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壽:老夫指力能扛鼎,不遣毛龍張一軍

油畫 潘天壽 國畫 美術 沃德利成書畫院 沃德利成書畫院 2017-10-29

潘天壽:老夫指力能扛鼎,不遣毛龍張一軍

▲潘天壽,原名天授,字大頤,號壽者

1971年在潘天壽彌留之際,他的兒子要為他剪指甲的時候,他說:留著吧,好起來,我還要畫指頭畫呢。在臨終前潘天壽還想著指頭畫,可見潘天壽對指畫的情有獨鍾。那麼潘天壽為什麼這麼喜歡指頭畫呢?

潘天壽:老夫指力能扛鼎,不遣毛龍張一軍

▲ 潘天壽 鬆鷹 1948年作149×40.5cm

紙本水墨設色中國美術館藏

潘天壽是這樣回答:

“餘作毛筆畫外,間作指頭畫。何哉?

為求指筆間運用技法之不同,

筆情指趣之相異,互為參證耳。

運筆,常也;運指,變也。

常中求變以悟常,變中求常以悟變,

亦系鈍根人之鈍法歟?”

潘天壽:老夫指力能扛鼎,不遣毛龍張一軍

▲ 潘天壽 鷲鷹磐石圖

指墨 潘天壽紀念館藏

潘天壽喜歡畫指畫,是為了追求指畫所展現出來的特殊效果,由於指頭不能吸水,只能多蘸墨,畫出的線條斷斷續續,如屋漏痕,如蟲蝕木,指頭作畫,很容易發揮枯墨、焦墨的作用。他認為:指墨以凝重生辣見長,為筆墨所難到。

潘天壽:老夫指力能扛鼎,不遣毛龍張一軍

▲潘天壽為學生示範指畫

筆畫是指畫的基礎,潘天壽的指畫與他的毛筆畫是一脈相承。對於筆畫和指畫的關係,潘天壽有深刻的認識,他說:要想在指頭畫上有所成就,必須先認真學習毛筆畫,如果不在毛筆畫上紮下穩固的基礎,而錯誤地認為指頭畫新奇,或者以為用指頭畫來畫可以取巧,可以為奇炫世,不願在毛筆上下苦功,這是不對的。而且有了毛筆的基礎,還得對指頭畫有個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學無偷巧,必須踏踏實實,才能更多更好地創作指頭畫,放出這朵美麗的花。

潘天壽:老夫指力能扛鼎,不遣毛龍張一軍

▲潘天壽 紅荷圖(指墨)

潘天壽紀念館藏

我這一輩子是個教書匠,畫畫只是副業

潘天壽:老夫指力能扛鼎,不遣毛龍張一軍

▲20世紀30年代的潘天壽

其實潘天壽的主業應該是教書,畫畫只是他的一個副業。從照片上我們可以看出,他身穿長衫,留著小平頭,並不像一些藝術家一樣留長髮,在穿著上標新立異。因為在是畫家之外,他首先是一個為人師表的美術教師。

他1897年生於浙江寧海,小的時候便喜歡臨摹小說中的插圖。1915年考入浙江第一師範,曾師從留日歸來的大才子李叔同,就在李叔同遁入空門之後,潘天壽因感到對當時的境遇頗為不滿,也想追隨老師剃度為僧,李叔同勸他說:別以為佛門清淨,把持不住一樣有煩惱。他才作罷,遂專心於美術事業。他於1924年任上海美專教授,並寫作《中國繪畫史》。1928年任杭州美專教授,1944年,又任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校長。

潘天壽:老夫指力能扛鼎,不遣毛龍張一軍

▲1930年代初潘天壽與國立杭州藝專學生合影

(左一穿穿長衫著為潘天壽)

潘天壽生性耿直,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從上邊這張與學生們的合影也可以看出,有些老師是穿著時興的呢子大衣,他卻堅持穿著傳統的長衫。當時的思潮是主張學習西方的,有的學者甚至提出全盤西化,美專的學生們也深受這種思潮的影響,對國畫的教學很帶有輕蔑的味道。趙無極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潘天壽:老夫指力能扛鼎,不遣毛龍張一軍

▲年輕時代的趙無極

話說當年在杭州藝專,年少輕狂的趙無極上課的時候不喜歡國畫的臨摹方法,遂跳窗逃課,面對潘天壽的國畫考試,在試卷上塗了一個大大的墨團,題為“趙無極畫石”。潘天壽憤怒向當時的院長林風眠反映,要開除趙無極,林風眠認為趙無極在構圖、色彩的把握和表現方面都有過人之處,好言相勸,才留下了趙無極。

1949年建國後,當時的思潮是藝術要為工農兵服務,反映工農兵的生活,國畫只畫些山水、花草反映不了工農兵的生活,國畫遲早要被油畫所替代。

對於這種思潮,潘天壽據理力爭,認為這是一個畫種的問題,是中國民族文化傳承的問題。他認為國畫不能在我們這一代手裡斷了。後來這種爭論上報到中央,毛主席說了一句:國民黨都不取消中國畫,共產黨為什麼要取消中國畫?這才給潘天壽解了套。此後,潘天壽又一次被任命為浙江美院的院長。

潘天壽:老夫指力能扛鼎,不遣毛龍張一軍

▲1963年潘天壽給國畫系花鳥班學生上課

到了六十年代,潘天壽看到國畫都是以人物為主,山水和花鳥只是作為人物的背景襯托。他意識到如果把山水和花鳥都變成了人物畫的背景,這樣山水、花鳥畫將得不到發展。因此他提出了要把中國畫系裡將人物、山水、花鳥三個專業分科的建議,經批示後才得以分科。要不是潘天壽的努力,山水、花鳥畫就中斷了。

這個時候的潘天壽在指畫創作上非常勤奮,一年要畫20多幅。他不僅指畫創作的多,並且專門寫了一本指畫著作《指頭畫談》,對指畫的特點和技法作了精闢的論述,他在書中寫道:指頭之運墨作線,具有特殊之性能情趣形成特殊風格,非毛筆所能代替。

潘天壽:老夫指力能扛鼎,不遣毛龍張一軍

▲潘天壽 雁蕩山花圖軸 122cm × 121cm1963年作

到了文革時期,潘天壽被關進牛棚監禁達三年之久。

1969年,在被遊斗的途中,他在一張香菸殼紙背面寫下:“莫此籠縶狹,心如天地寬。是非在羅織,自古有沉冤。”

此後,他重病臥床不起,就在彌留之際他還念念不忘指畫,1971年9月15日,潘天壽逝世。

潘天壽一生致力於國畫的教學與創作,並著述頗豐,他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迄今影響最大的國畫教學體系,被稱為近代中國畫教學的奠基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