隕石還是河磨玉?藏友的一件玉龍豬,讓紅山文化朋友圈”炸群”

朋友圈 綠松石 瑪瑙 瞭望中國新媒體 瞭望中國新媒體 2017-08-28

欲說還休,黑龍八千里路塵與土

公眾號 三江居士

隕石還是河磨玉?藏友的一件玉龍豬,讓紅山文化朋友圈”炸群”

玉豬龍,前面己介紹。它的高約16.5釐米,寬約12釐米,厚約4釐米。

這件玉豬龍在我紅山文化朋友圈中,第一次上圖,是生圖。朋友們見圖後,討論小熱烈。小部分人認可,大部分人不認可,最大多數的是中立。還有朋友在材質上打轉轉。認可的朋友其理由是:出自欒河流域;老皮殼、有漿狀、自然態;方向性明確、有自然坑、洞等。不認可朋友的意見是:黑皮殼;石性強;沒見到出土實證等。關心材質的朋友主要是推測是否是隕石。有朋友直接說是橄欖隕石。

大家認為其形、其神、其態……值得研究和珍視,要求我重新拍詳圖。無論如何,大家的態度還是可嘉的,起碼很重視。

於是,我將玉豬龍在開水裡浸泡之後,拍了出灰的圖(見下圖)。紅友們見了出灰的圖後,有幾個不認可的朋友解除了疑慮,因為出了灰,有漿態,老皮殼更明顯,坑、孔、洞特徵無可厚非……從而更堅定了認可朋友的信心。不過因“黑皮”就無從解讀“淨、肥、透”。這些客觀現實,也只能懸在那裡。再就是,是石還是玉,是隕石還是河磨玉,一時也只能懸在那裡。其實,古人玉與石的概念,沒我們現在區分得這麼清楚。他們認為只要是美石,就是玉。因此,紅山文化中有綠松石,有瑪瑙,有隕石。所以,是石是玉是隕石與否,對於判定她是不是紅山文化沒實質意義。

隕石還是河磨玉?藏友的一件玉龍豬,讓紅山文化朋友圈”炸群”

我很佩服朋友們的鑽研精神,研究一件“類似於”幾千年的一件紅山文化,既無同類標本可比對,又沒實物在手,只能根據腦海裡平素東鱗西爪可憐的常識去對她作出判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說對說錯,我都尊重,畢竟出發點都是在去偽存真。

隕石還是河磨玉?藏友的一件玉龍豬,讓紅山文化朋友圈”炸群”

話雖是這麼說,我內心還是不敢苟同以“黑皮殼”就一棍子打死。試想,如果歐亞古人在沒有發現非洲黑色人種之前,他們心目肯定認為世上只有白色和黃色人種。然而,黑色人種客觀地就存在那裡,只是你沒有發現而己。不知這個比喻恰不恰當。

隕石還是河磨玉?藏友的一件玉龍豬,讓紅山文化朋友圈”炸群”

其實,截至目前,黑皮紅山文化可查可訪的不在少數。僅就我所知道的,黑龍江博物館就有,我是在一個朋友發的鏈接上看到的圖片;好些國家正規出版物也有實圖可查;遺存的老河磨玉有的是帶黑皮的;商周秦漢古玉中就有“黑漆古”,再上朔幾千年,誰能擔保在地下不同環境就沒有浸蝕成“黑皮”、“紅皮”、或“白皮”的呢?我研究中國收藏家協會玉器委員會副祕書長任南先生公開發出的藏品圖發現,其中就有好些“黑皮殼”的紅山文化精品……因此,這件黑皮殼是不是紅山文化不要緊,不能因為她是黑皮就否定她。這麼做既不辯證,也有失客觀。這些話,只是在心裡嘀咕,沒說。中庸之道,集思廣益!每個人的知識有侷限性(我也是),也有可能一技之長集中在某一個點,如同宋代歐陽修寓言故事裡寫的賣油翁和康肅公。

在這個紅山朋友圈中,我是幾個不排斥“黑皮殼”、“白皮殼”中的一個。心裡話,黑皮壺(黑漆古)和白皮壺(雞骨白)比其它色相的更難識別,這倒是真的,但難識別我們就更應該去設法識別,即使是吃藥也在所不惜,只是提防第二次摔跤、第三次栽筋斗。低頭一想,其它色相的“紅山文化”不也是在市場上滿天飛嗎?誰能保證哪位愛好者不跟著地上的魚兒飛呢?所以說,要想明辯真偽,只能就“這一個”,靈活運用任南先生“十二字經”來甄別“這一個”。這個路徑,可能是正道和王道。

隕石還是河磨玉?藏友的一件玉龍豬,讓紅山文化朋友圈”炸群”

我手中的這件玉豬龍,不管她是玉還是石,是白還是黑,對她我是愛不釋手且信心滿滿。這既不是盲目樂觀,也不是王婆賣瓜。畢竟我比那些朋友更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她就攥在我手裡,我可任意地扶摸她,觀察她,盤玩她,話語她。每天上班放在我的屁股底下墊坐(焐熱)。下班打球也帶在身邊,用淋漓的汗水去洗她搓她(同事們取笑,說是讓寶玉神助打勝仗)。閒暇散步也拿在手中摩挲。有時還讓她陪我睡覺,用我的體溫去焐熱她(盤玉的一種方法)。這樣盤玩三四百個日夜,無論用肉眼,還是用放大鏡看,感覺就是不一樣。我常常靜心地體味,她不再是初入我手的“醜小鴨”,而是一隻美麗無比、多姿多彩的“黑天鵝”了。從她身上真切地感覺到:溼溼的溫潤,甜甜的嫵媚,淡淡的暈白,幽幽的黧黑,閃閃的結晶,憂憂的滄桑,勃勃的生機,滿滿的自信和糾糾的霸氣……

隕石還是河磨玉?藏友的一件玉龍豬,讓紅山文化朋友圈”炸群”

因幾位紅友的關切,我對這個玉豬龍第三次拍了圖。這次是讓我的同事知名期刊美編韓光先生親自操刀。當時在辦公室午休,我用放大鏡在豬龍身上意外發現了“五色絲球”和另幾個“白絲團”。馬上讓韓光觀看,他在驚奇之下用手機鏡頭嘗試著對準我放大鏡的微孔精心地拍照。於是,就拍下“黑皮殼”裡隱現“灰白玉”;工上自然態質變狀;光面質變網狀紋;自然吐出白、紅、綠、黃、黑絲糾結在一團的“五色球”……

隕石還是河磨玉?藏友的一件玉龍豬,讓紅山文化朋友圈”炸群”

這“五色球”現象,我是第一次發現。其它要麼紅絲,要麼綠絲,要麼黑絲,要麼白絲,單個的或長或短或凝結成球狀的見得多。朋友們看了這幾張微拍圖,紛紛點贊。尤其是較權威的龍飛飛先生“……就龍的整體表象而言均顯自然態;欣賞……”和寒江先生“老皮殼掩沒了老河磨玉質地……”的評述很暖人。當時急了點,還有多處柴晶體、次生結晶體、表皮殘留(多沁色)體、溶洞等等只有等以後再拍發圖片給朋友們鑑賞。

隕石還是河磨玉?藏友的一件玉龍豬,讓紅山文化朋友圈”炸群”

古玉迷人。她不同於古瓷,她在盤玩中有變化。可借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來形容她。探求或持有一件深不見底又魅力無窮的高古玉,能讓人如飢似渴、廢寢忘食,偶有發現都能讓人興奮得抓狂。只有這時,你才能真真切切地理解《韓非子》裡卞和持有那塊璞玉的心路里程和泣血的摯愛。沒有卞和被冤砍了左腳,又冤砍右腳的堅持,也就沒有美輪美奐的“和氐璧”。

隕石還是河磨玉?藏友的一件玉龍豬,讓紅山文化朋友圈”炸群”

“和氐”因悽美的故事而流傳千年,而“和氐璧”卻了無蹤影。這是那塊美玉的宿命。掏寶藏寶,辯別真假,去偽存真的確很有成就感和價值意義,然而更重要的還是享受探求、親近和陪伴的過程。人生的意義也莫過如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