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隊長的“集結號”24載找到18位戰友遺骸

來源:廣州日報

衛生隊長的“集結號”24載找到18位戰友遺骸

衛生隊長的“集結號”24載找到18位戰友遺骸

張福偉

衛生隊長的“集結號”24載找到18位戰友遺骸

1986年,挖掘烈士遺骸現場圖

衛生隊長的“集結號”24載找到18位戰友遺骸

張福偉的勳章

“不容易啊,我們有現在的生活不容易。”面對鏡頭,92歲的張福偉情不自禁地哽咽了。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讓張福偉感到由衷的欣慰,他13歲就加入新四軍,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

新中國成立後,曾擔任華東野戰軍34軍101師303團衛生隊長的張福偉花了24年時間,找到18名犧牲戰友的遺骸,並終將英魂歸葬烈士陵園。近20年,張老還堅持做了另一件事——每年清明,帶著福建工業學校承志班的學生祭掃英烈。“我想讓學校一代又一代的學生替我保管好戰友的骨灰。”張福偉說。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武威

張福偉是徐州人,1937年日軍侵華時,他們全家都投奔到安徽蕭縣農村。張福偉在那裡遇到了共產黨組織的兒童團。1941年,年僅13歲的張福偉便加入新四軍第四師。

張福偉先進入文工團,後又擔任部隊的軍醫,從普通衛生員做起,歷任醫務員、團衛生隊長、部隊醫院院長等職,漫長的戰爭年代,除了救治傷員,他時常還要負責埋葬烈士的遺骸。

不想讓他們成為無名烈士

然而,緊急的戰事讓很多戰友只能草草埋葬。1946年解放戰爭打響後,張福偉所在的部隊先後參加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戰役。他回憶說,1949年4月渡江戰役時,部隊在南京長江北岸激戰,犧牲的同志還沒有安葬好,就接到部隊命令渡江了。

臨走時,張福偉在每個烈士的衣服口袋裡都插上一根木棍,寫下名字作為記號。可惜多年以後張福偉再到南京時,發現戰場早已天翻地覆,“木棍估計早就被雨水沖走了,他們成了無名烈士。”張福偉說,一想到這裡他就非常難過。

1949年10月,張福偉所在部隊被抽調前往福建增援。12月18日,當輪船即將抵達福州洪山橋旁的閩江江面時,突然開來兩架敵機對準輪船掃射,犧牲18人。張福偉告訴記者,他當時也在船上親歷轟炸,僥倖逃過一劫,由於軍情緊急,犧牲戰士的遺體被交給一位名叫吳俊民的幹事在當地安葬,張福偉則跟著部隊繼續南下廈門前線。

“我不想讓戰友們當無名烈士,當時想著以後找到吳俊民就可以知道犧牲同志的下落。”張福偉說。

縣長回信:本縣無人姓樊

1952年,張福偉調回福州工作,他迫切想要找到戰友埋骨之處。然而事與願違,他打聽到當年安葬烈士遺體的吳俊民已經轉業回到北方而失去了聯繫,張福偉只能趁週末騎著自行車漫無目的地在福州城尋找。

“和犧牲的戰友相比我是倖存者,我想當時如果是我犧牲的話,家裡也不會知道,所以我有義務找到他們和他們的家人。”張福偉頓了頓接著說,“我的戰友樊青山是我的良師益友啊,這樣的英雄犧牲了,我心裡難受,他當時才結婚不久,34歲沒有後代。”

張福偉說,為了找到樊青山和其他戰友的家屬,幫他們落實烈屬政策,他前前後後寫了100多封信。但有一天,當張福偉接到樊青山老家安徽金寨縣縣長的回信時,他不禁失聲痛哭——信上寫著“經查,本縣無人姓樊”。

18位犧牲戰士被追授烈士

正當張福偉一籌莫展時,1973年,他在澡堂洗澡時遇到了一個叫吳枝花的人。兩人閒聊時,他得知吳枝花是洪山橋附近的居民,便問起當年洪山橋轟炸後烈士遺體的去向。

“我這一問,他就說我問對人了,他當時是村裡的會計,是他負責搶救傷員,吳俊民後來也將烈士遺骸交由他來埋葬,就在他家後面的梯田上。”張福偉當時激動地流下了熱淚,誠懇地請吳枝花帶路,騎著自行車就前往墓地查看。

隨後張福偉得知,要讓這些遺骸遷入烈士陵園,就必須讓這些犧牲的同志先報批烈士,可戰事當時已過去20餘年,要獲得報批已非常困難,這18個烈士,張福偉也並不全認識,更增加了報批的難度。在戰友的幫助下,經過十幾年的聯繫和寫信,張福偉只確認了這18名烈士中4人的確切名字——樊青山、宋登山、段聖國,以及303團政委陳可春的妻子徐飛。

陳可春當時正擔任江蘇南通市地委書記。從張福偉這裡得知妻子遺骸的下落後,已在病榻上的他趕忙寫報告給省政府,經過江蘇省人民政府的批准,1986年,樊青山等18位犧牲同志被正式追授為革命烈士,並頒發了烈士證書,“證書才發下來1個星期,陳可春便去世了。”

1986年3月,18名烈士的遺骨被挖出火化,並安放在了福州文林山烈士陵園。張福偉說,這18人他能辨別出身份的只有兩個人,他記得樊青山犧牲時身上穿著一件從國民黨軍官身上繳下來的帶5個銅環的呢子大衣;而徐飛是女性,當時還懷有一個3個月大的嬰兒。

除此之外其他屍骨的身份,張福偉已經無法辨別。因此,這18人只裝了三個骨灰盒,分別署名“樊青山”“徐飛”和“宋登山等烈士”。

希望學生替他保管好骨灰

從1986年到1999年,每年清明和祭日,張福偉都會帶領家人為18名烈士掃墓並獻上鮮花,這18名烈士的骨灰證一直由他保管。但隨著年事已高,張福偉感到必須有人幫助他看管好烈士的骨灰,並年年前往祭掃。

1999年清明節掃墓時,張福偉遇到了福建省信息工程學校的一群師生,他和校長邱玉瀟聯繫後,校長決定讓學校來承擔保護好烈士骨灰的任務。為此,學校還召開了一次全校師生大會,在會上成立了一個“承志班”,承志班的學生要繼承先烈遺志,每到清明和烈士祭日跟著張老前去掃墓。後來,福建省信息工程學校併入了福建工業學校,“承志班”也就在新的學校裡繼續開設,至今已經辦了20屆。

今年因為身體的原因,張福偉第一次缺席了清明掃墓。張福偉說,以往他經常去到學校給學生演講,每到演講最後,他都會激動地講:“你們要永遠熱愛共產黨,永遠熱愛我們的祖國,永遠熱愛我們的人民解放軍。”

張福偉說,他這一輩子有三個願望:一是找到犧牲戰友的遺骸;二是讓戰友的骨灰進入烈士陵園安葬;三是讓戰友一代代都有人祭掃。如今,這三個願望都實現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