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此國資源匱乏,海岸線不到20公里,每年卻能創造30億美元收入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提及中東,大家想到的很可能都是黃沙滾滾、熾熱乾旱。確實,中東地區氣溫很高、氣候也比較乾燥,一般人很難適應這種環境,覺得住起來不太舒服。不過在談到中東諸國的時候,很多人往往無比豔羨,畢竟大多數中東國家都擁有儲量巨大的石油資源,光是靠售賣石油就掙得盆滿缽滿,人人開豪車住別墅。然而並非所有的中東國家都這麼幸福,甚至窮得連其他國家都唏噓不已。

中東此國資源匱乏,海岸線不到20公里,每年卻能創造30億美元收入

▲約旦首都安曼

比如石油資源極度匱乏的約旦哈希姆王國。約旦,位於阿拉伯半島西北部,與巴勒斯坦、以色列、敘利亞、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接壤,基本上是一個內陸國。什麼叫“基本上”呢?因為天無絕人之路,雖然約旦被五個鄰國夾在中間,既沒錢又沒實力,但該國還是獲得了一線生機——在西南部臨近亞喀巴灣有極小一段海岸,大約有20公里。

中東此國資源匱乏,海岸線不到20公里,每年卻能創造30億美元收入

▲紅海

眾所周知,紅海被分成蘇伊士灣和亞喀巴灣兩個海灣,其中蘇伊士灣被當地軍事大國埃及獨佔,亞喀巴灣則被埃及、以色列、沙特阿拉伯和約旦四國共享,約旦這才算是有了一口湯喝,不至於眼睜睜看著各國吃肉。正因如此,本來是內陸國的約旦,有了一個唯一的出海口,進而可以通過水路與外界取得聯繫並進行貿易往來,不必再看他國臉色和受到別國管轄,況且水路運輸的成本也明顯低於陸地運輸。為了紀念這一港口,約旦將立國時的第一面國旗(舊式國旗,比現代約旦國旗少一顆星)永遠懸掛在出海口這裡。

中東此國資源匱乏,海岸線不到20公里,每年卻能創造30億美元收入

▲亞喀巴灣海岸邊的約旦兒童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只有二十公里左右的海岸線,卻硬是給約旦帶來一年接近三十億美元的外匯。原來,鄰國伊拉克經常要往外輸送石油,如果是運往東方可以從波斯灣走,一路進入印度洋,倒也非常方便。如果要是往西方運的話,問題就來了——陸路運輸路線太長,成本居高不下,雖然石油貿易利潤很高,但也沒有誰嫌利潤多的,肯定是希望能降就降。如果通過海運的話,先不說要繞多麼大的一個彎,而且還要經過活躍著索馬里海盜的海域——就算能夠打贏,要是對面海盜船開了火,只要命中一發炮彈,估計整條運油船也就徹底廢了。

中東此國資源匱乏,海岸線不到20公里,每年卻能創造30億美元收入

▲兩種海運線路對比

思來想去,伊拉克決定和鄰國約旦進行合作——伊拉克在國內直接修了一條輸油管道通往約旦,將石油輸送到約旦之後進行裝船,隨即進入紅海,然後就可以從地中海直接抵達歐洲。這條路線可以讓伊拉克免於環繞整個阿拉伯半島,從而省去大筆運輸費用。對於這樣的好事,約旦自然也不會反對,當即就表示同意,隨著兩國合作加深,還新修了輸氣管道。要知道,伊拉克擁有世界第二的石油儲量,日產油量在350萬桶以上,假設一半運往歐洲,一年下來其輸送費用不可小覷,何況還要通過約旦輸送2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光是這項“過路費”,每年就能為約旦增收30億美元,而約旦2017年的GDP才剛剛到400億美元,可知這條海岸線的“含金量”有多高。

中東此國資源匱乏,海岸線不到20公里,每年卻能創造30億美元收入

▲伊拉克油田夜景

對於土地貧瘠、礦產稀少的約旦而言,依靠鄰國生存似乎是唯一的選擇。除了幫伊拉克運油之外,約旦還抓住伊拉克重建的巨大商機,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勵本國企業發展對伊貿易。2014年,伊拉克的民用重建產品中有百分之七十均從約旦進口,約旦人從中賺取了不少利潤。再加上約旦擁有死海、佩特拉遺址、阿杰隆古堡、亞喀巴灣和月亮谷等國際知名景點,能夠吸引大量遊客前來觀光旅遊,所以目前約旦居民還是比較安逸富足的,也算是資源匱乏國家中的一抹亮色。

參考文獻:

《列國志:約旦》

微信公眾號:趣觀歷史,每日為您甄選好玩有趣的歷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