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礦區父子兩代“火車司機”的如火流年

袁傑 經濟 文章 空調 淮眼觀天下 淮眼觀天下 2017-10-18

編者按:人們常說,在鐵路工作的人擁有著詩和遠方。這使得不在鐵路工作的人,嚮往著鐵路;工作在鐵路的人,傾情於鐵路。本篇文章通過對父子兩代人對礦區鐵路鍾愛情懷的敘述,展現了礦區職工樸實而美好的追求,折射出礦區鐵路發生的喜人變化。

淮北礦區父子兩代“火車司機”的如火流年

初秋時節,一個偶然採訪的機會讓我踏上淮北礦區鐵路的內燃機車,近距離的走近他,鐵運處烈山機輛段運轉車間的指導司機袁傑。今年49歲的袁傑,眼神清亮,看上去還像一個青年,實則是一位資深的火車司機。

在機輛段提起袁傑,人們就會聯想到他的父親,父子倆,兩代人,把青春年華獻給了共同的事業,見證了礦區鐵路的發展歷程。

1972年,為了響應國家號召,袁傑的父親袁會海主動辭掉了在國鐵工作的“鐵飯碗”,自願報名支援淮北礦區建設。憑著過硬的專業技能,袁會海光榮地成為礦區第一代蒸汽機車司機。

駕駛蒸汽機車看似愜意,實則艱辛。七十年代的蒸汽機車動力小,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長,作業環境差。在空間狹小的駕駛室裡,火車司機坐下後,其它乘員行走和挪動身體都很困難。機車在行駛的過程中,司機的視線受到限制,為了瞭望,他們只好將半個身子探出車窗。尤其是逆風行車的時候,風從煤斗子裡呼呼灌進脖子……一趟車跑下來,除了牙齒是白的,全身都是黑的,就連司機師傅們上班時的工作裝也被人們戲稱“油包”。

艱苦的環境下,袁會海卻十分熱愛自己的事業。當然,他沒有振聾發聵的豪言壯語,也沒有驚天動地的英雄壯舉,有的只是樸實的情懷和滿腔的熱忱,有的只是在平凡崗位上十幾年如一日,從沒有發生過任何行車事故。他不僅愛崗敬業,為人還特別熱情,對於新進職工他總是將他的所學傾囊相授,發揮好“傳幫帶”作用,為礦區鐵路培養了一批優秀的火車司機。

光陰荏苒,他在火車上一干就是14年,青春在年復一年的勞動中不知不覺流逝,原先的鐵路三工區也漸漸壯大起來,逐步升級為鐵路管理段、鐵路運輸處。企業發展壯大了,袁會海的腰身卻不再挺拔,花甲之年,他告別了大半輩子所衷愛的上游750號機車,光榮退休。離開崗位那天,袁會海早早地來到上游750號機車旁,一遍又一遍地擦拭著、保養著,眼裡又不時地閃爍著淚花。

這是第一代鐵運人對礦區鐵路的情節。如今雖然他們已經遠離我們的視野,但是他們在奉獻中所凝結的團結、愛路、創新、奉獻的優良傳統卻已深深紮根於我們心底。

袁傑小時候看著父親駕駛著火車在鐵路線上馳騁,覺著父親很了不起,對父親的職業非常羨慕,並立志長大後也當一名火車司機。1987年,袁傑兒時的夢想成真。他從父親手中接過了接力棒,並登上了父親心愛的上游750號機車,成為一名火車司爐工。

淮北礦區父子兩代“火車司機”的如火流年

司爐工是蒸汽機車中最累的工種。夏天,在接近60度的高溫環境下工作,煩躁難耐。皮膚上生出的痱子又癢又痛;冬天,為了瞭望,不能關窗,凜冽的寒風呼嘯而入,把人凍得渾身僵木。為了保證機車的充足動力,一個班至少得添4噸煤才能滿足運輸需求,連續12小時下來,人累得像癱了一般。但袁傑為了心中的司機夢,牢記著父親的諄諄教誨——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司機,必須從基礎幹起,熟練掌握操縱機車的每一個環節。他堅持著、摸索著、成長著,用每一天的辛苦詮釋著追逐夢想的孜孜以求,一步步成長為副司機、司機,開上了夢寐以求的上游750。

時光的年輪,永不停息,企業的發展,永不止步。進入21世紀,為滿足淮北礦業跨越式發展的需要,礦區鐵路進入動力設備更新換代的歷史時期。從2003年開始,鐵運處的蒸汽機車逐步被東風系列內燃機車所取代。看著最後一臺上游750號蒸汽機車的淘汰,袁傑心中有些許不捨,那裡是承載他最初夢想的舞臺。但更多的是面對內燃機車的欣喜。內燃機車動力性能、工作環境與蒸汽機車不可同日而語。

作業過程中,駕駛室內寬敞明亮,車載空調冬暖夏涼。機車信號、機車電臺、機車監控、視頻監控等各種設備一應俱全,牽引動力大大增強,工作強度大幅降低,工作效率顯著提升,苦髒累險的時代一去不復返。然而,面對新型的機車,袁傑感到了本領恐慌,並暗下決心,要征服他,駕馭他。他認真把握在南昌鐵路學院的進修機會,勇於實踐,學成歸來。在司機崗位上,勤於實踐,善於思考,業務技能日臻成熟,並最終成長為指導司機。先後在全國煤炭鐵路運輸聯合會、集團公司舉辦的十大工種技術比武中獲得過司機工種第一名的好成績。袁傑從一名蒸汽機車司爐工開始,幾經磨礪,逐步在礦區鐵路事業中綻放出青春華光。

在與袁傑的交談過程中,他嘴裡不停地說出“感恩”兩個字。感恩淮北礦業的培養,感恩淮北礦業給自己帶來的有尊嚴的生活。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2016年,面對異常嚴峻的經濟形勢,職工收入大幅下降,一些職工心生埋怨,消極敷衍。袁傑及時站出來安撫工友說:“我們是企業培養出來的,企業效益好的時候,我們得了實惠,現在企業暫時遇到困難,我們能撂挑子嗎,我們要有一顆感恩的心,越是在企業困難時期,越需要與企業同舟共濟,共度難關。”他每天用積極樂觀的言行帶動著工友、影響著工友。

每天當班,他都認真擦拭著心愛的機車,完成出庫前的每一道工序,嚴格接受著調度發佈的每一道指令,把一列列煤炭拉向屬於他們的歸宿,去燃燒自己,“溫暖”他人。特殊時期,就是有許許多多像袁傑一樣的鐵運人,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艱苦創新業,開拓爭一流企業精神的深刻內涵,為淮北礦業打贏生存保衛戰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駕駛室內,袁傑駕駛著機車,面向前方,目光篤定。我眺遠望去,礦區鐵路的質量時代正在向我們揮手。機車的汽笛吹響了奮進的號角,車站的信號燈指引了前進的方向,繁忙的鐵路線綿延伸向遠方。機車行駛過程中,線路兩旁的一抹黃、一塊綠,一片紅,交相輝映,絢麗多彩,構成秋日裡一幅美麗的畫卷;車輪與鋼軌撞擊發出的鏗鏘聲,堅定有力,悅耳動聽,奏響了征途中一曲和諧奮進的樂章。

日月輪迴,斗轉星移,這條鐵路從未停歇過,它承載著礦區員工的的艱辛與進取,它昭示著淮北礦業的未來與希翼。櫛風沐雨,一路向前!(作者:張 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