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御廚《隨園食單》多寡須知-貴物宜豐賤則小 煮肉須多炒肉少

袁枚 讀書 收藏 農村 永逺榮昌 2019-06-04
皇家御廚《隨園食單》多寡須知-貴物宜豐賤則小 煮肉須多炒肉少皇家御廚《隨園食單》多寡須知-貴物宜豐賤則小 煮肉須多炒肉少

多寡須知

用貴物宜多,用賤物宜少。煎炒之物多,則火力不透,肉亦不鬆,故用肉不得過半斤,用雞、魚不得過六兩。【鳳麟按:古一斤有十六兩,故云。】或問:食之不足,如何?曰:俟食畢後另炒可也。以多為貴者,白煮肉,非二十斤以外,則淡而無味。【鳳麟按:今農村酒席為此而覺適口者,有以也。】粥亦然,非鬥米則汁漿不厚,且須扣水,水多物少,則味亦薄矣。

多寡須知釋義

一道菜中,貴重的原料應多放些,而便宜的原料,用量要少。煎炒菜式,原 料多了,火力不濟,肉質不酥鬆。因此,一盤葷菜,豬肉不可超過半斤,雞、魚 不可超六兩。若有人問:“不夠吃怎麼辦?”只需答:“等吃完後再另炒一盤就是了。”

有的菜,必須量大才美味,比如白煮肉,不是二十斤以上,就淡而無味。粥也是 如此,沒有鬥米下鍋,粥漿就不黏稠,而且要控制用水,水多米少,則粥味淡薄。

多寡須知
用貴物宜多,用賤物宜少。
煎炒之物多,則火力不透,肉亦不鬆。
故用肉不得過半斤,用雞、魚不得過六兩。
或問:食之不足如何?
曰:俟[sì]食畢後另炒可也。
以多為貴者,白煮肉,非二十斤以外,則淡而無味。
粥亦然,非鬥米則汁漿不厚,且須扣水,水多物少,則味亦薄矣。

白話解讀
做菜的的份量的講究
用上等的食材適合多用,低賤劣質的食材最好是少用。

煎或炒菜如果量大了,那麼火力容易不透,受熱不勻,這樣炒出來的肉質也不蓬鬆。
因此炒肉,不能超過半斤(古代的半斤等於8兩),用 雞肉、魚肉不得超過六兩。(6*1.6=9.6兩)

或許有人會問:如果不夠吃怎麼辦?
答曰:等吃完了,可以再另炒一盤。

有些菜式是以原料越多,煮出來越香,比如白煮肉,不達到20斤(32斤)以上的話,這個肉和湯都淡而無味。
熬粥也是啊,不達到1鬥米(約12.5斤)熬粥就不容起粘稠的米漿,而且要卡好水量,水多了,內容太少,那個味道也是很寡淡稀薄的。

擴展閱讀:
古人說的薄,其實很微妙。
薄可以說是口味清淡,準確是不是口味清淡,而是液體食物裡的可溶物的多少,厚度、濃度、微量元素和其他各種營養成分的多寡,決定了一個液體食物的薄還是厚。
比如古人常說:“在下備薄酒一杯,還請大人賞光。 ”
其實也是說這個酒是新酒,而且度數不高。
小魚喝10年的花雕和3年對比,10年是 有沾嘴脣的感覺,而且掛杯現象很明顯。
香氣更濃郁芬芳,味道更醇厚、入口更柔和、後勁更持久。
新酒更渾濁、老酒更清冽。
因為陳年老酒酒漿是有厚度的, 稱為原漿,如果不 勾兌,是可以長期保存的。
市場上銷售的絕大多數都是用原漿勾兌的,1個降低成本,2個喝起來沒有那麼濃厚了,反而更適合大眾口味,但缺點是保質期一般不超過3年了。各種混合、提香、添加、新陳酒的配比,還是加了一些人為的東西。所以有機會,儘量喝原漿。
薄酒不一定是薄酒,只是一種很謙虛的稱呼,代表主人的禮節和謙遜。


皇家御廚《隨園食單》多寡須知-貴物宜豐賤則小 煮肉須多炒肉少皇家御廚《隨園食單》多寡須知-貴物宜豐賤則小 煮肉須多炒肉少

貴物宜豐賤則小 煮肉須多炒肉少

隨園食單須知單(十四)

  多寡須知原文:用貴物宜多,用賤物宜少。煎炒之物多,則火力不透,肉亦不鬆。故用肉不得過半斤,用雞、魚不得過六兩。或間:食之不足如何?曰:俟食畢後另炒可也。以多為貴者,白煮肉,非二十斤以外,則淡而無味。粥亦然,非鬥米則汁漿不厚,且須扣水,水多物少,則味亦薄。

袁枚喜詩書,收集了不少圖書善本,常常對人說起,自己少年時家貧,無力購書,每過書鋪,垂涎翻閱,久久不願離去。曾作詩感嘆:“塾遠愁過市,家貧夢買書。”白天不能滿足的願望,只能在夜間在夢中得以實現,現在條件有了,所以就多買書些書看,隨園附近有個年輕人叫黃允修來找他借書。袁枚很高興,把書借給他,並且勉勵他說: “書不是借來的就不能好好地去讀。那些收藏書籍的人末必讀書,四庫全書是天子內府的藏書,然而皇上家中讀書的人又有幾人呢?把許多書搬回家累得汗如雨下,放置在家中書架上,堆的滿屋子都是書富貴有錢人家,然而有線人家中讀書的又有幾個?有些人祖輩父輩積藏許多圖書、子輩孫輩卻不去看,甚至丟棄,把圖書當費品賣了的情況就更不說了。不只書籍是這樣,天下的事物都這樣。不是自己的東西,而費力向別人借來的就珍惜,他會擔心別人催著要回去,就憂懼地摩挲撫弄那東西久久不停,今天存放在這裡,明天就要拿走了,我就不能再看到它了。如果已經被佔為己有了,必定會把它用繩子捆起來放在高處收藏起來說:‘這兩天忙等待日後有時間再看’因為袁枚有這種經歷體會過這裡面的滋味,袁枚小時候就愛好書籍,但是家裡貧窮,難以得到書讀。隔壁有個姓張的人收藏的書很多。袁枚去借,他不借,那種人買書不是為讀的,是為了充門面,顯示自己有學問,現在還記的當時那種求書迫切的心情。所以只要能得到的書就認真去讀並牢牢記住。做官以後,官俸多了,書籍買回來了,一堆堆地裝滿書冊,白色的蠹蟲、灰色的遊絲,常常罩滿書冊。卻少了當年借書時用心和專一,那時是多麼值得珍惜啊!現在姓黃的年輕人像我從前一樣貧窮,他借書苦讀也像我從前一樣;書買來是為看的,受過借書的難處,何必像姓張的人吝惜自己的書籍,但姓黃的年輕人來借書,因為我懂得借到書的興奮和借不到書的失忘,遇到了我是他幸運,希望他要珍惜讀書一定要專心,並且他還書時也一定很迅速,好借好還才能再借不難。於是寫了黃生借書說收錄到隨園詩話,

袁枚得到的第一本書是在上私館時,有一次老師外出,他的好友張自南先生攜一冊詩集來訪,袁枚翻看後,原來除四書五經外競還有如此好書,拿在手中愛不擇手,自南先生見其喜歡以低價轉讓一套四本只收工本費紋很二錢,但此時袁家有些捉襟見肘,日子過的緊緊巴巴的,後來此事讓舅舅知道買來送給袁枚,九歲的小袁枚拿到詩集如獲至寶,老師作業完成後便取出詠呤繼而慕仿,這屬於他的第一本書,袁枚說:“讀書如吃飯,善吃者長精神,不善吃者生痴瘤。”袁枚自然是善吃者。“善吃”就是咀嚼得法,品味有方,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書不在多少,關建在如何品讀,就如同做菜原料不在多寡,在於如何利用,袁枚在多寡須知中這樣寫道“用貴物宜多,用賤物宜少。煎炒之物多,則火力不透,肉亦不鬆。故用肉不得過半斤,用雞、魚不得過六兩。或間:食之不足如何?曰:俟食畢後另炒可也。以多為貴者,白煮肉,非二十斤以外,則淡而無味。粥亦然,非鬥米則汁漿不厚,且須扣水,水多物少,則味亦薄。”一道菜中價線貴重的原料如雞鴨魚肉及山珍海味,他們的量要多一些,塊也要大一點,讓食者一目瞭然,這樣菜才顯珍貴,而配伍的價格便宜的原料則要少一些,在操作中講究配頭、綴頭、點頭、俏頭,其中配料量最大,俏頭量次之,綴頭點頭就是點綴而己,切不可喧賓奪主。煎炒的菜餚,量多了火力達不到,就炒不透還出湯,肉不鬆軟還發柴,所以用肉的量不能起超過半斤,炒雞丁、炒蝦仁、炒魚片不能超過六兩,有人問:那量少不夠吃怎麼辦?袁枚講:想好吃就不能怕麻煩,等吃完這盤,你在炒一盤不就行了嗎。可有的菜卻要以多取勝,量越多越好吃比如白煮肉,如果沒有二十斤以上的肉來煮,就會淡而無味,燒、燎、白煮是滿人遺風,據傳北京沙鍋居因店中有過去宮中用來煮祭品的大沙鍋而得名,此沙鍋每次可煮一頭豬,有一種菜叫公社招侍菜,就是過去農村辦紅白喜事做的大鍋菜,也以量大著稱,大鍋菜的做法很簡單,把幾種家常菜蔬,放進大鍋一起或煮或燉,到了一定火候便成了“大鍋菜”。熬燉中各種菜相互沾光借味,雜而不亂,多卻不瑣碎。當然也不是什麼都可以放,自然也不是什麼人都喜歡吃,大鍋菜的原料不外乎白菜、豆腐、粉條之類,當然也少不了大片的肉或大塊排骨,有時候還要放上紅紅的辣子或者火鍋的底料。熬燉出來的鮮香濃郁的大鍋菜:白菜熬得立不起身,豆腐燉得挺不起腰,粉條烀得站不住腳,而肉和排骨更是咕嘟得鬆鬆垮垮。大鍋菜雖有些土,但現在也上得大席面。大鍋菜只有用普通東西才做得地道,若放進山珍海味,反倒失了味道。所謂“百菜白菜美,諸肉豬肉香”。相傳在山東梁山流傳著一種水滸肉,這種肉也是大鍋燉制,不論豬牛羊雞切大塊放大鍋裡燉,肉燉好了,山寨老大宋江把一百單八將都叫到聚義大廳,哥幾個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好不暢快。煮粥也一樣以多取勝,非用一斗米來煮才香,否則汁漿就不粘稠,而且必須把水放和適了,如果水多米少,熬出的粥就顯得稀薄,香味也不足,雍和宮每年臘月初八都熬糜粥敬佛,舍粥接緣,那熬粥的鍋可比沙鍋居的鍋大多了,不過熬粥最大的鍋在潭柘寺,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那是北京現存最古老的寺院,都說“潭柘寺的和尚數不清”有名和尚三千,無名和尚無數,和尚多吃的也多,用什麼做飯呢?潭柘寺天王殿東側院院內地爐上有一口青銅鑄的銅鍋,直徑1.85米,鍋深1.1米,是昔日僧人做菜用的。以前共有三口鍋,這是最小的。最大的一口鍋直徑3米,深2米,煮粥用的,煮一鍋粥要用米一石二斗米,一鍋粥要煮16小時,刷鍋都得用梯子,鍋底有一個臍是漏沙用的比籃球還大。還有一口鍋是蒸饅頭用,此鍋甚稱世界之最。過去潭柘寺周圍有365個村莊,所產的糧食,供潭柘寺和尚吃用。據說潭柘寺一天用的糧食,為一個村莊所產糧食的總和。因此“有潭柘寺和尚一天吃一個村莊”的說法。


皇家御廚《隨園食單》多寡須知-貴物宜豐賤則小 煮肉須多炒肉少皇家御廚《隨園食單》多寡須知-貴物宜豐賤則小 煮肉須多炒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