消失的?

主張雲夢澤包括洞庭湖的觀點

與之相反,現代的很多學者否認“雲夢地跨江南北”的說法,理由是根據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地貌、水文特徵,中古世紀不會存在一個地跨大江南北兩大平原的雲夢大澤,不過地跨荊江和漢水則是確定的。

綜合這些觀點,筆者認為《子虛賦》所說的先秦時期的雲夢澤範圍至少在東、北、西三個方向上的描述是比較準確的,因為這是整個江漢地平原的大致範圍,大湖泊在汛期漲潮時肯定最先吞掉盆地和平原地區。至於南部,筆者覺得南部到達長江,但並未和洞庭湖連成一體的可能性比較大。對這個問題,朋友們見仁見智吧。

從上古到唐宋:雲夢澤“由盛轉衰”

根據學者們的研究,雲夢澤成為大湖泊區的時間距今約6000年,稍早於炎黃時期。但到了南北朝時期,“雲夢大湖”就基本消失了,唐宋年間幾乎是一點都不剩了。這是怎樣的一個過程呢?

具體有五個歷史階段:

第一階段是夏商西周的上古時期。上古時期,年代距今較為久遠,且只有為數不多的華夏先民遷徙到長江中下游地區繁衍生息,對雲夢地區的地貌和水文環境還沒有造成什麼大的影響。這時的水域面積是最大的,幾乎囊括了整個江漢盆地,與司馬相如描述的面積差不多。

第二階段是春秋戰國時期。荊江和漢江三角洲開始形成,雲夢地區的移民也越來越多,但總體還是保持了上古時期的面積和環境,即司馬相如所謂“方九百里”。

第三階段是秦漢時期。荊江三角洲向東推進,漢水三角洲往南擴張,江水沖積出的新土地被朝廷設置為華容縣。楊水附近的湖區分割成了多個獨立的湖,淤塞的土地形成陂池,這導致湖區主體只剩下華容縣以東的部分。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湖北“雲夢古澤”是怎麼消失的?

秦漢時期的雲夢澤

第四階段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荊江河道和漢水三角洲的的伸展,以及沔水、楊水等河流水體不斷地萎縮,雲夢澤最終被分割成數個大小不一的湖蕩。加上北方連年戰亂,大批的中原士族與民眾南遷到荊楚之地,在河沙沉積形成的洲地上墾荒和建房,加速了湖區的分解與消退,使舊的澤區成了沔水三角洲的分流平原。自此之後,除了文學作品外,雲夢澤作為一個大型湖泊的概念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此時遺留下來的馬骨湖、大滻湖、太白湖等湖泊已經不能稱為雲夢澤了。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湖北“雲夢古澤”是怎麼消失的?

南北朝時期的雲夢澤

第五階段是唐宋時期。到了唐代,原來遺留下來的大滻湖和太白湖也“涼了”,馬骨湖正“苟延殘喘”,枯水期湖床都露出來了。直到宋朝,這些湖全都跟我們“說了拜拜”,遺留下來的只是一片片的蘆葦和沼澤,“大型溼地公園”正式宣佈關張,雲夢澤成了“上古傳說”。

"

雲夢澤是我國先秦時期諸多史籍記載的,在我國江漢地區所存在的一個大澤(湖區)。西漢司馬相如在《子虛賦》中,對雲夢古澤的故事作了諸多描寫和想象。唐代大詩人孟浩然的千古名句“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亦向我們生動地展示了洞庭湖連接雲夢古澤的壯觀氣象,實在是令人心馳神往。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湖北“雲夢古澤”是怎麼消失的?

司馬相如

然而這麼壯美的雲夢澤如今已不復存在,我們在地圖上再也找不到它的蹤跡了。湖北素有“千湖之省”之名,尤以江漢地區的湖泊最為集中,那麼曾經壯美無比的雲夢澤怎麼會逐漸消失呢?如今江漢地區星羅棋佈的湖泊是否是其殘存呢?筆者綜合古今學者的研究成果,和朋友們聊一聊這個話題。

先秦時期的古云夢澤大致包含哪些地方?

要搞清楚先秦時期雲夢澤的大致範圍,首先要了解“雲夢”是什麼意思。

根據學者們的研究,富有浪漫色彩的“雲夢”並不是出自哪位古代文人之手,而指的是古漢語含義的“澤藪”,即水草密佈的沼澤或湖泊。也有部分典籍中分別以“雲”或“夢”相稱的,如《左傳》中有“楚於涉睢,濟江入於雲中”之語。因此,地理上的“雲夢”指代的就是湖泊和沼澤覆蓋的地區,即我們現在所謂的湖泊溼地

先秦時期的典籍《周禮》《尚書》《左傳》等都有關於“雲夢之澤”的記載,簡述其位於楚地和荊州的範圍內,有荊江和漢水流過,即如今的湖北江漢平原地區。西漢時期,劉安《淮南子》的“地形訓篇”也有“楚之雲夢”之記載。這樣的話,除江漢外的其他地區就算有“澤藪”也不能稱雲夢了。按照西漢以前的古漢語習慣,將雲夢澤簡稱雲夢也是正常的。

雖然我們知道了雲夢澤的位置在江漢平原,那麼它具體的範圍包含哪些呢?西漢司馬相如的《子虛賦》對其面積、範圍做了描述,而用現在的地理概念表示,即雲夢澤方圓九百里(古代單位),東到今湖北東北部大別山麓,西達巫山腳下的湧泉清池,北臨今湖北京山縣的大洪山區,南至今長江以北的洪湖地區。這差不多囊括瞭如今的武漢、仙桃、荊州、天門、孝感五市的大部分地區。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湖北“雲夢古澤”是怎麼消失的?

《子虛賦》中雲夢澤的大致範圍

那麼這裡就有一個問題了:如果說雲夢澤是湖的話,那這個湖也真是太廣闊了,現在的洞庭湖和鄱陽湖在它面前簡直是個“弟弟”。可是,《子虛賦》中僕人描述雲夢澤為楚地七澤中“蓋特其小小者耳”。我們都知道戰國時期,楚國面積雖然是七國中最大的,但也主要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如果“方九百里”的湖還只是七大湖中最小的一個,那人們就無法判斷,楚人究竟生活在長江流域,還是在哪兒?

江漢—洞庭湖平原是山脈運動擠壓形成的新生代斷線裂谷盆地,這是形成大湖的一個充分條件。很明顯,無論按楚地的地理地貌還是歷史記載,都不可能存在七個如此巨大的湖泊。而且《子虛賦》中還大量記載了雲夢地區的草木、動物等溼地資源,以及當時楚國的王公貴族們在雲夢地區狩獵郊遊的生活。如果這方圓九百里都是湖的話,那湖周圍的沼澤、灘塗等湖盆面積恐怕要更加廣闊,延伸至今天的湖北省外都有可能。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湖北“雲夢古澤”是怎麼消失的?

江漢平原地形圖

因此,要麼《子虛賦》中“蓋特其小小者耳”的描述是一種文學上的誇張,只有“雲夢澤”這個湖最大,要麼就是這裡所說的雲夢澤,是一個包含湖泊、沼澤、灘塗、林地、山地以及居民耕地等多種溼地和旱地類型在內的“大型溼地公園”,共享“雲夢湖”的地質和生態系統。這種說法就與著名歷史學家譚其驤先生的觀點相符,用邏輯學的術語講,他認為“雲夢澤”應是“雲夢”地區的子集

據另外一些學者的觀點考慮到,同一年間,湖泊的大小會因汛期洪水的到來而發生較大變化,比如鄱陽湖汛期到來時的水體面積,可達到枯水期的數十倍。江漢地區自古以來降水豐沛,以現代技術水平修建的堤壩和水庫等工程,都只能對大型湖泊的水文變化做有限的調控,更別提古代沒有這些水利工程的情況下,湖泊的水體變化程度會有多大了。

可能在洪水到來的汛期,湖泊的面積還真到了方圓九百里的程度,佔據了幾乎整個江漢平原,直到周圍的山腳下。而到了枯水期,那些沼澤、灘塗、林地都露了出來,楚人就可以在“公園裡”遊玩狩獵,水體就只剩下漢魏時期人所謂“江陵以東,江漢之間”的一些地方了。一句話,雲夢澤是個吞吐型湖泊,“窮”則溼地公園,“達”則煙波浩渺

關於雲夢澤的具體範圍,不同朝代的文人學士都有不同的看法,有將其範圍延伸到湖南洞庭湖的,也有說侷限於漢江三角洲地區的。無論是何種說法,從西晉學者杜預開始,特別是唐代,主流觀點都認為雲夢澤的範圍橫跨了長江南北,即長江像今日流經洞庭湖一般流經了雲夢澤。孟浩然寫洞庭湖景色時卻說“氣蒸雲夢澤”,便是此種看法的體現。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湖北“雲夢古澤”是怎麼消失的?

主張雲夢澤包括洞庭湖的觀點

與之相反,現代的很多學者否認“雲夢地跨江南北”的說法,理由是根據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地貌、水文特徵,中古世紀不會存在一個地跨大江南北兩大平原的雲夢大澤,不過地跨荊江和漢水則是確定的。

綜合這些觀點,筆者認為《子虛賦》所說的先秦時期的雲夢澤範圍至少在東、北、西三個方向上的描述是比較準確的,因為這是整個江漢地平原的大致範圍,大湖泊在汛期漲潮時肯定最先吞掉盆地和平原地區。至於南部,筆者覺得南部到達長江,但並未和洞庭湖連成一體的可能性比較大。對這個問題,朋友們見仁見智吧。

從上古到唐宋:雲夢澤“由盛轉衰”

根據學者們的研究,雲夢澤成為大湖泊區的時間距今約6000年,稍早於炎黃時期。但到了南北朝時期,“雲夢大湖”就基本消失了,唐宋年間幾乎是一點都不剩了。這是怎樣的一個過程呢?

具體有五個歷史階段:

第一階段是夏商西周的上古時期。上古時期,年代距今較為久遠,且只有為數不多的華夏先民遷徙到長江中下游地區繁衍生息,對雲夢地區的地貌和水文環境還沒有造成什麼大的影響。這時的水域面積是最大的,幾乎囊括了整個江漢盆地,與司馬相如描述的面積差不多。

第二階段是春秋戰國時期。荊江和漢江三角洲開始形成,雲夢地區的移民也越來越多,但總體還是保持了上古時期的面積和環境,即司馬相如所謂“方九百里”。

第三階段是秦漢時期。荊江三角洲向東推進,漢水三角洲往南擴張,江水沖積出的新土地被朝廷設置為華容縣。楊水附近的湖區分割成了多個獨立的湖,淤塞的土地形成陂池,這導致湖區主體只剩下華容縣以東的部分。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湖北“雲夢古澤”是怎麼消失的?

秦漢時期的雲夢澤

第四階段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荊江河道和漢水三角洲的的伸展,以及沔水、楊水等河流水體不斷地萎縮,雲夢澤最終被分割成數個大小不一的湖蕩。加上北方連年戰亂,大批的中原士族與民眾南遷到荊楚之地,在河沙沉積形成的洲地上墾荒和建房,加速了湖區的分解與消退,使舊的澤區成了沔水三角洲的分流平原。自此之後,除了文學作品外,雲夢澤作為一個大型湖泊的概念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此時遺留下來的馬骨湖、大滻湖、太白湖等湖泊已經不能稱為雲夢澤了。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湖北“雲夢古澤”是怎麼消失的?

南北朝時期的雲夢澤

第五階段是唐宋時期。到了唐代,原來遺留下來的大滻湖和太白湖也“涼了”,馬骨湖正“苟延殘喘”,枯水期湖床都露出來了。直到宋朝,這些湖全都跟我們“說了拜拜”,遺留下來的只是一片片的蘆葦和沼澤,“大型溼地公園”正式宣佈關張,雲夢澤成了“上古傳說”。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湖北“雲夢古澤”是怎麼消失的?

唐宋時期的雲夢澤

歷經5000多年時間,雲夢澤經歷了這個由盛轉衰的過程,其原因主要有三點:

首先是漢水和荊江三角洲不遺餘力的伸展。從秦漢時期開始,漢水和荊江就跟吃了激素一樣,往湖泊裡扔了大量的泥沙,後果是陸地不斷擴張,湖水則不斷地變淺變窄。等漢江的泥沙把三角洲堆到了佔平原面積三分之二的程度,雲夢澤湖水還能剩多少?因此,這兩條江水及其支流是本案的“幕後黑手”。

其次是人類的生產、生活活動助推了這一過程。平原上的人越多,就越需要廣大的耕地來種糧食,因而大規模的圍湖墾殖活動也就在情理之中。圍墾活動,絕對是人進湖退,直到把湖水逼到天上去。

最後就是雲夢澤作為一個盆地平原上的湖泊,受降水、汛期影響太大。如果是山谷地區的湖泊,反而沒這麼容易發生大的水體變化。

今日江漢地區的湖泊是否為雲夢澤“殘骸”?

可能朋友們會有疑問,雲夢澤不是消失了嗎?怎麼會有“殘骸”遺留到今天呢?

物極必反。正如雲夢澤擴張到一定程度後就慢慢消退一樣,從宋代開始,已經分解的眾多水體又慢慢匯聚起來。

荊江和漢水三角洲的不斷伸展,雖然導致了雲夢古澤的消亡,但是平原的推進不是如孫悟空金箍棒般的橫掃,而是像被豬八戒的九齒釘耙耙過。這兩條江的分支河道的窪地和崗地邊緣窪地就是釘耙的齒漏處,降水和河水不斷往裡灌,久而久之形成了很多新的湖泊。真有一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感覺。

這個過程不是在雲夢澤消失之後才開始的,是在荊江和漢江三角洲推進時就已經開始了。其中的佼佼者是洪湖,其前身太白湖就是漢水分流匯聚而成,等雲夢澤消失後它短暫地成了荒地,但是已經在一點點地蓄水了。

到了明清時期,量變引起質變,太白湖一下成了周遭上百里的大湖,還與周圍的一些小湖泊相連。建國之後,藉著漢江分洪區的建設,該區域形成了方圓二百里的大湖。整個洪湖市,水域面積就達55%之多,可能是全國水資源最多的縣市之一。

"

雲夢澤是我國先秦時期諸多史籍記載的,在我國江漢地區所存在的一個大澤(湖區)。西漢司馬相如在《子虛賦》中,對雲夢古澤的故事作了諸多描寫和想象。唐代大詩人孟浩然的千古名句“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亦向我們生動地展示了洞庭湖連接雲夢古澤的壯觀氣象,實在是令人心馳神往。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湖北“雲夢古澤”是怎麼消失的?

司馬相如

然而這麼壯美的雲夢澤如今已不復存在,我們在地圖上再也找不到它的蹤跡了。湖北素有“千湖之省”之名,尤以江漢地區的湖泊最為集中,那麼曾經壯美無比的雲夢澤怎麼會逐漸消失呢?如今江漢地區星羅棋佈的湖泊是否是其殘存呢?筆者綜合古今學者的研究成果,和朋友們聊一聊這個話題。

先秦時期的古云夢澤大致包含哪些地方?

要搞清楚先秦時期雲夢澤的大致範圍,首先要了解“雲夢”是什麼意思。

根據學者們的研究,富有浪漫色彩的“雲夢”並不是出自哪位古代文人之手,而指的是古漢語含義的“澤藪”,即水草密佈的沼澤或湖泊。也有部分典籍中分別以“雲”或“夢”相稱的,如《左傳》中有“楚於涉睢,濟江入於雲中”之語。因此,地理上的“雲夢”指代的就是湖泊和沼澤覆蓋的地區,即我們現在所謂的湖泊溼地

先秦時期的典籍《周禮》《尚書》《左傳》等都有關於“雲夢之澤”的記載,簡述其位於楚地和荊州的範圍內,有荊江和漢水流過,即如今的湖北江漢平原地區。西漢時期,劉安《淮南子》的“地形訓篇”也有“楚之雲夢”之記載。這樣的話,除江漢外的其他地區就算有“澤藪”也不能稱雲夢了。按照西漢以前的古漢語習慣,將雲夢澤簡稱雲夢也是正常的。

雖然我們知道了雲夢澤的位置在江漢平原,那麼它具體的範圍包含哪些呢?西漢司馬相如的《子虛賦》對其面積、範圍做了描述,而用現在的地理概念表示,即雲夢澤方圓九百里(古代單位),東到今湖北東北部大別山麓,西達巫山腳下的湧泉清池,北臨今湖北京山縣的大洪山區,南至今長江以北的洪湖地區。這差不多囊括瞭如今的武漢、仙桃、荊州、天門、孝感五市的大部分地區。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湖北“雲夢古澤”是怎麼消失的?

《子虛賦》中雲夢澤的大致範圍

那麼這裡就有一個問題了:如果說雲夢澤是湖的話,那這個湖也真是太廣闊了,現在的洞庭湖和鄱陽湖在它面前簡直是個“弟弟”。可是,《子虛賦》中僕人描述雲夢澤為楚地七澤中“蓋特其小小者耳”。我們都知道戰國時期,楚國面積雖然是七國中最大的,但也主要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如果“方九百里”的湖還只是七大湖中最小的一個,那人們就無法判斷,楚人究竟生活在長江流域,還是在哪兒?

江漢—洞庭湖平原是山脈運動擠壓形成的新生代斷線裂谷盆地,這是形成大湖的一個充分條件。很明顯,無論按楚地的地理地貌還是歷史記載,都不可能存在七個如此巨大的湖泊。而且《子虛賦》中還大量記載了雲夢地區的草木、動物等溼地資源,以及當時楚國的王公貴族們在雲夢地區狩獵郊遊的生活。如果這方圓九百里都是湖的話,那湖周圍的沼澤、灘塗等湖盆面積恐怕要更加廣闊,延伸至今天的湖北省外都有可能。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湖北“雲夢古澤”是怎麼消失的?

江漢平原地形圖

因此,要麼《子虛賦》中“蓋特其小小者耳”的描述是一種文學上的誇張,只有“雲夢澤”這個湖最大,要麼就是這裡所說的雲夢澤,是一個包含湖泊、沼澤、灘塗、林地、山地以及居民耕地等多種溼地和旱地類型在內的“大型溼地公園”,共享“雲夢湖”的地質和生態系統。這種說法就與著名歷史學家譚其驤先生的觀點相符,用邏輯學的術語講,他認為“雲夢澤”應是“雲夢”地區的子集

據另外一些學者的觀點考慮到,同一年間,湖泊的大小會因汛期洪水的到來而發生較大變化,比如鄱陽湖汛期到來時的水體面積,可達到枯水期的數十倍。江漢地區自古以來降水豐沛,以現代技術水平修建的堤壩和水庫等工程,都只能對大型湖泊的水文變化做有限的調控,更別提古代沒有這些水利工程的情況下,湖泊的水體變化程度會有多大了。

可能在洪水到來的汛期,湖泊的面積還真到了方圓九百里的程度,佔據了幾乎整個江漢平原,直到周圍的山腳下。而到了枯水期,那些沼澤、灘塗、林地都露了出來,楚人就可以在“公園裡”遊玩狩獵,水體就只剩下漢魏時期人所謂“江陵以東,江漢之間”的一些地方了。一句話,雲夢澤是個吞吐型湖泊,“窮”則溼地公園,“達”則煙波浩渺

關於雲夢澤的具體範圍,不同朝代的文人學士都有不同的看法,有將其範圍延伸到湖南洞庭湖的,也有說侷限於漢江三角洲地區的。無論是何種說法,從西晉學者杜預開始,特別是唐代,主流觀點都認為雲夢澤的範圍橫跨了長江南北,即長江像今日流經洞庭湖一般流經了雲夢澤。孟浩然寫洞庭湖景色時卻說“氣蒸雲夢澤”,便是此種看法的體現。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湖北“雲夢古澤”是怎麼消失的?

主張雲夢澤包括洞庭湖的觀點

與之相反,現代的很多學者否認“雲夢地跨江南北”的說法,理由是根據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地貌、水文特徵,中古世紀不會存在一個地跨大江南北兩大平原的雲夢大澤,不過地跨荊江和漢水則是確定的。

綜合這些觀點,筆者認為《子虛賦》所說的先秦時期的雲夢澤範圍至少在東、北、西三個方向上的描述是比較準確的,因為這是整個江漢地平原的大致範圍,大湖泊在汛期漲潮時肯定最先吞掉盆地和平原地區。至於南部,筆者覺得南部到達長江,但並未和洞庭湖連成一體的可能性比較大。對這個問題,朋友們見仁見智吧。

從上古到唐宋:雲夢澤“由盛轉衰”

根據學者們的研究,雲夢澤成為大湖泊區的時間距今約6000年,稍早於炎黃時期。但到了南北朝時期,“雲夢大湖”就基本消失了,唐宋年間幾乎是一點都不剩了。這是怎樣的一個過程呢?

具體有五個歷史階段:

第一階段是夏商西周的上古時期。上古時期,年代距今較為久遠,且只有為數不多的華夏先民遷徙到長江中下游地區繁衍生息,對雲夢地區的地貌和水文環境還沒有造成什麼大的影響。這時的水域面積是最大的,幾乎囊括了整個江漢盆地,與司馬相如描述的面積差不多。

第二階段是春秋戰國時期。荊江和漢江三角洲開始形成,雲夢地區的移民也越來越多,但總體還是保持了上古時期的面積和環境,即司馬相如所謂“方九百里”。

第三階段是秦漢時期。荊江三角洲向東推進,漢水三角洲往南擴張,江水沖積出的新土地被朝廷設置為華容縣。楊水附近的湖區分割成了多個獨立的湖,淤塞的土地形成陂池,這導致湖區主體只剩下華容縣以東的部分。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湖北“雲夢古澤”是怎麼消失的?

秦漢時期的雲夢澤

第四階段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荊江河道和漢水三角洲的的伸展,以及沔水、楊水等河流水體不斷地萎縮,雲夢澤最終被分割成數個大小不一的湖蕩。加上北方連年戰亂,大批的中原士族與民眾南遷到荊楚之地,在河沙沉積形成的洲地上墾荒和建房,加速了湖區的分解與消退,使舊的澤區成了沔水三角洲的分流平原。自此之後,除了文學作品外,雲夢澤作為一個大型湖泊的概念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此時遺留下來的馬骨湖、大滻湖、太白湖等湖泊已經不能稱為雲夢澤了。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湖北“雲夢古澤”是怎麼消失的?

南北朝時期的雲夢澤

第五階段是唐宋時期。到了唐代,原來遺留下來的大滻湖和太白湖也“涼了”,馬骨湖正“苟延殘喘”,枯水期湖床都露出來了。直到宋朝,這些湖全都跟我們“說了拜拜”,遺留下來的只是一片片的蘆葦和沼澤,“大型溼地公園”正式宣佈關張,雲夢澤成了“上古傳說”。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湖北“雲夢古澤”是怎麼消失的?

唐宋時期的雲夢澤

歷經5000多年時間,雲夢澤經歷了這個由盛轉衰的過程,其原因主要有三點:

首先是漢水和荊江三角洲不遺餘力的伸展。從秦漢時期開始,漢水和荊江就跟吃了激素一樣,往湖泊裡扔了大量的泥沙,後果是陸地不斷擴張,湖水則不斷地變淺變窄。等漢江的泥沙把三角洲堆到了佔平原面積三分之二的程度,雲夢澤湖水還能剩多少?因此,這兩條江水及其支流是本案的“幕後黑手”。

其次是人類的生產、生活活動助推了這一過程。平原上的人越多,就越需要廣大的耕地來種糧食,因而大規模的圍湖墾殖活動也就在情理之中。圍墾活動,絕對是人進湖退,直到把湖水逼到天上去。

最後就是雲夢澤作為一個盆地平原上的湖泊,受降水、汛期影響太大。如果是山谷地區的湖泊,反而沒這麼容易發生大的水體變化。

今日江漢地區的湖泊是否為雲夢澤“殘骸”?

可能朋友們會有疑問,雲夢澤不是消失了嗎?怎麼會有“殘骸”遺留到今天呢?

物極必反。正如雲夢澤擴張到一定程度後就慢慢消退一樣,從宋代開始,已經分解的眾多水體又慢慢匯聚起來。

荊江和漢水三角洲的不斷伸展,雖然導致了雲夢古澤的消亡,但是平原的推進不是如孫悟空金箍棒般的橫掃,而是像被豬八戒的九齒釘耙耙過。這兩條江的分支河道的窪地和崗地邊緣窪地就是釘耙的齒漏處,降水和河水不斷往裡灌,久而久之形成了很多新的湖泊。真有一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感覺。

這個過程不是在雲夢澤消失之後才開始的,是在荊江和漢江三角洲推進時就已經開始了。其中的佼佼者是洪湖,其前身太白湖就是漢水分流匯聚而成,等雲夢澤消失後它短暫地成了荒地,但是已經在一點點地蓄水了。

到了明清時期,量變引起質變,太白湖一下成了周遭上百里的大湖,還與周圍的一些小湖泊相連。建國之後,藉著漢江分洪區的建設,該區域形成了方圓二百里的大湖。整個洪湖市,水域面積就達55%之多,可能是全國水資源最多的縣市之一。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湖北“雲夢古澤”是怎麼消失的?

今洪湖地圖

我們今天看到的江漢地區的漲渡湖、白湖、後官湖等面積比較大的湖泊,大體都經歷過這樣一個過程。荊江和漢江水系的拓展,推動了新的大型湖泊的產生及小型湖泊的分離、再生。如今江漢地區湖泊星羅棋佈,就是荊江和漢江“矢志不移”的活動造成的,真可謂成也荊漢,敗也荊漢。

"

雲夢澤是我國先秦時期諸多史籍記載的,在我國江漢地區所存在的一個大澤(湖區)。西漢司馬相如在《子虛賦》中,對雲夢古澤的故事作了諸多描寫和想象。唐代大詩人孟浩然的千古名句“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亦向我們生動地展示了洞庭湖連接雲夢古澤的壯觀氣象,實在是令人心馳神往。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湖北“雲夢古澤”是怎麼消失的?

司馬相如

然而這麼壯美的雲夢澤如今已不復存在,我們在地圖上再也找不到它的蹤跡了。湖北素有“千湖之省”之名,尤以江漢地區的湖泊最為集中,那麼曾經壯美無比的雲夢澤怎麼會逐漸消失呢?如今江漢地區星羅棋佈的湖泊是否是其殘存呢?筆者綜合古今學者的研究成果,和朋友們聊一聊這個話題。

先秦時期的古云夢澤大致包含哪些地方?

要搞清楚先秦時期雲夢澤的大致範圍,首先要了解“雲夢”是什麼意思。

根據學者們的研究,富有浪漫色彩的“雲夢”並不是出自哪位古代文人之手,而指的是古漢語含義的“澤藪”,即水草密佈的沼澤或湖泊。也有部分典籍中分別以“雲”或“夢”相稱的,如《左傳》中有“楚於涉睢,濟江入於雲中”之語。因此,地理上的“雲夢”指代的就是湖泊和沼澤覆蓋的地區,即我們現在所謂的湖泊溼地

先秦時期的典籍《周禮》《尚書》《左傳》等都有關於“雲夢之澤”的記載,簡述其位於楚地和荊州的範圍內,有荊江和漢水流過,即如今的湖北江漢平原地區。西漢時期,劉安《淮南子》的“地形訓篇”也有“楚之雲夢”之記載。這樣的話,除江漢外的其他地區就算有“澤藪”也不能稱雲夢了。按照西漢以前的古漢語習慣,將雲夢澤簡稱雲夢也是正常的。

雖然我們知道了雲夢澤的位置在江漢平原,那麼它具體的範圍包含哪些呢?西漢司馬相如的《子虛賦》對其面積、範圍做了描述,而用現在的地理概念表示,即雲夢澤方圓九百里(古代單位),東到今湖北東北部大別山麓,西達巫山腳下的湧泉清池,北臨今湖北京山縣的大洪山區,南至今長江以北的洪湖地區。這差不多囊括瞭如今的武漢、仙桃、荊州、天門、孝感五市的大部分地區。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湖北“雲夢古澤”是怎麼消失的?

《子虛賦》中雲夢澤的大致範圍

那麼這裡就有一個問題了:如果說雲夢澤是湖的話,那這個湖也真是太廣闊了,現在的洞庭湖和鄱陽湖在它面前簡直是個“弟弟”。可是,《子虛賦》中僕人描述雲夢澤為楚地七澤中“蓋特其小小者耳”。我們都知道戰國時期,楚國面積雖然是七國中最大的,但也主要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如果“方九百里”的湖還只是七大湖中最小的一個,那人們就無法判斷,楚人究竟生活在長江流域,還是在哪兒?

江漢—洞庭湖平原是山脈運動擠壓形成的新生代斷線裂谷盆地,這是形成大湖的一個充分條件。很明顯,無論按楚地的地理地貌還是歷史記載,都不可能存在七個如此巨大的湖泊。而且《子虛賦》中還大量記載了雲夢地區的草木、動物等溼地資源,以及當時楚國的王公貴族們在雲夢地區狩獵郊遊的生活。如果這方圓九百里都是湖的話,那湖周圍的沼澤、灘塗等湖盆面積恐怕要更加廣闊,延伸至今天的湖北省外都有可能。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湖北“雲夢古澤”是怎麼消失的?

江漢平原地形圖

因此,要麼《子虛賦》中“蓋特其小小者耳”的描述是一種文學上的誇張,只有“雲夢澤”這個湖最大,要麼就是這裡所說的雲夢澤,是一個包含湖泊、沼澤、灘塗、林地、山地以及居民耕地等多種溼地和旱地類型在內的“大型溼地公園”,共享“雲夢湖”的地質和生態系統。這種說法就與著名歷史學家譚其驤先生的觀點相符,用邏輯學的術語講,他認為“雲夢澤”應是“雲夢”地區的子集

據另外一些學者的觀點考慮到,同一年間,湖泊的大小會因汛期洪水的到來而發生較大變化,比如鄱陽湖汛期到來時的水體面積,可達到枯水期的數十倍。江漢地區自古以來降水豐沛,以現代技術水平修建的堤壩和水庫等工程,都只能對大型湖泊的水文變化做有限的調控,更別提古代沒有這些水利工程的情況下,湖泊的水體變化程度會有多大了。

可能在洪水到來的汛期,湖泊的面積還真到了方圓九百里的程度,佔據了幾乎整個江漢平原,直到周圍的山腳下。而到了枯水期,那些沼澤、灘塗、林地都露了出來,楚人就可以在“公園裡”遊玩狩獵,水體就只剩下漢魏時期人所謂“江陵以東,江漢之間”的一些地方了。一句話,雲夢澤是個吞吐型湖泊,“窮”則溼地公園,“達”則煙波浩渺

關於雲夢澤的具體範圍,不同朝代的文人學士都有不同的看法,有將其範圍延伸到湖南洞庭湖的,也有說侷限於漢江三角洲地區的。無論是何種說法,從西晉學者杜預開始,特別是唐代,主流觀點都認為雲夢澤的範圍橫跨了長江南北,即長江像今日流經洞庭湖一般流經了雲夢澤。孟浩然寫洞庭湖景色時卻說“氣蒸雲夢澤”,便是此種看法的體現。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湖北“雲夢古澤”是怎麼消失的?

主張雲夢澤包括洞庭湖的觀點

與之相反,現代的很多學者否認“雲夢地跨江南北”的說法,理由是根據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地貌、水文特徵,中古世紀不會存在一個地跨大江南北兩大平原的雲夢大澤,不過地跨荊江和漢水則是確定的。

綜合這些觀點,筆者認為《子虛賦》所說的先秦時期的雲夢澤範圍至少在東、北、西三個方向上的描述是比較準確的,因為這是整個江漢地平原的大致範圍,大湖泊在汛期漲潮時肯定最先吞掉盆地和平原地區。至於南部,筆者覺得南部到達長江,但並未和洞庭湖連成一體的可能性比較大。對這個問題,朋友們見仁見智吧。

從上古到唐宋:雲夢澤“由盛轉衰”

根據學者們的研究,雲夢澤成為大湖泊區的時間距今約6000年,稍早於炎黃時期。但到了南北朝時期,“雲夢大湖”就基本消失了,唐宋年間幾乎是一點都不剩了。這是怎樣的一個過程呢?

具體有五個歷史階段:

第一階段是夏商西周的上古時期。上古時期,年代距今較為久遠,且只有為數不多的華夏先民遷徙到長江中下游地區繁衍生息,對雲夢地區的地貌和水文環境還沒有造成什麼大的影響。這時的水域面積是最大的,幾乎囊括了整個江漢盆地,與司馬相如描述的面積差不多。

第二階段是春秋戰國時期。荊江和漢江三角洲開始形成,雲夢地區的移民也越來越多,但總體還是保持了上古時期的面積和環境,即司馬相如所謂“方九百里”。

第三階段是秦漢時期。荊江三角洲向東推進,漢水三角洲往南擴張,江水沖積出的新土地被朝廷設置為華容縣。楊水附近的湖區分割成了多個獨立的湖,淤塞的土地形成陂池,這導致湖區主體只剩下華容縣以東的部分。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湖北“雲夢古澤”是怎麼消失的?

秦漢時期的雲夢澤

第四階段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荊江河道和漢水三角洲的的伸展,以及沔水、楊水等河流水體不斷地萎縮,雲夢澤最終被分割成數個大小不一的湖蕩。加上北方連年戰亂,大批的中原士族與民眾南遷到荊楚之地,在河沙沉積形成的洲地上墾荒和建房,加速了湖區的分解與消退,使舊的澤區成了沔水三角洲的分流平原。自此之後,除了文學作品外,雲夢澤作為一個大型湖泊的概念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此時遺留下來的馬骨湖、大滻湖、太白湖等湖泊已經不能稱為雲夢澤了。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湖北“雲夢古澤”是怎麼消失的?

南北朝時期的雲夢澤

第五階段是唐宋時期。到了唐代,原來遺留下來的大滻湖和太白湖也“涼了”,馬骨湖正“苟延殘喘”,枯水期湖床都露出來了。直到宋朝,這些湖全都跟我們“說了拜拜”,遺留下來的只是一片片的蘆葦和沼澤,“大型溼地公園”正式宣佈關張,雲夢澤成了“上古傳說”。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湖北“雲夢古澤”是怎麼消失的?

唐宋時期的雲夢澤

歷經5000多年時間,雲夢澤經歷了這個由盛轉衰的過程,其原因主要有三點:

首先是漢水和荊江三角洲不遺餘力的伸展。從秦漢時期開始,漢水和荊江就跟吃了激素一樣,往湖泊裡扔了大量的泥沙,後果是陸地不斷擴張,湖水則不斷地變淺變窄。等漢江的泥沙把三角洲堆到了佔平原面積三分之二的程度,雲夢澤湖水還能剩多少?因此,這兩條江水及其支流是本案的“幕後黑手”。

其次是人類的生產、生活活動助推了這一過程。平原上的人越多,就越需要廣大的耕地來種糧食,因而大規模的圍湖墾殖活動也就在情理之中。圍墾活動,絕對是人進湖退,直到把湖水逼到天上去。

最後就是雲夢澤作為一個盆地平原上的湖泊,受降水、汛期影響太大。如果是山谷地區的湖泊,反而沒這麼容易發生大的水體變化。

今日江漢地區的湖泊是否為雲夢澤“殘骸”?

可能朋友們會有疑問,雲夢澤不是消失了嗎?怎麼會有“殘骸”遺留到今天呢?

物極必反。正如雲夢澤擴張到一定程度後就慢慢消退一樣,從宋代開始,已經分解的眾多水體又慢慢匯聚起來。

荊江和漢水三角洲的不斷伸展,雖然導致了雲夢古澤的消亡,但是平原的推進不是如孫悟空金箍棒般的橫掃,而是像被豬八戒的九齒釘耙耙過。這兩條江的分支河道的窪地和崗地邊緣窪地就是釘耙的齒漏處,降水和河水不斷往裡灌,久而久之形成了很多新的湖泊。真有一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感覺。

這個過程不是在雲夢澤消失之後才開始的,是在荊江和漢江三角洲推進時就已經開始了。其中的佼佼者是洪湖,其前身太白湖就是漢水分流匯聚而成,等雲夢澤消失後它短暫地成了荒地,但是已經在一點點地蓄水了。

到了明清時期,量變引起質變,太白湖一下成了周遭上百里的大湖,還與周圍的一些小湖泊相連。建國之後,藉著漢江分洪區的建設,該區域形成了方圓二百里的大湖。整個洪湖市,水域面積就達55%之多,可能是全國水資源最多的縣市之一。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湖北“雲夢古澤”是怎麼消失的?

今洪湖地圖

我們今天看到的江漢地區的漲渡湖、白湖、後官湖等面積比較大的湖泊,大體都經歷過這樣一個過程。荊江和漢江水系的拓展,推動了新的大型湖泊的產生及小型湖泊的分離、再生。如今江漢地區湖泊星羅棋佈,就是荊江和漢江“矢志不移”的活動造成的,真可謂成也荊漢,敗也荊漢。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湖北“雲夢古澤”是怎麼消失的?

荊江水系與分洪區

與其說雲夢澤的“殘骸”重新開始匯聚,不如說它在另一個層面獲得了新生。根據調查統計,建國初期湖北有湖泊1332個,水域面積約20000平方公里,“千湖之省”實在是名副其實。

當你憑欄遠望江漢平原的某個湖泊,也便可遙想雲夢古澤那昔日的風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