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父母注意什麼?國外寶媽分享這9點經驗真管用

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父母注意什麼?國外寶媽分享這9點經驗真管用

馬上開學了,對上小學一年級孩子來說,這是值得紀念,也是充滿期待、焦慮的時刻。

許多新手寶媽四處諮詢,希望有經驗的父母,傳授孩子如何適應小學生活的成功方法。

這一點,儼然成為網絡上寶媽們討論的熱門話題。

有趣的是,對比國內國外寶媽們羅列的經驗,既有共同之處,比如都注重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也有不同之處。

以下是國外一位媽媽為孩子上小學列的計劃清單:

1、練習早上起床需要做的事。

開學前連續五天,練習起床、穿衣服、洗臉、刷牙、吃早餐。

2、知道怎麼去學校。

如果是走路,知道行走的路線;如果坐公交車,知道公交車站在哪裡。知道放學後怎麼回家。

3、認識所有自己的衣服。

知道自己的衣服放在哪裡,包括第二天要穿的衣服。衣服髒了知道把衣服放在哪裡。

4、知道書包、文具、書本應該放的位置。

自己佈置一個專門放書包和課本、文具的地方,當需要時能夠很快找到。

5、保持身體健康

到醫院做一次身體檢查,知道自己長多高,有多重。

6、知道午餐吃什麼

知道在學校怎麼吃午餐,或者知道每天帶到學校的午餐吃什麼。

7、父母和孩子都知道老師是誰

父母和孩子都知道老師的名字,老師也知道父母的聯繫電話,以備及時溝通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情況。

8、每天放學回家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父母和孩子一起制定放學後的日常慣例表。知道放學後應該在哪兒,什麼時候可以和朋友玩,什麼時候做學校作業,什麼時候吃晚餐,什麼時候上床睡覺。

9、拍一張第一天去學校的照片

為孩子留下精彩一刻,讓孩子知道成為一名小學生多麼自豪。

不難看出,國外寶媽的清單更注重細節,更注重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能力。

這種獨立自主能力的培養,沒有大而化之,說一句“早上七點半前一定要出門“了之。

它將一件事情細化分解,化整為零。比如早上起床,把穿衣服、洗臉、刷牙都一一開列出來。國內寶媽大都以為這是小事,不足以列之。其實對於六歲的小孩,特別是剛剛上小學的孩子來說,把這些步驟詳細列出來給孩子看,可以讓孩子清楚每一步驟所需多少時間,從而調整各個步驟的時間。

另外,國外寶媽也鮮少有要不要陪孩子寫作業的討論。這固然與國情有關,畢竟國外小學不象國內,有更多的家庭作業,幼小銜接也不夠完善,但同時,這也和國內媽媽們更焦慮的心態相關。

一般而言,高學歷的女性普遍認為不需要陪孩子寫作業,典型代表是寫有《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尹建莉,而學歷一般的女性,更傾向於陪孩子寫作業。

無論陪不陪孩子寫作業,不可否認的事實是,現在的父母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