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不亂,先學會這樣思考

袁大島 袁大島 2017-10-04

遇事不亂,先學會這樣思考

對於很多人來說,遇事不亂是作為一個獨立的社會人想要“立的更好”所必須具備的條件,從方法上講,遇事不亂不可能有絕對可以執行的套路式思考,那對於普通人來說,究竟應該怎樣做才能讓自己再遇到事情的時候做出有效的思考呢?

不慌?先給自己一個理由

遇事不慌這四個字,我相信很多朋友都在不同地方的文章和不同權威的聲音中看到或是聽到過,但實際上講,遇到事不慌,那也就說明這對你來說根本不是事:反過來講,正因為你慌,才能證明這個事情真的很重要而且很嚴峻。

那要想做到不慌,你需要的不是自我安慰或是自我暗示,而是要找一個理由:你憑什麼不慌?

最入門的說法就是:慌也沒用,這個觀念是對的,但更深入的去思考,你慌是因為什麼?是因為你還沒有想到能夠妥善解決這個事情的方法,因此當我們說道遇事不慌的條件是,其實是在思考兩件事:

第一,你要找到一個解決問題的雛形(可以不完美,但一定要有)來壓制住自己慌張的情緒。

第二,你要優化或是完善這個雛形,至少要成為一個真正可行的方案,作為一個真正能夠說服自己的理由,成為讓你“遇事不慌”的真正條件。

在這裡,大島想跟大家講一句實話:不要用某些自欺欺人的暗示去安慰自己,因為安慰到了最後,往往就成了逃避。

遇事不亂,先學會這樣思考

不著急?其實也不對

在一些常見的觀點中,你會看到類似這樣的說法:遇事不亂,先讓自己冷靜下來,不要急,要穩。但就如同我剛才在講慌張的時候的說法一樣,既然遇到事情了,不急可能嗎?

很多人對遇事不慌有一個誤解,那就是認為“只要你有經歷,有格局,很成熟,有遠見,你就是歷經滄海桑田,也必巋然不動。”

理想很美,我承認,但現實也很殘酷,這是廢話更是實話:豐富的經歷和成熟的態度確實會淡化你受到突發事件的影響,但跟著急不著急本身是沒有關係的。

還是那句話:你準備充分了,天塌下來你也不著急,你沒有準備,多小的事情都能觸動你一下。

所以,著急是你重視某個問題的表現,大島認為,適度的著急會激發你處理問題的效率。

這就如同什麼呢?適當的感性會讓你的理性思考的過程更容易產生解決問題的靈感。

遇事不亂,先學會這樣思考

今天談到的思考方式,一方面對於遇事不亂的思考方式給大家做出一個參考,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大家知道,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亂”,是因為沒有準備或是不知道如何去準備造成的,因此,遇事不亂的核心就是對於處理問題能力的考驗。

祝大家國慶少加班,睡好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