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蜷縮在牆角,二寶媽有沒有意識到孩子巨大的心理落差?

幼兒園 親子成長 育兒 故事老師紅紅 2017-07-04

被冷落的大寶

平時很活潑的一個娃,近期突然變得鬱鬱寡歡。幼兒園老師說:“孩子基本不參與活動,通常都是自己蜷縮在角落裡。”

經瞭解,原來是媽媽生了小弟弟,家人都在圍著小弟弟轉,孩子認為大家都不喜歡自己了。尤其是,媽媽週末去姥姥家只帶了小弟弟而沒帶自己,娃認為媽媽不要自己了。

還有一個孩子,不允許媽媽挨著妹妹睡,更不允許妹妹和媽媽的奶。他見一次,打一次妹妹。媽媽無奈,帶著小妹妹搬到樓上住了。

一個九歲的女娃娃,從小被寵成公主,平時說話喋聲喋氣。同學正常給他提個意見,也落淚甚至放聲哭。小弟弟出生了,她的脾氣不僅沒有收斂,反而變得更加敏感。老師經常看到她掛著眼淚進教室,通常是因為媽媽關注小弟弟,而她認為自己應該和小弟弟得到同等的待遇。例如:喝奶粉、和媽媽爸爸同床睡等等。大寶蜷縮在牆角,二寶媽有沒有意識到孩子巨大的心理落差?

被冷落的大寶 圖片來自網絡

大人們不應只關注二寶

看來,生二胎不應只考慮大人,也該考慮到長子女。為什麼我們會忽視孩子的感受,因為我們從來就不考慮孩子的心理。有人說,以前的孩子小時候也沒見有這麼多問題。是的,直到現在還是有許多大人不認為這是問題。總覺得,孩子大了就好了。孩子大了,就真的好了嗎?

隨便搜下,就會看到二胎引發的大孩兒問題。大寶趁媽媽不在故意打傷大寶,大寶因為受冷落而故意逃學說謊,甚至離家出走。

更甚者,造成心理問題而孩子又壓抑自己不表達,會對其一生產生不良影響。

大寶蜷縮在牆角,二寶媽有沒有意識到孩子巨大的心理落差?

離家出走的大寶 圖片來自網絡

不是大寶不乖了,是你不懂娃的心

大人們也會感覺到,大寶突然不乖了。不是大寶不乖了,是你不懂大寶反常行為背後的目的。

家中的長子女一般都希望別人為了自己做得更好,他們錯誤地認為必須成為第一或是最好的,才能顯得自己重要。他們要的就是這個重要地位,就是要大家都為他服務。二寶的出生無疑打破了這種局面,他們的行為自然變得異常。他們是想重獲歸屬感和價值感。

正面管教教給我們如何識別孩子行為背後的目的。

本文開頭提到的第一個大寶面對局勢的變化,選擇了自暴自棄。他對自己徹底喪失了信心,認為自己不可能在得到歸屬感,把自己完全放逐。

第二個大寶選擇了報復,是二寶奪了本來屬於我的愛,我得不到歸屬感,也要讓你受傷害。

第三個大寶選擇了尋求過度關注,弟弟哭鬧時大人就去哄他,所以我也要選擇哭鬧。這樣我才可以找到歸屬感。

此外,還有企圖通過尋求權利擁有歸屬感的。

每一種情況,我們都可以通過有效鼓勵來改善。大寶蜷縮在牆角,二寶媽有沒有意識到孩子巨大的心理落差?

照顧二寶的大寶 圖片來自網絡

例如:

安排特別時光陪孩子。和孩子約定好,每天半小時(多長時間可根據情況商定)陪伴大寶,讓孩子知道你依然愛他。

用合適的方式表達你的關愛。即使你正忙著照顧大寶,也可以用語言或者手勢,或者撫摸等適宜的方式表達對孩子的關愛。

可以安排大寶力所能及的活兒,讓大寶和大人一起照顧二寶,增強一家人的感情聯結。

......

還可以召開家庭會議,用具體可行有效方法幫助大寶找回價值感和歸屬感,一切都OK!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