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劇中弘時之死搞得沸沸揚揚,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嗎?'

"


在最近幾年熱播的清宮電視劇中,雍正的三阿哥弘時都是一個很悲慘的人。

特別是在《雍正王朝》中,弘時被刻畫為一個心思深沉,心腸歹毒的人,他為了做皇太子,不擇手段,派兵暗殺弘曆,甚至對雍正都有不軌的想法。雍正為防止奪嫡悲劇重演,果斷的處死了親生兒子弘時。

"


在最近幾年熱播的清宮電視劇中,雍正的三阿哥弘時都是一個很悲慘的人。

特別是在《雍正王朝》中,弘時被刻畫為一個心思深沉,心腸歹毒的人,他為了做皇太子,不擇手段,派兵暗殺弘曆,甚至對雍正都有不軌的想法。雍正為防止奪嫡悲劇重演,果斷的處死了親生兒子弘時。

清宮劇中弘時之死搞得沸沸揚揚,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嗎?

(三阿哥弘時)

在《如懿傳》、《甄環傳》等影視作品中,弘時的性格和命運也大同小異,總之是被雍正殺死的。

歷史上雍正與他的弘時因為皇位繼承的問題,父子間發生了激烈衝突,這是事實,也與康熙時的儲位之爭有著相似之處。在很多野史筆記中,都認為三阿哥弘時是被父親殺死的,曾在清史館供職的唐邦治在他的《清皇室四譜》一書中提出:

“皇三子弘時,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時生,雍正五年八月,以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削宗籍死,年二十四。十三年十月,高宗即位,追覆宗籍。”

金承藝先生根據《清皇室四譜》的記載認為, "(弘時)的死不是被誅戮,就是被世宗賜令自盡了。"

孟森先生在《海寧陳家》一文中提出:“雍正五年,弘時已結婚生子,不至於被 ‘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削宗籍死。’

這樣的罪名處死。‘年少放縱,行事不謹’,並不是處死皇子並削宗籍的理由,其中肯定有別的原因。”他認為弘時的死,與雍正對弟弟們的殘酷鎮壓有關,所謂“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只不過是一個藉口。

"


在最近幾年熱播的清宮電視劇中,雍正的三阿哥弘時都是一個很悲慘的人。

特別是在《雍正王朝》中,弘時被刻畫為一個心思深沉,心腸歹毒的人,他為了做皇太子,不擇手段,派兵暗殺弘曆,甚至對雍正都有不軌的想法。雍正為防止奪嫡悲劇重演,果斷的處死了親生兒子弘時。

清宮劇中弘時之死搞得沸沸揚揚,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嗎?

(三阿哥弘時)

在《如懿傳》、《甄環傳》等影視作品中,弘時的性格和命運也大同小異,總之是被雍正殺死的。

歷史上雍正與他的弘時因為皇位繼承的問題,父子間發生了激烈衝突,這是事實,也與康熙時的儲位之爭有著相似之處。在很多野史筆記中,都認為三阿哥弘時是被父親殺死的,曾在清史館供職的唐邦治在他的《清皇室四譜》一書中提出:

“皇三子弘時,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時生,雍正五年八月,以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削宗籍死,年二十四。十三年十月,高宗即位,追覆宗籍。”

金承藝先生根據《清皇室四譜》的記載認為, "(弘時)的死不是被誅戮,就是被世宗賜令自盡了。"

孟森先生在《海寧陳家》一文中提出:“雍正五年,弘時已結婚生子,不至於被 ‘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削宗籍死。’

這樣的罪名處死。‘年少放縱,行事不謹’,並不是處死皇子並削宗籍的理由,其中肯定有別的原因。”他認為弘時的死,與雍正對弟弟們的殘酷鎮壓有關,所謂“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只不過是一個藉口。

清宮劇中弘時之死搞得沸沸揚揚,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嗎?

(少年放縱的弘時)

弘時從獲罪到死去,不到一天時間。在他死後不久,雍正發出了“不但弟兄,便親子亦難知其心術行事也”的感慨,間接證明了弘時被賜死、除宗的原因。

這些關於弘時之死的推斷被一些影視作品引用,所以雍正殺子成為“板上釘釘”之事,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可是從後來乾隆的一些態度來看,弘時似乎不是被父親處死的。

乾隆剛登基時,對弘時的案子便有過批示:“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皇考特加嚴懲,以教導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誼,似應仍收入譜牒之內。著總理事務王大臣酌議具奏。”

乾隆帝的上述話語,使人認為弘時被削除宗藉,是因行為放縱所致,但其具體緣故,卻又語焉不詳。

值得注意的是,《清高宗實錄》有意不載其後莊親王允祿等人關於恢復弘時宗籍的奏摺,而它則是澄清弘時之死疑點的有力史證。

"


在最近幾年熱播的清宮電視劇中,雍正的三阿哥弘時都是一個很悲慘的人。

特別是在《雍正王朝》中,弘時被刻畫為一個心思深沉,心腸歹毒的人,他為了做皇太子,不擇手段,派兵暗殺弘曆,甚至對雍正都有不軌的想法。雍正為防止奪嫡悲劇重演,果斷的處死了親生兒子弘時。

清宮劇中弘時之死搞得沸沸揚揚,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嗎?

(三阿哥弘時)

在《如懿傳》、《甄環傳》等影視作品中,弘時的性格和命運也大同小異,總之是被雍正殺死的。

歷史上雍正與他的弘時因為皇位繼承的問題,父子間發生了激烈衝突,這是事實,也與康熙時的儲位之爭有著相似之處。在很多野史筆記中,都認為三阿哥弘時是被父親殺死的,曾在清史館供職的唐邦治在他的《清皇室四譜》一書中提出:

“皇三子弘時,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時生,雍正五年八月,以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削宗籍死,年二十四。十三年十月,高宗即位,追覆宗籍。”

金承藝先生根據《清皇室四譜》的記載認為, "(弘時)的死不是被誅戮,就是被世宗賜令自盡了。"

孟森先生在《海寧陳家》一文中提出:“雍正五年,弘時已結婚生子,不至於被 ‘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削宗籍死。’

這樣的罪名處死。‘年少放縱,行事不謹’,並不是處死皇子並削宗籍的理由,其中肯定有別的原因。”他認為弘時的死,與雍正對弟弟們的殘酷鎮壓有關,所謂“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只不過是一個藉口。

清宮劇中弘時之死搞得沸沸揚揚,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嗎?

(少年放縱的弘時)

弘時從獲罪到死去,不到一天時間。在他死後不久,雍正發出了“不但弟兄,便親子亦難知其心術行事也”的感慨,間接證明了弘時被賜死、除宗的原因。

這些關於弘時之死的推斷被一些影視作品引用,所以雍正殺子成為“板上釘釘”之事,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可是從後來乾隆的一些態度來看,弘時似乎不是被父親處死的。

乾隆剛登基時,對弘時的案子便有過批示:“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皇考特加嚴懲,以教導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誼,似應仍收入譜牒之內。著總理事務王大臣酌議具奏。”

乾隆帝的上述話語,使人認為弘時被削除宗藉,是因行為放縱所致,但其具體緣故,卻又語焉不詳。

值得注意的是,《清高宗實錄》有意不載其後莊親王允祿等人關於恢復弘時宗籍的奏摺,而它則是澄清弘時之死疑點的有力史證。

清宮劇中弘時之死搞得沸沸揚揚,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嗎?

(雍正與弘時)

莊親王允祿在乾隆上臺後,提出過為弘時平反的意見,他對乾隆說:“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今三阿哥已故多年,乞念兄弟之誼,收入譜牒之內。”

乾隆在這份奏摺上做了如下批示:“總理事務和碩莊親王允祿等謹奏,為欽奉上諭事。雍正十三年十月二十四月奉上諭,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皇考特加嚴懲,以教導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誼,似應仍收入譜牒之內。著總理事務王大臣酌議具奏。欽此。”

縱觀這份批示,我們可以得出雍正確實嚴厲處罰了弘時,但明顯沒有處死這個兒子。從允祿等人的意見上,我們可以看出弘時是因允禩之事牽連,被雍正逐出皇宮,後又玉牒除名,交給允祹約束管理。

"


在最近幾年熱播的清宮電視劇中,雍正的三阿哥弘時都是一個很悲慘的人。

特別是在《雍正王朝》中,弘時被刻畫為一個心思深沉,心腸歹毒的人,他為了做皇太子,不擇手段,派兵暗殺弘曆,甚至對雍正都有不軌的想法。雍正為防止奪嫡悲劇重演,果斷的處死了親生兒子弘時。

清宮劇中弘時之死搞得沸沸揚揚,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嗎?

(三阿哥弘時)

在《如懿傳》、《甄環傳》等影視作品中,弘時的性格和命運也大同小異,總之是被雍正殺死的。

歷史上雍正與他的弘時因為皇位繼承的問題,父子間發生了激烈衝突,這是事實,也與康熙時的儲位之爭有著相似之處。在很多野史筆記中,都認為三阿哥弘時是被父親殺死的,曾在清史館供職的唐邦治在他的《清皇室四譜》一書中提出:

“皇三子弘時,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時生,雍正五年八月,以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削宗籍死,年二十四。十三年十月,高宗即位,追覆宗籍。”

金承藝先生根據《清皇室四譜》的記載認為, "(弘時)的死不是被誅戮,就是被世宗賜令自盡了。"

孟森先生在《海寧陳家》一文中提出:“雍正五年,弘時已結婚生子,不至於被 ‘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削宗籍死。’

這樣的罪名處死。‘年少放縱,行事不謹’,並不是處死皇子並削宗籍的理由,其中肯定有別的原因。”他認為弘時的死,與雍正對弟弟們的殘酷鎮壓有關,所謂“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只不過是一個藉口。

清宮劇中弘時之死搞得沸沸揚揚,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嗎?

(少年放縱的弘時)

弘時從獲罪到死去,不到一天時間。在他死後不久,雍正發出了“不但弟兄,便親子亦難知其心術行事也”的感慨,間接證明了弘時被賜死、除宗的原因。

這些關於弘時之死的推斷被一些影視作品引用,所以雍正殺子成為“板上釘釘”之事,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可是從後來乾隆的一些態度來看,弘時似乎不是被父親處死的。

乾隆剛登基時,對弘時的案子便有過批示:“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皇考特加嚴懲,以教導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誼,似應仍收入譜牒之內。著總理事務王大臣酌議具奏。”

乾隆帝的上述話語,使人認為弘時被削除宗藉,是因行為放縱所致,但其具體緣故,卻又語焉不詳。

值得注意的是,《清高宗實錄》有意不載其後莊親王允祿等人關於恢復弘時宗籍的奏摺,而它則是澄清弘時之死疑點的有力史證。

清宮劇中弘時之死搞得沸沸揚揚,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嗎?

(雍正與弘時)

莊親王允祿在乾隆上臺後,提出過為弘時平反的意見,他對乾隆說:“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今三阿哥已故多年,乞念兄弟之誼,收入譜牒之內。”

乾隆在這份奏摺上做了如下批示:“總理事務和碩莊親王允祿等謹奏,為欽奉上諭事。雍正十三年十月二十四月奉上諭,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皇考特加嚴懲,以教導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誼,似應仍收入譜牒之內。著總理事務王大臣酌議具奏。欽此。”

縱觀這份批示,我們可以得出雍正確實嚴厲處罰了弘時,但明顯沒有處死這個兒子。從允祿等人的意見上,我們可以看出弘時是因允禩之事牽連,被雍正逐出皇宮,後又玉牒除名,交給允祹約束管理。

清宮劇中弘時之死搞得沸沸揚揚,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嗎?

(嚴厲的雍正)

清朝玉牒上有以下記載:“第三子弘時,。。。。雍正五年八月初六卒,年二十四歲。嫡妻棟鄂氏,尚書席爾達之女。妾鍾氏,鍾達之女。妾田氏”。

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弘時被削除宗籍,第二年的八月去世,他去世時雍正的兩個眼中釘弟弟允禩、允禟都已先後死去,按常理來說,雍正不會在這個時候還對自己的兒子窮追猛打,不死不休。

"


在最近幾年熱播的清宮電視劇中,雍正的三阿哥弘時都是一個很悲慘的人。

特別是在《雍正王朝》中,弘時被刻畫為一個心思深沉,心腸歹毒的人,他為了做皇太子,不擇手段,派兵暗殺弘曆,甚至對雍正都有不軌的想法。雍正為防止奪嫡悲劇重演,果斷的處死了親生兒子弘時。

清宮劇中弘時之死搞得沸沸揚揚,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嗎?

(三阿哥弘時)

在《如懿傳》、《甄環傳》等影視作品中,弘時的性格和命運也大同小異,總之是被雍正殺死的。

歷史上雍正與他的弘時因為皇位繼承的問題,父子間發生了激烈衝突,這是事實,也與康熙時的儲位之爭有著相似之處。在很多野史筆記中,都認為三阿哥弘時是被父親殺死的,曾在清史館供職的唐邦治在他的《清皇室四譜》一書中提出:

“皇三子弘時,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時生,雍正五年八月,以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削宗籍死,年二十四。十三年十月,高宗即位,追覆宗籍。”

金承藝先生根據《清皇室四譜》的記載認為, "(弘時)的死不是被誅戮,就是被世宗賜令自盡了。"

孟森先生在《海寧陳家》一文中提出:“雍正五年,弘時已結婚生子,不至於被 ‘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削宗籍死。’

這樣的罪名處死。‘年少放縱,行事不謹’,並不是處死皇子並削宗籍的理由,其中肯定有別的原因。”他認為弘時的死,與雍正對弟弟們的殘酷鎮壓有關,所謂“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只不過是一個藉口。

清宮劇中弘時之死搞得沸沸揚揚,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嗎?

(少年放縱的弘時)

弘時從獲罪到死去,不到一天時間。在他死後不久,雍正發出了“不但弟兄,便親子亦難知其心術行事也”的感慨,間接證明了弘時被賜死、除宗的原因。

這些關於弘時之死的推斷被一些影視作品引用,所以雍正殺子成為“板上釘釘”之事,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可是從後來乾隆的一些態度來看,弘時似乎不是被父親處死的。

乾隆剛登基時,對弘時的案子便有過批示:“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皇考特加嚴懲,以教導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誼,似應仍收入譜牒之內。著總理事務王大臣酌議具奏。”

乾隆帝的上述話語,使人認為弘時被削除宗藉,是因行為放縱所致,但其具體緣故,卻又語焉不詳。

值得注意的是,《清高宗實錄》有意不載其後莊親王允祿等人關於恢復弘時宗籍的奏摺,而它則是澄清弘時之死疑點的有力史證。

清宮劇中弘時之死搞得沸沸揚揚,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嗎?

(雍正與弘時)

莊親王允祿在乾隆上臺後,提出過為弘時平反的意見,他對乾隆說:“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今三阿哥已故多年,乞念兄弟之誼,收入譜牒之內。”

乾隆在這份奏摺上做了如下批示:“總理事務和碩莊親王允祿等謹奏,為欽奉上諭事。雍正十三年十月二十四月奉上諭,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皇考特加嚴懲,以教導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誼,似應仍收入譜牒之內。著總理事務王大臣酌議具奏。欽此。”

縱觀這份批示,我們可以得出雍正確實嚴厲處罰了弘時,但明顯沒有處死這個兒子。從允祿等人的意見上,我們可以看出弘時是因允禩之事牽連,被雍正逐出皇宮,後又玉牒除名,交給允祹約束管理。

清宮劇中弘時之死搞得沸沸揚揚,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嗎?

(嚴厲的雍正)

清朝玉牒上有以下記載:“第三子弘時,。。。。雍正五年八月初六卒,年二十四歲。嫡妻棟鄂氏,尚書席爾達之女。妾鍾氏,鍾達之女。妾田氏”。

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弘時被削除宗籍,第二年的八月去世,他去世時雍正的兩個眼中釘弟弟允禩、允禟都已先後死去,按常理來說,雍正不會在這個時候還對自己的兒子窮追猛打,不死不休。

清宮劇中弘時之死搞得沸沸揚揚,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嗎?

愛新覺羅家族有著父子、兄弟相殘的傳統。努爾哈赤的長子褚英在努爾哈赤平定天下之戰中“屢有功,上委以政”,但他恃功而驕,與努爾哈赤產生了矛盾,甚至詛咒父親,被努爾哈赤處死。

弘時從來沒得到過父親的喜愛,所以他和褚英不同,屬於無職無權的普通皇子。

雍正之所以要置允禩、允禟兄弟於死命,那是兄弟之間為皇位之爭的手段,但這個兒子並不會對他的地位產生任何威脅,也沒有和允禩、允禟等人勾結的實證,而且這時弘時已被軟禁,雍正並沒有一定要殺這個兒子的理由。

"


在最近幾年熱播的清宮電視劇中,雍正的三阿哥弘時都是一個很悲慘的人。

特別是在《雍正王朝》中,弘時被刻畫為一個心思深沉,心腸歹毒的人,他為了做皇太子,不擇手段,派兵暗殺弘曆,甚至對雍正都有不軌的想法。雍正為防止奪嫡悲劇重演,果斷的處死了親生兒子弘時。

清宮劇中弘時之死搞得沸沸揚揚,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嗎?

(三阿哥弘時)

在《如懿傳》、《甄環傳》等影視作品中,弘時的性格和命運也大同小異,總之是被雍正殺死的。

歷史上雍正與他的弘時因為皇位繼承的問題,父子間發生了激烈衝突,這是事實,也與康熙時的儲位之爭有著相似之處。在很多野史筆記中,都認為三阿哥弘時是被父親殺死的,曾在清史館供職的唐邦治在他的《清皇室四譜》一書中提出:

“皇三子弘時,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時生,雍正五年八月,以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削宗籍死,年二十四。十三年十月,高宗即位,追覆宗籍。”

金承藝先生根據《清皇室四譜》的記載認為, "(弘時)的死不是被誅戮,就是被世宗賜令自盡了。"

孟森先生在《海寧陳家》一文中提出:“雍正五年,弘時已結婚生子,不至於被 ‘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削宗籍死。’

這樣的罪名處死。‘年少放縱,行事不謹’,並不是處死皇子並削宗籍的理由,其中肯定有別的原因。”他認為弘時的死,與雍正對弟弟們的殘酷鎮壓有關,所謂“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只不過是一個藉口。

清宮劇中弘時之死搞得沸沸揚揚,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嗎?

(少年放縱的弘時)

弘時從獲罪到死去,不到一天時間。在他死後不久,雍正發出了“不但弟兄,便親子亦難知其心術行事也”的感慨,間接證明了弘時被賜死、除宗的原因。

這些關於弘時之死的推斷被一些影視作品引用,所以雍正殺子成為“板上釘釘”之事,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可是從後來乾隆的一些態度來看,弘時似乎不是被父親處死的。

乾隆剛登基時,對弘時的案子便有過批示:“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皇考特加嚴懲,以教導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誼,似應仍收入譜牒之內。著總理事務王大臣酌議具奏。”

乾隆帝的上述話語,使人認為弘時被削除宗藉,是因行為放縱所致,但其具體緣故,卻又語焉不詳。

值得注意的是,《清高宗實錄》有意不載其後莊親王允祿等人關於恢復弘時宗籍的奏摺,而它則是澄清弘時之死疑點的有力史證。

清宮劇中弘時之死搞得沸沸揚揚,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嗎?

(雍正與弘時)

莊親王允祿在乾隆上臺後,提出過為弘時平反的意見,他對乾隆說:“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今三阿哥已故多年,乞念兄弟之誼,收入譜牒之內。”

乾隆在這份奏摺上做了如下批示:“總理事務和碩莊親王允祿等謹奏,為欽奉上諭事。雍正十三年十月二十四月奉上諭,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皇考特加嚴懲,以教導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誼,似應仍收入譜牒之內。著總理事務王大臣酌議具奏。欽此。”

縱觀這份批示,我們可以得出雍正確實嚴厲處罰了弘時,但明顯沒有處死這個兒子。從允祿等人的意見上,我們可以看出弘時是因允禩之事牽連,被雍正逐出皇宮,後又玉牒除名,交給允祹約束管理。

清宮劇中弘時之死搞得沸沸揚揚,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嗎?

(嚴厲的雍正)

清朝玉牒上有以下記載:“第三子弘時,。。。。雍正五年八月初六卒,年二十四歲。嫡妻棟鄂氏,尚書席爾達之女。妾鍾氏,鍾達之女。妾田氏”。

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弘時被削除宗籍,第二年的八月去世,他去世時雍正的兩個眼中釘弟弟允禩、允禟都已先後死去,按常理來說,雍正不會在這個時候還對自己的兒子窮追猛打,不死不休。

清宮劇中弘時之死搞得沸沸揚揚,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嗎?

愛新覺羅家族有著父子、兄弟相殘的傳統。努爾哈赤的長子褚英在努爾哈赤平定天下之戰中“屢有功,上委以政”,但他恃功而驕,與努爾哈赤產生了矛盾,甚至詛咒父親,被努爾哈赤處死。

弘時從來沒得到過父親的喜愛,所以他和褚英不同,屬於無職無權的普通皇子。

雍正之所以要置允禩、允禟兄弟於死命,那是兄弟之間為皇位之爭的手段,但這個兒子並不會對他的地位產生任何威脅,也沒有和允禩、允禟等人勾結的實證,而且這時弘時已被軟禁,雍正並沒有一定要殺這個兒子的理由。

清宮劇中弘時之死搞得沸沸揚揚,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嗎?

心有不甘的他

雍正一生,有人指責他弒父的,也有人指責他對兄弟斬盡殺絕的,但並沒有人指責他殺兒子的。

那個想說服嶽鍾琪造反的秀才曾靜寫過一本書,極力醜化雍正,如果有一點雍正殺子的傳聞,肯定不會放過,要在書中大肆渲染,醜化雍正。但翻遍全書,並無這方面的一言半語,所以說雍正殺死,甚為可疑。

在《清史稿》中也沒有弘時獲罪的記載。該書《皇子世表》載:“弘時,世宗第三子,早死。無嗣。”

該書另一處也只有“雍正五年以放縱不謹,削宗籍,無封。”等區區幾個字,並沒有賜死弘時的記載。

雍正長子弘暉和次子弘昀死得很早,弘時這個三阿哥便是諸皇子中最年長的一位了。可是,雍正祕密建儲的理由是“諸子尚幼”,直接將弘時排除在接班人之外。二十歲的弘時為什麼就不能繼承雍正的衣缽呢?

"


在最近幾年熱播的清宮電視劇中,雍正的三阿哥弘時都是一個很悲慘的人。

特別是在《雍正王朝》中,弘時被刻畫為一個心思深沉,心腸歹毒的人,他為了做皇太子,不擇手段,派兵暗殺弘曆,甚至對雍正都有不軌的想法。雍正為防止奪嫡悲劇重演,果斷的處死了親生兒子弘時。

清宮劇中弘時之死搞得沸沸揚揚,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嗎?

(三阿哥弘時)

在《如懿傳》、《甄環傳》等影視作品中,弘時的性格和命運也大同小異,總之是被雍正殺死的。

歷史上雍正與他的弘時因為皇位繼承的問題,父子間發生了激烈衝突,這是事實,也與康熙時的儲位之爭有著相似之處。在很多野史筆記中,都認為三阿哥弘時是被父親殺死的,曾在清史館供職的唐邦治在他的《清皇室四譜》一書中提出:

“皇三子弘時,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時生,雍正五年八月,以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削宗籍死,年二十四。十三年十月,高宗即位,追覆宗籍。”

金承藝先生根據《清皇室四譜》的記載認為, "(弘時)的死不是被誅戮,就是被世宗賜令自盡了。"

孟森先生在《海寧陳家》一文中提出:“雍正五年,弘時已結婚生子,不至於被 ‘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削宗籍死。’

這樣的罪名處死。‘年少放縱,行事不謹’,並不是處死皇子並削宗籍的理由,其中肯定有別的原因。”他認為弘時的死,與雍正對弟弟們的殘酷鎮壓有關,所謂“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只不過是一個藉口。

清宮劇中弘時之死搞得沸沸揚揚,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嗎?

(少年放縱的弘時)

弘時從獲罪到死去,不到一天時間。在他死後不久,雍正發出了“不但弟兄,便親子亦難知其心術行事也”的感慨,間接證明了弘時被賜死、除宗的原因。

這些關於弘時之死的推斷被一些影視作品引用,所以雍正殺子成為“板上釘釘”之事,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可是從後來乾隆的一些態度來看,弘時似乎不是被父親處死的。

乾隆剛登基時,對弘時的案子便有過批示:“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皇考特加嚴懲,以教導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誼,似應仍收入譜牒之內。著總理事務王大臣酌議具奏。”

乾隆帝的上述話語,使人認為弘時被削除宗藉,是因行為放縱所致,但其具體緣故,卻又語焉不詳。

值得注意的是,《清高宗實錄》有意不載其後莊親王允祿等人關於恢復弘時宗籍的奏摺,而它則是澄清弘時之死疑點的有力史證。

清宮劇中弘時之死搞得沸沸揚揚,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嗎?

(雍正與弘時)

莊親王允祿在乾隆上臺後,提出過為弘時平反的意見,他對乾隆說:“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今三阿哥已故多年,乞念兄弟之誼,收入譜牒之內。”

乾隆在這份奏摺上做了如下批示:“總理事務和碩莊親王允祿等謹奏,為欽奉上諭事。雍正十三年十月二十四月奉上諭,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皇考特加嚴懲,以教導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誼,似應仍收入譜牒之內。著總理事務王大臣酌議具奏。欽此。”

縱觀這份批示,我們可以得出雍正確實嚴厲處罰了弘時,但明顯沒有處死這個兒子。從允祿等人的意見上,我們可以看出弘時是因允禩之事牽連,被雍正逐出皇宮,後又玉牒除名,交給允祹約束管理。

清宮劇中弘時之死搞得沸沸揚揚,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嗎?

(嚴厲的雍正)

清朝玉牒上有以下記載:“第三子弘時,。。。。雍正五年八月初六卒,年二十四歲。嫡妻棟鄂氏,尚書席爾達之女。妾鍾氏,鍾達之女。妾田氏”。

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弘時被削除宗籍,第二年的八月去世,他去世時雍正的兩個眼中釘弟弟允禩、允禟都已先後死去,按常理來說,雍正不會在這個時候還對自己的兒子窮追猛打,不死不休。

清宮劇中弘時之死搞得沸沸揚揚,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嗎?

愛新覺羅家族有著父子、兄弟相殘的傳統。努爾哈赤的長子褚英在努爾哈赤平定天下之戰中“屢有功,上委以政”,但他恃功而驕,與努爾哈赤產生了矛盾,甚至詛咒父親,被努爾哈赤處死。

弘時從來沒得到過父親的喜愛,所以他和褚英不同,屬於無職無權的普通皇子。

雍正之所以要置允禩、允禟兄弟於死命,那是兄弟之間為皇位之爭的手段,但這個兒子並不會對他的地位產生任何威脅,也沒有和允禩、允禟等人勾結的實證,而且這時弘時已被軟禁,雍正並沒有一定要殺這個兒子的理由。

清宮劇中弘時之死搞得沸沸揚揚,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嗎?

心有不甘的他

雍正一生,有人指責他弒父的,也有人指責他對兄弟斬盡殺絕的,但並沒有人指責他殺兒子的。

那個想說服嶽鍾琪造反的秀才曾靜寫過一本書,極力醜化雍正,如果有一點雍正殺子的傳聞,肯定不會放過,要在書中大肆渲染,醜化雍正。但翻遍全書,並無這方面的一言半語,所以說雍正殺死,甚為可疑。

在《清史稿》中也沒有弘時獲罪的記載。該書《皇子世表》載:“弘時,世宗第三子,早死。無嗣。”

該書另一處也只有“雍正五年以放縱不謹,削宗籍,無封。”等區區幾個字,並沒有賜死弘時的記載。

雍正長子弘暉和次子弘昀死得很早,弘時這個三阿哥便是諸皇子中最年長的一位了。可是,雍正祕密建儲的理由是“諸子尚幼”,直接將弘時排除在接班人之外。二十歲的弘時為什麼就不能繼承雍正的衣缽呢?

清宮劇中弘時之死搞得沸沸揚揚,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嗎?

削宗籍後

很多清史專家根據雍正上臺後對弘時的態度推斷,因為雍正在九子奪嫡的時候,採取韜光養晦的策略,所以當時很少有人把雍正放在眼裡,弘時可能就在這個時候對雍正失去了信心。

不管他出於什麼目的,弘時很可能加入了胤禩的陣營,與允禩等人關係也不錯,也許還是允禩的支持者。

因此,雍正早就將這位與自己不同心同德的兒子排除在繼承人之外。

雖然雍正的繼承人沒有公開,但紙包不住火,還是能在一些事情上推斷出來誰將是繼承人的。

在康熙逝世週年之時,雍正派13歲的弘曆(乾隆)代其祭祀,這是表明弘曆將來接班的一個重要信號,弘時接班的幻想完全破滅了,在怨恨與嫉妒之中,他處處與雍正唱反調,也就可以理解了。

"


在最近幾年熱播的清宮電視劇中,雍正的三阿哥弘時都是一個很悲慘的人。

特別是在《雍正王朝》中,弘時被刻畫為一個心思深沉,心腸歹毒的人,他為了做皇太子,不擇手段,派兵暗殺弘曆,甚至對雍正都有不軌的想法。雍正為防止奪嫡悲劇重演,果斷的處死了親生兒子弘時。

清宮劇中弘時之死搞得沸沸揚揚,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嗎?

(三阿哥弘時)

在《如懿傳》、《甄環傳》等影視作品中,弘時的性格和命運也大同小異,總之是被雍正殺死的。

歷史上雍正與他的弘時因為皇位繼承的問題,父子間發生了激烈衝突,這是事實,也與康熙時的儲位之爭有著相似之處。在很多野史筆記中,都認為三阿哥弘時是被父親殺死的,曾在清史館供職的唐邦治在他的《清皇室四譜》一書中提出:

“皇三子弘時,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時生,雍正五年八月,以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削宗籍死,年二十四。十三年十月,高宗即位,追覆宗籍。”

金承藝先生根據《清皇室四譜》的記載認為, "(弘時)的死不是被誅戮,就是被世宗賜令自盡了。"

孟森先生在《海寧陳家》一文中提出:“雍正五年,弘時已結婚生子,不至於被 ‘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削宗籍死。’

這樣的罪名處死。‘年少放縱,行事不謹’,並不是處死皇子並削宗籍的理由,其中肯定有別的原因。”他認為弘時的死,與雍正對弟弟們的殘酷鎮壓有關,所謂“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只不過是一個藉口。

清宮劇中弘時之死搞得沸沸揚揚,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嗎?

(少年放縱的弘時)

弘時從獲罪到死去,不到一天時間。在他死後不久,雍正發出了“不但弟兄,便親子亦難知其心術行事也”的感慨,間接證明了弘時被賜死、除宗的原因。

這些關於弘時之死的推斷被一些影視作品引用,所以雍正殺子成為“板上釘釘”之事,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可是從後來乾隆的一些態度來看,弘時似乎不是被父親處死的。

乾隆剛登基時,對弘時的案子便有過批示:“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皇考特加嚴懲,以教導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誼,似應仍收入譜牒之內。著總理事務王大臣酌議具奏。”

乾隆帝的上述話語,使人認為弘時被削除宗藉,是因行為放縱所致,但其具體緣故,卻又語焉不詳。

值得注意的是,《清高宗實錄》有意不載其後莊親王允祿等人關於恢復弘時宗籍的奏摺,而它則是澄清弘時之死疑點的有力史證。

清宮劇中弘時之死搞得沸沸揚揚,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嗎?

(雍正與弘時)

莊親王允祿在乾隆上臺後,提出過為弘時平反的意見,他對乾隆說:“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今三阿哥已故多年,乞念兄弟之誼,收入譜牒之內。”

乾隆在這份奏摺上做了如下批示:“總理事務和碩莊親王允祿等謹奏,為欽奉上諭事。雍正十三年十月二十四月奉上諭,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皇考特加嚴懲,以教導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誼,似應仍收入譜牒之內。著總理事務王大臣酌議具奏。欽此。”

縱觀這份批示,我們可以得出雍正確實嚴厲處罰了弘時,但明顯沒有處死這個兒子。從允祿等人的意見上,我們可以看出弘時是因允禩之事牽連,被雍正逐出皇宮,後又玉牒除名,交給允祹約束管理。

清宮劇中弘時之死搞得沸沸揚揚,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嗎?

(嚴厲的雍正)

清朝玉牒上有以下記載:“第三子弘時,。。。。雍正五年八月初六卒,年二十四歲。嫡妻棟鄂氏,尚書席爾達之女。妾鍾氏,鍾達之女。妾田氏”。

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弘時被削除宗籍,第二年的八月去世,他去世時雍正的兩個眼中釘弟弟允禩、允禟都已先後死去,按常理來說,雍正不會在這個時候還對自己的兒子窮追猛打,不死不休。

清宮劇中弘時之死搞得沸沸揚揚,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嗎?

愛新覺羅家族有著父子、兄弟相殘的傳統。努爾哈赤的長子褚英在努爾哈赤平定天下之戰中“屢有功,上委以政”,但他恃功而驕,與努爾哈赤產生了矛盾,甚至詛咒父親,被努爾哈赤處死。

弘時從來沒得到過父親的喜愛,所以他和褚英不同,屬於無職無權的普通皇子。

雍正之所以要置允禩、允禟兄弟於死命,那是兄弟之間為皇位之爭的手段,但這個兒子並不會對他的地位產生任何威脅,也沒有和允禩、允禟等人勾結的實證,而且這時弘時已被軟禁,雍正並沒有一定要殺這個兒子的理由。

清宮劇中弘時之死搞得沸沸揚揚,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嗎?

心有不甘的他

雍正一生,有人指責他弒父的,也有人指責他對兄弟斬盡殺絕的,但並沒有人指責他殺兒子的。

那個想說服嶽鍾琪造反的秀才曾靜寫過一本書,極力醜化雍正,如果有一點雍正殺子的傳聞,肯定不會放過,要在書中大肆渲染,醜化雍正。但翻遍全書,並無這方面的一言半語,所以說雍正殺死,甚為可疑。

在《清史稿》中也沒有弘時獲罪的記載。該書《皇子世表》載:“弘時,世宗第三子,早死。無嗣。”

該書另一處也只有“雍正五年以放縱不謹,削宗籍,無封。”等區區幾個字,並沒有賜死弘時的記載。

雍正長子弘暉和次子弘昀死得很早,弘時這個三阿哥便是諸皇子中最年長的一位了。可是,雍正祕密建儲的理由是“諸子尚幼”,直接將弘時排除在接班人之外。二十歲的弘時為什麼就不能繼承雍正的衣缽呢?

清宮劇中弘時之死搞得沸沸揚揚,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嗎?

削宗籍後

很多清史專家根據雍正上臺後對弘時的態度推斷,因為雍正在九子奪嫡的時候,採取韜光養晦的策略,所以當時很少有人把雍正放在眼裡,弘時可能就在這個時候對雍正失去了信心。

不管他出於什麼目的,弘時很可能加入了胤禩的陣營,與允禩等人關係也不錯,也許還是允禩的支持者。

因此,雍正早就將這位與自己不同心同德的兒子排除在繼承人之外。

雖然雍正的繼承人沒有公開,但紙包不住火,還是能在一些事情上推斷出來誰將是繼承人的。

在康熙逝世週年之時,雍正派13歲的弘曆(乾隆)代其祭祀,這是表明弘曆將來接班的一個重要信號,弘時接班的幻想完全破滅了,在怨恨與嫉妒之中,他處處與雍正唱反調,也就可以理解了。

清宮劇中弘時之死搞得沸沸揚揚,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嗎?

(少年乾隆)

雍正為了大清的將來,將皇位傳於更適合的弘曆,是一個皇帝的明智選擇。弘時出於個人利益,與雍正產生的矛盾,是封建皇權不能容納的,必然會遭到雍正的打擊。

雍正和弘時的決裂是有個過程的。弘時年幼時,雍正特意將56歲的翰林院編修王懋竑安排在三阿哥身邊,輔導弘時的學習,希望弘時在師傅的教導下,能學有所成。

這也說明雍正與弘時並不是一開始就是水火不容的。

雍正與弘時究竟是因為什麼反目,目前沒有特別明顯的史料記載。但肯定與雍正打擊、處理允禩等人有關。

弘時公開表示對允禩等人的同情,在被雍正逐出宮後,依然故我有關。雍正三年,雍正公開表示與弘時斷絕父子之情,一來說明雍正對這個兒子的失望,二來也是殺雞給猴看,警告那些仍然為允禩報不平的大臣們。

"


在最近幾年熱播的清宮電視劇中,雍正的三阿哥弘時都是一個很悲慘的人。

特別是在《雍正王朝》中,弘時被刻畫為一個心思深沉,心腸歹毒的人,他為了做皇太子,不擇手段,派兵暗殺弘曆,甚至對雍正都有不軌的想法。雍正為防止奪嫡悲劇重演,果斷的處死了親生兒子弘時。

清宮劇中弘時之死搞得沸沸揚揚,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嗎?

(三阿哥弘時)

在《如懿傳》、《甄環傳》等影視作品中,弘時的性格和命運也大同小異,總之是被雍正殺死的。

歷史上雍正與他的弘時因為皇位繼承的問題,父子間發生了激烈衝突,這是事實,也與康熙時的儲位之爭有著相似之處。在很多野史筆記中,都認為三阿哥弘時是被父親殺死的,曾在清史館供職的唐邦治在他的《清皇室四譜》一書中提出:

“皇三子弘時,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時生,雍正五年八月,以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削宗籍死,年二十四。十三年十月,高宗即位,追覆宗籍。”

金承藝先生根據《清皇室四譜》的記載認為, "(弘時)的死不是被誅戮,就是被世宗賜令自盡了。"

孟森先生在《海寧陳家》一文中提出:“雍正五年,弘時已結婚生子,不至於被 ‘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削宗籍死。’

這樣的罪名處死。‘年少放縱,行事不謹’,並不是處死皇子並削宗籍的理由,其中肯定有別的原因。”他認為弘時的死,與雍正對弟弟們的殘酷鎮壓有關,所謂“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只不過是一個藉口。

清宮劇中弘時之死搞得沸沸揚揚,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嗎?

(少年放縱的弘時)

弘時從獲罪到死去,不到一天時間。在他死後不久,雍正發出了“不但弟兄,便親子亦難知其心術行事也”的感慨,間接證明了弘時被賜死、除宗的原因。

這些關於弘時之死的推斷被一些影視作品引用,所以雍正殺子成為“板上釘釘”之事,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可是從後來乾隆的一些態度來看,弘時似乎不是被父親處死的。

乾隆剛登基時,對弘時的案子便有過批示:“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皇考特加嚴懲,以教導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誼,似應仍收入譜牒之內。著總理事務王大臣酌議具奏。”

乾隆帝的上述話語,使人認為弘時被削除宗藉,是因行為放縱所致,但其具體緣故,卻又語焉不詳。

值得注意的是,《清高宗實錄》有意不載其後莊親王允祿等人關於恢復弘時宗籍的奏摺,而它則是澄清弘時之死疑點的有力史證。

清宮劇中弘時之死搞得沸沸揚揚,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嗎?

(雍正與弘時)

莊親王允祿在乾隆上臺後,提出過為弘時平反的意見,他對乾隆說:“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今三阿哥已故多年,乞念兄弟之誼,收入譜牒之內。”

乾隆在這份奏摺上做了如下批示:“總理事務和碩莊親王允祿等謹奏,為欽奉上諭事。雍正十三年十月二十四月奉上諭,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皇考特加嚴懲,以教導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誼,似應仍收入譜牒之內。著總理事務王大臣酌議具奏。欽此。”

縱觀這份批示,我們可以得出雍正確實嚴厲處罰了弘時,但明顯沒有處死這個兒子。從允祿等人的意見上,我們可以看出弘時是因允禩之事牽連,被雍正逐出皇宮,後又玉牒除名,交給允祹約束管理。

清宮劇中弘時之死搞得沸沸揚揚,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嗎?

(嚴厲的雍正)

清朝玉牒上有以下記載:“第三子弘時,。。。。雍正五年八月初六卒,年二十四歲。嫡妻棟鄂氏,尚書席爾達之女。妾鍾氏,鍾達之女。妾田氏”。

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弘時被削除宗籍,第二年的八月去世,他去世時雍正的兩個眼中釘弟弟允禩、允禟都已先後死去,按常理來說,雍正不會在這個時候還對自己的兒子窮追猛打,不死不休。

清宮劇中弘時之死搞得沸沸揚揚,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嗎?

愛新覺羅家族有著父子、兄弟相殘的傳統。努爾哈赤的長子褚英在努爾哈赤平定天下之戰中“屢有功,上委以政”,但他恃功而驕,與努爾哈赤產生了矛盾,甚至詛咒父親,被努爾哈赤處死。

弘時從來沒得到過父親的喜愛,所以他和褚英不同,屬於無職無權的普通皇子。

雍正之所以要置允禩、允禟兄弟於死命,那是兄弟之間為皇位之爭的手段,但這個兒子並不會對他的地位產生任何威脅,也沒有和允禩、允禟等人勾結的實證,而且這時弘時已被軟禁,雍正並沒有一定要殺這個兒子的理由。

清宮劇中弘時之死搞得沸沸揚揚,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嗎?

心有不甘的他

雍正一生,有人指責他弒父的,也有人指責他對兄弟斬盡殺絕的,但並沒有人指責他殺兒子的。

那個想說服嶽鍾琪造反的秀才曾靜寫過一本書,極力醜化雍正,如果有一點雍正殺子的傳聞,肯定不會放過,要在書中大肆渲染,醜化雍正。但翻遍全書,並無這方面的一言半語,所以說雍正殺死,甚為可疑。

在《清史稿》中也沒有弘時獲罪的記載。該書《皇子世表》載:“弘時,世宗第三子,早死。無嗣。”

該書另一處也只有“雍正五年以放縱不謹,削宗籍,無封。”等區區幾個字,並沒有賜死弘時的記載。

雍正長子弘暉和次子弘昀死得很早,弘時這個三阿哥便是諸皇子中最年長的一位了。可是,雍正祕密建儲的理由是“諸子尚幼”,直接將弘時排除在接班人之外。二十歲的弘時為什麼就不能繼承雍正的衣缽呢?

清宮劇中弘時之死搞得沸沸揚揚,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嗎?

削宗籍後

很多清史專家根據雍正上臺後對弘時的態度推斷,因為雍正在九子奪嫡的時候,採取韜光養晦的策略,所以當時很少有人把雍正放在眼裡,弘時可能就在這個時候對雍正失去了信心。

不管他出於什麼目的,弘時很可能加入了胤禩的陣營,與允禩等人關係也不錯,也許還是允禩的支持者。

因此,雍正早就將這位與自己不同心同德的兒子排除在繼承人之外。

雖然雍正的繼承人沒有公開,但紙包不住火,還是能在一些事情上推斷出來誰將是繼承人的。

在康熙逝世週年之時,雍正派13歲的弘曆(乾隆)代其祭祀,這是表明弘曆將來接班的一個重要信號,弘時接班的幻想完全破滅了,在怨恨與嫉妒之中,他處處與雍正唱反調,也就可以理解了。

清宮劇中弘時之死搞得沸沸揚揚,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嗎?

(少年乾隆)

雍正為了大清的將來,將皇位傳於更適合的弘曆,是一個皇帝的明智選擇。弘時出於個人利益,與雍正產生的矛盾,是封建皇權不能容納的,必然會遭到雍正的打擊。

雍正和弘時的決裂是有個過程的。弘時年幼時,雍正特意將56歲的翰林院編修王懋竑安排在三阿哥身邊,輔導弘時的學習,希望弘時在師傅的教導下,能學有所成。

這也說明雍正與弘時並不是一開始就是水火不容的。

雍正與弘時究竟是因為什麼反目,目前沒有特別明顯的史料記載。但肯定與雍正打擊、處理允禩等人有關。

弘時公開表示對允禩等人的同情,在被雍正逐出宮後,依然故我有關。雍正三年,雍正公開表示與弘時斷絕父子之情,一來說明雍正對這個兒子的失望,二來也是殺雞給猴看,警告那些仍然為允禩報不平的大臣們。

清宮劇中弘時之死搞得沸沸揚揚,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嗎?

弘時受到趕出皇宮,削除宗籍的處分一年半後,鬱鬱而終,雖然他不是直接死於雍正之手,但也和雍正有著莫大的關係。

弘時之死是滿清統治集團內部權力之爭的結果。雍正為了奪取帝位,兄弟相殘,連兒子都站在他的對立面,可見當時鬥爭的殘酷。

乾隆繼位後,釋放了允禵等人,同時恢復弘時的宗籍,說明在雍正死後,統治者對這場權力鬥爭的輸家是抱有同情的。

弘時事件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清朝皇位祕密建儲制下的內部鬥爭,表明了傳了千年的嫡長子繼承製與立賢兩種方法的碰撞,弘時以嫡長子自居,可是他敗給了立儲制中的立賢不立長,所以他的命運註定是個悲劇。

參考資料:金承藝:《關於清世宗皇三子弘時——看一代帝王的家庭悲劇》

《宮中檔雍正朝奏摺》、《清世宗實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