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康寧醫院高樹貴:30餘年幫助無數抑鬱症患者重回正軌'

""寧波市康寧醫院高樹貴:30餘年幫助無數抑鬱症患者重回正軌

高樹貴

親切、專業,這是許多人對寧波市康寧醫院情感障礙科主任高樹貴的印象。已是我市情感障礙臨床特色專科學科帶頭人的他沒有絲毫架子,心裡總是裝著患者。

做精神科醫生是件有意義的事

高樹貴選擇精神衛生醫學的初心源於一次目睹一名特殊癔症患者的發作。該患者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內分泌系統均出現問題,且伴隨著全身疼痛,檢查發現並無器質性病變,患者和家屬的痛苦被年輕的高樹貴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1990年,他據此寫成論文發表在《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誌上,那是國內高級別的專業刊物,堪稱“中國精神衛生領域的《柳葉刀》”。

從小醫生到大專家、主任,高樹貴的初心從未改變。“精神衛生不像其他學科那樣清清楚楚,精神科醫生既要有心理、精神方面的知識儲備,又要會分辨各種臨床生理症狀,還要有很大的愛心和耐心。”高樹貴說。

有一次,一位女患者慕名來求助。高樹貴經過專業評估後認為該患者自殺風險很高,社會支持力度很差,強烈建議她住院治療,但被患者拒絕。此時已到下班時間,高醫生對該患者的安危放心不下,堅持不讓她獨自返回。他耐心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直到她情緒緩和,又經過門診導醫護士與患者好友取得聯繫,確保該患者在好友的全程陪同下返回家後,他才稍稍安下心來。那天本該16點45分結束的門診,結果一直拖到19點30分。

高樹貴還樂於奉獻,每每發生重大突發事件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4年奉化房屋倒塌事件和餘姚水災,他都會第一時間參與到受災人員的心理危機干預和救援中。

抑鬱症患者康復後寫了一本書送給他

沒有手術刀,沒有無影燈,沒有呼吸機,高樹貴卻一直在與“死神”對抗著,這個“死神”就是抑鬱症。

有一名青年女性患者因情緒低落反覆出現自傷行為,高醫生建議她住院治療,後住進寧波市康寧醫院情感障礙科病房,通過系統治療,患者回歸正常。患者把自己患抑鬱症和住院治療的體驗,以“左燈”為筆名撰寫成《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鬱》一書,送給高樹貴醫生,贈語寫道:“沒有您就沒有這本書,更沒有現在的我,千言萬語不勝感激。”

苦學不輟,只為更好幫助患者

這些年,高醫生一直苦學不輟。

1985年高樹貴從濟寧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畢業,順利進入濟寧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工作。1987年在杭州參加了再教育學習半年,系統學習了心理學、精神病學、神經病學等理論。1989年又在華西醫科大學精神病學專業進修一年,理論和實踐水平得到全面提升。2000年至2003年,他脫產進入汕頭大學精神醫學專業攻讀碩士研究生,畢業後進入寧波市康寧醫院工作。2008年在北京參加了焦慮障礙認知行為治療(CBT技術)系統培訓項目,心理治療技術得到提升。2009年,接受中德高級認知行為治療師三年系統培訓,心理治療理論和技術有了更進一步的提升。2014年經過參加全國考試考核,成為中國臨床心理學專業註冊心理治療師。多年來,高樹貴將心理學理論和技術應用於臨床,2008年以來累計心理治療案例達1600人次。

此外,他多年來與寧波大學醫學院科研緊密合作,建立了相對完善的精神疾病分子遺傳學研究平臺,重點圍繞抑鬱症、抑鬱症伴發的睡眠障礙、雙相情感性障礙等精神疾病的臨床診療、神經心理、神經電生理、精神藥理學、分子遺傳學及表觀遺傳學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研究,探索了精神疾病的病因、常用抗精神病藥物臨床療效的分子生物學基礎,尋找其作用靶點、代謝途徑等與患者個體基因組之間的作用關係,通過檢測精神疾病患者基因型來預測抗精神病藥物的療效/副反應,實現個體化治療。這些研究取得了原創性的成果。

他主持省、市級科研課題六項,參與國際合作課題《女性抑鬱症分子遺傳學研究》一項,作為核心成員參與寧波市科技創新團隊科研基金一項,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主持的一項科研項目榮獲浙江省醫藥衛生科技獎三等獎。主審全國醫藥衛生高職高專院校規劃教材《心理與精神護理》,主編《心理障礙368問》,參編《抑鬱問題抑鬱障礙綜合干預程序》《心理全息治療》《癮——殘害人類身心健康的惡魔》《跟抑鬱症說拜拜》等專著。寧波晚報記者童程紅 通訊員曾蔚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