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機前坐上半小時,人的智商減少50%,你家孩子每天看多久?

育兒 親子溝通如何說 親子溝通如何說 2017-09-01

0-3歲,是孩子生命成長最關鍵時期,孩子需要在真實的世界中發展和構建自我。如果家長把孩子交給屏幕上的虛擬世界,除了家長省點心,帶給孩子的將是致命的危害。

作者:皎潔的後青春時代

電視機前坐上半小時,人的智商減少50%,你家孩子每天看多久?


孩子看電視傷眼睛,地球人都知道。

研究更深的家長還會列舉一些:

久坐導致肥胖,不活動造成功能失調,越來越宅,越來越不願和人交往……

不錯,可以給及格,但遠遠不夠

沉迷電視節目對孩子身心發育的深層次危害,你還沒意識到。

美國《聖路易郵訊報》指出:“只要在電視熒光幕前坐上半小時,人的新陳代謝與活動力都下降,智商減少50%。”

英國教育家馬丁.洛森說:如果你能讓孩子12歲前不看電視,他們將終生獲益。

不是聳人聽聞,這是由孩子生長髮育的客觀規律決定的。

孩子大腦發育的程度,取決於構成神經元連接網絡的大小。而連接網絡是由外界刺激產生的。大腦接受的刺激越多,越不同,產生出來的網絡連接越豐富,孩子就越聰明。

這些刺激因素就是,孩子的觸摸,抓握,爬,走,玩耍,交流,閱讀等。只有在大自然和生活中去活動,體驗,孩子的大腦功能才會完善。

如果這個階段受到干擾,大腦發育就會受到致命影響。

印度狼孩卡馬拉半歲被狼叼進山洞,8歲被人發現。整整7年,卡馬拉才學會說45個字,5年才學會兩腳走路。直到17歲死亡,卡馬拉也沒有真正學會人類語言,智力相當於三,四歲的孩子。錯過了關鍵期,大腦就再也不會發育了。

電視機前坐上半小時,人的智商減少50%,你家孩子每天看多久?

成年人就好得多。抗戰時期,農民劉連仁被抓到日本當勞工,不堪忍受非人待遇逃進深山,14年後才結束野人生活回國。當時他已經不會說話,不會行走。但在祖國親人照料下,很快就恢復了正常。因為劉連仁的大腦發育早已完成,稍事訓練就恢復了功能。

0-3歲,是孩子生命成長最關鍵時期,孩子需要在真實的世界中發展和構建自我。如果家長圖省心把孩子交給屏幕上的虛擬世界,給孩子帶來的將是致命的危害。

危害之一,阿法波大量產生,孩子腦部活動力減弱。

人有兩種腦電波,一種叫阿法波(alphawaves),有類似於催眠效果。一種叫貝塔波(beta waves),主管理性思考。

貝塔波產生於運動,遊戲,生活實踐和閱讀等,是孩子成長最需要的能量。

而看電視時大量產生的阿法波,讓孩子被動接受喂進來的東西,阻斷了主動思考的機會。

很多孩子在語言,閱讀,分析能力上出現障礙,跟看電視導致的貝塔波下降有直接關係。

危害二,升高了孩子閱讀聽課的興奮闞值。

就像一個人天天山珍海味養刁了胃口,再給他粗茶淡飯會無法下嚥一樣,孩子習慣了聲光電的刺激和快閃節奏,再讓他白紙黑字讀經典,在素簡的課堂,聽老師單調的講課,做枯燥繁複的習題,他還會坐得住,聽得進,寫得出嗎?

危害三,統一思考取代孩子個體體驗。

一千個觀眾腦海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說的是個體思維差異化和多樣化的可貴。電視節目的現成結論,使孩子的想象空間被佔領。沒有了想象力,未來社會需要的創意,體驗,溝通,定製性,個性化等能力就無法養成。

危害四,孩子變得焦慮,偏激和暴躁。現實生活緩慢瑣碎枯燥,親力親為才能滿足需要。這讓習慣了虛擬世界人為設置即時反饋的孩子,低能笨拙極不適應,無法處理各種關係和問題,導致焦慮暴躁,易怒和偏激,引發嚴重心理問題。

電視機前坐上半小時,人的智商減少50%,你家孩子每天看多久?

世上最悲慘的是,孩子軀殼在我們眼皮底下,靈魂卻浮游在另外的時空,跟我們早已成為兩個世界的人。

管住孩子不看或少看電視,就是守衛孩子成長的主權和空間。

如何管住孩子少看不看電視?

  1. 孩子兩歲以前杜絕電視,更不能把電視作為哄孩子的手段。

  2. 兩歲以後,少量,短時,每天累積不超過1小時,每次不超過10分鐘。

  3. 選擇那些溫暖正向的內容,明快優美的畫面,杜絕混亂,血腥,怪誕的節目。

  4. 陪伴孩子一起看經典和其他有益身心的節目,並且做好翻譯詮釋,幫孩子剔除糟粕,吸收精華。

  5. 帶孩子到大自然,到運動場,到繪本找到快樂和滿足。

  6. 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讓孩子在電視外建立良好的依賴。

也許我們逃不脫終生與電子產品共舞的宿命,但我們可以在孩子進入社會前,有效控制電子產品的入侵;

也許孩子成年後會複製我們的行為,但在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精心營造原生態環境,讓孩子按照自身規律慢慢長,培養出足夠強大的內心和力量,抵禦來自現代文明的衝擊破壞,擔負起未來的使命。

這是我們做家長的神聖天職,很艱難,但我們沒得選

電視機前坐上半小時,人的智商減少50%,你家孩子每天看多久?


作者:教育達人,職場成長類專欄作家

品讀“親子溝通如何說”頭條號,關注同名微信公眾號,一起探討有品質的親子溝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