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玉器:玉鏤雕虎形劍璏、雙龍首佩、玉雲紋珌、青玉龍

春秋時期 考古 漢朝 觀佳藝術 2017-06-05

今天,觀佳藝術帶給大家的是故宮珍藏玉器——玉鏤雕虎形劍璏、雙龍首佩、玉雲紋珌、青玉龍。

春秋戰國時期的玉器,不僅數量眾多,玉質上乘,並且新創了不少優美器型,線條運用更臻嫻,紋飾的審美含量急劇增加,刀工秀逸遒勁,風格清新瀟灑。

玉鏤雕虎形劍璏

戰國末至西漢初,長6cm,寬2.6cm,高2.8cm

春秋戰國玉器:玉鏤雕虎形劍璏、雙龍首佩、玉雲紋珌、青玉龍

劍璏(音衛)黃玉質,虎首前部有褐糖色,身側有黃色沁斑。器表拋光精細,有很強的玻璃光澤。

此件為改制器,上端為一匍匐前行之虎,下部原有紋飾,部分磨去,並開出矩形孔,變為劍璏。虎面猙獰,張口,瞪眼,呈伺機撲殺獵物之態,足尾勁健有力。絞絲尾,已斷殘。劍璏矩孔的四角處各飾一隻獸面,僅眼部突出,眼下均有淺圓槽痕跡,可能是加工過程中遺留之痕。

此器經改制後造型十分獨特,器身雖留下較多的加工痕跡,但因虎的形態顯得生動活潑,精細的拋光使器物潤滑光亮。

玉鏤雕雙龍首佩,戰國晚期,長13.5cm,高7cm,厚0.3cm

春秋戰國玉器:玉鏤雕虎形劍璏、雙龍首佩、玉雲紋珌、青玉龍

佩青玉製,有色變沁斑,薄片狀,整體呈“弓”字形。佩以中線為對稱軸,對接雙龍,兩端雕龍回首仰視,脣吻部位捲曲誇張。龍身短而寬,飾凸起的谷紋,谷紋以短陰線勾連。佩中部廓外上、下鏤雕雲紋,上部及兩下角都有鏤雕的孔洞,可穿繩。

這件玉佩為成組玉佩中部的中心玉件。這類帶有前肢的半身龍玉佩在戰國玉佩中非常罕見。1977年安徽省長豐縣楊公鄉戰國晚期墓葬出土。

玉雲紋珌,戰國,高6.3cm,寬5.95cm,厚2.25cm。清宮舊藏

春秋戰國玉器:玉鏤雕虎形劍璏、雙龍首佩、玉雲紋珌、青玉龍

玉料為青白色,表面有較重的赭色斑,其色非玉料本身所帶。器呈上寬下窄的梯形,兩側內凹,中部向兩面凸起,表面飾陰線勾雲紋,勾雲紋中又有細陰線環形圖及雙短線。

此作品底面有細陰線花紋,應是後人所刻,又有相通的雙孔,穿有繩結、長穗,是清宮所為。劍珌是劍鞘底端的飾物,所處位置很低,不能再飾長穗,此作品於宮內可能作為人身掛件或器物掛墜使用。

青玉龍

戰國,長16.4cm,16.2cm,寬11cm,11.2cm,厚0.5cm

春秋戰國玉器:玉鏤雕虎形劍璏、雙龍首佩、玉雲紋珌、青玉龍

玉色偏綠,內含褐色、墨色斑點及絮斑。作扁平龍形,龍身彎曲,陰線勾勒輪廓。表面減地淺浮雕谷紋。龍身鑽一孔以供系掛。

兩週時期,伴隨比德於玉觀念的形成和發展,禮制用玉獲得空前發展。玉器也因此從主要為原始宗教活動的法器,祭祀神靈祖先的祭、享禮器,發展成為具有特定內涵、相對固定組合形式的節步速、別尊卑的組佩飾。其長短、結構的繁簡、玉質的好壞、碾琢的粗精,往往與使用者的身份相關。儘管不同歷史時期,組佩的形制、結構不盡相同,但多以各種形狀的玉片飾,或輔以其他材質的珠飾,穿連、組合而成。這些生前佩帶的玉組佩,通常質美工精。

在中國古代,玉被認為具有保護死者屍身不朽的功能,因此往往在墓葬中隨葬玉器。這些玉器通常可分兩類:一類是生前使用、死後隨葬,稱葬玉;一類是專為殮屍而制,稱殮玉。本品為戰國時期典型的玉龍形佩造型,但材質不精,碾琢粗糙,應是比照生前玉組佩製作的、專門用於隨葬的玉組佩的一部分,屬於殮玉。類似的青玉龍在西漢時期的墓葬中仍有所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