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警方闢謠“掃碼超六百元將傳喚”:針對特定涉案人

新京報訊(記者 程亞龍)江蘇宜興的“掃黃風暴”引發爭議。網傳一則據稱是警方發送的短信截圖顯示,當地居民在洗浴中心掃碼付款超600元,需到派出所報到。

24日晚間,江蘇宜興市公安局否認此事稱“網傳內容不實”。

今日,新京報記者從宜興警方獲悉,當地的環科園派出所對涉案人員進行傳喚,在掌握有相關證據後發送短信,且只有收到短信的人才需要到派出所。此外,宜興多家足療、洗浴中心的工作人員介紹,此前從未聽說“掃碼付款超600元”要到派出所說明情況的消息。

北京市首信律師事務所律師楊學林認為,警方在辦案過程中,可以通過消費記錄查找線索,縮小調查範圍。但若僅以消費金額為標準,超額就傳喚當事人,不僅會造成某種恐慌,還侵害公民的合法權利。

宜興警方闢謠“掃碼超六百元將傳喚”:針對特定涉案人

宜興市公安局環科園派出所向被傳喚人發送的短信。圖片來源:網絡

警方稱“有證據才傳喚”

網傳消息從24日晚間開始發酵。新京報記者注意到,上述消息稱,宜興市公安局日前掀起掃黃風暴,抓獲1200涉嫌嫖娼人員。而警方獲得涉案人員信息的方式,則是調查涉黃場所付款二維碼的轉賬記錄,付款超過600元者,會接到短息去派出所報到。

一張附帶有宜興環科園派出所及民警電話的短信截圖顯示,被傳喚人涉嫌嫖娼,在收到短信後需聯繫派出所,否則視為拒絕接受傳喚。“對無正常理由不接受傳喚或者逃避傳喚的,公安機關將上門強制傳喚。”

新京報記者查詢發現,短信中留下的派出所電話,與宜興市政府網公示的環科園派出所電話一致。不過,撥打派出所及短信中留有的姜姓民警電話,均無人接聽。

上述派出所值班室一名警員稱,傳喚短信確係警方所發。

25日,新京報記者從宜興市公安局宣傳中心瞭解到,網傳“抓嫖1200人、掃碼超600元遭傳喚”消息不實。一名張姓警官稱,傳喚“都是有證據的”,且並非以掃碼付款為依據。

此前有媒體記者從宜興市公安局獲悉,警方確曾要求在涉黃場所掃碼付款超過600元者到各派出所報到,但只是傳喚其向警方說明情況、配合調查,至於其是否真的存在嫖娼行為,還有待於進一步調查,要根據證據來認定。

宜興警方闢謠“掃碼超六百元將傳喚”:針對特定涉案人

3月份,宜興警方開展全市娛樂服務場所集中整治。圖片來源:宜興市公安局微信公眾號

部分娛樂場所稱不知情

25日,新京報記者聯繫宜興市多個派出所,值班民警均表示,未聽說“掃碼超600元就被派出所傳喚“的消息。宜興市公安局督察隊稱,未接到市民關於此事的投訴。

新京報查閱發現,宜興市足浴、洗浴店的人均消費從30元到300元不等。多家足浴店的工作人員稱,此前並不知道“消費超600元就被傳喚”的消息,也沒有顧客前來詢問。

一家洗浴中心工作人員稱,顧客單人消費不可能超過600元,但有些是朋友一起到店消息,不少最終付款時都超過了600元,“如果支付超600元就被警方傳喚的話,那太可怕了,不可能。”

“消息出來後,聽到有顧客在討論此事。”宜興一家足浴店工作人員稱,根據警方發佈的信息,當地僅有一家店因涉黃被查,其所在的店鋪“沒有接到過警方的通知或查處”。

24日晚間,宜興警方通過官方微信發佈稱,1月31日,宜興警方在城區某足療店搗毀一涉嫌組織賣淫犯罪團伙,抓獲15名犯罪嫌疑人,涉案人員均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宜興警方依法對涉嫌參與賣淫嫖娼的違法人員進行傳喚詢問。警方提醒請廣大網民注意甄別,自覺做到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

律師稱“不建議採用”

有聲音稱,僅以掃碼消費的金額作為依據,對市民進行傳喚,在做法上有欠考慮。

北京市首信律師事務所律師楊學林認為,警方在辦案過程中,可以通過消費記錄查找線索,縮小調查範圍。但若僅以消費金額為標準,即付款超600元就傳喚當事人,會擴大傳喚範圍,可能會造成恐慌,並侵害公民的合法權利。

此外,北京慕公律師事務所劉昌鬆也認為,警方傳喚當事人應該掌握一定的證據,大量的群發短信,不僅會影響到公民的正常生活,也涉嫌侵犯公民的權利。

劉昌鬆稱,傳喚雖然不屬於強制措施,但實際是強制措施的前置措施。警方傳喚涉案人員,有書面形式和口頭傳喚,如宜興警方採取的短信形式,實際是一種不完整的傳喚,雖然法律中沒有明確規範,但不建議採用。

新京報記者 程亞龍 編輯 白馗

相關推薦

推薦中...