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庫烏霧:從故鄉到美國名校講學,用彝族母語之魂與世界對話

他用文學創作不斷地獲得新的時空觀念

不斷增加更為豐富更加重要的內涵和外延

也擔負起更為艱鉅的歷史責任和時代使命

阿庫烏霧:從故鄉到美國名校講學,用彝族母語之魂與世界對話

說起阿庫烏霧,說起羅慶春,文學界人士最熟悉的,是他朗誦那聲震屋瓦的《招魂》。那不但是一掃沉悶會議氛圍的高音部,也是一根熊熊燃燒的彝族詩歌的火把。

在他心目中,詩歌不僅僅站在紙上,而是活在聲音中。他的每一次朗誦因為氣場、狀態的不同,往往會造成一種陌生感;因而每一次朗誦,就是一次發表。這正如一位音樂家聆聽了他的朗誦後的感嘆:“這才是真正的音樂啊!”

2009年,在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音樂廳內,身著彝族傳統服飾的阿庫烏霧拿著話筒,雙目微閉,用一腔深情朗誦著詩歌《招魂》。臺下,是有著不同膚色、使用不同語言的師生。當他最後動情高呼“Ola!Ola!”(魂兮,歸來!魂兮,歸來!)時,全場掌聲雷動,人人情緒高漲。每個人內心都有流淚的理由,他的招魂之音撥動了人們的心絃。正因為聲音穿越了語言屏障,一位黑人姑娘放聲痛哭:“我聽不懂你的彝語,但你的聲音,讓我看到了父親的墓碑!”一位美國大學教授跑上臺去緊握詩人的手,激動地說:“阿庫,你不僅是彝人之子,你更是世界之子!”

這是一場用彝族母語之魂與世界的對話,2019年3月2日至13日羅教授(阿庫烏霧)應邀赴美國明德學院、威廉姆斯學院、哈佛大學訪問講學。

阿庫烏霧:從故鄉到美國名校講學,用彝族母語之魂與世界對話

哈佛大學:教育興、人才興、國家興、民族興

羅教授在哈佛大學做了題為“彝族生態詩學的理論與實踐”的演講朗誦了“黃昏,我思念母親”和“為支格阿龍招魂”兩首彝英對照詩歌,受到了前來聽講的來自世界各地的師生們的共鳴和讚許。

阿庫烏霧:從故鄉到美國名校講學,用彝族母語之魂與世界對話

阿庫烏霧:從故鄉到美國名校講學,用彝族母語之魂與世界對話

演講中,羅教授做了“母語:我生命的渡船”的開場白,簡要介紹了彝族歷史文化與自己的彝漢雙語創作的歷程,表達了對於彝語文和漢語文“雙母語”文學創作的責任和使命;從多個方面簡要講解了彝族生態詩學的根基、源流和功能、意義;並就民族生態智慧與文學創作等問題與在場師生進行了互動交流。

阿庫烏霧:從故鄉到美國名校講學,用彝族母語之魂與世界對話

阿庫烏霧:從故鄉到美國名校講學,用彝族母語之魂與世界對話

哈佛大學著名學者王德威教授(羅教授左一)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東亞系主任,詩歌的英譯專家馬克·本德爾教授(羅教授右一)

在捍衛本族群母語文明和母語文化的尊嚴上羅教授不惜一切代價,現在,和小編一起欣賞《母語:我生命的渡船》。

母語:我生命的渡船

彝族是一個擁有傳承幾千年的本民族語言文字的古老民族;彝族是一個擁有獨特的古代詩學理論體系的民族;彝族是一個同一民族擁有多部母語史詩的民族;彝族是一個擁有自成體系的古代教育經典的民族;彝族是一個擁有獨特的天文曆法和醫藥理論體系的民族;彝族是一個擁有幾千年傳承至今的畢摩信仰(萬物有靈:處理生死規律。萬物雌雄:處理種群繁衍。萬物有根:處理生命源流。先祖崇拜:處理倫理道德。)及其口頭傳統和書寫傳統的民族。

當我決定選擇用母語進行文學創作時,只覺得是與生俱來的天賦、責任和義務。而我同時用漢語創作,那是因為漢語是我的國家通用語,我把她稱為“第二母語”,也是責任和義務所在。因為漢語文博大精深,我想以寫詩的方式不斷提高我的漢語文駕馭能力和水平,我要通過一生的努力讓漢語文從我生命靈肉的縫隙里長出來。

但後來,我發現我的雙語創作分別屬於中國少數民族漢語文學和中國少數民族母語文學。再後來,我知道我的母語創作屬於“世界瀕危語種寫作”,也屬於“世界少數族裔文學創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的漢語文創作同時還屬於世界“第二語種文學”的組成部分。由此,我的文學創作不斷地獲得新的時空觀念、不斷增加更為豐富更加重要的內涵和外延,也必將擔負起更為艱鉅的歷史責任和時代使命。

在長期堅持彝漢雙語創作中發現:文學是母語的藝術。我很幸運擁有“雙母語”,詩歌可以保持母語最初的形態,也可以創造出母語最新的生長態勢。我酷愛這種在母語中生長的智慧、思想和愛。我很清楚,任何時候都不能簡單粗暴的以現代化的理由讓我的民族成為一群沒有文化記憶、沒有歷史生命尊嚴的“地球遊民”。

我以“雙母語”的語言身份和文化命運向世界發出個體生命的聲響,其實更多時候,詩歌是我的生命與周遭萬物之間觸碰的方式,相互抗爭與警惕,互相砥礪前行,互相表達愛慕與敬意的方式。因為祖先史詩《勒俄》中明確啟示:“雪子十二支”(有氣血六種,無氣血六種)是世間最初的“生命生態”,我的詩歌以捍衛這一生態智慧為美學旨歸。這一古老的生態智慧體系告訴我:人從來就不是中心,只是在繁複的生命群體中尋找到了信仰的群體,《勒俄》告知我:人之成為人是由祭司畢摩進行“尼木”(nip mu)送祖靈儀式以後才得以最後確立的。

明德學院:“以誠相待,不卑不亢”的跨文化交流,羅教授在明德學院進行了“阿庫烏霧的彝漢雙語創作與當代彝族文化發展現狀和趨勢”交流。

阿庫烏霧:從故鄉到美國名校講學,用彝族母語之魂與世界對話

阿庫烏霧:從故鄉到美國名校講學,用彝族母語之魂與世界對話

阿庫烏霧:從故鄉到美國名校講學,用彝族母語之魂與世界對話

阿庫烏霧:從故鄉到美國名校講學,用彝族母語之魂與世界對話

羅教授以 “以誠相待,不卑不亢”的跨文化交流原則,以博大的胸襟,開闊的視野、睿智的思想贏得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師生們的認可尊重和讚賞。

阿庫烏霧:從故鄉到美國名校講學,用彝族母語之魂與世界對話

阿庫烏霧:從故鄉到美國名校講學,用彝族母語之魂與世界對話

阿庫烏霧:從故鄉到美國名校講學,用彝族母語之魂與世界對話

阿庫烏霧:從故鄉到美國名校講學,用彝族母語之魂與世界對話

威廉姆斯學院:對母語的堅守,羅教授在威廉姆斯學院圍繞母語、詩歌、雙語乃至多語思維等話題進行了互動交流。

阿庫烏霧:從故鄉到美國名校講學,用彝族母語之魂與世界對話

阿庫烏霧:從故鄉到美國名校講學,用彝族母語之魂與世界對話

何謂“母語,消逝中的堅守?”羅教授曾說:“在全球化時代,多民族族群文化要想實現與世界文化平等的交流與對話,最重要的文化立場和精神抉擇就是對本族群文化差異性的堅守,要創造性地恪守本族群文化獨立的精神品質,不惜一切代價捍衛本族群母語文明和母語文化的尊嚴。”

阿庫烏霧:從故鄉到美國名校講學,用彝族母語之魂與世界對話

阿庫烏霧:從故鄉到美國名校講學,用彝族母語之魂與世界對話

阿庫烏霧:從故鄉到美國名校講學,用彝族母語之魂與世界對話

置身第一母語彝語與第二母語漢語之間

置身阿庫烏霧與羅慶春之間

置身於大涼山與成都平原

置身於中國與世界之間

這個雅礱江之子

還要告訴世人的

是和而不同的個性與特質

”我之前去過多所美國大學巡迴演講和朗誦母語詩歌。但這次的三所大學都是美國乃至全世界著名的大學,所以有不一樣的心情。從故鄉到哈佛,我整整走了55年的路程。莫名的興奮與感傷油然而生。”說起此次訪學的感受,羅教授說:“走進哈佛,我才更深刻懂得彝族幾千年歷史是怎麼走過來的,其歷史的貢獻與缺憾何在?未來應該如何變革、創新與引領;我才知道何謂高等學府,大學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乃至整個人類文明各個階段的締造、創新與發展的重大影響力;我才更加珍惜彝族母語教育經典《瑪牧》在彝族母語文明史上的價值和意義是何等重要;我更清楚當前彝區教育扶貧的戰略意義,以及通過現代教育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艱鉅性與緊迫性。”

屆時,羅教授的書籍也將在美國出版

讓我們一起為羅教授打call

阿庫烏霧:從故鄉到美國名校講學,用彝族母語之魂與世界對話

羅教授在美國即將出版的書籍

沿著這條路走到了現在並將走向未來

羅教授很幸運

這個世界對於母語、對於詩歌的理解和喜愛

不曾因為現代文明帶來的

這樣或那樣的理由而削弱

他懷著感恩之心說

詩歌永遠是這個世界的母語!

來源:成都天府新區慈善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