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

如今過節,去父母家裡吃團圓飯已成為一種定勢。

年輕人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平時沒時間看望爸媽,過節了,總得回家陪爸媽吃頓飯吧?殊不知,這頓飯怎樣才能讓兒女們吃得飽,吃得好,吃得健康科學,讓許多老人絞盡了腦汁。

老人們往往大清早跑菜市場,精心選購兒女們愛吃的鮮蔬蛋肉,回到家擇、洗、烹、炒、炸、燉,看著表,不能太早,也不能遲,要在兒女們按點進家的時候,正好飯菜上桌。


"

如今過節,去父母家裡吃團圓飯已成為一種定勢。

年輕人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平時沒時間看望爸媽,過節了,總得回家陪爸媽吃頓飯吧?殊不知,這頓飯怎樣才能讓兒女們吃得飽,吃得好,吃得健康科學,讓許多老人絞盡了腦汁。

老人們往往大清早跑菜市場,精心選購兒女們愛吃的鮮蔬蛋肉,回到家擇、洗、烹、炒、炸、燉,看著表,不能太早,也不能遲,要在兒女們按點進家的時候,正好飯菜上桌。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潑頂子菜的墊底兒菜

王九雲 |文


"

如今過節,去父母家裡吃團圓飯已成為一種定勢。

年輕人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平時沒時間看望爸媽,過節了,總得回家陪爸媽吃頓飯吧?殊不知,這頓飯怎樣才能讓兒女們吃得飽,吃得好,吃得健康科學,讓許多老人絞盡了腦汁。

老人們往往大清早跑菜市場,精心選購兒女們愛吃的鮮蔬蛋肉,回到家擇、洗、烹、炒、炸、燉,看著表,不能太早,也不能遲,要在兒女們按點進家的時候,正好飯菜上桌。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潑頂子菜的墊底兒菜

王九雲 |文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現在與過去翻了個個兒

每逢過節前過節後,我家樓下幾位老太太在閒聊中都會發出許多感慨。

“我家孩子很懂事,平時上班忙,回不來,但每到過節都要回來團圓。本想趁此次機會給孩子們說說話,可他們每人捧著一部手機,有一搭沒一搭應付著咱,自覺無趣,便不再言語吃悶飯。孩子們吃完飯,撂下碗筷一拍屁股走人。你說,孩子們很辛苦,回來像串親戚,咱哪能使著孩子們乾洗碗刷鍋這粗活?”

提起這事郝嫂既欣慰又失落。

白嫂說:“俺家和你家不一樣。去年過八月十五,俺把飯菜做好了,電話一個接著一個打過來,兒子說,媽,單位有事了,不回家吃飯了。閨女說,媽,今天去孩子奶奶家吃了,你和爸自己吃吧。俺老婆子放下電話,瞅著滿桌子飯菜,哭的份兒都有。接下來呢,俺老兩口便是自作自受,剩飯剩菜吃了幾天。”

高嫂說在家吃太忙乎,過節直接去酒店撮一頓,可總覺得沒有過節的味兒。

郝嫂白嫂的“牢騷”雖是個案,不能以偏概全,卻反映了一種社會現象,就是過節老人忙乎兒女享清閒 對比過去,像翻了個個兒。

過去過節,都是老人享清閒,等著吃兒媳烙的油餅,燉的潑頂子菜。



"

如今過節,去父母家裡吃團圓飯已成為一種定勢。

年輕人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平時沒時間看望爸媽,過節了,總得回家陪爸媽吃頓飯吧?殊不知,這頓飯怎樣才能讓兒女們吃得飽,吃得好,吃得健康科學,讓許多老人絞盡了腦汁。

老人們往往大清早跑菜市場,精心選購兒女們愛吃的鮮蔬蛋肉,回到家擇、洗、烹、炒、炸、燉,看著表,不能太早,也不能遲,要在兒女們按點進家的時候,正好飯菜上桌。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潑頂子菜的墊底兒菜

王九雲 |文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現在與過去翻了個個兒

每逢過節前過節後,我家樓下幾位老太太在閒聊中都會發出許多感慨。

“我家孩子很懂事,平時上班忙,回不來,但每到過節都要回來團圓。本想趁此次機會給孩子們說說話,可他們每人捧著一部手機,有一搭沒一搭應付著咱,自覺無趣,便不再言語吃悶飯。孩子們吃完飯,撂下碗筷一拍屁股走人。你說,孩子們很辛苦,回來像串親戚,咱哪能使著孩子們乾洗碗刷鍋這粗活?”

提起這事郝嫂既欣慰又失落。

白嫂說:“俺家和你家不一樣。去年過八月十五,俺把飯菜做好了,電話一個接著一個打過來,兒子說,媽,單位有事了,不回家吃飯了。閨女說,媽,今天去孩子奶奶家吃了,你和爸自己吃吧。俺老婆子放下電話,瞅著滿桌子飯菜,哭的份兒都有。接下來呢,俺老兩口便是自作自受,剩飯剩菜吃了幾天。”

高嫂說在家吃太忙乎,過節直接去酒店撮一頓,可總覺得沒有過節的味兒。

郝嫂白嫂的“牢騷”雖是個案,不能以偏概全,卻反映了一種社會現象,就是過節老人忙乎兒女享清閒 對比過去,像翻了個個兒。

過去過節,都是老人享清閒,等著吃兒媳烙的油餅,燉的潑頂子菜。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過去過八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是一樣飯

在我的豫北老家,都把中秋節說成八月十五。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老家過八月十五,家家戶戶沒二樣飯,一律是油餅配潑頂子菜。

那時都是應季菜。中秋時節,夏季菜集體罷市,拔茄棵子時摘下的茄餶飿,小,且硬,滿身疥疙疤,頭上咧嘴齜牙像個怪胎。

牆頭上的扁豆角倒還結著,雖不那麼鮮嫩,也足夠過節吃的。

農村北瓜不主貴,牆跟前,糞堆邊,扔下幾粒籽,就扯出一大片,或順著草繩往牆上頭爬。家院子裡一扒拉,哪兒都是瓜。

土豆兒上了足草芥糞,也沒有現在的大,大的如鵝蛋,小的像雞蛋,吃起來有點面面的,新土豆稍微帶點麻。這些純天然的綠色蔬菜,絕對比現在的反季菜有味兒。


"

如今過節,去父母家裡吃團圓飯已成為一種定勢。

年輕人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平時沒時間看望爸媽,過節了,總得回家陪爸媽吃頓飯吧?殊不知,這頓飯怎樣才能讓兒女們吃得飽,吃得好,吃得健康科學,讓許多老人絞盡了腦汁。

老人們往往大清早跑菜市場,精心選購兒女們愛吃的鮮蔬蛋肉,回到家擇、洗、烹、炒、炸、燉,看著表,不能太早,也不能遲,要在兒女們按點進家的時候,正好飯菜上桌。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潑頂子菜的墊底兒菜

王九雲 |文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現在與過去翻了個個兒

每逢過節前過節後,我家樓下幾位老太太在閒聊中都會發出許多感慨。

“我家孩子很懂事,平時上班忙,回不來,但每到過節都要回來團圓。本想趁此次機會給孩子們說說話,可他們每人捧著一部手機,有一搭沒一搭應付著咱,自覺無趣,便不再言語吃悶飯。孩子們吃完飯,撂下碗筷一拍屁股走人。你說,孩子們很辛苦,回來像串親戚,咱哪能使著孩子們乾洗碗刷鍋這粗活?”

提起這事郝嫂既欣慰又失落。

白嫂說:“俺家和你家不一樣。去年過八月十五,俺把飯菜做好了,電話一個接著一個打過來,兒子說,媽,單位有事了,不回家吃飯了。閨女說,媽,今天去孩子奶奶家吃了,你和爸自己吃吧。俺老婆子放下電話,瞅著滿桌子飯菜,哭的份兒都有。接下來呢,俺老兩口便是自作自受,剩飯剩菜吃了幾天。”

高嫂說在家吃太忙乎,過節直接去酒店撮一頓,可總覺得沒有過節的味兒。

郝嫂白嫂的“牢騷”雖是個案,不能以偏概全,卻反映了一種社會現象,就是過節老人忙乎兒女享清閒 對比過去,像翻了個個兒。

過去過節,都是老人享清閒,等著吃兒媳烙的油餅,燉的潑頂子菜。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過去過八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是一樣飯

在我的豫北老家,都把中秋節說成八月十五。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老家過八月十五,家家戶戶沒二樣飯,一律是油餅配潑頂子菜。

那時都是應季菜。中秋時節,夏季菜集體罷市,拔茄棵子時摘下的茄餶飿,小,且硬,滿身疥疙疤,頭上咧嘴齜牙像個怪胎。

牆頭上的扁豆角倒還結著,雖不那麼鮮嫩,也足夠過節吃的。

農村北瓜不主貴,牆跟前,糞堆邊,扔下幾粒籽,就扯出一大片,或順著草繩往牆上頭爬。家院子裡一扒拉,哪兒都是瓜。

土豆兒上了足草芥糞,也沒有現在的大,大的如鵝蛋,小的像雞蛋,吃起來有點面面的,新土豆稍微帶點麻。這些純天然的綠色蔬菜,絕對比現在的反季菜有味兒。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做潑頂子菜,全憑皮渣支稜著撐碗肚兒

做潑頂子菜,皮渣是上等食材。

生產隊時期村裡開著粉坊,新紅薯刨出來加工成粉條後分給社員。分來的粉條大夥兒平時捨不得吃,留著過年過節或招待親戚。

除了過年,一年裡有八月十五和五月端午兩個大節,無論平時多麼節省,多麼忙,這兩個大節不能忽視,都要蒸皮渣。

"

如今過節,去父母家裡吃團圓飯已成為一種定勢。

年輕人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平時沒時間看望爸媽,過節了,總得回家陪爸媽吃頓飯吧?殊不知,這頓飯怎樣才能讓兒女們吃得飽,吃得好,吃得健康科學,讓許多老人絞盡了腦汁。

老人們往往大清早跑菜市場,精心選購兒女們愛吃的鮮蔬蛋肉,回到家擇、洗、烹、炒、炸、燉,看著表,不能太早,也不能遲,要在兒女們按點進家的時候,正好飯菜上桌。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潑頂子菜的墊底兒菜

王九雲 |文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現在與過去翻了個個兒

每逢過節前過節後,我家樓下幾位老太太在閒聊中都會發出許多感慨。

“我家孩子很懂事,平時上班忙,回不來,但每到過節都要回來團圓。本想趁此次機會給孩子們說說話,可他們每人捧著一部手機,有一搭沒一搭應付著咱,自覺無趣,便不再言語吃悶飯。孩子們吃完飯,撂下碗筷一拍屁股走人。你說,孩子們很辛苦,回來像串親戚,咱哪能使著孩子們乾洗碗刷鍋這粗活?”

提起這事郝嫂既欣慰又失落。

白嫂說:“俺家和你家不一樣。去年過八月十五,俺把飯菜做好了,電話一個接著一個打過來,兒子說,媽,單位有事了,不回家吃飯了。閨女說,媽,今天去孩子奶奶家吃了,你和爸自己吃吧。俺老婆子放下電話,瞅著滿桌子飯菜,哭的份兒都有。接下來呢,俺老兩口便是自作自受,剩飯剩菜吃了幾天。”

高嫂說在家吃太忙乎,過節直接去酒店撮一頓,可總覺得沒有過節的味兒。

郝嫂白嫂的“牢騷”雖是個案,不能以偏概全,卻反映了一種社會現象,就是過節老人忙乎兒女享清閒 對比過去,像翻了個個兒。

過去過節,都是老人享清閒,等著吃兒媳烙的油餅,燉的潑頂子菜。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過去過八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是一樣飯

在我的豫北老家,都把中秋節說成八月十五。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老家過八月十五,家家戶戶沒二樣飯,一律是油餅配潑頂子菜。

那時都是應季菜。中秋時節,夏季菜集體罷市,拔茄棵子時摘下的茄餶飿,小,且硬,滿身疥疙疤,頭上咧嘴齜牙像個怪胎。

牆頭上的扁豆角倒還結著,雖不那麼鮮嫩,也足夠過節吃的。

農村北瓜不主貴,牆跟前,糞堆邊,扔下幾粒籽,就扯出一大片,或順著草繩往牆上頭爬。家院子裡一扒拉,哪兒都是瓜。

土豆兒上了足草芥糞,也沒有現在的大,大的如鵝蛋,小的像雞蛋,吃起來有點面面的,新土豆稍微帶點麻。這些純天然的綠色蔬菜,絕對比現在的反季菜有味兒。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做潑頂子菜,全憑皮渣支稜著撐碗肚兒

做潑頂子菜,皮渣是上等食材。

生產隊時期村裡開著粉坊,新紅薯刨出來加工成粉條後分給社員。分來的粉條大夥兒平時捨不得吃,留著過年過節或招待親戚。

除了過年,一年裡有八月十五和五月端午兩個大節,無論平時多麼節省,多麼忙,這兩個大節不能忽視,都要蒸皮渣。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把粉條煮到手能捏斷,兌上粉芡,放上蔥薑蒜末鮮蝦皮,盛在碗裡上籠蒸。蒸熟的皮渣冷卻後摳出來,像剝了二層皮的煮雞蛋,晶亮,光滑,柔潤,瓷實。

做菜時先把皮渣切成厚片兒,片刀成斜條,再成稜形,有角有稜,這是做大席的切法,說的是看著奇巧,不呆板,實際上這樣支稜著能撐起碗肚兒。


"

如今過節,去父母家裡吃團圓飯已成為一種定勢。

年輕人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平時沒時間看望爸媽,過節了,總得回家陪爸媽吃頓飯吧?殊不知,這頓飯怎樣才能讓兒女們吃得飽,吃得好,吃得健康科學,讓許多老人絞盡了腦汁。

老人們往往大清早跑菜市場,精心選購兒女們愛吃的鮮蔬蛋肉,回到家擇、洗、烹、炒、炸、燉,看著表,不能太早,也不能遲,要在兒女們按點進家的時候,正好飯菜上桌。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潑頂子菜的墊底兒菜

王九雲 |文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現在與過去翻了個個兒

每逢過節前過節後,我家樓下幾位老太太在閒聊中都會發出許多感慨。

“我家孩子很懂事,平時上班忙,回不來,但每到過節都要回來團圓。本想趁此次機會給孩子們說說話,可他們每人捧著一部手機,有一搭沒一搭應付著咱,自覺無趣,便不再言語吃悶飯。孩子們吃完飯,撂下碗筷一拍屁股走人。你說,孩子們很辛苦,回來像串親戚,咱哪能使著孩子們乾洗碗刷鍋這粗活?”

提起這事郝嫂既欣慰又失落。

白嫂說:“俺家和你家不一樣。去年過八月十五,俺把飯菜做好了,電話一個接著一個打過來,兒子說,媽,單位有事了,不回家吃飯了。閨女說,媽,今天去孩子奶奶家吃了,你和爸自己吃吧。俺老婆子放下電話,瞅著滿桌子飯菜,哭的份兒都有。接下來呢,俺老兩口便是自作自受,剩飯剩菜吃了幾天。”

高嫂說在家吃太忙乎,過節直接去酒店撮一頓,可總覺得沒有過節的味兒。

郝嫂白嫂的“牢騷”雖是個案,不能以偏概全,卻反映了一種社會現象,就是過節老人忙乎兒女享清閒 對比過去,像翻了個個兒。

過去過節,都是老人享清閒,等著吃兒媳烙的油餅,燉的潑頂子菜。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過去過八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是一樣飯

在我的豫北老家,都把中秋節說成八月十五。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老家過八月十五,家家戶戶沒二樣飯,一律是油餅配潑頂子菜。

那時都是應季菜。中秋時節,夏季菜集體罷市,拔茄棵子時摘下的茄餶飿,小,且硬,滿身疥疙疤,頭上咧嘴齜牙像個怪胎。

牆頭上的扁豆角倒還結著,雖不那麼鮮嫩,也足夠過節吃的。

農村北瓜不主貴,牆跟前,糞堆邊,扔下幾粒籽,就扯出一大片,或順著草繩往牆上頭爬。家院子裡一扒拉,哪兒都是瓜。

土豆兒上了足草芥糞,也沒有現在的大,大的如鵝蛋,小的像雞蛋,吃起來有點面面的,新土豆稍微帶點麻。這些純天然的綠色蔬菜,絕對比現在的反季菜有味兒。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做潑頂子菜,全憑皮渣支稜著撐碗肚兒

做潑頂子菜,皮渣是上等食材。

生產隊時期村裡開著粉坊,新紅薯刨出來加工成粉條後分給社員。分來的粉條大夥兒平時捨不得吃,留著過年過節或招待親戚。

除了過年,一年裡有八月十五和五月端午兩個大節,無論平時多麼節省,多麼忙,這兩個大節不能忽視,都要蒸皮渣。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把粉條煮到手能捏斷,兌上粉芡,放上蔥薑蒜末鮮蝦皮,盛在碗裡上籠蒸。蒸熟的皮渣冷卻後摳出來,像剝了二層皮的煮雞蛋,晶亮,光滑,柔潤,瓷實。

做菜時先把皮渣切成厚片兒,片刀成斜條,再成稜形,有角有稜,這是做大席的切法,說的是看著奇巧,不呆板,實際上這樣支稜著能撐起碗肚兒。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用麥秸撩火,油餅才能起層兒,牙一咬掉餎餷兒

中秋節上午,最忙的是當家女人。

扁豆角擇了筋兒,下鍋菜洗乾淨,改了刀,把火通透,等火苗上竄,坐鍋放油,菜依次下鍋。

皮渣要另起鍋,蔥薑蒜爆香,烹好湯兒,燴熱捂著。烙油餅須用麥秸撩火,鏊子文熱,烙出的油餅才能出油兒起層兒,牙一咬掉餎餷兒。

"

如今過節,去父母家裡吃團圓飯已成為一種定勢。

年輕人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平時沒時間看望爸媽,過節了,總得回家陪爸媽吃頓飯吧?殊不知,這頓飯怎樣才能讓兒女們吃得飽,吃得好,吃得健康科學,讓許多老人絞盡了腦汁。

老人們往往大清早跑菜市場,精心選購兒女們愛吃的鮮蔬蛋肉,回到家擇、洗、烹、炒、炸、燉,看著表,不能太早,也不能遲,要在兒女們按點進家的時候,正好飯菜上桌。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潑頂子菜的墊底兒菜

王九雲 |文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現在與過去翻了個個兒

每逢過節前過節後,我家樓下幾位老太太在閒聊中都會發出許多感慨。

“我家孩子很懂事,平時上班忙,回不來,但每到過節都要回來團圓。本想趁此次機會給孩子們說說話,可他們每人捧著一部手機,有一搭沒一搭應付著咱,自覺無趣,便不再言語吃悶飯。孩子們吃完飯,撂下碗筷一拍屁股走人。你說,孩子們很辛苦,回來像串親戚,咱哪能使著孩子們乾洗碗刷鍋這粗活?”

提起這事郝嫂既欣慰又失落。

白嫂說:“俺家和你家不一樣。去年過八月十五,俺把飯菜做好了,電話一個接著一個打過來,兒子說,媽,單位有事了,不回家吃飯了。閨女說,媽,今天去孩子奶奶家吃了,你和爸自己吃吧。俺老婆子放下電話,瞅著滿桌子飯菜,哭的份兒都有。接下來呢,俺老兩口便是自作自受,剩飯剩菜吃了幾天。”

高嫂說在家吃太忙乎,過節直接去酒店撮一頓,可總覺得沒有過節的味兒。

郝嫂白嫂的“牢騷”雖是個案,不能以偏概全,卻反映了一種社會現象,就是過節老人忙乎兒女享清閒 對比過去,像翻了個個兒。

過去過節,都是老人享清閒,等著吃兒媳烙的油餅,燉的潑頂子菜。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過去過八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是一樣飯

在我的豫北老家,都把中秋節說成八月十五。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老家過八月十五,家家戶戶沒二樣飯,一律是油餅配潑頂子菜。

那時都是應季菜。中秋時節,夏季菜集體罷市,拔茄棵子時摘下的茄餶飿,小,且硬,滿身疥疙疤,頭上咧嘴齜牙像個怪胎。

牆頭上的扁豆角倒還結著,雖不那麼鮮嫩,也足夠過節吃的。

農村北瓜不主貴,牆跟前,糞堆邊,扔下幾粒籽,就扯出一大片,或順著草繩往牆上頭爬。家院子裡一扒拉,哪兒都是瓜。

土豆兒上了足草芥糞,也沒有現在的大,大的如鵝蛋,小的像雞蛋,吃起來有點面面的,新土豆稍微帶點麻。這些純天然的綠色蔬菜,絕對比現在的反季菜有味兒。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做潑頂子菜,全憑皮渣支稜著撐碗肚兒

做潑頂子菜,皮渣是上等食材。

生產隊時期村裡開著粉坊,新紅薯刨出來加工成粉條後分給社員。分來的粉條大夥兒平時捨不得吃,留著過年過節或招待親戚。

除了過年,一年裡有八月十五和五月端午兩個大節,無論平時多麼節省,多麼忙,這兩個大節不能忽視,都要蒸皮渣。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把粉條煮到手能捏斷,兌上粉芡,放上蔥薑蒜末鮮蝦皮,盛在碗裡上籠蒸。蒸熟的皮渣冷卻後摳出來,像剝了二層皮的煮雞蛋,晶亮,光滑,柔潤,瓷實。

做菜時先把皮渣切成厚片兒,片刀成斜條,再成稜形,有角有稜,這是做大席的切法,說的是看著奇巧,不呆板,實際上這樣支稜著能撐起碗肚兒。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用麥秸撩火,油餅才能起層兒,牙一咬掉餎餷兒

中秋節上午,最忙的是當家女人。

扁豆角擇了筋兒,下鍋菜洗乾淨,改了刀,把火通透,等火苗上竄,坐鍋放油,菜依次下鍋。

皮渣要另起鍋,蔥薑蒜爆香,烹好湯兒,燴熱捂著。烙油餅須用麥秸撩火,鏊子文熱,烙出的油餅才能出油兒起層兒,牙一咬掉餎餷兒。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拽麥秸總是孩子的事兒,麥秸垛是五月裡打場時垛好的,幾場雨後,踏得很瓷實,麥秸真的不好拽呢,用勁兒小了,抓一大把,麥秸順著指縫都跑了,拽出來只剩幾根。

勁兒用大了麥秸像刀子,把手指劃得淌著血,很疼很疼。籮頭拽滿了,胳膊白道道也劃滿了。

女人和好面,撅成小劑,放上油鹽蔥花擀成餅,搬仨磚支起鐵鏊子,點燃麥秸,轟的一下,火苗舔著鏊子底兒,軟沓沓的油餅眨眼就是幾張。

那時誰家都有散養雞,女人把攢下的笨雞兒蛋端出來,啪,在碗邊磕破,兩手搬開,噗的兒,蛋黃兒掉進碗裡,蛋青兒粘黏,在蛋殼下晃悠著不肯落下,女人食指貼著蛋殼內一轉,青兒就順著手指流進碗裡。

十幾個笨雞兒蛋,磕了一大碗,放上蔥花和鹽,順時針攪勻了,油熱八分,把雞蛋倒進油鍋,蛋液瞬間冒著泡兒抱成團兒,金黃金黃的,撲鼻的香味一穴兒一穴兒往上飄。


"

如今過節,去父母家裡吃團圓飯已成為一種定勢。

年輕人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平時沒時間看望爸媽,過節了,總得回家陪爸媽吃頓飯吧?殊不知,這頓飯怎樣才能讓兒女們吃得飽,吃得好,吃得健康科學,讓許多老人絞盡了腦汁。

老人們往往大清早跑菜市場,精心選購兒女們愛吃的鮮蔬蛋肉,回到家擇、洗、烹、炒、炸、燉,看著表,不能太早,也不能遲,要在兒女們按點進家的時候,正好飯菜上桌。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潑頂子菜的墊底兒菜

王九雲 |文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現在與過去翻了個個兒

每逢過節前過節後,我家樓下幾位老太太在閒聊中都會發出許多感慨。

“我家孩子很懂事,平時上班忙,回不來,但每到過節都要回來團圓。本想趁此次機會給孩子們說說話,可他們每人捧著一部手機,有一搭沒一搭應付著咱,自覺無趣,便不再言語吃悶飯。孩子們吃完飯,撂下碗筷一拍屁股走人。你說,孩子們很辛苦,回來像串親戚,咱哪能使著孩子們乾洗碗刷鍋這粗活?”

提起這事郝嫂既欣慰又失落。

白嫂說:“俺家和你家不一樣。去年過八月十五,俺把飯菜做好了,電話一個接著一個打過來,兒子說,媽,單位有事了,不回家吃飯了。閨女說,媽,今天去孩子奶奶家吃了,你和爸自己吃吧。俺老婆子放下電話,瞅著滿桌子飯菜,哭的份兒都有。接下來呢,俺老兩口便是自作自受,剩飯剩菜吃了幾天。”

高嫂說在家吃太忙乎,過節直接去酒店撮一頓,可總覺得沒有過節的味兒。

郝嫂白嫂的“牢騷”雖是個案,不能以偏概全,卻反映了一種社會現象,就是過節老人忙乎兒女享清閒 對比過去,像翻了個個兒。

過去過節,都是老人享清閒,等著吃兒媳烙的油餅,燉的潑頂子菜。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過去過八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是一樣飯

在我的豫北老家,都把中秋節說成八月十五。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老家過八月十五,家家戶戶沒二樣飯,一律是油餅配潑頂子菜。

那時都是應季菜。中秋時節,夏季菜集體罷市,拔茄棵子時摘下的茄餶飿,小,且硬,滿身疥疙疤,頭上咧嘴齜牙像個怪胎。

牆頭上的扁豆角倒還結著,雖不那麼鮮嫩,也足夠過節吃的。

農村北瓜不主貴,牆跟前,糞堆邊,扔下幾粒籽,就扯出一大片,或順著草繩往牆上頭爬。家院子裡一扒拉,哪兒都是瓜。

土豆兒上了足草芥糞,也沒有現在的大,大的如鵝蛋,小的像雞蛋,吃起來有點面面的,新土豆稍微帶點麻。這些純天然的綠色蔬菜,絕對比現在的反季菜有味兒。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做潑頂子菜,全憑皮渣支稜著撐碗肚兒

做潑頂子菜,皮渣是上等食材。

生產隊時期村裡開著粉坊,新紅薯刨出來加工成粉條後分給社員。分來的粉條大夥兒平時捨不得吃,留著過年過節或招待親戚。

除了過年,一年裡有八月十五和五月端午兩個大節,無論平時多麼節省,多麼忙,這兩個大節不能忽視,都要蒸皮渣。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把粉條煮到手能捏斷,兌上粉芡,放上蔥薑蒜末鮮蝦皮,盛在碗裡上籠蒸。蒸熟的皮渣冷卻後摳出來,像剝了二層皮的煮雞蛋,晶亮,光滑,柔潤,瓷實。

做菜時先把皮渣切成厚片兒,片刀成斜條,再成稜形,有角有稜,這是做大席的切法,說的是看著奇巧,不呆板,實際上這樣支稜著能撐起碗肚兒。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用麥秸撩火,油餅才能起層兒,牙一咬掉餎餷兒

中秋節上午,最忙的是當家女人。

扁豆角擇了筋兒,下鍋菜洗乾淨,改了刀,把火通透,等火苗上竄,坐鍋放油,菜依次下鍋。

皮渣要另起鍋,蔥薑蒜爆香,烹好湯兒,燴熱捂著。烙油餅須用麥秸撩火,鏊子文熱,烙出的油餅才能出油兒起層兒,牙一咬掉餎餷兒。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拽麥秸總是孩子的事兒,麥秸垛是五月裡打場時垛好的,幾場雨後,踏得很瓷實,麥秸真的不好拽呢,用勁兒小了,抓一大把,麥秸順著指縫都跑了,拽出來只剩幾根。

勁兒用大了麥秸像刀子,把手指劃得淌著血,很疼很疼。籮頭拽滿了,胳膊白道道也劃滿了。

女人和好面,撅成小劑,放上油鹽蔥花擀成餅,搬仨磚支起鐵鏊子,點燃麥秸,轟的一下,火苗舔著鏊子底兒,軟沓沓的油餅眨眼就是幾張。

那時誰家都有散養雞,女人把攢下的笨雞兒蛋端出來,啪,在碗邊磕破,兩手搬開,噗的兒,蛋黃兒掉進碗裡,蛋青兒粘黏,在蛋殼下晃悠著不肯落下,女人食指貼著蛋殼內一轉,青兒就順著手指流進碗裡。

十幾個笨雞兒蛋,磕了一大碗,放上蔥花和鹽,順時針攪勻了,油熱八分,把雞蛋倒進油鍋,蛋液瞬間冒著泡兒抱成團兒,金黃金黃的,撲鼻的香味一穴兒一穴兒往上飄。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婆婆以送不送潑頂子菜衡量兒媳的孝心

開飯時,女人拿出粗瓷大海碗,搖著銅勺子的長把,盛大半碗墊底兒菜,皮渣一塊一塊往上潑,蓋嚴實,雞蛋再潑一層,堆成尖兒,看著威呀武啊的,很豐盛。

"

如今過節,去父母家裡吃團圓飯已成為一種定勢。

年輕人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平時沒時間看望爸媽,過節了,總得回家陪爸媽吃頓飯吧?殊不知,這頓飯怎樣才能讓兒女們吃得飽,吃得好,吃得健康科學,讓許多老人絞盡了腦汁。

老人們往往大清早跑菜市場,精心選購兒女們愛吃的鮮蔬蛋肉,回到家擇、洗、烹、炒、炸、燉,看著表,不能太早,也不能遲,要在兒女們按點進家的時候,正好飯菜上桌。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潑頂子菜的墊底兒菜

王九雲 |文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現在與過去翻了個個兒

每逢過節前過節後,我家樓下幾位老太太在閒聊中都會發出許多感慨。

“我家孩子很懂事,平時上班忙,回不來,但每到過節都要回來團圓。本想趁此次機會給孩子們說說話,可他們每人捧著一部手機,有一搭沒一搭應付著咱,自覺無趣,便不再言語吃悶飯。孩子們吃完飯,撂下碗筷一拍屁股走人。你說,孩子們很辛苦,回來像串親戚,咱哪能使著孩子們乾洗碗刷鍋這粗活?”

提起這事郝嫂既欣慰又失落。

白嫂說:“俺家和你家不一樣。去年過八月十五,俺把飯菜做好了,電話一個接著一個打過來,兒子說,媽,單位有事了,不回家吃飯了。閨女說,媽,今天去孩子奶奶家吃了,你和爸自己吃吧。俺老婆子放下電話,瞅著滿桌子飯菜,哭的份兒都有。接下來呢,俺老兩口便是自作自受,剩飯剩菜吃了幾天。”

高嫂說在家吃太忙乎,過節直接去酒店撮一頓,可總覺得沒有過節的味兒。

郝嫂白嫂的“牢騷”雖是個案,不能以偏概全,卻反映了一種社會現象,就是過節老人忙乎兒女享清閒 對比過去,像翻了個個兒。

過去過節,都是老人享清閒,等著吃兒媳烙的油餅,燉的潑頂子菜。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過去過八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是一樣飯

在我的豫北老家,都把中秋節說成八月十五。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老家過八月十五,家家戶戶沒二樣飯,一律是油餅配潑頂子菜。

那時都是應季菜。中秋時節,夏季菜集體罷市,拔茄棵子時摘下的茄餶飿,小,且硬,滿身疥疙疤,頭上咧嘴齜牙像個怪胎。

牆頭上的扁豆角倒還結著,雖不那麼鮮嫩,也足夠過節吃的。

農村北瓜不主貴,牆跟前,糞堆邊,扔下幾粒籽,就扯出一大片,或順著草繩往牆上頭爬。家院子裡一扒拉,哪兒都是瓜。

土豆兒上了足草芥糞,也沒有現在的大,大的如鵝蛋,小的像雞蛋,吃起來有點面面的,新土豆稍微帶點麻。這些純天然的綠色蔬菜,絕對比現在的反季菜有味兒。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做潑頂子菜,全憑皮渣支稜著撐碗肚兒

做潑頂子菜,皮渣是上等食材。

生產隊時期村裡開著粉坊,新紅薯刨出來加工成粉條後分給社員。分來的粉條大夥兒平時捨不得吃,留著過年過節或招待親戚。

除了過年,一年裡有八月十五和五月端午兩個大節,無論平時多麼節省,多麼忙,這兩個大節不能忽視,都要蒸皮渣。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把粉條煮到手能捏斷,兌上粉芡,放上蔥薑蒜末鮮蝦皮,盛在碗裡上籠蒸。蒸熟的皮渣冷卻後摳出來,像剝了二層皮的煮雞蛋,晶亮,光滑,柔潤,瓷實。

做菜時先把皮渣切成厚片兒,片刀成斜條,再成稜形,有角有稜,這是做大席的切法,說的是看著奇巧,不呆板,實際上這樣支稜著能撐起碗肚兒。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用麥秸撩火,油餅才能起層兒,牙一咬掉餎餷兒

中秋節上午,最忙的是當家女人。

扁豆角擇了筋兒,下鍋菜洗乾淨,改了刀,把火通透,等火苗上竄,坐鍋放油,菜依次下鍋。

皮渣要另起鍋,蔥薑蒜爆香,烹好湯兒,燴熱捂著。烙油餅須用麥秸撩火,鏊子文熱,烙出的油餅才能出油兒起層兒,牙一咬掉餎餷兒。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拽麥秸總是孩子的事兒,麥秸垛是五月裡打場時垛好的,幾場雨後,踏得很瓷實,麥秸真的不好拽呢,用勁兒小了,抓一大把,麥秸順著指縫都跑了,拽出來只剩幾根。

勁兒用大了麥秸像刀子,把手指劃得淌著血,很疼很疼。籮頭拽滿了,胳膊白道道也劃滿了。

女人和好面,撅成小劑,放上油鹽蔥花擀成餅,搬仨磚支起鐵鏊子,點燃麥秸,轟的一下,火苗舔著鏊子底兒,軟沓沓的油餅眨眼就是幾張。

那時誰家都有散養雞,女人把攢下的笨雞兒蛋端出來,啪,在碗邊磕破,兩手搬開,噗的兒,蛋黃兒掉進碗裡,蛋青兒粘黏,在蛋殼下晃悠著不肯落下,女人食指貼著蛋殼內一轉,青兒就順著手指流進碗裡。

十幾個笨雞兒蛋,磕了一大碗,放上蔥花和鹽,順時針攪勻了,油熱八分,把雞蛋倒進油鍋,蛋液瞬間冒著泡兒抱成團兒,金黃金黃的,撲鼻的香味一穴兒一穴兒往上飄。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婆婆以送不送潑頂子菜衡量兒媳的孝心

開飯時,女人拿出粗瓷大海碗,搖著銅勺子的長把,盛大半碗墊底兒菜,皮渣一塊一塊往上潑,蓋嚴實,雞蛋再潑一層,堆成尖兒,看著威呀武啊的,很豐盛。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這碗菜叫潑頂子菜。第一碗菜,孩子們是不準吃的,要送給公婆。

有的與老人不在一個院住,女人就用乾淨洗碗布裹起油餅,端起菜,隔街繞道送去,迎頭來人總愛打個趣兒:“這碗菜真排場啊!你婆婆不用咯吱就笑了!”

如婆媳平時有點過節兒,女人會使著孩子去送。爺爺奶奶見孫子來送菜,滿心歡喜,以往的不愉快也隨之煙消雲散。

下午老人們見面第一句話是:“兒袖的(兒媳婦)給你送菜了沒有?”“送了送了,一大海碗,我和老頭子都沒吃完嘞!”有兄弟幾個的,老人還要衡量一下誰送的碗大。

誰家兒媳婦過節沒給公婆送潑頂子菜,唾沫星子會淹死她:“這黏們(女人)不通鼻窟窿兒,前有車來後有轍,過了幾年瞧她兒袖的咋懟她!”


"

如今過節,去父母家裡吃團圓飯已成為一種定勢。

年輕人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平時沒時間看望爸媽,過節了,總得回家陪爸媽吃頓飯吧?殊不知,這頓飯怎樣才能讓兒女們吃得飽,吃得好,吃得健康科學,讓許多老人絞盡了腦汁。

老人們往往大清早跑菜市場,精心選購兒女們愛吃的鮮蔬蛋肉,回到家擇、洗、烹、炒、炸、燉,看著表,不能太早,也不能遲,要在兒女們按點進家的時候,正好飯菜上桌。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潑頂子菜的墊底兒菜

王九雲 |文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現在與過去翻了個個兒

每逢過節前過節後,我家樓下幾位老太太在閒聊中都會發出許多感慨。

“我家孩子很懂事,平時上班忙,回不來,但每到過節都要回來團圓。本想趁此次機會給孩子們說說話,可他們每人捧著一部手機,有一搭沒一搭應付著咱,自覺無趣,便不再言語吃悶飯。孩子們吃完飯,撂下碗筷一拍屁股走人。你說,孩子們很辛苦,回來像串親戚,咱哪能使著孩子們乾洗碗刷鍋這粗活?”

提起這事郝嫂既欣慰又失落。

白嫂說:“俺家和你家不一樣。去年過八月十五,俺把飯菜做好了,電話一個接著一個打過來,兒子說,媽,單位有事了,不回家吃飯了。閨女說,媽,今天去孩子奶奶家吃了,你和爸自己吃吧。俺老婆子放下電話,瞅著滿桌子飯菜,哭的份兒都有。接下來呢,俺老兩口便是自作自受,剩飯剩菜吃了幾天。”

高嫂說在家吃太忙乎,過節直接去酒店撮一頓,可總覺得沒有過節的味兒。

郝嫂白嫂的“牢騷”雖是個案,不能以偏概全,卻反映了一種社會現象,就是過節老人忙乎兒女享清閒 對比過去,像翻了個個兒。

過去過節,都是老人享清閒,等著吃兒媳烙的油餅,燉的潑頂子菜。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過去過八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是一樣飯

在我的豫北老家,都把中秋節說成八月十五。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老家過八月十五,家家戶戶沒二樣飯,一律是油餅配潑頂子菜。

那時都是應季菜。中秋時節,夏季菜集體罷市,拔茄棵子時摘下的茄餶飿,小,且硬,滿身疥疙疤,頭上咧嘴齜牙像個怪胎。

牆頭上的扁豆角倒還結著,雖不那麼鮮嫩,也足夠過節吃的。

農村北瓜不主貴,牆跟前,糞堆邊,扔下幾粒籽,就扯出一大片,或順著草繩往牆上頭爬。家院子裡一扒拉,哪兒都是瓜。

土豆兒上了足草芥糞,也沒有現在的大,大的如鵝蛋,小的像雞蛋,吃起來有點面面的,新土豆稍微帶點麻。這些純天然的綠色蔬菜,絕對比現在的反季菜有味兒。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做潑頂子菜,全憑皮渣支稜著撐碗肚兒

做潑頂子菜,皮渣是上等食材。

生產隊時期村裡開著粉坊,新紅薯刨出來加工成粉條後分給社員。分來的粉條大夥兒平時捨不得吃,留著過年過節或招待親戚。

除了過年,一年裡有八月十五和五月端午兩個大節,無論平時多麼節省,多麼忙,這兩個大節不能忽視,都要蒸皮渣。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把粉條煮到手能捏斷,兌上粉芡,放上蔥薑蒜末鮮蝦皮,盛在碗裡上籠蒸。蒸熟的皮渣冷卻後摳出來,像剝了二層皮的煮雞蛋,晶亮,光滑,柔潤,瓷實。

做菜時先把皮渣切成厚片兒,片刀成斜條,再成稜形,有角有稜,這是做大席的切法,說的是看著奇巧,不呆板,實際上這樣支稜著能撐起碗肚兒。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用麥秸撩火,油餅才能起層兒,牙一咬掉餎餷兒

中秋節上午,最忙的是當家女人。

扁豆角擇了筋兒,下鍋菜洗乾淨,改了刀,把火通透,等火苗上竄,坐鍋放油,菜依次下鍋。

皮渣要另起鍋,蔥薑蒜爆香,烹好湯兒,燴熱捂著。烙油餅須用麥秸撩火,鏊子文熱,烙出的油餅才能出油兒起層兒,牙一咬掉餎餷兒。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拽麥秸總是孩子的事兒,麥秸垛是五月裡打場時垛好的,幾場雨後,踏得很瓷實,麥秸真的不好拽呢,用勁兒小了,抓一大把,麥秸順著指縫都跑了,拽出來只剩幾根。

勁兒用大了麥秸像刀子,把手指劃得淌著血,很疼很疼。籮頭拽滿了,胳膊白道道也劃滿了。

女人和好面,撅成小劑,放上油鹽蔥花擀成餅,搬仨磚支起鐵鏊子,點燃麥秸,轟的一下,火苗舔著鏊子底兒,軟沓沓的油餅眨眼就是幾張。

那時誰家都有散養雞,女人把攢下的笨雞兒蛋端出來,啪,在碗邊磕破,兩手搬開,噗的兒,蛋黃兒掉進碗裡,蛋青兒粘黏,在蛋殼下晃悠著不肯落下,女人食指貼著蛋殼內一轉,青兒就順著手指流進碗裡。

十幾個笨雞兒蛋,磕了一大碗,放上蔥花和鹽,順時針攪勻了,油熱八分,把雞蛋倒進油鍋,蛋液瞬間冒著泡兒抱成團兒,金黃金黃的,撲鼻的香味一穴兒一穴兒往上飄。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婆婆以送不送潑頂子菜衡量兒媳的孝心

開飯時,女人拿出粗瓷大海碗,搖著銅勺子的長把,盛大半碗墊底兒菜,皮渣一塊一塊往上潑,蓋嚴實,雞蛋再潑一層,堆成尖兒,看著威呀武啊的,很豐盛。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這碗菜叫潑頂子菜。第一碗菜,孩子們是不準吃的,要送給公婆。

有的與老人不在一個院住,女人就用乾淨洗碗布裹起油餅,端起菜,隔街繞道送去,迎頭來人總愛打個趣兒:“這碗菜真排場啊!你婆婆不用咯吱就笑了!”

如婆媳平時有點過節兒,女人會使著孩子去送。爺爺奶奶見孫子來送菜,滿心歡喜,以往的不愉快也隨之煙消雲散。

下午老人們見面第一句話是:“兒袖的(兒媳婦)給你送菜了沒有?”“送了送了,一大海碗,我和老頭子都沒吃完嘞!”有兄弟幾個的,老人還要衡量一下誰送的碗大。

誰家兒媳婦過節沒給公婆送潑頂子菜,唾沫星子會淹死她:“這黏們(女人)不通鼻窟窿兒,前有車來後有轍,過了幾年瞧她兒袖的咋懟她!”


過去的八月十五,衡量兒媳的孝心,就看一碗潑頂子菜


“孝為德之本,百善孝為先。”

到了八十年代後期,生活條件逐漸好轉,晚輩不再給老人送菜,過節時,有的把老人叫到自己家中共進午餐,有的買些雞蛋大肉鮮菜之類送給老人。

本世紀以後,因二十多歲的年輕人都是七八十年代計劃生育的產物,每家多則兩個,少者一個,都是寶貝疙瘩,順理成章的成了啃老族,時不時帶著孩子去父母家蹭一頓,過節更是大團圓。

至於拿飲料水果保健品什麼的,父母什麼也不稀缺,只不過是過節的,走走形式,也因此出現了本文開頭幾位嫂子議論的情況。

古人云 :孝為德之本,百善孝為先。

孝的觀念源遠流長,早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已經出現了“孝”字,也就是說,在公元前11世紀以前,華夏先民就已經有了“孝”的觀念。

前幾年國家又頒佈了新二十四孝,第一條是“帶著妻小常回家”;第二條是“共與父母度節假” ;更重要的是第四條,讓孩子們“親給父母做做飯”,而不是回家當手機控, 甩手客,給老人增加負擔。

無論時代有幾多變革,無論生活格局有什麼變換,中華民族傳統孝文化不能變,要使老人切切實實地感受到兒女的孝心。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作者簡介

王九雲,安陽人,教師,文學愛好者,喜歡鄉土文學,文章散見於多家報刊,散文《螢火微光亮童年》曾獲得2015《中華情》全國詩歌散文聯賽金獎。

豫記·甄選河南好物

在微信中搜索salome1203,添加小祕書微信

進入“豫記·河南好物群”,獲取更多豫地風物。

(添加時請備註“豫地風物”)

THE END

歡 迎 投 稿

郵箱 [email protected]

豫記系頭條號簽約作者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salome1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