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著孩子胳膊學走路,父母的這兩種做法可能會影響孩子腿部發育

育兒錦囊 育兒 豌豆媽媽育兒 2019-01-02

導讀:孩子一歲了,開始學走路了,奶奶每天都會扶著孩子的咯吱窩讓他練習走路,每天晚上還要喊自己看娃全身痛。媽媽說孩子學走路不用扶著,自己就會了,婆說婆有理,媽說媽有理,為了孩子走路的事,婆婆認為媳婦不知感恩,媳婦認為婆婆多此一舉。孩子走路,到底要不要教?

架著孩子胳膊學走路,父母的這兩種做法可能會影響孩子腿部發育

寶寶學走路要不要教?

寶寶的大運動發展是三翻、六坐、八爬,一歲左右的寶寶開始走路,那麼在孩子走路之前,我們是否需要幫助孩子來練習走路,才能讓孩子儘早的掌握走路的技巧呢?在我們的身邊,很多家裡的長輩在孩子學走路的階段,都是架著咯吱窩,貓著腰,扶著孩子一步一步的。這樣真的有用嗎?

孩子學習走路,是寶寶自身大運動發展規律決定的,這是一種自發的行為,就是說不管家長是否教了孩子來學習走路,最終孩子走路時間的早晚都是由孩子的身體來決定的,而不是家裡人教授孩子的時間。

架著孩子胳膊學走路,父母的這兩種做法可能會影響孩子腿部發育

孩子學走路是一個怎樣的過程呢?三個月前,孩子趴著的時間會越來越長,從最初的只能趴幾十秒,到後來整個上半身都能爬起來,這是孩子頸椎和背部肌肉的發展越來越有力量。

當他的頸椎和背部肌肉更有力量之後,就是在為翻身做準備,三個月的寶寶學會翻身之後,六個月的時候他的腰部會越來越有力量,顫顫巍巍的可以坐起來,剛開始可能背後還需要墊東西,過一段時間,孩子就完全可以獨立的去做。

八到九個月時候,寶寶開始用腹部匍匐前進,很快腹部的匍匐前進就會變為手腳並用的向前爬去,當孩子可以用膝蓋和手向前爬的時候,證明孩子的身體已經能夠協調前進,他的胳膊、腰、腿等都有了肢體力量,這是孩子在位站立、扶物走做好了準備。

一歲左右,孩子可以扶物站立,證明孩子的腿部已經有了足夠的力量,當合適的時機來臨的時候,他會邁出自己的腳。直到自己不用扶物可以獨立前行。

孩子的大運動發展是孩子成長過程中,身體發育的內部規律,不管父母是否干預,孩子都會迎來自己獨立走路的那一天,所以不用成人去教授,孩子就能夠自己學會。

孩子學走路父母要怎樣做

既然孩子走路是身體自發的能力,對於父母來說,在孩子學走路的時候需要怎樣做呢?

避免以下錯誤的做法

用手扶著孩子走路。如果孩子還不能獨立的去走,大人架著孩子的咯吱窩去走路,孩子看似在走路,但是他的腿也許並沒有出力,對於孩子來說,這並不是一種練習,還不如讓孩子自己獨立的去扶物練習。

讓孩子坐在學步車裡練習走路。坐著學步車上走路和孩子站立起來在平地上走路的發力方式是不同的,坐在學步車上,孩子可能只有腳尖在使力,長時間的坐學步車孩子的腿會變彎曲。這是由於第一孩子的骨骼較軟,為定性,有一定的可塑性;第二發力方式不對,只用腳尖在發力,當孩子站立起來,大腿可能會向外彎曲。

架著孩子胳膊學走路,父母的這兩種做法可能會影響孩子腿部發育

同事的女兒,小時候坐學步車太久,冬天穿得厚,讓孩子整個大腿向外彎曲,兩腿不能併攏,最後帶去醫院做了矯正。

家長需要注意的問題

如果孩子走路總是腳尖著地,並且走路不穩,持續兩個月時間以上,就要考慮孩子的神經肌肉發育情況是否正常。

孩子跌倒後,雙腿非常僵硬,或者有一條腿隱約有蹣跚的狀況,那麼家長就要注意了,可能會有神經、關節損傷的跡象。

孩子在學走路的時候,有一側有些跛足,但是孩子沒有任何不適,也不影響孩子的正常運動,這種情況有可能是髖關節滑膜炎,最好帶孩子去醫院進行檢查。

孩子特別容易摔倒,走路特別困難,摔倒後很難再爬起來,這也是一種不正常的表現,父母一定要仔細的去觀察孩子。

孩子學走路父母怎麼做

孩子學走路,父母不應該去幹預,相反應該給孩子創造更多舒適的外部環境,做好保護措施,幫助孩子學會獨立的行走。

父母要為孩子創造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學走路的孩子和很容易摔倒,父母要做的就是確保孩子摔倒後不會摔傷,可以在地板上鋪上爬行墊,給家裡有稜角的傢俱都包上邊,把潛在的危險降到最低。

和孩子保持恰當的距離,不要讓孩子摔倒後感到害怕。學走路是一個探索的過程,孩子練習的過程中很容易摔倒,父母應該和孩子保持在半米以內,既不要太遠也不要太近,可以在孩子摔倒的時候第一時間趕到孩子身邊。

多去給予孩子鼓勵。父母的鼓勵是孩子前行的動力,媽媽們恰當的鼓勵,可以讓孩子獲得信心。有一個實驗,當媽媽對孩子笑的時候,孩子可以歷經重重障礙爬向媽媽;如果媽媽面無表情,孩子就會退縮不前,所以媽媽的鼓勵和笑容,就是孩子克服困難的精神支柱。

孩子學走路,父母在精神上應該多給與孩子鼓勵,在身體上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獨立,這才是孩子學走路父母正確的做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